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赛车科普,英国读过博开过赛车的车辆工程师,和你一起体会赛车的物理学美感!
赛车星冰乐
借了几天理想MEGA开长途,上来就给我整懵了...查看全文
将军也喜欢的小车,我却在赛道把教练逼急了。小米SU7 Ultra动态首发评测...查看全文
这台机器,从出生到死亡,用不停歇!赛道驾驶凯迪拉克CT5-V Blackwing...查看全文
上赛TCR/GT4的成绩是2分13,GT3的成绩是两分整。由于高速弯的比例增多,小米Su7 Ultra直线优势被削弱一部分。保时捷的成绩2分11是在有点湿的地面完成的,估计还有余量。不过小米这个刷圈肯定是有车载的,不会出现未知改装信息只有最后成绩的情况,等看车载吧。
株洲TCR/GT4是一分43/44,由于株洲直线比较多,裙子适合小米su7 ultra发挥,比那两台赛车更快。所以估计在上赛,成绩会比那两个级别赛车更快。
给大家一个成都天府圈速概念,GT3的圈速是1.17,GT4/TCR的圈速是1.26,也就是目前量产小米SU7 Ultra 在原厂车情况下是和房车赛车和中等跑车级别赛车一样的圈速
领跑了,但我跳出了赛道。我还在自己车里看完了自己冠军的比赛。2024炎热夏天的领克宁波站的比赛记录,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2024年7月室外39度车内60度的比赛,我痛失两场应该的冠军...查看全文
919 hybrid,GT1,918,和911八代祖宗都来了,为了迎接新来的家庭成员——纯电动Macan。一起来探究下,都是电动车,保时捷为什么在赛道又快又好玩。#全新纯电动Macan# #风格表达# #保时捷锋芒跑车#...查看全文
我服了汽车之家了,现在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理由,上床视频失败。 这回说竞品权益所以违规,我去对应帧一看,因为赛道旁边出现了一个角落的“懂车帝”牌子。。。这我还要因为你一个平台给懂车帝打码,然后再渲染一个视频? 感觉这已经到了一个公司严查考勤的境地了。
欠你们的麋鹿之王视频拖更了,大大的抱歉!但我一定会明年做。今年本来想打假智己的麋鹿成绩,结果反而帮他们背书了,这车真不错!今天刚好看到新闻说B轮融资94亿,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查看全文
最后一圈我爆胎了!天气凉了竟然反而会刹车过热?CTCC刹车过热+撞墙+爆胎 是什么体验 CTCC 黑龙江大庆站,天气不热,但竟然出现了刹车突然多热的情况。队友上墙了,我却没有在意。结果正赛引发了蝴蝶效应,竟然最后一圈爆胎了...查看全文
能看出来领克900这车其实还是自家设计风格,没有模仿揽胜,我觉得设计挺好看的。前面能自定义显示画面,和智己的俏皮程度有一拼。内饰有些“理想”,不过那应该是标准答案吧,挺好的,家庭用户最喜欢的内饰和布局。这车是个不出错的车,动力系统来说高配比L9卖的贵一点点的话是合理的。
在中国冷极,人冻傻了,但是它却得意地漂!第一次同时见这么多FR,但电车漂移比油车难度真的高不少。也讲讲-30度时候的空调系统如何工作的...查看全文
蔚来ET9 ,尊界s800,仰望U7,三台旗舰轿车在设计上代表了三类有钱人。 一类就是设计是我知道我有钱但我尽量克制不炫耀,我也希望你看出我在克制。 另外一类是,我刚刚发了,你们赶紧看我,我在努力模仿欧美老钱的生活方式,你们一定要夸我有钱,夸我的社会地位高。 第三类是,我暴发了,但我知道素质不高,审美也不好,但老子就是有钱,就喜欢出入ktv洗浴会所,拿着茅台戴金链子,怎么着吧? 对应的人大概是 北上广等本来家境好的有钱人, 到了特区忽然发家的老板,和虽然干土方水泥包工头但就是挣了钱的喜欢拍着圆肚皮喝酒的土豪。 只能说车型外观拿捏的很准。
看到理想发的这个冬季能耗都去了哪里的图,很多人震惊为啥滚动阻力消耗这么多。这个表很好,让人知道轮胎的损失甚至赶上了开空调,风阻反而不多。 很多人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冬天气温低,轮胎变硬,一定滚动阻力小了。 其实轮胎的滚动阻力来自于,压缩和恢复之后,没有“弹”回来的损失,变成了热量耗散。就是图里加载,和卸载之间夹出来的面积,就是车轮滚动的损失。 所以冬天轮胎变硬,只会把这个应力曲线“变高”,而面积往往还会可能增大一点。所以大部分情况,冬天滚动的损失会增大一点的。 总之胎变硬并不省滚阻。 #汽车新知加油站# #新能源汽车#
