#圈友鲜试驾大众途昂在几年前曾是中大型SUV的“销冠”,新能源时代来临后,销量是节节败退,不过只看油车,它依然是中大型纯油SUV的“销冠”。现在就来看看,加了智能的途昂Pro是否能和新能源品牌一较高下呢?在试驾之前,我觉得差距挺大的;但事实上,给我的惊...查看全文
#特斯拉充电心得我那辆特斯拉Model 3 2021款改款,标准续航后驱版3D1,我给它取了个昵称叫“小T”。它的NEDC续航里程能达到468公里呢。到现在为止,小T已经跑了57702公里了,现在电池满电状态下(EPA续航里程)能跑399公里,电池健康度还有92%。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几年我给小T充电补能的经历。 先说说续航焦虑这事儿,跑长途的时候肯定有点担心,所以我节假日出行的时候都换开小Q了。我个人觉得小T适合300公里左右的出行,超过这个距离我就换回油车了。在城里开小T,我是一点都不担心续航问题,唯一一次例外是成都限电那周,找充电站真是难上加难,那次真是尴尬极了。这也就是我后来为啥要装个家用充电桩的原因。 特斯拉的表显续航用的是EPA标准,这个比较靠谱,而且就算表显归零了,小T还能再跑个十几公里呢,不过我可不敢试,毕竟对电池不好。最极限的一次,表显续航只剩9公里了。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遍布各地,配合导航的充电规划,我挺信任它的路线规划的。我一般就是输入目的地,充电路线就清清楚楚的。不过,它规划的超充站通常在城里,高速上倒是不多。 特斯拉的补能体系挺全面的,可以用四种充电桩。 第一种就是自家的超级充电桩,这可是我旅行的“定心丸”。充电速度飞快(大概半小时能充到80%),而且站点一般都在热闹的商圈,充电的时候还能顺便休息或吃个饭,时间利用得超高效。要是找不到第三方充电桩,这就是我的底线了,不过价格嘛,确实有点小贵。 第二种是目的地充电桩,在酒店或景区,这种充电桩挺多的,但基本上都是慢充。我还没用过呢,所以就不多评价了。 第三种是第三方充电桩,充电速度还可以,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有时候会遇到不匹配的情况,那就尴尬了。我遇到过跳枪断电的情况,真是吓了一跳。相比之下,特某电的充电桩就好多了,没怎么遇到跳枪的问题。 第四种就是家用充电桩了,这是最便宜、最方便的充电方式。我个人觉得,有了家充,纯电车才算得上是完美的。我一般设置晚上12点开始充电(成都夜间谷电开始时间,电费每度才0.23元),一般6—7个小时就能充满,当然我不会等到电用光了再去充。每个月电费基本没超过100元。磷酸铁锂电池也不怕经常充满。不过家充的缺点也很明显,至少得有个车位,幸好我有两个车位,就专门弄了一个充电车位。因为我住的楼层高,160米的充电线也挺费钱的,而且充电时损耗也不小。安装过程我之前写过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有些朋友买了便携充电器,我个人觉得没啥必要,可以避避雷。临时找充电板,还不如直接找充电桩呢,安全可靠多了。 总结一下吧,300公里范围内,小T真的挺方便的,而且经济实惠,这也是我为啥把小T当成常用车的原因。 小贴士:别把电量用到极限,留个20%左右的余量比较保险。
#辣评新车咱们之前聊过G6,我之前的价格预测基本对了。现在咱们再来瞅瞅小鹏G9,G9这次的定价可不像初代发布时那么飘,给出了个挺良心的价格区间,24.88万元到27.88万元,三个版本也特别贴合客户需求,对特斯拉Model Y来说,简直是错位竞争。那这次咱们再看看,小鹏G9在这个价位段还有哪些对手呢?首当其冲的肯定是特斯拉Model Y,当然还有理想L6,还有最近卖得超火的智界R7。从主销车型来看,前两者走的是纯电路线,后两者一般卖的是增程。 说到操控和性能,这可是选车的重要参考点。在这方面,小鹏G9长续航版作为纯电车型,加速挺快的,但比特斯拉Model Y和理想L6稍微差那么一点点,比智界R7要强。小鹏G9在操控上比理想L6和智界R7都要好,悬架支撑有运动感,不是那种软绵绵的。综合来看,特斯拉Model Y领先于小鹏G9,小鹏G9又比后面两位强。 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通常都会关注辅助驾驶能力,从懂车帝的实测来看,华为鸿蒙智驾系列一般都有不错的成绩,这么看来,智界R7是优于其他几位的。小鹏则处于中上水平,等等,之前的小鹏可是激光雷达加视觉的方案,现在换成了纯视觉,是否还那么优秀就有待观察了。不过从价格来看,首先被踢掉的肯定是特斯拉Model Y,6.4万的FSD选装吓退了不少车主,买车不得不考虑性价比。 说到乘坐空间,小鹏G9虽然车长不是最棒的,但轴距是这些车里最长的。换句话说,就是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这三款国产品牌都比特斯拉Model Y表现得好。 续航能力也是解决续航焦虑的关键,智界R7和理想L6有油可加,当然不担心续航问题,而两辆纯电车比较,当然是小鹏G9胜出。 从配置丰富度来看,小鹏G9基本上能做到“人无我有”的水平,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Y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从品牌价值来看,特斯拉Model Y因为有先发优势,市场认可度还是很高的。理想L6深耕增程领域已久,增程品牌领导力很强。智界R7背靠华为,品牌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再看看小鹏,卖的车型多是10万元区间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价值。 综合考虑下来,咱们来看看怎么选。如果看重性价比和配置,那就选新款小鹏G9;看重品牌和操控,那就选特斯拉Model Y;看重智驾水平,那就选智界R7;如果想要续航无忧,那就是理想L6了。至于新款小鹏G9能不能成为“爆款”?我个人还是持怀疑态度。小鹏品牌定位多多少少影响了它的客户群体。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但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Model 3 车主圈内聊最近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就是大家说的FSD啦)来中国啦,网上到处都是评测,特斯拉又一次成了热议的焦点。我的车呢,还没装FSD(主要是觉得6.4万有点贵,而且我的车硬件也不支持HW3.0),不过春节的时候特斯拉给我们车主送了一个月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简称:EAP)体验。每年都有这样的福利,正好这次我也来聊聊我的老款特斯拉配上EAP是啥感觉。 我的车是特斯拉Model 3 2021款改款 标准续航后驱版3D1,现在跑了57467公里,到7月份正好四年了。那时候特斯拉全系用的智能驾驶芯片还是HW3.0呢。 我也是开过不少车的人了,现在就来聊聊自己车的智能辅助驾驶。EAP其实就是特斯拉的高速NOA。这次去云南我没开特斯拉,就在都江堰试了试EAP,短短40公里,虽然路途不长,但也算是体验了一把。遇到前面车慢,它会超车,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激进的风格。自动超车那一下,还挺果断的,比起去年的EAP聪明了不少。不过EAP下匝道的时候有点吓人,还有改进的空间。当摄像头看到限速牌时,减速特别突然,感觉就像是一脚急刹,幸好后面没车,不然感觉都要追尾了,真是吓人。这点一年多来都没啥变化。我有了前车之鉴,第二次下匝道就自己接管了。这方面比起华为鸿蒙智行和理想、小鹏、小米都还有差距。 智能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这次的自动泊车,以前总是停不正,车位上总是有点斜。但这次基本上每次都能停得很正,就是离后车有点距离。当然,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对那些弯得厉害的直桩桶识别不出来,每次回家停车都会压一下。看来新款EAP我得等以后再试试了。老款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这就是这次EAP的体验感受,我觉得特斯拉应该考虑优化一下,另外继续提供EAP或FSD的月租服务,这样跑高速的时候用用,也不会觉得价格太高。EAP的3.2万,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点贵,如果要和国产电动车PK的话,建议还是降价或者直接免费吧,不然这方面真的没啥竞争力了。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辣评新车一汽大众这回也扛不住车市的“狂风暴雨”,探岳这次改头换面,变得更大更聪明,来满足大家的需求。大众探岳L是MQB evo平台的产物,想知道这次升级了啥? 首先,车身和轴距都变长了,车里空间自然就宽敞了。再来,内饰也升级了,跟不少国产品牌一样,装了三块屏幕——仪表盘、中控屏和副驾屏,还用了8155芯片。最后,智能驾驶也升级了,高配车型可以选装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高速上基本能自动驾驶,合资油车也开始在智能驾驶上发力了。 指导价跟上一代差不多,但大家都知道,大众的优惠力度可是杠杠的。上一代车型还在卖,价格上探岳L稍微贵一点。那这贵出来的钱值不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竞争对手。现在能跟探岳L抗衡的,首先是自家兄弟途观L,然后是丰田RAV4和本田CRV。当然,还有国产品牌的瑞虎8、唐DM、宋PLUS等对手。 跟途观L比,探岳L的销量稍微高那么一点,主要是因为性价比更高。现在尺寸差不多,探岳L的配置更丰富。至于驾驶感受和乘坐体验,两者其实差不多。不过途观L现在的终端价格比探岳L还低,能不能反超,还真不好说。 跟丰田RAV4和本田CRV比起来,探岳L在空间、内饰、智能化、驾驶体验上都占上风,但说到可靠性和保值率,两田兄弟就更胜一筹了。 跟瑞虎8比,探岳L的品牌价值稍微高一点,底盘调校、驾驶品质、智能辅助驾驶也更出色。但瑞虎8在配置上可是大手笔,就是那种“量大管饱”的感觉。 至于比亚迪家族,配置丰富是国产车的一大特色,而且比亚迪的“天使之眼”智驾技术也不容小觑。另外,比亚迪还有插电混动系统,动力强劲,油耗低,对探岳L来说是个强劲的对手。不过,插混车依赖电,这也是把双刃剑,如果考虑到假期出游的便利性,探岳L确实是个更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探岳L在智能化、空间和性价比上表现得相当亮眼,特别适合家庭用户。跟大部分竞品相比,探岳L在智能配置、出游便利性和价格上都有优势,可以说是中型SUV市场中的高性价比选择。这么看来,加长后的探岳L还是值得考虑的。对于自家途观L来说,就是哪个便宜就买哪个。我个人建议,虽然目前探岳L的一口价已经很实惠了,但大众品牌通常还有惊喜,真心喜欢的朋友可以再等等看。以上就是我对一汽大众探岳L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来聊聊。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2025款问界M9,作为AITO品牌的当家花旦SUV,智能化和豪华配置全面升级,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订单量还在一路飙升。这次升级的重点是智驾硬件,据说要装上4颗激光雷达。其他的小改动就不多说了,比如增程器功率的提升和一些车身颜色上的小调整。而且听说智驾硬件还能给老款升级,至于要不要钱,咱们先不聊这个,至少没像其他车企那样对老车主不友好。之前看懂车帝的实测,华为智驾方案在国内可是领先水平,特别是激光雷达加视觉方案。升级后,这实力肯定更强了。问界M9的预售已经开始了,实际价格大概率是跟老款差不多。在这个价位,大家通常会考虑奔驰宝马奥迪(BBA),还有个对手就是理想L9。这次我们就拿宝马X5来比一比,其他车型可以参考一下……就选宝马X5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问界M9、理想L9和宝马X5之间,谁才是你的最爱呢? 开车嘛,性能和操控是关键,这三辆车里,问界M9不管是增程版还是纯电版,动力都挺猛的,加速比理想L9和宝马X5都快。但说到操控,因为底盘调得太软,开起来是舒服,但操控感和玩味就不如宝马X5了。理想L9就介于两者之间,但更偏舒适。 说到性价比,问界M9是预售价,实际价格应该跟理想L9差不多,配置上理想L9在舒适性上占优,而问界M9则在智能驾驶硬件上更给力。至于宝马X5,两边都没占到便宜。 智能化方面,前面也提到了,新款问界M9比理想L9强。至于宝马X5,只有LCC,咱们就不比了。 说到品牌价值,奔驰宝马奥迪大家都知道,宝马X5的品牌认知度肯定还是挺高的。问界的主力车型是M9,而理想则是L6而非L9,平均售价来看,问界也比理想强。