#理想汽车冬季用车技术日# 上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他们下一代热管理系统,有两种方向,一个是R290,另一个是二氧化碳。 传统用的R134a冷媒是行业惯性,但是低温性能不好。R290低温性能就很好了,也更环保,但是缺点是可燃。 二氧化碳低温性能是最好的,采暖能比r134a节省40%能量,热泵就能有8kw制热功率,但缺点是高温性能受限,因为临界温度低,只有31度。 R290制冷量可以达到13.6kw,远远高于夏季快充的需求。针对R290可燃,他们的设计方案是,把冷媒量减少到最小。把储液罐,中间换热器,管路都集成到一起。原来r134a需要大约2公斤冷媒,现在这套只要0.2kg,集成小了也可以做更好的防碰撞,防止泄露。制冷制热都依靠一段系统,热源来自于那个黄色的水冷冷凝器,冷源来自于Chiller。然后他们没有特斯拉那样用八通阀,而是用了三个六通阀,这样模式就可以复杂到22种工作模式。 这两套不同系统估计要针对不同法规,都有更好的未来布局。这次去上课主要跟工程师学习了下热管理系统,还顺便复习了下工程热力一学。。。
之前参加#理想汽车冬季用车技术日# 看到了他们做的麒麟电池模型,做的还挺好的。 你能看到宁德时代这个电池的散热在每排电池的“大面”,这样比那种底部冷却液只给正负极散热好,目的是支持5C充电的放热。 放电方面,冬天气温降低,电解液会变得粘稠,导致内阻上升,外输出功率下降。所以研发这种低内阻电芯(0.3毫欧)就要在电芯设计阶段,就做原子尺度的分解研究,和关键路径识别。 冬天磷酸铁锂(L6)还会让放电时候电压压降非常高,电池都有一个安全最低电压,是要严格控制在这条红线以上的。所以如果电压衰落估计不准,一般的放电策略会偏向保守,如果估算准确就可以实现贴近极限曲线的放电。理想他们说这个功率控制算法可以低温提升30%的放电能力。
MG Cyberster总有人拿它和MX-5去比,开过之后发现根本不对。一辆敞篷车竟然有超高的静谧性,而且竟然在小学生面前能装两百万的B,完全出乎意料! 超快的电门响应让这台车很有趣!当然我也发现了bug.......查看全文
虽然之前笑话过小黑屋,但是说实话尊界S800这个体重控制真不错,三电机增程才2.8吨,三电机纯电2.7吨,对于这个级别的车,不算超重。毕竟隔壁有三吨吨的。 还有东安这个1.5T很多人笑话这个级别这个排量,但我觉得这个不必,之前给理想提供也算成熟了,而且对于这种车来说就是个充电宝。你用再高级的手机,对充电宝不会有过多要求,功率够不太吵就行了。所以我觉得1.5t没有什么不对。 剩下就看它抗点头控制,抗下蹲控制,和悬挂表现如何了。
#仰望u9# 仰望U9工信部更新了前铲选装件,这好像是他们纽北测试的其中一套。这点是有效的测试成果。
特斯拉公布了他们model 3 Y的电池衰减数据,大多数(一个标准差内,68%的人)都能开到32万公里才到“换电池”标准80%健康度。
买来伊兰特N玩特技,玩赛道还是跑山?都很合适!还有项隐藏技能...查看全文
Su7原型车上贴的标也挺好玩的,车头是运营➕改装制造商Prodrive,前翼端板是倍耐力提供P zero系列热熔胎。 CATL提供麒麟二代电池,博世是刹车和一部分电控系统,然后是BilsTein减震器,Nexteer可能大家很少听说,中文是耐世特,是德尔福破产后的通用收购后的新名字,主要生产转向机和相关产品。尾部的Ap Racing提供刹车。做个全球车,利用全球供应链,没什么需要隐藏的。
智己智驾真的很领先 IM AD3.0,全新LS6和L6全系配备英伟达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 智己与Momenta联合打造一段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IM AD3.0,已入选全国首批L3准入及路试联合体 今年年底,将获得L4级“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 今年年底,L4级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 智己汽车Robotaxi将在上海浦东至迪士尼路段率先落地! 明年,智己汽车、Momenta与NVIDIA 英伟达三方合作 打造行业首批DRIVE AGX Thor芯片量产智驾解决方案
小米今天早上出来的这个底盘我真的有点惊讶,毕竟刚发布完三电机的Ultra,这个全套新技术的系统,相当于又对自己超越了。接下来我会解析下这次的技术细节。 1️⃣先说说目前其他跳舞厂家和全主动悬架厂商还没展示的 “全干式” 线控制动,也就是不再通过液压油推动活塞,去夹紧制动盘,而是用电机直接夹紧。以前的机械液压在用制动片夹紧过程中需要有一个 间隙闭合,从0开始有压力,到目标压力的过程。分离时候也有一个活塞压力减弱,到夹紧压力减小的过程。这种“拖滞”既会影响建立制动压力的速度,也会因为撤的不够快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制动力残余。现在用电机控制,就可以让响应速度提升了40%,制动更迅速;拖滞力矩降低50%,让续航里程提升了10km以上(估算)。看图他们目前可以单轮实现双活塞,应该是应对激烈的赛道工况。 2️⃣而支持这套系统的电控从12V升到了48V,电压提升导致的功率损耗会降低,能支撑更多的低压用电设备。必须有线控转向,彻底解耦方向盘和前轮,能实现5:1到15:1的转向比变化,这个其实是他们设定的操作范围,其实可以实现一个0-无限的转向比,这也就意味着车具有成为“无方向盘”的无人出租车的能力。 3️⃣总共2054峰值马力,后面还是V8S,前面换成了功率更高的新自研电机。转速比V8s的27200更高了,449PS的28000RPM,前小后大的配置是既能实现四电机的原地掉头,又不牺牲赛道性能和极速,赛道出弯需要更高的后桥动力。由于两个新电机是放在前轴,对体积控制提出了要求,所以电机要小且减速器需要更小。新电机就用上了同轴的减速器,单个减速器减重7kg,尺寸缩减50mm,前双电机系统采用同轴布置,对比平行轴布置,系统尺寸进一步缩减。前轴原本只能布置一个电机,现在可以布置两个,进一步提升整车动力性能。基于大马力、小体积的设计理念,全新研发的前电机功率密度也提升75%,高达11.89kW/kg。电机定子的绕阻没用行业主流的H-pin而用了X-Pin绕组,对比目前主流的H-Pin绕组方式,X-Pin绕组在焊接端进行优化,取消了直线段,降低绕组的端部高度,也带来电机整体尺寸的缩减。 连续多次原地掉头,这对电机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超级四电机系统的定子采用双循环立体油冷技术,对比行业通用的单向油路设计,有效散热面积增加100%;转子则采用了S型油路设计,实现了转轴和铁芯的同步冷却。 4️⃣至于全主动悬架,大家之前也都看了Clear motion的方案,蔚来保时捷比亚迪都有采用。可以主动控制悬架行程,过弯可以不侧倾甚至反向内倾,刹车加速保持不点头不下坐,过颠簸可以主动进行车体平稳。 全主动悬架每个轮端都配备功率高达4.6kW动力源和双阀CDC,这也是全主动悬架与普通的空气弹簧+CDC组合的半主动悬架的核心区别。与半主动悬架受到路面刺激才改变的「被迫劳动」不同,小米全主动悬架化被动为主动,不依赖车辆运动和道路条件,依靠动力源单独控制每个轮子的抗力,实现对车身姿态的精确控制。 主动悬架还可以从超高压系统直接取电,44400N的系统举升力甚至可以举起两个SU7 Max,140mm高度调节行程,实现“连续3次原地起跳”。 总之小米这次公布的预研底盘技术,既有大家看到的别人家展示的最先进的下一代技术,又有自己独有的研发东西,同时感觉整合的更加合理。
速度节上遇到这个MG Cyberster太帅了,改装的极其夸张,这扩散器和尾翼规格太无敌了。。。速度节最爱的车#mgcyberster#
看了媒体去宝马年会,才关注到新一代g90 M5竟然有2.4吨,上一代F90才1.9吨。这个中大型的体重和同为中法型的电车几乎一样了(小米,极氪001等)。 这是因为它在保留4.4T V8情况下,加了插混系统(18.6度电池),这代727马力,上一代600马力,但实际推重比算下来,不如上一代高。 因为没有开所以比较好奇两点: 1 如何维持原来的驾驶感受,毕竟重量在操控中是会被感知的。 2这个重量已经落入电动车被诟病赛道刹车过热的范畴内了,这是物理层面的热量产生,会不会比上一代的赛道持续性能有所下降? 最后就是M5这个车型,会比M3 M4更少的赛道应用场景,一般作为类GT使用,那么在同样重量,价格不占优势情况下,是不是会更多人选择大马力电车,能替代同样的使用场景? 这些还真得实车激烈驾驶来解答了
把SUV开上卡丁赛道,我被吓得叫了出来,这个姿势太可怕了,极氪7X驾驶体验。 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高级感和赛道中良好的支撑性...查看全文
小米SU7 Ultra全解析,你能买到的最快的车!散热,空力,动力,悬架,软件 从参数数据上全面解析小米SU7 Ultra 量产版,视频有点长,这次是静态拍摄,下次争取下赛道...查看全文
月底,量产版的小米Su7 Ultra,发布会估计会公布参数信息。到时候会出个视频具体说说性能和Max区别在哪里。#小米su7ultra#
请杰伦来拍个片,活动现场突发奇想,展现下极氪MIX这车的空间多样。 真心的MIX是我感觉到国内创新程度最大的车,座椅你都能玩一整天。这车做出来中间经历了非常多工程方案试制,难度挺大的,最终呈现出这样百变的空间。出去和朋友在车里打牌吃个饭真的...查看全文