这么看来,宝马X5的品牌价值是高于问界高于理想的。 这么看来,新款问界M9在科技智能、舒适度上都比理想L9强,价格稍微高一点,整体来说还是新款问界M9更胜一筹。而X5(代表了BBA车型系列)更适合喜欢操控和看重品牌价值的朋友。在这个价位,如果你更看重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问界M9肯定是更合适的选择。在我看来,问界M9继续成为大型SUV的“爆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3月13日晚上7点,小鹏汽车要搞个大事情——春季发布会来啦!到时候,全新的2025款小鹏G6和小鹏G9要跟大家见面咯!这次我们主要来说说小鹏G6。这次G6可谓是大升级。简单看看升级了什么?外观最大变化是前脸采用了无断点贯穿式日行灯和分体式大灯的组合,颜值一下就上去了。内饰方面,中控屏幕增大了至15.6寸,前排座椅功能也拉满了通风、加热、按摩及腰托都有了;同时升级了后排座椅也有加热,提升了舒适程度。续航充电方面,充电平台也从3C到了现在的5C,充电速度也会适当提升。全系升级8295,这算是达到了主流新势力水平了。智驾上已经不是原来的激光雷达方案了,从而改为全系纯视觉方案。那升级后的小鹏G6是否能成为“爆款”呢,这得看看部分竞争对手。 上次小鹏G6把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结果折戟而归。这次在小鹏MONA 03和P7+爆款后,肯定要重新挑战特斯拉Model Y,尤其是焕新版Model Y。恰迎来Model Y的换代,这个上市时机是不错的,毕竟新款Model Y有个产能爬坡阶段,一部分人还处于观望。新款小鹏G6和新款Model Y比较的话,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上小鹏G6有些优势。现有智驾水平来看,小鹏G6的高速和城市NOA,显然是小鹏更亲民也更智能。但换个思路从智驾潜力来看,小鹏放弃了激光雷达后,智驾能力会有一段时间适应;好在特斯拉FSD在国内的版本不成熟,但从智驾硬件和升级能力来看,特斯拉未来的智驾前景将更高,弱点是特斯拉FSD太贵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另外特斯拉入华时间早,品牌价值方面也优于小鹏,不容易出现倒闭风险,这也是第一回合小鹏G6败下阵的原因之一,这回合小鹏势头正猛,特斯拉确略显疲态,但在这方面可能还是特斯拉优于小鹏。简单来说,注重性价比及当前智能驾驶水平的,就选小鹏G6,所见即所得。如果注重品牌价值及长期主义者,就选特斯拉Model Y。现在就关键看小鹏G6怎么出价了,我预计是低于小鹏P7+入门版的18.68万元的,上次定价的失误差点使得小鹏万劫不复,大概率是在17万元起,效果应该是不错的。至于销量应该可以分一杯羹,月销1万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超过20万元起步,多半又要凉凉。这次小鹏G6重新出牌,能否翻盘?就看最后出价了。欢迎大家讨论和指教,谢谢。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圈友鲜试驾作为特斯拉的销量担当,Model Y自上市以来便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智能化体验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2025年年初,特斯拉推出了焕新Model Y。作为特斯拉车主,这款车的试驾绝对不能错过。本文主要从动态表现来谈谈该车的整体表现。 试驾当天...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作为硬派SUV领域的超级明星,坦克300每次改款都让无数车迷心跳加速。2025款坦克300即将在不久的将来上市,这实际上是个中期改款。但面对BJ40、牧马人等强劲对手以及自家的哈弗大狗,坦克300能否保持“性价比之王”的地位? 先来看看,谁的越野能力更强?25款坦克300新增了2.4T柴油版,特别强化了低扭性能,2.0T版本同样表现出色。亮点:越野性能强悍,适合那些重度越野爱好者。短板:油耗偏高,城市驾驶不太经济。再看看牧马人。牧马人的越野动力绝对强劲,特别是卢比肯版本,后桥配备了限滑差速器和差速锁,适应更多复杂路况,低速四驱扭矩放大倍数高达4.0,远超坦克300的2.72,牧马人可以说是越野能力的巅峰之作,但价格不菲,油耗也高。再来看看BJ40,坦克300的动力参数略胜一筹,BJ40的油耗表现则稍微好一些,越野能力也不容小觑。最后看看自家的哈弗大狗,这是一款城市SUV,扭矩放大倍数2.48已经很不错了,但越野能力相对较弱,不过更省油。简单来说,重度越野玩家:牧马人>坦克300>BJ40;兼顾城市与越野:坦克300>BJ40>哈弗大狗。看来坦克300似乎是最佳选择。 选车当然也要考虑价格。虽然2025款坦克300的价格尚未公布,但预计与现款相差不大。 显然,牧马人的价格远高于坦克300,坦克300比BJ40稍贵,而BJ40又比哈弗大狗贵一些。 因此,如果追求性价比、兼顾城市与越野,选择坦克300;如果预算有限但又追求越野能力,选BJ40。如果预算有限、轻度越野,选择哈弗大狗;如果纯越野玩家,预算充足,那就选牧马人。 最后来看这次升级,配置细节并不多,从已知信息来看,主要变化在于AT变速箱、内饰和车机。首先,新款采用了9AT变速箱,舒适性应该有所提升,但变化不会太大,燃油经济性应该会有所改善。其次,新款换挡机构采用了怀挡式设计,虽然更方便,但个人感觉少了些传统坦克挡板的霸气。最后,新车搭载了CoffeeOS 3智能系统,内置8155车机芯片,这算是弥补了之前车型的不足,算是一个升级。如果更看重性价比,老款就挺不错。但如果想要更流畅的车机体验,那就得关注新款了。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说到本田的“常青树”思域,每次更新换代都能让车迷们激动不已。第十一代思域的中期改款,初见似乎只是微调,但细品之下,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多处精妙改进。 新思域在外观上虽然没来个大变身,但细节上可是下足了功夫。前脸采用了TYPE R的蜂窝状熏黑格栅设计,去掉了传统雾灯,让整个车身看起来更加动感。内饰设计维持原貌,未做大幅度调整,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不过,新思域最大的亮点在于搭载了Honda Connect 4.0系统,支持4G网络、远程控车、百度地图等功能,语音助手的识别率也提升到了95%,支持自然语义交互。这在其他车上,简直就是“智能版”了。这个升级挺大的,虽然我个人觉得语音助手不是必需的,但多一个智能助手总是好的。远程控车功能在冬天和夏天特别实用,提前开个空调,上车就能享受凉爽或温暖。至于百度地图的集成,体验上略显生疏,相比之下,特斯拉上的导航体验则更为出色。新思域在配置上也有所提升,标配后排出风口、CarPlay无线互联等,但在2025年的市场环境下,这些配置已经变得很常见了,没有太多新鲜感。CarPlay的存在,也反映出车机系统还有提升空间。动力系统方面,新思域还是沿用了老款的1.5T低/高功率发动机和2.0升混动系统,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元素。 在同级别的车型中,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吉利星瑞、比亚迪秦PLUS这些,都是思域不可小觑的对手。 操控方面,思域的运动悬挂调得刚刚好,转向精准,驾驶起来乐趣多多,改装潜力也是杠杠的;大众速腾和朗逸的底盘稳如老狗,高速上跑起来稳稳当当;比亚迪秦PLUS和丰田卡罗拉还有雷凌,它们主打舒适,城市里开开最合适不过了,经济实惠得不得了;吉利星瑞动力猛如虎,底盘调得也偏向运动,不过改装空间就有点儿小了。思域这点没得说,是强项。 价格方面,本田思域价格还算公道,混动版性价比更是没的说,不过高配版价格就有点儿小贵了;大众速腾和朗逸优惠力度大,性价比那是相当的高,但配置就相对简单一些;丰田卡罗拉、雷凌还有比亚迪秦PLUS价格亲民得很,动力就一般般;吉利星瑞配置多得跟过年似的,不过品牌溢价就没那么给力了。这点也没明显落后。 智能化方面,本田思域标配Honda Connect 4.0系统,无线CarPlay、百度CarLife、语音助手啥的都有,智能化配置算是挺丰富的。大众速腾和朗逸、丰田卡罗拉和雷凌在这方面就显得有点儿跟不上节奏了。吉利星瑞和比亚迪秦PLUS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给力,性价比也是相当高。这样说,思域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综合来看,如果你是那种追求驾驶乐趣、智能化体验和改装潜力的玩家,思域绝对是你的菜,加上现在智能化过后,聪明度也有所提升。最后怎么选,还得看你的个人需求。这只是我个人想法,不喜欢的话也别喷我哈。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奥迪车主们,现在奥迪的价格简直是跳水,我们这些车主都感觉被“背刺”了。说回正题,本来以为奥迪A4L会来个大变身,特别是最近奥迪和华为的合作炒得火热,结果一看,原来只是个小小的年度改款。外观、内饰、动力系统、底盘,啥都没变。现在A4L有四个配置,只有40TFSI时尚动感型(入门版)和45TFSI quattro 臻选动感型(顶配版)稍微有点新花样。 说到豪华B级车的热门选手,奥迪A4L最近降价又升级配置,真是让人眼睛一亮,也让人挑花了眼。不过,跟宝马3系、奔驰C级、特斯拉Model 3这些大佬比起来,A4L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 讲到性能,奥迪A4L的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挂加上quattro四驱系统,稳如老狗,操控也是一流;宝马3系的后驱布局,转向精准;至于奔驰C级,咱们就跳过吧;特斯拉Model 3呢,重心低,加速快得像闪电,双叉臂后五连杆,运动性能也是杠杠的。要说运动操控,特斯拉Model 3肯定是领头羊,奥迪A4L紧随其后,宝马3系第三,奔驰C级就……咱们就不提了。不过,电动车在赛道上可能就坚持不了太久。 说到价格,奥迪A4L的优惠力度可是比宝马3系、奔驰C级还要给力,甚至比特斯拉Model 3还猛。性价比上,奥迪A4L肯定是领先的,其次是特斯拉Model 3,然后是宝马3系,奔驰C级就排在最后了。 科技配置方面,奔驰、宝马、奥迪的智能驾驶水平都差不多,都是半斤八两。但特斯拉Model 3在这方面显然更胜一筹。 舒适豪华度,奔驰C级可是遥遥领先,其他车型只能甘拜下风。排个名次,奔驰C级肯定是第一,宝马3系第二,奥迪A4L第三,特斯拉Model 3就排在最后了。 综合来看,其实选车也不难。想要豪华品牌和性价比,还有四驱系统的,新款奥迪A4L入门车型增加了三区空调和ACC,算是补齐了短板。这样就更能体现性价比。最后的决策权还是在消费者您手上,微微升级能否打动消费者买单,还得看终端优惠的力度了。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的奥迪Q3春节嘛,就是咱们中国最最最重要的节日啦,它不仅仅是个节日,还满载着咱们的文化和家人的温暖呢。每年这个时候,我这个成都土著一般都宅在家里,顶多就是去周边逛逛。不过今年全家人都拍板决定啦,咱们要去云南好好玩一玩! 【出游情况介绍】 目的地:云南...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嘿,朋友们!听说没?途昂要换代啦!这次的升级可是全方位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看看那外观,简直跟电动车似的,封闭式格栅、LED灯带、隐藏式门把手,还有那炫酷的贯穿式尾灯和发光Logo,一眼望去,还以为是辆电动车呢!这可是大众集团向电动车领域进军的明显信号。至于外观设计,咱们国产品牌的影响可不小,好不好看嘛,这得看个人口味了。不过,我个人对那隐藏式门把手有点小担心,万一没电了,那门可咋开呢?科技感固然重要,但安全也得考虑周全啊。要是能像ID系列那样半隐藏,那就两全其美了。 再说说配置,怀挡设计真是个亮点!以前的“兰花指”换挡杆,虽然轻巧,但总感觉少了点霸气,跟途昂这大块头不太搭。而且,盲操起来也不太方便。换成怀挡后,开车时右手一伸就能摸到,方便多了! 动力方面,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加入,让途昂的动力更上一层楼,最大马力从220提升到了272,跟老款V6 2.5T差不多。这么大个家伙,动力可是关键,这下380车型的动力表现肯定更给力,途昂的竞争力也跟着水涨船高。 总的来说,这次途昂的更新是相当给力的,亮点多多。按照大众的套路,新车型上市价格肯定不低,但优惠力度也不会小。我猜新一代途昂的起售价应该跟现款差不多,大概24万元起,优惠也会很快跟上。