这次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在上赛那个恐怖圈速用的是倍耐力Trofeo RS(265+305),选择非常正确。 这个胎目标是最大化的干地抓地性能,都是合法上路的顶级赛道日轮胎,同级的有米其林Cup2R和固特异Eagle F1 supersport。 我们用GT3rs来检测它们性能的时候,在湿地性能里,倍耐力的性能是最好的,大幅度领先对手。在干地测试下(图4)另外两套胎更快,但是衰减也更快,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刷圈的说cup2r只有前两圈快。Trofeo RS性能持续性最好。 干地刹车是米其林抓地最好。 所以结论就是,上赛当天下雨后又半湿情况,选倍耐力就对了,前面湿地十圈稳定性极好。刷最快圈的时候在湿地依然保持了接近于干地的抓地力。选轮胎也是经验储备能力之一。#保时捷创造上赛首个官方圈速纪录##倍耐力##米其林#
Taycan Turbo GT这次圈速确实挺惊人的,这是上赛首次认证的官方圈速,验证意味着要经过量产验证,这辆车配备了全套安全设备,包括防滚架和赛车桶形座椅,带来了额外25-30KG的重量,所以圈速参考意义很大。 它在美国Laguna Seca圈速是1:27.87也是最快的电动车,纽北7:07相信大家也被动知道了。我毕竟惊讶的是它的“耐久”,上赛一圈以这个760KW一千多马力车来说,至少一圈要消耗6度以上,甚至奔8度电去了,它竟然能完成10圈上赛,也就是意味着最后就是极低电量(15%)跑的,还能2分22简直可怕。说明保时捷电车这套电驱电控,900V脉冲逆变器的高效,这距离54.5km,比纽北两圈还多。这车也是能选装PAR(Porsche Active Ride)系统的,就是那套主动分配载荷的悬架。 这次上赛圈速做到了2分11秒28,这体现了整个车型构架加底盘设计的领先。 不得不赞叹保时捷的电车新一代和上一代一样,依然保持在性能电车的最前列。#保时捷Taycan##保时捷创造上赛首个官方圈速纪录#
教主@键盘车神教教主 转发了的话,我这暴论肯定要被更多人检视了,那我就说说说我判断的依据。 先说个概念“直线用满抓地力”的速度范围,比如一辆2吨1000kw(1360马力)的车,根据P🟰F✖️V,它在180km/h速度情况下,依然有20千牛的牵引力,也就是对应这辆车有1G的加速度,相当于在0-180速度下,这个车的功率都可以理论上喂满所有抓地力,这个速度以后才逐渐衰减。 功率更大的话能撑更久。 普通人努努力能买的范围的量产车,基本都脱不开代步属性,所以底盘离地高度都差不多,也就是重心高度差不多,意味着横向载荷转移差不多。重量分配电车也都差不多。 轮胎都是量产车合法上路的高性能轮胎,抓地力也差别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弯中综合G力都是差不多的,刹车也由这个决定。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出弯有 TV(扭矩矢量控制),把出弯抓地力用满,同时动力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一直到180km/h以上(普通赛道日赛道的极速,更高的极速秒差差异也不大),直到刹车点,那么在动力上这个车已经占满了抓地力。 所以只要不是空力上有巨大差异,基本可以说不会更快了。 空力方面由于离地高度存在,不可能有巨大很低的前铲。前盖要装东西,不可能像超跑一样做前盖通风。由于电池存在,底盘也都是平到后副车架。能左右空力的就剩尾部扩散器和尾翼了,还有自身形状。所以只要扩散器有,尾翼符合法规的大,就基本也做到了合法下能做的了。200kph以下速度,下压力很难再大20KG以上。因为在普通人可买范围(0-100万),所以不会有太多主动空力和牺牲太多空间的空力设定(evija那样),所以普通赛道内100公斤空力下压力顶天了。 所以如果一辆量产车动力可以喂满全部加速过程不浪费抓地力,在其他条件很难改变情况下,它真的已经在普通赛道里顶满了。再快一秒很难了。
如何评价比亚迪仰望U9传闻的7:23秒成绩? 符合预期,但不够快。 毕竟特斯拉model s plaid作为四门轿车能做到7分25,U9毕竟算个“跑车”,构架上理论有优势。 保时捷四门电车可以做到7:07,它只能在增强模式下到1036匹,远小于仰望的马力。 还是之前说的问题,重加上后轮功率不足。从圈速上看,有效下压力也是不够的,可能受限于原始造型没有考虑空气动力学,后期修改略困难。 总之,这个圈速如果不公布我是理解的,他们还是希望能再快点再公布吧?
仰望u9纽北爆胎,我猜这个减重版本的也有至少2.3吨(带人带设备),然后再有200公斤左右下压力,到下凹路段会有更大的轮胎负载,轮胎没有匹配好,就会造成这样的事。高速爆胎还挺危险的,不过这不正是宣传的那个爆胎也能跑的机会吗,期待一个爆胎救车车载
十万块的设备,就为了知道小米刹车过热的秘密。 装上很多TCR 和GT赛车都没有的刹车温度传感器,去测试小米SU7在赛道到底几脚之后刹车过热, 一圈到底温升是多少, 散热多久够, 之前的事故是运气不好还是必然, 下山路跑山会不会出现过...查看全文
小米中保研碰撞拿了三个G+? 看了眼碰撞路径。 小米SU7设计了三条科学的碰撞能量传递路径。 其中上路径,基于环抱式上边梁设计、首创的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可以在小重叠前碰工况中,提供完整的力传递路径,从而尽可能分散碰撞力。 中路径,通过前防撞横梁到纵梁支撑,充分抵御第一道冲击。 下路径,则设计了副车架牛角,支撑实现车体滑移,配合连杆设计,实现轮毂旋转、将轮毂抛出车体。此外,副驾异形气囊、后排下弯式气帘也充分保护了乘员安全。
天津V1驾驶 现代N品牌Ioniq 5N(艾尼氪5N)和伊兰特N...查看全文
领克03依然是我心中最帅的国产轿车,新一代冠军版的和大哥03 ++ TCR已经非常相似了,真的前脸霸气,车尾现代。运动升级包还有碳纤维尾翼,我觉得这个真比当年高尔夫GTI还拉风。领克也有同款造型的TCR赛车,这真的是车迷福音
特斯拉的充电估算真是蠢极了,还需要充大约30度的电,15kw充电功率,怎么算也得两个小时。但他估算45分钟。 估计是因为这个桩是30kw的桩,虽然实际因为协议或者状态问题,只请求了一半的电流。但是估算还按标称的功率计算的剩余时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留个心眼稍微注意一下的车主,很容易耽误事。
展示下超窄车位停车,2025极氪的这个功能实现了超越人类的功能,还挺实用的...查看全文
2024的极氪001智驾芯片从Mobileye换到了Nvdia的Orin-X,这对极氪是件好事,能今后开发同一套智驾系统了,不再分裂了。但对于之前的极氪001用户来说,可能会感觉“背刺”。但车企今年走到端到端模型的智驾方案是趋势,虽然目前还...查看全文
TYPE R 在“新能源”赛道会不会过热?CIVIC TYPE R 金港实测体验...查看全文
方程豹豹5忽然降价,很多车主感觉背刺,纷纷去店里维权,要么拉横幅,要么吃喝拿水➕充电。。。 话说这也是没办法,毕竟每个月2000多的销量,不降价肯定扛不住
全是FL5,竟然还有FD2 , FN2 ,EK9。这Type-R密度有点高。#本田思域typer#
现在对自动驾驶信任的人是越来多了,有人在上面玩手机的,有人睡觉的,甚至也有直接人都不在驾驶位的。而且我还看到,很多人所谓相信的自动驾驶,还往往都是个低配不带激光雷达下的车道保持LCC而已。他们真的有那么靠谱吗,我们今天就请来几位朋友,帮我一...查看全文