虽然现在途昂面临着理想L6、问界M7这样的强敌,但新一代途昂在车机系统、可油可电的灵活性和绿牌政策上可能不占优势。不由得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过,春节期间的出行让我意识到,混动车型在服务区充电受限,增程车在亏电时动力表现堪忧,而且很多增程车还省略了备胎,一旦轮胎出问题,那可就尴尬了。途昂在这方面就靠谱多了,可靠性有保障,假期出行也能放心。所以,我觉得新一代途昂还是很有市场的,月销4000辆的目标肯定能达成,甚至还有可能更高。大家觉得呢?新一代途昂会是你的菜吗?快来聊聊吧!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圈友鲜试驾长城的汽车,我一直都在关注,毕竟有颗“诗与远方”的梦想。长城深耕越野有段时间了。加上我在2年前试驾了坦克500 Hi4-T,如今再看看Hi4-Z。还是有一些感触的。言归正传,下面我就来了具体说一说。 这次还是门店试驾,试驾车型仅此一款,即坦...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最近,梅赛德斯-AMG推出了2025款AMG GT PHEV 63 S E Performance,这车卖得可不便宜,228.5万元呢。这价格,买它的人肯定不是图它销量高,而是看重它好不好玩。说到好玩,阿斯顿马丁DB11、Vantage、保时捷911 GT3 Touring 4.0L和迈凯伦GT这些豪车也是挺能打的。不过除了AMG GT PHEV,它们都是纯油的大马力跑车。 先说动力,AMG GT PHEV的发动机动力确实不是最强的,但别忘了它还有个204匹马力的后置电机呢,综合起来马力超过800匹,零百加速时间直接冲进3秒内。起步时,如果发动机还没完全发力,后置电机就来帮忙了,保证了动力的持续输出。到了中后段,那4.0T的大马力发动机就派上用场了,确保了高速时的强劲动力。 再来聊聊底盘,AMG GT PHEV的重量分配得特别好,前中后都平衡,左右也均衡。这种设计在其他跑车里可是少见的哦。 操控性方面,AMG GT PHEV也是挺有料的。它是这些跑车里唯一有四驱系统的,不是为了越野,而是为了更好地牵引力和稳定性,让你在起步或转弯时更稳当,就像贴着地面飞一样。而且,它还有后桥限滑差速器,激烈驾驶时可以玩出各种漂移动作,乐趣多多。 说完了玩的部分,咱们再聊聊日常。AMG GT PHEV在日常使用上也是挺有优势的,毕竟除了DB11,其他都是2座车,多一个座位总是好的。而且这车还有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自动跟车会使得跑高速时能减轻不少驾驶疲劳。车机芯片和中控屏幕也是这些豪车里最棒的,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屏幕也是最大的。不过说到奔驰的智能娱乐系统,咱们就别抱太大希望了,其他跑车压根儿也没这功能和配置。 有朋友问,为啥AMG GT PHEV只配了6.1度的小电池,还不能上绿牌呢?这车本来就不是为咱们国内设计的,绿牌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再说了,电池大了车子就重,速度就受影响,跑车嘛,速度肯定是第一位的。简单来说,这块电池就是专门为后电机准备的,够起步就够了,后面交给那个4.0T的AMG发动机了。 综上所述,AMG GT PHEV确实是用油电混动技术打造的性能怪兽,可玩性也是杠杠的,这些跑车里绝对值得一看。大家觉得AMG GT PHEV这车咋样?无论如何,我真的是非常喜欢它。哈哈,但我也必须承认,我的能力确实远远不够。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前段时间,有个挺火的事儿,就是车评人陈震老师不小心提前曝光了领克900,后面又道歉,双方谅解,给领克900带了不少的“流量”,我也是那时候开始注意到这车的。我之前还纳闷L946是啥意思呢,原来就是领克900的内部代号。说回正题,这车多少钱?车怎么样?现在知道的信息不多,但看一些视频和图片,能猜出个大概。先说价格,大家都猜大概在30万到40万之间,因为理想L9和问界M9都在40万左右,如果领克900比这两款便宜点,还能有点竞争力,主打性价比。不过领克也挺尴尬的,想往上走不容易。 首先是品牌力,大家普遍觉得领克的价位在10万到20万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品牌力就不够了。和问界比起来,领克就没啥优势了,毕竟问界有华为的加持,提升了不少;而领克用的是魅族车机系统,但魅族手机的用户群本来就不大,再加上生态比华为差远了,所以附加值就没问界M9那么强。再看理想L9,理想算是国产大型SUV的先行者了,很多人心中都有它的位置。销量榜上,这两款车也一直排在前两名。 再说说命名,现在都是品牌加数字的命名方式。领克之前从01、02、03、05、06、08到09,车型大小的规律有点乱,后来又加了Z系列,Z10和Z20,现在又冒出来个900。感觉这命名挺乱的。虽然这好像不重要,但直接导致消费者难以理解,选择起来也困难。成功的产品像奔驰的A、C、E、S系列,宝马的1、3、5、7系列,奥迪的A3、A4、A6、A8系列,还有问界的M5、M7和M9,理想的L6、L7、L8和L9系列,一看就知道等级和价格区间,消费者买起来也方便。突然冒出个领克900,还以为是长城又出个“坦克900”呢。 这么看来,领克900其实必败无疑了?非也。 首先是安全性,领克900用了好多高强度钢,再加上沃尔沃的技术支持,安全性应该没问题。 其次是底盘调校,问界M9和理想L9的底盘调校都是偏舒适的,我开起来感觉就是“软”,大车感十足,摇摇晃晃的。领克的底盘调校偏运动,学了欧洲的调校方法,底盘应该会比那两款车更有韧性。喜欢开车的人肯定更喜欢运动性强的,比如方向盘指向准,车身跟随性强这些特点。 最后就是价格了,现在中大型SUV主流价格在20万到30万之间,大型SUV基本在40万左右。如果领克900作为大型SUV,定价在30万到40万之间,还是挺有希望的。 总结一下,如果领克900定价在30万级别,上市后还是有机会成为大型SUV的前三名,预计每月能卖5000台。如果卖30万,您愿意买吗?大家来聊聊。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今儿个一上班,就瞅见了特斯拉Model Y的焕新消息。之前大家真是让人等得心急如焚,也算是“尘埃落定”了。这次透露的信息不多,但光看视频和图片,新款和老款的外观差别挺大,特别是那横贯式的一体灯,走的是“Cybertruck”和“Cybercab”的风格,和小鹏P7+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难怪老马看到P7+发布后,就发了一串省略号。幸好尾灯没跟风,不然就真的尴尬了。外观这事儿,大家各有看法,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最大的变化,我觉得还是硬件配置和车身安全架构。 说到配置,内饰部分能透露一些信息。舒适性硬件上,新增了座椅通风功能,这可是老款车主们吐槽的点,夏天开车确实够呛。标准续航版的扬声器数量减少了,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不过,后排娱乐屏的加入还是挺实用的,可以当空调面板用。但如果在开车时用来看视频,那可真是让人头晕,而且观看角度也挺别扭的。 驾驶硬件方面,从内饰就能看出焕新Model Y和焕新Model 3一模一样了,换挡杆和方向拨杆都不见了。智驾芯片升级为AI并加了个前置摄像头。我们这些老车主还算幸运,因为有超声波雷达,但特斯拉取消超声波雷达后,近端测距就不太准了。加个前置摄像头就是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焕新版特斯拉Model Y在这方面应该会更精准。至于AI 4芯片取代了HW4.0,说法五花八门。据我所知,其实两者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真正牛的是AI 5芯片,但这次焕新版没上。在FSD还没引入国内之前,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毕竟选装FSD的特斯拉车主并不多。 说完硬件配置,再聊聊安全。特斯拉一直以安全为卖点,这也是我当初买特斯拉的主要原因。这次焕新版增加了更多高强度钢,提升了车身刚性。还配备了远端安全气囊,确保乘客安全。记得之前懂车帝的30车碰撞试验中,焕新Model 3就证明了远端安全气囊的有效性,受伤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优惠方面,老款Model Y还在享受少1万元和5年免息的优惠。焕新Model Y只有延长质保的权益,而且价格减去优惠后,感觉有点小贵。 新旧款怎么选?如果急着用车,老款Model Y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考虑入手。如果是“等等党”,那就再耐心等等,焕新Model Y的优惠肯定不止延长质保这么简单。而且,第一批车容易出问题,还是别急着抢新款的好。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1月8日晚上,比亚迪搞了个发布会,这下中大型智能旗舰MPV比亚迪夏就正式开卖了,一共四种配置,电池有两种,价格从24.98万到30.98万。这款车一出,王朝网的产品线就全了,比亚迪现在也有自己的MPV了,正好跟腾势D9 DM错开。看定价,几乎没啥毛病。这款车最大的对手就是丰田塞纳和别克GL8,跟这两款车比,至少有三大优势。 首先,价格上占优势。现在公布的价格,跟那两款车比,优势挺明显的,办完都超过30万了,而这个价格夏都能买到顶配了。如果腾势主打高端的话,比亚迪夏就正好适合大众用户。 其次,价格优势是一方面,配置上也有优势。就算是比亚迪夏的最低配,主动安全配置也全都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特别是对新手司机来说很友好。主动安全上比别克GL8和丰田塞纳多了很多预警。这些预警虽然对老司机来说可能用处不大,因为他们可以凭经验,但对新手司机或者第一次开中大型MPV的人来说,其实挺有帮助的。比如并线辅助,后方来车进入盲区后,中大型车不容易看到,尤其是右后方来车,一打方向盘变个道就可能撞上。我有亲身体会,有了这个提醒,并道时风险会降低很多。比亚迪夏比别克GL8和丰田塞纳多了一个实用配置,主动安全上就更高一些。 还有人吐槽比亚迪底盘“烂”,但用了云辇系统后,底盘提升了不少,我深有体会,底盘可调性很强,能有效化解颠簸,这点对MPV特别重要。对MPV来说,乘客坐的舒适性比驾驶员的操控感更重要。比如比亚迪汉,上了云辇C的版本,乘坐质感比之前有质的飞跃,过减速带时,多余的弹跳都能化解,坐在车上感觉很舒服。比亚迪夏有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高速路段自动上下辅道、超车等功能,虽然说辅助驾驶不是万能的,但比起塞纳普通LCC来说,高速驾驶时,要省力不少。再跟别克GL8的定速巡航比,就更强了。 第三,更省油、更省钱、续航也更长。按工信部的油耗来看,夏的百公里油耗2.07升,比塞纳的5.77升和GL8的8.12升都要低。比亚迪用了DMI技术后,油耗控制得更好,尤其是第五代后,发动机热效率再次提升,油耗就又一次降低了。油耗降低就促使使用成本下降。另外如果有家充桩的话,夏可以做到平时城市通勤用车用纯电,使用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比亚迪夏还可以加92号汽油,这个又比别克GL8有优势。 就凭这三大优势,比亚迪夏上市后,肯定会对丰田塞纳和别克GL8造成一定威胁,甚至可能会影响一部分腾势D9 DM的销量。准备买丰田塞纳和别克GL8的朋友确实可以关注下比亚迪夏。之前比亚迪高层说的月销1万辆都不算夸张,还是有可能完成的。但MPV市场比较小众,我觉得比亚迪夏的月销量应该在5000辆左右。大家觉得我说得对吗?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4懂车帝冬测昨天懂车帝放出了美国阿拉斯加冬测的视频,简直就像电影大片一样刺激!这次冬测有12辆中国混动车挑战道顿公路。结果有4辆车没能坚持到最后,而岚图Free就是那个因为续航不足而退出的。这次测试的岚图Free是318四驱探索版,官方标称的CLTC续航是1357公里,比后驱版稍微低一些。实际上,在阿拉斯加那种超冷的天气下,想要达到CLTC续航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岚图Free在离起点571公里的地方就耗尽了能量,动力不足,不得不退出比赛。这成绩确实有点让人失望,基本上只达到了一半多一点。看来岚图Free在能耗控制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也会是岚图品牌未来研发的重点之一。 不过呢,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这个成绩虽然有点遗憾,但也别太放在心上。