这天跑比赛是在太热了,状态如图,车里60度,车外30多度,两个排位刚结束,位置还可以。下午不知道冲刺赛能不能撑下来,周日还有超长的耐力赛。。我要一个人开两个人的时间,希望能活下来#领克汽车运动# #领克汽车挑战赛#
见到领克Z10了,有棱角的极氪001
调戏银河E5的车外语音功能,在媒体试驾活动上挑战麋鹿极限...查看全文
看完教主关于五车赛道耐力测试的视频,其中现代Ioniq 5N确实非常厉害,就现代N品牌这个产品力,再加上非常低的定价,再加上赛事部门的巨大投入,还有在商业推广上也非常不抠嗖肯投入花钱,在当地员工工作时长也大概率遵守劳动法,这钱活该让现代挣。
复刻撞墙,计算教主的钟摆撞墙不是错误示范。钟摆,直撞哪种救车更好? 极氪001为什么刹车踏板就能下降,小米su7就不行!闫闯光头佬等车手说的就是对的吗? 视频解决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小米su7刹车过热后刹车踏板不会变软下降,极氪001...查看全文
银河拔河广告,竟然拔动了三倍价格对手奔驰c260,那我们今天直接叫来它大哥E300L来,给大家科普下汽车拔河的所有细节。也叫来重量动力碾压的特斯拉model3P来展现拔河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查看全文
特斯拉和米其林在合作这种无气轮胎,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广汽Aion这操作我真笑了🤭估计有什么新功能,比如腰部自动夹紧改到头部夹紧
智己说他能做到麋鹿90.96km/h成绩,于是我就借了一辆看看是真是假,什么条件才能做到这个速度,也在这次彻底实验下什么影响麋鹿测试成绩。稳定系统,轮胎,能量回收,底盘素质,甚至车手? 也来解答一下,麋鹿测试是否能代表操控性。请来职业麋鹿大...查看全文
路边僵尸车竟然有20万的停车费你敢信? 路边僵尸车竟然有20万的停车费你敢信?#僵尸车 #停车费 #北京停车
这次我们趁雨天,实验了下避险刹车的正确方法。点刹,一脚踩死,还是一边重刹一边转向拉出曲线,甚至。。。是漂移?...查看全文
前一阵某界M7高速追尾,打不开门,导致车主丧生的事故令人痛心。打不开门到底是不是隐藏门把手的锅,我们做实验分析一下。如果低压小电瓶决定开锁,那么断开小电瓶后,是否还能开锁,结果令人震惊,也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那场事故门把手打不开。...查看全文
F1 2026 前翼变主动了 - 没有 DRS,但有新的“手动 override”模式 - 轮胎更窄 - 前翼更窄 - 不再有轮拱 - 减少了地面效应 - 三个元件的尾翼 - 下梁翼拆除 - 端板已得到简化 下压力减少了 30%,阻力减少了 55%。汽车重量减轻 30 公斤,车身缩短 200 毫米,宽度缩小 100 mm。 但这个造型看起来轮对轮的时候更容易戳破别人轮胎。
小米su7用acc, 车道居中,noa智能领航的之前必须先学习,还得考试合格才能用。大概总共需要半个小时。我觉得还挺好,避免智驾被滥用。换一个驾驶员账号就要重新学习一遍
碰撞后解锁是法规里要求的,华为问界m7这回复咋回事?