毕竟,混动车的低能耗意味着省钱,但作为一个城市SUV,跑到没油没电的地方的机会其实并不多,特别是在国内基础设施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如果真的跑远了,提前加个油不就得了,这比找充电桩快多了,也方便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家里只买一辆车就买混动车,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所以,岚图Free虽然不能一口气跑到诗和远方,但多加次油就能搞定啦! 这些就是我对本次岚图Free在懂车帝冬测阿拉斯加段的一些感受,也欢迎大家讨论。你们觉得混动车的续航表现重要吗?大家是否赞同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2024懂车帝冬测这次懂车帝又来劲了,不仅冬测持续进行,还搞了个全球冬测。冬测的一部分是在美国阿拉斯加。这部分包括挑战“死亡公路”和挑战穿越越野路段“冰川行”。坦克400 Hi4-T是唯一一辆还没测试就退出的车辆。不是因为车辆故障,而是发生了意外事故,车辆严重受损,这点还是挺让人遗憾的。 成为“战损”级别的坦克400 Hi4-T在经过紧急修复后,跟随车队前往死马镇,挑战“死亡公路”的赛事中虽然不算成绩,但事实上坦克400是到达了终点的。这说明了两点,一是可见其续航能力没有问题,二是皮实耐用。作为越野车,它是可靠的,是坚强的。 挑战穿越越野路段“冰川行”中,6辆带差速锁的越野车或SUV都能顺利到达终点,当然也包括了“战损”级别的坦克400 Hi4-T。中间有段小插曲,坦克400Hi4-T没能冲上一处很陡的坡道,被迫叫了救援。后面的车也就没冲这个坡,而选择绕行。这个充分说明了越野车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坡都能上。在实际越野中,尤其是穿越路线,一是要配备保障车,以便不时之需。二是陌生的路段一定要先勘察再行驶,不能搞“没苦硬吃”嘛。 整体来说,通过对冬测美国阿拉斯加部分来看,坦克400 Hi4-T还是很坚强的,能满足“诗与远方”的愿意,挺值得一看的。这点也欢迎大家交换下意见。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4懂车帝冬测昨天懂车帝发布了全球冬测第一站-美国阿拉斯加的精彩视频。12辆中国混动车勇闯美国“死亡公路”-道顿公路。在这次挑战赛中,有4辆车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得不退出。腾势Z9 GT就是这4辆中的一个,在离起点382公里的地方,因为爆胎不得不提前退出比赛。虽然用了补胎液,但因为伤在胎壁,而且口子挺大。再加上没有备胎,车子彻底没法动弹了。比亚迪这次测试真是有点儿背,之前有仰望U8增程器故障退赛,现在腾势Z9 GT又因为没有备胎退赛,最后豹5也爆胎了,但因为有备胎,它坚持到了终点。看腾势Z9 GT的表现,本来是能跑到终点的,这么一来,因为这个意外退赛是不是有点儿冤?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 说它冤,是因为不只是腾势Z9 GT这一款车没有备胎,现在好多新能源车都没备胎也没防爆胎,连奔驰的一些新车也开始不装备防爆胎了。厂家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省油,增加续航里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轮毂加胎至少每辆车能省几百元。这么看来,腾势Z9 GT确实有点儿冤。 说它不冤,是因为消费者买辆车,特别是SUV或者猎装车,本来就是图个长途出行方便,用车场景也包括这个。如果在长途路上爆胎了,就只能等救援了。毕竟很多地方远离城市,救援起来既费时间又费钱。现在轮胎尺寸越来越大,20寸、21寸的,找备胎都不容易,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等拖车了。这么一说,腾势Z9 GT退赛也就不冤了。 总的来说,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您买车主要是城市用车或者短途城际用车,有没有备胎其实问题不大。但如果您买车就是为了长途自驾游,那买车时一定要选有备胎的车型。我对腾势Z9 GT这次冬测阿拉斯加部分的一些看法就这些。欢迎大家来讨论,谢谢。
#2024懂车帝冬测昨天懂车帝放出了全球冬测第一站-美国阿拉斯加的精彩视频。这次12辆中国混动车远赴重洋,到阿拉斯加搞测试,真是让人热血沸腾。12辆车的表现都不赖,在挑战“死亡公路”时,有4辆因为各种状况退出了。在挑战穿越越野路段时,6辆带差速锁的车辆都顺利通过了。咱们言归正传,聊聊这次仰望U8的表现。 在挑战“死亡公路”时,没想到仰望U8竟然是第一个退出的。原因是在跑了83.2公里后,增程器出了故障,电池无法充电,而且无法自己解决也不能远程解决。即便后面的挑战穿越越野部分,仰望U8的增程器也没修好,全程都是靠纯电完成挑战。这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没了增程器,纯电也能跑,这就全靠电池包了。第二就是增程器故障本身了,虽然这是个特例,但对于越野车来说,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如果在长途穿越无人区时也出现同样问题,那就只能丢车了。混动车的修理不像燃油车那么简单,故障难以排除,高压系统也不能随便动手。我还是坚持,越野车还是纯油的更靠谱,毕竟机械结构比电力系统简单多了。 再说说挑战穿越越野部分,仰望U8的动力确实猛,不仅能大力出奇迹,而且空悬的帮助让通过性大幅提升。爬山、涉水、走沙路、过坎等这些越野项目都轻松搞定。不得不说,越野性能真是杠杠的。这方面算是彻底打破了越野由进口车企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以上就是我对仰望U8本次冬测阿拉斯加部分的一些看法。正如我标题说的一样,仰望U8很牛气但不够稳定。先聊到这里,不喜欢的别喷我哦。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圈友鲜试驾上市之初,腾势Z9 DM搭载了一堆“黑科技”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肯定不能错过对这样车的试驾机会。于是我趁着空余时间,前往腾势4S店来一探究竟,看看这位“西装暴徒”。我前后两次去了腾势4S店,前后体验了腾势Z9及其姊妹车型Z...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吉利银河近期发布新车-星舰7,并一口气发布了五个车型,指导价为9.98万-13.28万元。价格上确实挺有影响力的,可谓是车圈的一枚“重磅炸弹”,把“价格战”打得进入白热化。 那么问题来了,星舰7哪些配置相对比较实惠? 性价比最高肯定是最低配-55km启航版,基本功能都有,主要功能就是没有L2辅助驾驶、天窗、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嘛。第一就是平台新,新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DHT)是比之前银河L7上那套3档更稳定,更不容易出现故障。对于用户来说更安心些,二是小电池虽带不来长续航,甚至日常上下班都有点捉襟见肘,但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油耗,用车成本上拉低了不少,肯定是比油车省油的。三是配置不算低,L2辅助驾驶、天窗、前排座椅通风加热这些配置也不见得是必需品。L2来说吧,不怎么开长途,用车就不多,除了带城市NOA的那些,城市里基本没法用。再上面一个配置的55km探索版如果选装L2还得加2500元,又把价格拉高,不太划算。座椅通风、加热确实舒服,但也不是离开没法用,像我家小Q这些功能一样都没有,开上空调,照样能舒舒服服地开车。天窗其实也是比较尴尬的配置,平时开得少,要有漏水的风险,不选也罢这么看来,10万不到的裸车价拿银河星舰7的55km启航版真是最高的。 如果配置舒服度拉高些,日常用车咱就省点的,高速上咱轻松点,那就一次到位,选择120km探索+版,至于120km领航版的顶配,至于并线辅助、开门预警这些辅助功能和抬头显示以及座椅按摩,再多给1万元,就不是太值了,用的机会真的不多。一是120km探索+版已经有了很多实用和便利功能,高速上开启L2还是比较省力的。买新能源车往往想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有了L2长途出行还是轻松不少。车辆自己跟车、刹车加上车道居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疲劳。还是拿我家小Q举个例,装了ACC后(还比LCC低一个等级呢),明显轻松不少,我自驾游从原来的800公里/天(极度疲惫)猛增到了1200公里/天(比较轻松)。二是更大的电池,在没家车充,逛商场时充上,吃顿饭,也就满电了,跑个1—3天问题都不大;在有家充桩的情况下,那就更省了,纯电部分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勤需要,每天在家充满电,上下班基本可以使用纯电模式,不用油,完全当电车来开。不用多想,跑长途也会有更好的能耗表现。我私下也找了下银河的销售人员求证,他们也证实了这两个配置是订得比较多的。 其实有个难选的地方就是自家的L7,银河L7拥有动力表现更好,且配有了1.5T的发动机,且终端优惠下来,性价比尤为凸显,缺点就是电池比星舰7要的低一些,可以纯当油车开嘛,且三档变速箱更复杂且故障率有些高。这么看来星舰7和L7确实有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意思了。如果着急买,就买新不买旧,建议买星舰7。但我的建议是等一等,一是等口碑,二是看看后面有没有优惠,据说明年的价格战会更激烈。 最后来估计下月销量,初期估计也就5000辆左右,如果再进一步优惠,比如再降1.5万元,那上1万就比较容易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盲猜。建议上市后半年内都先等一等,半年后看情况下手。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捷途自由者的定位是“公路旅行越野 SUV”。捷途在旅行者及X70大卖后,信心十足,最近连续发布新车,造型基本和旅行者差不多的“方盒子”造型。捷途自由者提供1.5T匹配7DCT变速箱和2.0T发动机匹配8AT变速箱两种动力选择,目标人群基本定为冒险与追求自由生活的年轻人以及中轻度越野爱好者,等等。这目标客户不是哈弗大狗一样了吗?没错,捷途自由者最有力的对手正是哈弗大狗,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这种关系。目前捷途自由者并没有公布具体配置清单,因此在性价比上没法直接对比。有意思的来了,如何定价成为捷途自由者的难题。高了,肯定买不好,就像山海系列一样;低了,车企成本能否算得过账。这就考捷途的定价技术了。 至于价格因素嘛,我个人估计11万元起,捷途自由者才有希望,毕竟大狗起售价12.39万元,且有不少的优惠,有些地方裸车价甚至已经低于10万元。大狗低配的配置已经很在线了,基本的功能都有,即使是顶配指导价也不过14.99万元,实际下来也低不少。目前从影响力还是用户口碑来看,哈弗大狗的地位都不是太容易动摇。捷途自由者价格一旦起高了,肯定就不是哈弗大狗的对手了。因此我个人觉得定价在11万-16万元区间比较合理,且有一定的竞争力。大胆猜一个,如果捷途自由者定价来个狂的,在10万元以下起,那就对哈弗大狗能构成直接威胁了,当然这种可能性基本是比较渺茫。现阶段如果着急购车,首先选择还是大狗。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越野性能。这辆车在轻度越野这个基本的表现都挺出色。那有什么区别,区别大吗?越野除了看差速锁以外,还要看动力。动力嘛,两者相差不大,算是个平手吧;最大扭矩区间这是大狗的区间更广泛一些,但最大马力这则是自由者略胜一筹,算是再次打平;捷途自由者的接近角28°、优于哈弗大狗的接近角24°,也算略胜一筹。最关键之一就是比四驱系统,目前自由者采用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配备智能限滑差速锁,可自动切换四驱模式,智能分配动力抓地,后轮扭矩也能自动分配。看看大狗,则搭载智能电控四驱系统,顶配车型配备中央限滑差速器和后桥电控机械牙嵌式差速锁,机械功能可靠。 这么比选下来,自由者适合喜欢智能驾驶模式和动力性能的消费者;而大狗更注重越野性能和脱困能力。 目前这个阶段,我个人还是不推荐立即下定的,建议还是观望一阵。一是等上市后的口碑,二是看市场终端价格。如今买车切记不要冲动消费,看准了再入手,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由于没有公布价格,就简单预测下自由者的销量,大概产能爬升阶段应该是月销5000样子,到达平稳期,月销1万也是很大可能的。等价格公布,您会等还是直接入手呢?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仰望U7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炫酷的外形,就是千匹怪力了,2秒级的破百速度。仰望品牌站上了“高端”品牌,打消了很多人认为比亚迪做不了高端的刻板印象。这次仰望U7具体配置尚未公布,但首次公布了云辇-Z技术。 比亚迪确实在克服之前底盘差这一点上花了很多功夫。比亚迪在未配备云辇系统之前,给人的感觉就是晃晃悠悠的,上下晃,左右也晃,明显缺乏支撑。再者就多余的弹跳很多,很碎,过一个沟坎,都要颤动多次,非常不干脆。但装备了云辇底盘后,确实有了突飞猛进的水平。目前比亚迪从云辇-A、云辇-C与云辇P,到现在最新公布的云辇-Z都是云辇技术,且越来越强。具体的技术分析,就不在这里细讲了。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把车底盘变得很智能,说白了就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能兼顾舒适加运动。我在试驾新汉EV、方程豹5时都明显感觉到,云辇技术给比亚迪现有底盘带来整体底盘调校的提升,不再有多余的余震,减少了很多那种左右上下乱晃的感觉。这个新的云辇-Z我虽尚未体会过,但新科技往往高于之前的科技。这次云辇-Z除了平面上调整以外,还对纵向调整且调节速度极快,也是目前能立体调整悬架的底盘调校了。还有个厉害的地方就是新增能量回收的悬浮电机,最大利用空间给电池进行充电,传达损失能量会更小,就连烂路也能充电,续航肯定大大增长。云辇技术目前就是比亚迪要立的标杆之一了。云辇-Z这么牛的技术定位就是旗舰轿车,配合上五座或大四座的布局,妥妥给老板们打造了专属座驾。 来猜下销量和价格吧?这个车定位也注定了价格不菲,我个人预估肯定是90万元以上起,估计略便宜与仰望U8,一是SUV本来就比轿车贵,二是用途上U8也更多。至于卖多少,估计不会超过200辆,甚至更低。销量上我不看好的原因:一是定位有些不清晰,外观像跑车,功能像行政轿车,有些割裂;二是磷酸铁锂做高端,比亚迪靠刀片电池立本,磷酸铁锂一致性、温度问题和强充放电都不如三元锂,但高端车型建议用三元锂或者更高阶电池,这或许就是个败笔;三是整体造型像卖给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确没这实力,富二代看上这车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了。 其实这些不重要,仰望这个品牌本来整体就是用来打标杆的。现在布局比亚迪已完成低中高端的布局。高端不走量也属正常,只需有立足之地就算“胜利”了。国产技术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正如我标题所说一样,仰望U7 标杆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辣评新车小米YU7要来了!12月9日,工信部已正式公布了小米YU7相关信息。小米YU7定义为中大型SUV,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999mm×1996mm×1600mm,轴距为3000mm。预计上市时间为明年6-7月。整体外观设计风格还是持续家族设计风格,简洁流畅车身搭配犀利灯组,辨识度还是挺能拉满的。设计思路感觉挺像特斯拉Model Y是Model 3拉长拉高版本一样,YU7也像是SU7的拉长拉高版本一样。外观在仅见图片的情况下,我个人觉得YU7远没有SU7好看。尾部灯组在拉长后,感觉太像“鱼嘴”了,和LS6的“鸭子嘴”尾灯真有一拼了。唯一侧面感觉挺好看且帅气,但也比较像法拉利Purosangue,看样子法拉利也被“致敬”了。网友叫的“法拉米”也有一定道理。设计就是一个字“怪”。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当然外观这事就是见仁见智了。外观不见得能影响销量,毕竟每人看得都不一样。比如我也不怎么喜欢Model Y的造型,可我老婆倒是挺喜欢的。 扯远了,说一说小米YU7挑战谁?显然是挑战特斯拉Model Y,尤其是尚未发布新款的Model Y。小米YU7的挑战也不小。车圈一直有个梗,“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小鹏G6、智己LS6、极氪7X、乐道L60、智界R7、阿维塔07对战特斯拉Model Y,目前看来都没能撼动Model Y。难道小米YU7没机会了?我不这么认为,反而我觉得最有希望。Model Y的谍照图我看了,也觉得挺丑的。外观这方面算是打平了。参数上虽然没有公布,但雷总是很会搞对比的,应该是会略压Model Y一头。加上FSD短时间很难进入国内,小米智驾虽离华为智驾有一段距离,但比现阶段国内特斯拉还是要强的。品牌效应上,各有各的粉丝。我个人还是倾向马斯克的,但雷总的粉丝可不少,平分秋色吧。车机互联体验上,也是各有各好处,由于本人是苹果用户,特斯拉和苹果的绑定挺多的,日常用“Siri”还是很方便的。我用小米产品很少,就三个投影仪、电子秤和吸尘器,而且都不智能互联的,因此没什么感情。但不少消费者,如果用上小米家的话,那买小米就很方便了,而且雷总也说小米也正在和苹果生态做适配,以后也会更好用。至于华为用户,那还是建议买鸿蒙智行系列车型。我个人觉得生态圈绑定是下个车圈赛道之一了,至少是很重要的选择。 最后再谈谈价格,雷总不会参考特斯拉Model Y的定价24.99万元,目前有个1万元限时优惠和五年免息政策。但上Model Y新款后,这些肯定会消失。价格说不一定还得略涨一点,个人估计在25.99万元样子。那么小米YU7的起售价就很好估计了,大概率和SU7玩得是一个套路少2万,即23.99万元起,来个没有激光雷达,400V平台的版本。高配控制在32.99万,也正好少Model Y高性能版2万元。再来个饥饿营销,前几个月压住销量,后面再来释放,再造一个“爆款”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如果是这个价格月销2万,都不是什么问题,妥妥来搅局的。 前有“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折戟而归,后有小米YU7确很有希望。YU7对于Model Y必定是一个挑战者;对于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来说,也觉得能说上是一个搅局者。一句话,明年买车有惊喜。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12月2日,阿维塔公布了阿维塔11也用上增程动力,自此以后阿维塔所有车型都是双动力结构了。从月销量来看,阿维塔连续突破1万辆,这离不开阿维塔07的贡献,也离不开新增了增程器过后,节节攀升的销量。增程器离不开理想的推广,这个“被唾弃”的技术,现在反而成为纯电车企“反败为胜”的制胜法宝了。反观理想搞纯电,反而来个“大大失利”。这也不难看出人们在买车时不得不考虑的“续航焦虑”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把价格“打”下来了。阿维塔11纯电版售价为30.08万元,增程版起售价直接来到了27.99万元。 从配置来看,同为2025款,Max后驱增程版配置基本和Ultra后驱纯电版,前者售价27.99万元,后者售价则为33.99万元,贵了6万元,最大差别就是来源于电池。电池度数差了77.74度,材料也从三元锂变成了磷酸铁锂。对于企业成本降低,利润空间更大;对于用户没有续航焦虑,价格还便宜了不少。这样的“双赢”情况下,技术是否老旧,是否是过渡方案,这些问题就真没那么重要了。“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真是至理名言。纯电续航能到充电桩,这不就是增程车的优势嘛。解决用户痛点,用户才会选择。李想有个思维是正确的,就是用户思维。显然阿维塔看到了这一点,阿维塔11也会是使得成为20多万这个红海市场的一位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强劲竞争者了。 阿维塔11所在的区间,面临的压力也不少,这个区间段阿维塔11还有哪些竞争者呢?纯电就不说了Model Y王者般的存在,一是品牌力雄厚,二是最近的优惠势头太猛,比阿维塔11更便宜。就连更便宜的小鹏G6、智己LS6以及乐道L60,靠配置都能打赢Model Y,实际下来却铩羽而归,阿维塔11纯电版要打赢Model Y就基本不可能了。这也是为啥纯电版阿维塔11卖得不好的原因之一。那么阿维塔11增程版就又有优势了?对的,确实有优势,一是价格更便宜了。价格来到了27.99万元,正式售价可能还要低,但直接面临的对手就是理想L6和问界M7。面对这两品牌,阿维塔11优势是可以加92号汽油以及空间上,日常能耗也会更低一些,日常用车会便宜一些。但价格和知名度上,理想L6和问界M7显然更好。那这么看来,似乎阿维塔11没戏了?NO!首先造型独特就能吸引一部分消费者,希望年轻朋友选择阿维塔11的可能性更大,毕竟L6和M7外观还是有些“油腻”的。再者同样价位的合资品牌,确在节节败退,这不就是理想L6和问界M7蚕食的部分吗?只是多了一名分食者而已。阿维塔11在使用上增程技术后,随之而增加。至少可以使得阿维塔11销量“起死回生”,迅速摆脱百辆级别,达到千辆,甚至到月销3000辆都有希望。 我个人觉得选择建议是,喜欢独特和科技的朋友看看阿维塔11,喜欢四平八稳的那就选理想L6或问界M7。当然是个人建议了。 大家觉得是这样吗?大家看好增程版的阿维塔11吗?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12月3日,坦克500 Hi4-Z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定为37.98万元。初步这么一看啊,这不是比坦克500 Hi4-T贵4万多呢,舒适配置上并没有增加,踏板都搞成固定的了,不值。等等,真不值吗?那我们就得看看这长城Hi4-Z的是什么技术,和之前的Hi4-T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是我们买车该怎么选? 坦克500 Hi4-Z是P2+P4架构使用前后双电机、3挡DHT和无级变速深度集成的新型驱动方式的车型……而坦克500 Hi4-T是P2架构采用传统AT变速箱、利用传动轴的插电混动车型。说人话就是,坦克500 Hi4-Z注重城市兼顾一些越野,用了更大电池,高功率双电机就是为了城市日常通勤使用,利用大电池充电为主来降低日常成本;公路上加速更快,体验感更好。而坦克500 Hi4-T就是注重越野,不需要那么快的速度,而是大量的机械结构来保证其可靠性,用中央差速器等配置保证越野时完全锁止。再简单点说,就是家庭日常适合居多就买坦克500 Hi4-Z;喜欢经常去中度越野就买坦克500 Hi4-T;深爱重度越野,玩穿越那些朋友,建议还是买燃油版坦克500。 别忘了最近上市的车型了还有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方程豹8,豹8的优势在于智能化上更先进,各类遥控钥匙都有、自动变道、悬架软硬可调等等,还有豹8尺寸略大于坦克500 Hi4-Z,并可以选择6座或7座。这么看来豹8优势还是挺厉害的,坦克500 Hi4-Z也不弱,动力更强、油耗更低、电池更大,更适合城市用车需求。 这个价位区间段还有重磅SUV还有BBA三强:GLC、X3和Q5以及最先做增程的理想L7、L8,纯电蔚来ES6,这些车基本是王者销量存在,对坦克500 Hi4-Z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这些车就不一一分析了,简单点说,就是如果就准备在城市或者没有什么越野需求,要品牌就选BBA;城市或城际用车为主,体验新能源就选理想L系列或者蔚来ES6。如果有越野要求,想去浪一浪,那就可以看看坦克500 Hi4-Z了,这样一看大多数人需求,坦克500 Hi4-Z确实挺难的。 说到最后,带大梁的越野车本来就是小众,坦克500 Hi4-Z也算是多一个选择,月销量成为爆款,基本不可能。我预计即使加上燃油版和 Hi4-T,最多也就是千辆级别。 我个人建议可以再加点配置,女王座椅、彩电大沙发都配上;新增6、7座选择;价格再优惠一些。也许还有大卖的希望,否则注定小众。大家觉得我说得对吗?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圈友鲜试驾自从新能源车大卖情况下,我很少有机会去试驾燃油车,尤其是3.0T发动机及以上的大排量发动机。我作为一个汽车深度爱好者,肯定不能错过这车。这次就来谈谈一辆内外都挺“霸气”的车-林肯飞行家。第一次试驾过程中不太顺利,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驾,这事...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昨晚,有个轰动汽车圈的新闻,无疑是“华为四界”的最后一“界”—尊界S800的上市会,目前预售价为100万-150万元。