无论什么车,在发生车祸时,外面人要想打开车门,首先得有一个先决条件:落锁功能是解锁的,否则别说特斯拉华为,你就是非隐藏把手的车照样从外面打不开门。一旦出现车祸,如果里面人(包括车自己)不解开落锁,无论什么车结果都一样。 问题是新能源车隐藏把手应该检测到碰撞后主动弹开,华为问界m7没有弹开,这个有可能是小电瓶断电没有执行,也有可能是中间过程中出现了指令没有执行,需要等调查结果。 总之,和隐藏门把手无关,和碰撞时候的结构保护,逻辑,执行器有关。
去车展找那些广告打过假的品牌逛逛,但车展好可怕,看看概念车已经很累了,还找不到能吃午饭的地方,最后找了个MPV里歇了歇。。。看看我的车展受难记...查看全文
福特烈马真挺霸气的,这小石头一摆,有点美国中部穿越玩的感觉了。2.3T动力也足够,主要国产了价格一下就可接受多了。
[广告打假]极狐S5请了高璇在隧道天花板上360度旋转,15年前SLS AMG也做过,这次我们能真的实拍吗?...查看全文
北京车展是会安排的,热闹了
[详解]周冠宇端板怎么飞了?马格努森的空气切割!F1中国站...查看全文
TCR赛车小知识(3): 说下TCR的“BoP” ● TCR性能平衡体系由BoP(性能平衡)和CW(补充配重)共同组成。 ● TCR组织在每个赛季之前进行大量测试、评估和分析,为所有赛车设定三个重要参数。 ➢ 动力 ➢ 车身高度 ➢ 基础重量 ● 补充配重(Compensation Weight)调整范围0~40kg,以10kg为一个级别进行调整; TCR每个赛季初所有品牌赛车补充配重全部清零,第二站CW根据第一站排位赛的最好成绩进行调整,第三站起根据前两站排位赛中成绩最好的一场作为衡量标准,对CW进行滚动调整。 ● 性能平衡(Balance of Performance)在赛季开始前由官方发布,官方有权在任何时间点进行必要的调整。 ● BoP通过四个项目对赛车性能进行调整: ➢ 配重:调整范围-10~70kg,以10kg为一个级别。 ➢ b.发动机动力输出:调整范围90%~102.5%,以2.5%为一个级别。 ➢ c.细微发动机涡轮增压压力值调整。 ➢ d.底盘高度:标准高度80mm,调整范围正负20mm,以10mm为一个级别。 ● 本赛季TCR世界巡回赛的CW取决于车手本身的成绩,即视车手的比赛成绩情况对车手驾驶的赛车进行CW调整。 ● TCR赛车标准重量限制1265kg(含车手),在累积CW配重和BoP配重之后,不得超过上限1365kg(含车手)
TCR赛车小知识(2): 尾翼形状也是规则里给你画好图的! TCR 尾翼必须是直式、可调节、单体,无副翼的。 - 弦⻓ = 250 +/-1 毫⽶ - 宽度 = 1380 +0/-1 毫⽶ - 后缘厚度(那个尖端) = 2mm -0 /+1.5 mm 然后有意思的是,它给你画了一个叫BE 183-176的尾翼图,你尾翼必须在这个形状的+/-1.5mm内 ! #TCR赛车小知识#
TCR赛车小知识(1): 发动机盖也是有明确细致规定的,1必须能够在不使⽤⼯具的情况下打开它们 2支撑弹簧可以去掉,但必须能保证引擎盖打开时候能自己撑住 3 发动机舱盖上的开⼝总⾯积最⼤允许为 1050 平方厘⽶,包括任何原始开⼝,但必须⽤最⼤⽹孔⾯积为 500mm² 的⾦属⽹覆盖(需认证)。可以在机盖上添加开⼝上面的装饰件,前提是它们从外表⾯外凸不超过 15 毫⽶,内凹出不超过 50 毫⽶。原⼚⽣产的发动机盖上⽤于装饰的切⼝总⾯积允许最⼤为 2350cm²,包括任何原始切⼝。 #TCR赛车小知识#
马后炮的来说,根据现在热度和产能,为了利润最大化,小米可能当时定在22.9 25.9 33.9的价格对企业来说更合适。然后等6个月产能上来了,再慢慢降价或者补贴到现在价格最好。不过第一款产品太需要成功了,贴点钱也能理解#小米su7#
夜间工厂里跑赛道,我差点赔了两千万!银河E8工厂跑赛道...查看全文
CHC国家登山赛,从兴奋到提高再到撞车,这是我开过最凶残的比赛,我完成了一次心灵飞升。这是一次全记录,记下了我真实的感悟,很想你能看完、 50万的领克03CUP赛车,撞一辆比小米SU7还贵,我的车损预计3w+,朋友们麻烦帮我转发评论,给我一...查看全文
F1上海站直播,我会在腾讯体育App端,和企鹅体育,同时解说直播全部的比赛,包括练习排位和正赛,到时候见 4月19日 周五 11:30-12:30 一练 4月19日 周五 15:30-16:14 冲刺赛排位赛 4月20日 周六 11:00-12:00 冲刺赛 4月20日 周六 15:00-16:00 排位赛 4月21日 周日 15:00-17:00 正赛 单圈长度:5.451公里 正赛圈数:56圈