这个高昂的定价,是仰望、红旗外,又一上市的国产品牌,无疑成为鸿蒙智行系列里最“贵”的车。 尊界S800准备挑战的就是顶奢轿车市场,华为再次施展“点石成金”术,将江淮汽车摇身一变就成为“百万级”豪华车了。尊界S800对标是劳斯莱斯、宾利,但真会对标他们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能买得起劳斯莱斯、宾利绝不会买尊界S800,说得再多也不是一类的。尊界S800 新能源车序列确实有优势,豪华品牌做电车的在同等级价位且走豪华路线的EQS算一个,宝马i7算另一个,就没了。尊界S800大了这个两车基本算是一圈,且设计上极富奢华,加上科技上,算是力压二车。尊界S800不仅仅是面对他们的电车市场还得买对燃油车市场。再看看燃油车,这个价位BBA都有涉足了,奔驰S级、宝马7系以及奥迪A8均在这个价位段基本垄断了市场,市场认可度可谓极高。 尊界S800在气场上不仅力压EQS和i7,也是力压S78,加上华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域控的“三智”融合,又构成了科技优势。那么尊界S800是赢定了?我看未必。 第一,BBA在品牌上耕耘已久,品牌优势巨大。正如在奢侈品、手表等领域,功能属性在于其次,品牌属性肯定大于功能属性的。尊界S800还得靠华为编编故事了。 第二,尊界S800对标的奔驰S系也好、还是劳斯莱斯也好,尤其是那些怎么智能的燃油车,很多情况下是配了专职司机的,那还需啥智能驾驶,司机不比自动驾驶更智能吗?还有人给开门呢。这样不失尊贵得多。 第三,800V充电快,电车比较省钱。等等,这不成立。买100多万车对油钱,是不那么敏感的。充电快?咋都比不上加油的速度吧。800V也好,900V也罢,都不是对手。 第四,价格太透明,也未必是件好事。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价格越透明越有利于我们选买。但这个阶层的更想让人知道他的车贵,具体多少?你猜去吧。 第五,江淮制造是“败笔”。江淮之前帮蔚来代工,蔚来车主都急于把江淮给扣掉。江淮自己造的几万元的车都没怎么搞明白,现在就开始造一百万级别的车。岂不是走都没学会就学飞了?华为自己也没有造百万元车的水平。 第六,轿车市场比SUV市场更难。国人更爱SUV这个算是众所周知了。很多家庭在一辆车的预算内,希望自己的车辆既具备一定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又要有较大的后备厢空间和一定的通过性。这也就是问界系列好卖的原因之一,反观智界就可谓是一塌糊涂了。 通过以上六点,我觉得尊界S800面临的挑战和劣势是巨大的。对付奔驰宝马的电车问题不大,但毕竟是小众;对付奔驰S级、宝马7系以及奥迪A8是很难的。尊界S800这样的定位,注定了也是小众,一步登天的故事很励志,但也很不现实。江淮也很难靠尊界S800来个咸鱼翻身。我个人预估其销量肯定比仰望U8都低,毕竟U8还有“玩”的属性。看看后期市场表现会不会打我脸了。以上均属于我的个人观点,也欢迎大家讨论下您的感受。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圈友鲜试驾比亚迪作为国内销量的“头把交椅”,现在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这次唐DMi的升级属于年度改款,最大的区别在于2025款搭载了第五代DM插电混动技术,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156匹,热效率也提升至45.3%,电机最大功率达到272匹。芯片也从高通7...查看全文
#鲜试官抢评广州车展方程豹 豹8在上次西安车展正式亮相,估计也不会缺席本次广州车展。豹8是方程豹品牌的第二款车型,目前是该品牌的旗舰产品。产品力究竟如何?同级还有哪些车型?价格几何?值不值得买呢?听我慢慢道来。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方程豹豹8只公布了高配版的一些配置信息,低配怎么样还得拭目以待。从公布的高配信息来看,豹8属于DMO插电混动越野平台的车型,配置了云辇-P主动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及华为乾崑智驾ADS 3.0,以及装配了18扬声器帝瓦雷品牌音响系统。这三点是很吸引人的,看一下这三个亮点。 (一) 云辇-P主动液压车身控制系统。我在豹5试驾体验过,一是以往越野车的乘坐感受就是颠簸得很,有了云辇P后颠簸就减少了很多;二是在我高速过弯时,开起来都不像是越野车,悬架支撑到位,侧倾抑制得就很好;三是升高悬架后,其通过性大大加强。对了当时试驾时有个小瑕疵,我还是感觉到细碎振动感传入车内,希望豹8已经修复这一小瑕疵。 (二)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配有192线激光雷达。这个可谓是华为比亚迪两大巨头强强联手了。我记得新款M7上就是这套智驾系统,城市NOA表现很优秀,妥妥目前国内第一梯队。电瓶车那种穿插都能有效识别,复杂的城市路况能轻松应对。题外话,车机用上鸿蒙系统会更棒,但从目前配置来看车机还是比亚迪的Dlink系统。 (三) 18扬声器帝瓦雷品牌音响系统。这个我在腾势N7试驾时体验过,帝瓦雷的调音水平也算是世界一流了,层次清晰,是一种享受。 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亮点,像是内饰豪华、皮质包裹足这些,就不一一评论了,倒是有机会试驾时再慢慢体验。 重要的是豹8车身结构为非承载式,并且装备了全尺寸备胎,这两项是越野车的标配了,就不赘述了,没有就别叫“越野车”了。 既然这么有亮点,岂非无敌?并不尽然,打合资或进口越野车问题不大。但别忘了长城的存在,这个可是国产越野车的标杆品牌,尤其是坦克系列。长城可谓把一大段价位段给锁住了。低端点有长城哈弗H9守下限,坦克700 Hi4T守上限,中间还有个坦克500。这些车型都是中大型越野车。 简单看看,我们看看这些车产品力吧。先说H9,H9配备2.0T发动机、8AT变速箱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就算加10万元的油,都远远便宜过豹8,优势在于就是售价,其性价比极高。但在动力、智驾等方面就是远远不如豹8了。坦克500 Hi4T同样配备2.0T发动机、9AT变速箱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同样便宜过豹8,但在尺寸上、动力上还是智驾上也是落后于豹8的;最后看看坦克700 Hi4T,价格应该和豹8大差不差,坦克700 Hi4T装配了3.OT发动机、9AT变速箱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高配版还有空气悬架。同500一样都是装备了丰巢37.1度三元锂电池,大于豹8的弗迪36.68度磷酸铁锂电池。另外电池布局上,我觉得坦克布局优于方程豹的,其他在总动力上和智驾上都逊色于豹8。总之,选择长城系列,看重性价比和纯粹的越野性能,纯粹越野爱好者,没问题。选择豹8,在于动力和智驾,以及三电技术,更偏向于享受类型的消费者。具体选择还看自己了。 价格预测一波吧,现在目前给出了40万到50万元的预售价,我觉得实际售价很有可能35万到45万元这样就正好在卡着坦克500到700之间,即可以打500又可能打700。至于销量,如果我预测准确的话,月销量应该是在3000辆左右。豹5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高价完全卖不动,一旦降5万销量就冲上了4800多辆了。 最近喜欢中大型越野车、中度越野需求的朋友可以关注这车一波。看下最后的售价。以上均是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评论。
#鲜试官抢评广州车展腾势N9 DM将在广州车展上首次亮相,作为腾势旗舰SUV出现。腾势N9定义为大型SUV,长宽高分别是5258×2030×1830毫米,轴距为3125毫米。外观挺好看的,与路虎揽胜有几分相似。从目前了解的资料来看,动力系统上,搭载2.0T发动机组成的第五代DM混动系统,采用“易三方”技术,配备三台电动机。底盘采用“云辇A满血版”双腔空气悬挂。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腾势基本用来了目前最好的技术了。“易三方”技术保证了后轮独立转向等功能;“云辇A满血版”保证舒适和运动间自由切换。这些方面技术相当扎实。 不过嘛……重点来了,腾势N9 DM车内配备了内嵌式仪表与副驾娱乐屏、悬浮式中控屏、电动吸合门、智能冰箱、航空级座椅、后排大屏幕等这些配置的。等一下,这些信息,您第一印象想到谁?毫无疑问,肯定是理想。不难看出,腾势N9 DM的同级竞争车型就是理想L9和问界M9这两个增程车型了。 与理想L9相比,腾势N9 DM拥有更大的尺寸、更强的动力、更厉害的三电技术。理想L9则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理想L9的月销量长期稳定在6、7000辆样子。 与问界M9相比,腾势N9 DM尺寸上略大,动力和三电技术也强于问界M9。不过问界M9在华为的帮助下,系统智能化、车机智能化,可谓是“遥遥领先”。最为可怕的月销量,更是“遥遥领先”,产能爬升后,月销量一直是15000辆以上的存在,这可以47万元到57万元的车,BBA都没它卖得好。 那么腾势N9 DM是这两车的对手吗?我个人觉得打理想L9还是可能性很大的,打问界M9就比较难了,市场认可度和用户忠诚度都是极高的,加上华为的生态链,很难撼动M9的销量。 就目前的信息,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觉得如果看中三电技术,喜欢大空间的朋友可以看看腾势N9 DM。如果喜欢华为生态链的,在乎智能体验的那就选问界M9。 那么价格是多少?大家众说纷纭。很多朋友觉得是40万元以上,应该和理想L9、问界M9差不多。如果是那样,销量就连理想L9都困难了。我个人觉得大概率是40万元以下,甚至有可能是35万元起样子,性价比凸显,对理想L9肯定能构成直接威胁。加上有比亚迪技术支持的背景,预计腾势N9在市场上将有不错的销量表现,非常适合追求高品质和高性能SUV的家庭用户群。盲猜一个月销量,如果37万元,至少腾势D9相差无几,月销也能来到6000辆到7000辆这个区间。 当然我都盲猜的,腾势D9具体销量还得看后面市场反馈以及消费者接受度。 以上就是我对腾势N9 DM一些简单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鲜试官抢评广州车展iCAR V23这款车可谓吊足了胃口,我记得早在北京车展就已经亮相过了,据说是要在本次广州车展开始预售并于年底正式上市,销售模式拟采用类似特斯拉一口价的直营模式。有点意思了,这对传统车企来说其实有点难,尤其是经销商方面。话说多了,谈回iCAR V23本身。iCAR V23定义为小型SUV,主打越野风格,酷似卫士迷你版。车身尺寸为4220×1915×1845毫米,轴距为 2735毫米。动力有单电机和双电机可以选择,并使用宁王的59.5度磷酸铁锂电池和81.7度三元锂电池。其他公布的信息就很少了,不过从咱懂车帝车友圈的非正式信息里可以了解到,iCAR V23采用15.4寸2.5K分辨率的车机屏幕,配有高通8155智能驾驶是采用的智驾地平线J3+TDA4方案,为L2级,为此iCAR V23共有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以及1个单目摄像头。配置来看,如果10万元价位来说,算是中规中矩。车身机构为前麦弗逊后五连杆,也是中规中矩。 我们就这个配置简单说一下吧,电池度数够用吧,最低配都差不多了接近60度电池了,一定程度上续航能得到一定保证,但也要注意方盒子造型带了风阻上的弊端。我记得海南众测中第二个趴窝的就是iCAR T03,当然它电池也只有50多度。智驾地平线J3+TDA4这套方案,在目前算是中等水平,和华为、小鹏的智驾差距还是不小的,但日常高速行驶问题不大。15.4寸2.5K分辨率的车机屏幕,屏幕不小,但高通8155算是普通操作,目前肯定是不卡顿的,但过两年就不好说了。 iCAR V23面临的竞争对手,有人说是吉姆尼,吉姆尼太少了。反而我认为iCAR V23对手其实是比亚迪元UP、宝骏悦也。 对于比亚迪元UP来说,iCAR V23造型更具有个性,更吸引人,科技配置也更丰富。动力上也是iCAR V23更强劲,尤其是四驱。智能驾驶水平表现更好。但价格上比亚迪元UP更便宜,尺寸也略大,最重要的是有庞大的客户群,服务维护网点丰富。 对于宝骏悦也来说,iCAR V23动力肯定是碾压式的强劲,尺寸也更大,配置更先进,处处都能“吊打”宝骏悦也。不过宝骏悦也价格便宜,性价比高,城市代步完全足够了。 从以上对比我认为,要个造型带个步,就选宝骏悦也;家庭实用,注重保证,不小众就选比亚迪元UP;个性好玩,带玩具乐趣属性,那就一定要看看iCAR V23。iCAR V23更多还是可玩性较高,尤其是四驱版本。 关键的是,iCAR V23一直价格保密。我猜测肯定是12万元起是没跑的了,毕竟电池成本也不低。