堂主的小米su7这次是刹车片磨没了,所以撞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提前知道刹车片磨损到位了呢? 一般的车都会有刹车片旁的小金属如图2,发出刺耳的声音告诉你,“我磨没了”,堂主这回也听见了,但是听见的时候已经到了飞行圈一半,它过完最后一个弯的时候已经没了,因为那时候刹车皮已经超温了,很快就没了。 还有一种高级点,保时捷都有,宝马大部分车型也有,就是刹车片磨损传感器,如图4,磨到了之后会给行车电脑报警。好处是你可以通过仪表知道,坏处是磨到传感器一般这根线也跟着换了,成本高。 小米su7估计是第一种。不过不管怎样,看到提示或者听到提示,在那个温度下跑完,都有可能刹车皮磨没了。没办法。 #大v聊车# #小米su7刹车过热撞墙# #小米su7#
我22次全力120-0的制动之后,小米Su7的刹车皮还剩这么多,确实在这种刹车过了工作温度后,刹车皮表面会迅速掉粉,消耗速度会比日常驾驶多很多倍。
堂主这回是五圈半飞行圈刹车皮磨没了,相当于最后制动只有后轮刹车和能量回收,174加砂石区减速到55撞的墙。不过即使没有刹车了,脚感也是像之前分析那样,坚挺。不过堂主已经听到声音,自己大概提前知道刹车皮磨没了。总之堂主心态还好,毕竟1分12.1,而且还是比较静音的胎的成绩。总之,还是那句话,下赛道,换刹车皮
跟大家说说“刷圈”的媒体有多不容易。 首先很多是自己买赛道日的卷在做,上赛道日也是什么车都有,得自己找干净圈。 现在都是电车,大家也爱看,但电车开刷,起始电量也不能100%开始,因为高SoC动能回收受限,不能帮助分担刹车能量。 开到场地,装拍摄设备,比如80%开始,你需要一个出场圈,消耗3%,然后第一个飞行圈,往往可能没那么极限,因为还需要试探刹车点,消耗5%, 接下来为了安全必须做散热,因为现在新出的电车基本都是IPB线控刹车,不能赌刹车,散两圈热,再消耗4%左右。 然后开始可能真正的能有效的飞行圈,这是时候电量已经68%了,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这圈失误了,可能下一次就50%以下电量了,那样动力输出就可能不是满功率了,就会被质疑。 所以如果电量低了会去补能到第一次起点那里,这样来来回回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可能只能赶最后一节了。 所以刷圈窗口很小,要求车手必须精准,比油车难。 还有一点就是风险成本,平台刷圈还好,自己不用考虑车损,心理负担小点。自己刷圈,要么租的,要么借朋友的,一道冲出赛道,轻则伤了轮胎轮毂前杠护板,重则重新买电池甚至全损,那样一期节目成本就直接爆炸了,顶20期刷圈了。 每次刷完,轮胎刹车都是消耗,也得付出相应的成本。 所以刷圈做圈速榜不容易,平时大家多点赞转发啥的,然后堂主出了视频大家一定投币转发,帮他回血吧。确实太不容易了。
我把小米SU7测到着火,刹车热衰会毫无感觉吗?连续22次120km/h到零的测试竟然刹车距离没有明显增长,视频里解释了和赛道工况的差异。为了应对L3+自动驾驶的博世DPB刹车系统没有脚感反馈的原理,和跑赛道需要注意的事情...查看全文
小米su7刹车测完热衰了,结果震惊我了,视频里见吧。
群里看见小米su7跑赛道撞了,从群里的截图来看是没刹车了。以我对堂主的了解,水平很好经验也不少,他的操作不太会出现明显错误,很有可能就是他描述的没有刹车了。个人一个猜测是小米的刹车是dpb,解耦了踏板和刹车建压,导致在刹车衰减情况下,驾驶者不能感受到踏板踩踏行程和制动力建立的关系变化,从而无从察觉,导致到了高速重刹时候刹车力不足。虽然小米su7很快很好开,但大家先慎重刷圈,dpb理论上可以感受到制动力减弱,需要有标定和对应的提醒,经过这方面验证大家再刷圈。
虽然我个人反对“电动纳智捷”这种说法,但是现在舆论对于极氪来说是个考验。从小米上市前一开始的围攻局势,但小米上市超级大火后,形势似乎出现了180度反转,变成小米是不可撼动的流量王者了。极氪001本来不是主打风阻系数,级别其实和小米也略有差异,但是这么一对比,有点不公平但是很难看。 这种逆风局才是考验市场公关高管能力的时候。如何让用户认知到极氪差异化的优势,有效的趁着小米产能瓶颈占领自己的地盘很重要。顺风局只要造势氛围够,请没实际观看的关系户媒体围观买车,把数码圈都买进来,都可以,只要花钱的都是简单操作。但现在真正数码圈巨无霸来了,之前投放效率就要受到考验了,重要的是,产品每一项的分数也要受到直接的对比检验了。我已经收到店里试驾时候极氪好几个电话了,电话里也很急切在问是不是考虑小米了,只能说极氪加油吧。#极氪# #小米su7#
猜猜谁改装的最快?教主 vs NANA vs Rico,影豹R总决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