希望iCAR V23在智能配置和越野风格方面的独特优势对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月销量确实不好说,但我觉得应该比03要低很多,估计也就是2000辆样子吧。原因我觉得是细分市场没法细分,受众群体体量小;真玩越野也不会玩电车越野;品牌力虽然背靠奇瑞,但还是这个价位段竞争激烈,选择太多。因此,我并不是很看好iCAR V23。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但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下。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懂车帝在上周五又“搞事情”来个懂车安全评测。现代伊兰特算是比较“神奇”的车辆,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也算独一份了。我们就简单来看看这个“神奇”的伊兰特吧。本次测试车型是现代伊兰特 2023款 1.5L CVT GLS 领先版。伊兰特的碰撞成绩,其分别是30%重叠钻撞卡车是G;40%重叠正面偏置碰撞是P;70%高速追尾是M。 先看看30%重叠钻撞卡车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说是超高难度项目,通过的轿车组也只有3个,分别是沃尔沃S60、特斯拉Model 3和现代伊兰特的。其他轿车基本也都在这个项目中或多或少有翻车。不管说轿车矮也好,事故来临,可谓“众生平等”。伊兰特虽然存在结构上的轻微变形,但ABC柱都比较完整,这大大保证了成员舱人员的安全。人员伤害结果比沃尔沃S60的人员表现都好。这点确实厉害。伊兰特是没有紧急呼叫系统的,另外双闪未点亮,这点就有待改进了,尤其是双闪未亮,很有可能造成二次事故。 再看看40%重叠正面碰撞,这个项目其实是个基础项目。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项目,伊兰特居然拿了个P。第一个丢分点又是双闪未亮和没有紧急呼叫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受成本的影响没装也正常,但双闪不亮就有点过分了。第二个就是A柱出现塑性角,这也说明前部的吸能做得不够好。第三个算是致命的,后排俩假人颈部和胸部都受到了致命伤害,就是说白了没有侧气帘有很大关系。 最后看下70%高速追尾,这个项目一般车都能拿G,但伊兰特只拿到了M。原因在于被撞后侵入量太大,影响尾部结构,完全打不开后门。 综上所述,现代伊兰特结构强度还是有待改进的,尤其是尾部。配置上不要太省安全成本,侧气帘该装上还是装上。双闪这些简单的,该召回就召回。韩系车本来在国内销量已经捉襟见肘了,卖韩系车基本是很忠实的用户了,不然离开中国就不远了。我只是有感而发,不喜勿喷。也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上周五公布的懂车安全指数,搞得很多车企心慌不已。奔驰大G确实诠释了奔驰的造车工艺,也说明了奔驰确实是贵有贵的道理。实验车型是奔驰G级 2024款 G350,是G级的最低配。测试结果分别是30%重叠钻撞卡车为A、40%重叠正面偏置碰撞为A、70%高速追尾为G。 先看看30%重叠钻撞卡车这个项目,这个是很难的项目,SUV也好,越野车也好这个项目几乎全军覆没,唯一一个扛住的就是大G。优秀的方面比如气囊弹开较早,副驾的气囊面积极大等等。不如意的地方还有。一是紧急呼叫有,但无法回复。这点在很多车型碰撞时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和布线有很大关系。二是A柱断裂,导致前排有尖锐物插入车内。神奇的是副驾竟然奇迹般地“活着”,这和气囊的面积大、包裹性好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在这个项目中SUV或越野车里唯一活着的副驾了。 再说说40%重叠正面偏置碰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表现为A。这个算是碰撞测试里的“基本操作”了。大G整体表现也不错。失分的点主要就是后排假人胸部受伤较重,后排约束系统约束不是那么好。这个看怎么优化一下。至于B柱有些变形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最后谈谈70%高速追尾这个项目,除了几个把油箱放在后轴以外的车外,基本是G。大G当然也是G了,但还是存在问题。撞击后C柱出现变形,这个和后面平面的设计结果肯定是有关系的。至于尾部是不是要再加强下,这个就有待奔驰工程师的改进了。 以上就是奔驰大G的整体表现情况。总得看起来,同为上百万的车,奔驰制造确实比隔壁路虎好太多了。工艺水平到测试结果都体现出了“吊打”。德国制造这点确实值得肯定。某些车企动不动就1000万以内最好,还得看看安全到底怎么样?不能光在彩电冰箱沙发上下功夫吧。国内有些车企也是进步比较明显,但和一流国际车企仍然有差距,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才是正道。先说这些吧,不喜勿喷。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上周五,懂车帝发布了懂车安全指数,同时也公布了30款车测试的视频。这次测试更像是“照妖镜”,把谁是真安全谁是假安全还是扒拉下来了。网上更是出现了这次测试的高度总结安全的语句“油车沃尔沃、电车特斯拉”。沃尔沃以安全著称的确实不错,三个测试项目分别是30%重叠钻撞卡车是G;40%重叠正面偏置碰撞是A;70%高速追尾是G。沃尔沃常年以安全著称的本色在这次表现中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次测试车型是沃尔沃S60 2024款 B4 智逸豪华版。 先说下30%重叠钻撞卡车这个项目里,很多人都说轿车占了优势,这点我并不否认,没扛住的轿车组也比比皆是。另外真是发生事故也没分什么轿车还是SUV,都是众生平等。沃尔沃S60在这个项目上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紧急呼叫失灵,这个我发现很多车撞这个项目基本是失灵状态,估计和线束走向有关。二是A柱在撞击中略有变形,但整体强度是扛住了,不影响开门,算个小瑕疵吧。有个小细节,在撞击时,车身整体被压矮,使得A柱正面抗击压力变小,印证了沃尔沃的安全体系。三是人员实际伤害情况,大点的问题是副驾头部应该是伤害的,不过应该存活。最令人意外的是卡车后轴被S60干断了。 再说说40%重叠正面偏置碰撞,这个项目是A。大点的问题就是在于后排安全带约束,还有就是双闪灯有一处坏掉了。人员伤害上也都还好全部可以存活。最重要的是一直在给车门发送解锁信号,这个充分也说明了沃尔沃在安全性上花了大工夫。 最后说说70%高速追尾。这个项目是G,其实绝大多数都是G。S60在溃缩后,后门仍能很好地打开。 总而言之,沃尔沃在安全上花了很多功夫,确实没有白费,无论在测试还是在实际方面,都是“安全优等生”的存在。这次测试后,沃尔沃还是有发展方向的,比如说是线束布置。如果都做到了,肯定是满分的存在。再看看和沃尔沃同样技术架构的极氪和吉利车型,却是一言难尽了,学到了沃尔沃样子,但至于精髓嘛,可能还需时日。以上就是我观看沃尔沃S60后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上周五,懂车帝发布了碰撞安全测试的视频。我是专门关注了特斯拉Model 3和大众途观L。关注大众途观L的原因是我家还有辆油车是奥迪Q3和途观一样同为MQB架构。这次懂车帝没有撞Q3,那么途观L就对我参考意义很大。我长途出行可全靠Q3。言归正传,实验车型是大众途观L 2024款 出众版300TSI 两驱龙腾版(名字真够长的)。我们来看途观L的成绩,其中30%重叠钻撞卡车是M;40%重叠正面偏置碰撞是M;70%高速追尾是G。令人欣慰是没有P。 先看看30%重叠钻撞卡车这个项目里,这个项目虽然是M,但也属于很好的了。这个项目本来就是常规测试以外的“B卷”考试。失分的点是没有紧急呼叫系统、A柱断裂(B柱挺住了)以及碰撞中车门打开。其实第一点我觉得还好,基本大众也好奥迪也好,只有高端才有。测试车型里有在钻撞后也基本失灵,原因是线束可能断了。当然以后车装上改进一下这点。钻卡对SUV考验更大,基本靠ABC柱抗,能抗住的本次这批SUV车型基本就没有。虽然A柱被撕裂,但B柱和C柱依旧坚挺。副驾肯定是有生命危险的,但后排乘客应该问题不大。主驾假人已经证明了完好无损了。被撞侧前车门在碰撞中打开也是扣分项,意义其实不大了,副驾已经“死亡”了。不过如果门没开的话,得分将更好,至少由于GLC在这一项目的得分。 再看看40%重叠正面偏置碰这个项目,这项得分还是M。这个项目属于正常科目了。主要扣分点还是在于没有紧急呼叫系统、发动机舱有轻微冒烟(可能产生短路)和副驾安全气囊出现明火。第一个就不用说了,前面都提到了。发动机舱有轻微冒烟确实有自燃风险,这个还需进一步看看是个案还是哪个地方设计有缺陷。副驾气囊起火在很多车都存在,这个就要是不是有供应商把不太合规的气囊装上了。这点一是查查供应商,二是如果某些批次有问题,该召回就召回。人员伤害方面其实都还好,有轻伤吧。 最后看看70%高速追尾,这个也是加试项目。除了日产、长安系和比亚迪旧架构车型外,基本还是不错的。反正油箱放在后轴以后这个项目肯定挂科。 总得来,德系车确实要优于日系品牌了,比部分国产其实要好的。但新国产车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点也是能看出来的。希望大众集团也改进下目前有缺陷部分,对了有问题就召回,这点上合资做得还是比国产好些的。错了不怕,就怕错了不改,组织水军攻击,而不是回头看看自己的产品,像这次某些品牌的做法就挺令人痛心的。先说这么多吧,也欢迎大家来讨论。
#懂车帝30车碰撞测试懂车帝又整活儿了,周五发布这个,感觉很多车企就措手不及了。 三个代表科目分别是时速64公里40%重叠正面碰撞、时速80公里重叠追尾碰撞和时速56公里重叠钻入卡车碰撞。 特斯拉测试车型是特斯拉 Model 3 2023版后轮驱动版。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视频还没放出来,但文字结果出来了。30款车型里总成绩可以说是很靠前的,和特斯拉Model 3一样好的还有以安全为主的沃尔沃S60。对比分项目结果,特斯拉Model 3结果是优于沃尔沃S60,在目前公布车型中应该是第一名,可见特斯拉之前宣传的五星安全不是乱吹牛的。在很多车企眼中落后和被吊打的车型这次在安全上的“不含糊”值得很多车企学习。不能为了打价格战,冲销量就在安全配置上做“减法”。 我们先看看特斯拉Model 3优秀部分。本次成绩好就细说了。我个人觉得30%追尾货车那个其实蛮难的。很多驾驶员没命就是这样的情况。记得多年前我爸爸就遭遇这样的事,他当时坐副驾。事故还是造成了他小腿骨折,在医院医了很久,好在他当时年轻也没造成永久伤害。这次看特斯拉,至少这个速度下完好无损,必须点个赞。 说回特斯拉Model 3缺点部分。虽然成绩算好,但也有问题,并不是满分。 一是在40%正面和30%追尾都eCall功能异常,这点不是那么重要,也希望特斯拉工程师团队尽早修复。我老款好像还没这功能。 二是30%追尾出现B柱轻微变形,虽然目前看没什么,但速度更快会不会有问题,还是要关注的。 三是40%正面前后排假人胸部伤害是A,就说明还是有受伤的可能性,也需要关注下。 四是虽然40%正面时,后排约束也是A,但假人头部解触和后排成员保护都是没有缺陷。这个就只有后面看视频了。 综上所述,特斯拉Model 3在懂车帝这次碰撞测试中表现出色,成绩斐然。作为车主我们是相当满意。毕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被动安全部分。最后必须提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就是我看特斯拉Model 3在本次测试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讨论,不喜勿喷哦。
#圈友鲜试驾阿维塔07作为阿维塔的第三款车型,于上月上线。07主打还是增程版本,价格也比之前11和12少了不少,可见阿维塔还是准备了绝地反击了。作为新能源汽车爱好者,肯定不能错过阿维塔的重磅车型。刚上市时,我由于工作时间较忙,就耽搁了下,但好处就是这段...查看全文
#圈友鲜试驾上个月乐道L60正式发布,这个作为蔚来在今年的重大布局,还很令人期待。8月底成都车展本以为乐道L60要来,结果还是没有出现。作为新能源车主,这个车是不能错过的,于是预约了下试驾。这次就静态和动态“一勺烩”了。 本次试驾还在门店试驾,试驾...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新款奔驰G500和G63将于本月18日正式上市。首先抛出结论:变化内大于外。 外观方面只有小幅度调整,优化了风阻,但也有限,毕竟方盒子造型,不会少多少。很多车企对该造型或多或少有些借鉴。外观算是绝对帅气。 内饰方面采用双 12.3 英寸的双联屏设计,大多数车企具有类似方案,目前看来也并不算亮眼了,中规中矩吧。 车机方面,MBUX 交互系统替换掉了之前的COMAND。这个方面和国产品牌比起来智能化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也比之前的好不少,至少算是能人机交互了,算是“聪明版”吧。 动力方面采用3.0T发动机配合48V轻混系统取代了之前的4.0T,动力上有所提升,但我个人认为没有之前纯粹了。越野车属性,动力方面的电子配置可靠性有待市场检验。之前奔驰C系48V轻混出问题的不少,当然那是相对比较低端的BSG方案。 当然本次G63也会同步升级,比之前的G63除了多上述这几项外,发动机依然采用4.0T,升级了48V轻混,因此该套组合提供峰值扭矩850 牛・米,电机可额外提供 20 马力。整体变化不大,但维修风险有所提升。 以上就是本次G系列为数不多的升级。现在价格一直没公布,我个人觉得应该和现款大差不差,也就是裸车价180万-190万元起。虽然换装了3.0T+48V这个组合,但根据奔驰以往的定位,价格绝不会大幅下降。该车型就不在价格战区间,加上品牌光环,购买者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因此,我判断价格和现款差不多。销量之前1-7月共计2997辆,本次升级后也不会有很多提升,大概也就是300—500辆之间的月销水平。 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沃尔沃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电动化转型,但似乎是“任重而道远”。沃尔沃EX90初步于本月上市,下个月开始交付,之前说是今年年初就量产了,现在看已经算是“跳票”了。预售价格还没定,北美EX90的基础售价为81,290美元起,如果是这个价格,就很大概率会“凉”。 其实北美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国内迟迟没有上市。大概率就是配置与定价迟迟未做最后的决定。 先看看参数,公布的数据很少目前只能看到CLTC续航650公里、充电时长(10%-80%)30分钟、最大功率517匹以及零百加速4.9秒等基础参数,以上数据放在当今汽车市场并不亮眼,且以上都是宣传口径,实际如何还待后期懂车帝实测。 由于沃尔沃EX90的配置尚未公布,我们只有从其官网了解一部分。EX90就强调了四点:七座、100%纯电 SUV、高保真音响以及新安全功能。 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下,一是七座。座位布局是2-3-2,正常这个布局,第三排只能是应急使用,而且对于老人上下极不方便。但有一说一,有胜于无,应急情况下还是很有必要,尤其是2胎家庭,转换一个方面即使不坐人,后备箱空间肯定是巨大的。 二是100%纯电 SUV。“全轮驱动结合单踏板设计,为沃尔沃EX90 注入澎湃动力,让每一次驾驶都轻松惬意”。等一下,特斯拉上被吐槽多的点,在以安全著称沃尔沃上也能得到认可。其实作为特斯拉车主很能感受这点带来的优势,在堵车以及跑山路,这个功能确实非常轻松和省力。 三是高保真音响。Bowers & Wilkins打造的3D音响,这点在沃尔沃其他车型也能感觉宝华韦健调音的强大,确实很好听,有层次。我自己也有两副宝华韦健的耳机,宝华调音水平肯定绝对是第一梯队。 四是新安全功能。这个包括Luminar激光雷达、DUS驾驶员感知系统、全栈自研BMS电池管理系统以及Nordico®植然皮的内饰材料。这点一直是沃尔沃品牌引以为傲的。事实证明,这点也是得到了市场认可的。不过Nordico®植然皮的内饰材料给人感觉就是比较素,当然喜欢的肯定就是喜欢的。 现在难题来了,大概定多少价格合适呢?我个人觉得多半定价在50万-60万元这个区间段,但这个价格一出多半要“凉”。如果定在40万价位,销量应该会有些起色,但有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伤害,还是真的很难。无论怎么说,这车也不是走量车型。其实站好自己的定位就已经成功了。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讨论。
#辣评新车🚘 车型名称 有消息称,新款捷尼赛思GV70也就是2025款,将在本月23日上市,豪华版预售价格为29.8万元起,旗舰版为39.8万元。 🚗 价格预测 正式售价应该是低于这个预售价的,但我预估不会少太多,估计就是少1万样子吧。即使少这1万销量也一定不会太好。 据报道,2023年,捷尼赛思在中国的销量仅为1558辆,而2024年上半年销量为590辆。新款捷尼赛思GV70如此定价,我并不看好,销量也难有起色,月销量突破三位数都有难度。 🧮 新车体验 从预售价格来看确实比现款略有便宜,那么新款到底提升了什么?目前并没有配置明细,我能看到的就是外观有所变化外,就是用上了27寸的智能座舱。据媒体报道,本次升级了安全系统,气囊数增至8个。系统也进行了30多项本地化优化。(这点目前体验不到)。给我感觉就是变化不算大,只能说略有改动吧。另外就是GV70空间不够大的问题在升级后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车还是偏向操控方面。 🚖 优点缺点 宣传的智能化方面可是国产品牌的优势,这些提到驾驶辅助在很多车上已然成为标配。 有人会说,捷尼赛思GV70的竞争对手是Q5L、GLC、X3。尺寸上基本没有竞争力,品牌上就更没有了,情怀那就更谈不上了。再次退出中国市场,感觉就是时间问题。品牌力不是那么强。 优点也不是没有,捷尼赛思GV70并不是一无是处,捷尼赛思的操控其实很不错的,动力也好,调教也好,都有一定可玩性。无奈网点太少,服务跟不上,加上价格优势不明显,导致销量长期低迷。 综上所述,这是辆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车,必定会导致爱的人爱死,不喜欢的人绝对不买的车。 📉 客观建议 其实就车而言,GV70肯定是辆好车,但价格贵且企业前途不是那么明朗,也确实给想买它的朋友产生了顾虑。我的建议是真喜欢这车的可以下手,但如果是观望的,建议就看看别的吧。 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积极讨论,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昨天,小鹏P7+在深圳发布,主打AI智能。前段时间小鹏靠MONA 03着实火了一把。现在显然不想错开这个热度,准备再推一波。说回P7,这个是当年我买Model 3时的主要纠结车型。小鹏推出比P7更大的P7+,定位为中大型,架构也换成了800V。除了电机外,配置上几乎全面超越P7i。只要价格合适,P7+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价格多少才合适,这个就是值得耐人寻味了。之前有小道消息说预售价为21.99万元,这个目前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如果是这个价,大概率销量会“扑街”;如果低于20万元,就还有一些竞争力,预计销量大概初期能达到月销5000辆。小鹏P7今年来月销量突破2000辆的月份就只有一个,可谓相当惨淡。从当年的“爆款”产品到现在惨淡销量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造成惨淡的原因,网上一般认为换代时间久,其实我觉得还好,像特斯拉也是这样,但销量不降反升,产品力还是关键。其实还有个点就是降价处理老款,我感觉这个才伤了小鹏品牌力的关键。今年4月,小鹏4S店综合优惠下来,老款P7低至14万。低价不仅没给小鹏带来了多大销量,反而重创小鹏品牌。 小鹏P7+显然是对这两点都改善了,一是已经算是换代了,二是产品名毕竟加了个“+”号。最重要的是这次算是重启赛道,主打AI。小鹏把P7+定义为端到端四部曲构想的里程碑,为此配备了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何总从美国试驾特斯拉FSD回来后,就对纯视觉有了加大了信心。小鹏智驾和华为ADS可以算在国内第一梯队,但之前都很依靠激光雷达。这次小鹏转向纯视觉还是挺令人期待的。硬件配置2颗NVIDIA DRIVE Orin X,已保证算力。不过我还是在配置表里发现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可见纯视觉不是那么纯。不管怎样,还是很期待P7+的表现,空了一定去试驾下。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评论下。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上个月,Smart又发布新车-精灵#5并开启了预售,预售价24.5万元起。尺寸大小和特斯拉Model Y相当,算是史上最大的Smart车型了。内饰上和前两款有点不一样,都有圆角设计,这样看起来更精致,简化车内不少的按键和旋钮,挡位采用怀挡设计。从公布图里看出,配置包括10.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双13英寸联屏以及25.6英寸的AR-HUD抬头显示;车顶有瞭望塔式激光雷达,有可能是高配车型才有。另外目前公布的四款车型都是800V平台下的,底盘都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账面上目前来看是不错的。 具体市场竞争力,我简单说一下吧。一是我觉得Smart和之前的品牌定位越走越远,自从精灵#1感觉车就做大了,这点要提下MINI,虽然贵,但还是终于始终。反观Smart车是越做越大,我个人感觉缺乏了自有的定位。二是这个价位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竞争车型特斯拉Model Y、极氪7X、乐道L60、阿维塔07、小鹏G6、宋L等等这些还是纯电。极氪7X、乐道L60、阿维塔07更是刚刚上市,竞争力极强。Smart要和上述车型打感觉几乎没有胜算,这都还没算这价位段的混动车型。三是Smart品牌力在逐步下跌,这点和我第一点说得很一致,脱离了之前微型车smart,现在用的浩瀚架构,就是从零开始,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新势力。为什么不买浩瀚架构的其他产品的?例如领克Z10、极氪7X等等竞争力强,性价比高。为什么还要花钱买贵货?!如果只守着品牌和所谓调性,那必定不能长久。 目前看来smart精灵#5只适合对Smart品牌热衷的朋友,毕竟“千金难买心头好”。 最后我来谈谈预计销量,如果按照预售价或者再降两万,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注定了smart精灵#5是一款小众车型,预计销量不会超过2000辆,甚至更低。 以上为我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大家提出,但不喜勿喷哦。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辣评新车吉利星愿在前几天发布,售价公布为7.28万-10.18万元,如果在今年底锁定大定,还有优惠,实际价格为 6.98-9.88 万元。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是低配对标缤果、海鸥;高配对标海豚。 先看看吉利星愿的优势吧。 一是尺寸更大,虽同为小型车,尺寸和海豚都还大一丢丢,且缤果、海鸥都是4座车,而星源就是5座,这么看来低配的优势就明显了,相当于是跨级了。 二是底盘更好。首先是悬架结构更好,尤其是后悬架。缤果、海鸥、海豚都是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挂,而星愿用的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可调节上限更高,自然舒适性也就更好了。然后是轮胎,星愿的胎面是最宽的,抓地性的理论值就更好。 三是语音控制更强大。语音助手除了能识别主驾外,副驾也是可以的。另外也可以执行连续命令。 再看看劣势。先对比低配星愿,对于缤果,缤果最低配可是5.68万元,还有一点优惠。成交价更是比星源低,且基本功能也是该有的有,性价比杠杠的。再对比高配星源,对于海豚,海豚知名度更高,至于配置上各有千秋,海豚最优优势的配置就是热泵空调了。 总而言之,看得出,后出的新能源车的性价比还是远高于前面的车型,毕竟车市非常卷了。我个人觉得星愿会是成为“爆款”。在对比目前这个阶段小型车王者销冠-海鸥,可以说的是全面碾压,无论是结构还配置。我觉得吉利星愿会对海鸥的市场占比产生一定影响。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服务。如果服务跟不上,产品力再高也会被打下来。我盲猜一下,稳定销量后吉利星愿月销量应该有15000—20000辆样子。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感觉,不喜勿喷,但也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图片来源于官方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