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友鲜试驾今天试驾的车型为id3顶配版本。首先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他虽然用了怀挡,但是仍然保留了油车点火的仪式感。一般的车型都是往下拨,而大众是往前拧,跟油车点火一样,很有新意。 还有一个创新点是除了正常的档位外,他还有个B档,我觉得跟单踏板模式一样,会有一个很强的能量回收力度,但是不会跟单踏板一样减速很急,力度大概在中——重刹车之间吧。这个好处我觉得也是在模拟油车。因为在跑山路遇到长下坡的时候,油车可以挂s档,通过降低档位降低速度,来减少刹车的使用。而如果电车在遇到长下坡的时候,如果想减少刹车的使用,需要去屏幕里一层一层菜单找,把能量回收调节到最大。而大众只需要一拧,切换到B档,就可以调节能量回收。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安全。但是注意了,在B档和D档切换的时候,只能是往前拧。我一开始以为D到B是往前拧,D到B是往后拧,结果一下子调到了N档,有点不符合逻辑。 下面说一说驾驶过程中的感受 1 很别扭,因为无法调节反光镜,再加上我太高了,看反光镜只能是猫着腰伸着脖子看,还得小心翼翼的,生怕看不见。(不知道是车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我和试驾专员都没有调成反光镜) 2 虽然设置了经济、舒适、运动的模式,但是我觉得开起来整体感受并不大,油门之间的区分也不明显。经济模式下也不会太肉,运动模式下也不会很猛,界限很模糊。大众的心思很好,我觉得是我见过的最全的个性化模式,但是有点像天书,不是很好理解比如有行驶动态、方向盘、驱动装置、空调、音效、自适应巡航等,每一个功能都可以调节舒适和运动。我觉得他是想表达刹车的缓急、空调出风量的多少、自适应巡航中跟车的远近。因为时间关系和反光镜的原因,没有在开车的过程中调车机。 还有一点是感觉在不同模式中切换的时候,虽然加速感受有些许变化,但是脚感好像都一样,都是偏软,这在开的时候就有点别扭了,慢也是这个脚感,块也是这个脚感,有点割裂,如果能把经济模式的脚感调轻、运动模式的脚感调沉就完美了。 还还有一点,就是在急加速的时候有明显的电流声音,一下子档次就下来了。 还还还有一点,如果正常很跟脚,随踩随着动力就来了。但是如果急加速,猛的踩油门时,感觉有一点点迟滞,然后就往前窜的感觉,没有人车合一的感觉。大众在三电的匹配度上还有空间。 3 刹车我觉得脚感偏硬,但是刹车距离和脚感带来的感受不一致。因为脚感偏硬,所以我刚上手以为这车刹车很灵敏,才把刹车设置的很硬,但是实际体会下来并不是。脚感硬,但是实际刹车并不灵敏,甚至还有点虚位。所以二者结合到一起就感觉刹不住。明明很使劲的踩刹车,但是他没有一下子停住,而是慢悠悠的停住。而且因为刹车脚感硬,需要一个很大的力和阻尼去对抗,所以停车的时候并不好停。踩的劲大了会跟急刹车一样一下子停住,踩的劲小了,因为不灵敏还停不住,所以需要时间去习惯,并不好上手。 4 底盘我觉得有改善。因为路况很好且限速很多,没有进行激烈驾驶,走了走小石子的路面并压了压井盖。相对于我对大众的印象来说,变得更韧了。之前开过一段时间宝来,感觉底盘特别硬,就跟两个木头架子一样,20多迈过个减速带跟撞墙了一样,基本上毫无舒适度可言。而现在的ID3,我觉得更韧了。在过深一点的井盖时很干脆,过去之后没有多余的回弹,并且过井盖的时候很舒适,像有个棉花卸了力一样。在处理比较小颠簸的时候感觉不是很高级,方向盘可以感到明显的震动。 正好店内有个看底盘的镜子,因为是电车很平整,也有一层护板,我觉得这平整度可以和国产媲美了。 5 隔音我觉得整体是偏大的,大概六十迈就可以听到后视镜传来的风噪。按理说这个车不是方盒子造型,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噪音。我觉得跟没有双层隔音玻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预算有限又想入手这个车的也不用纠结,因为音响同价位来说还不错,压一压就感受不到了。 6 智能驾驶只试了自适应巡航,因为没有车少的车位,保险起见没有试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辆反应还不错,首先没有画龙的现象,可以车道居中保持。在市区开车定速定到60迈,在过路口没有画线的地方也会按照原先的路线走,这一点让我挺惊讶的,我本以为会推出巡航让我接管。在前方有车的时候也会主动刹车,就是视觉上有点刺激,总得屏着一口气,因为刹车时点偏晚,离得挺近了才会刹车。而且刹车力度偏大,一刹车就是急刹的感觉,大家用的时候一定把跟车距离调远一点。 7 HUD我觉得这个颜色很好,是橙色的。我开的深蓝hud是白色字体,开的时间长了眼睛特别累,所以现在都调成蓝色字体。而大众的橙色字体看起来很舒服。希望后续优化一下ui界面,感觉有点乱不好看。 所以大众就底盘的调教还有点优势,那什么人群适合买呢?我觉得对大众的品牌情有独钟的、觉得车大喜欢开小车的,而且充电便利的,可以试一试。
#圈友鲜试驾一 外观 1 外观上对造型没啥感觉,依旧很大众,说不上多丑,但绝对不惊艳。细节上我觉得有待提升。首先是试驾车后车窗的胶条开了,就一直翘着一段,应该是长时间使用后的结果。其次是后备箱的缝隙很大,相对于我的深蓝来说,感觉大一倍。有缝隙很正常,但是态度却截然不同。我的深蓝对于缝隙的处理方式是用胶条来封住,但大众就完全裸露在外。不知道价格高的会不会更好一些。 2 后备箱是按logo开启,但是我觉得也有两个弊端。首先是如果手滑的时候很容易夹到手,其次是如果开启后放下来没有放到底(用劲用小了),再次打开的时候,就靠运气了。需要反复尝试,比如后备箱按到底或者把logo掰到底,有时候可以打开,有时候就打不开。所以这种后备箱的打开方式我觉得只是有一种仪式感,但是并不方便。 3 后备箱打开以后,两侧很尖锐,在往后备箱装东西的时候,如果撞到头可能会撞破。 4 外观上我觉得良心的一点就是后备箱用了液压杆,打开的时候不用很费劲。对于力气小的人很友好,不会觉得打开后备箱跟撸铁一样。 二 内饰 可能看多了国产车,再看大众觉得很寒酸,十万出头的车,内饰全是织物和硬塑料,摸起来毫无质感可言。可能好处是相对于皮质来说不怕晒,还节省成本。然后车机和中控的布局有点像早期的国产车,就硬生生的戳在那里,也不预留个凹槽的位置。总的说十万出头还是觉得小鹏M03或者深蓝s05更有质感。下面说几个细节的地方。 1 我觉得大众想搞科技感,但要么就使不上劲,要么就用力过猛。无论是试驾车还是展车,在体验的过程中都没有办法调节后视镜。不是说他没有这个功能,而是说他这个功能并不好用。首先调节后视镜是需要按钮旋转到对应的位置,但是按钮的设计不是直达的,而是有空挡。而且做工也不紧致,他是有概率旋转到功能和空挡之间的缝隙中的。手感上以为旋转到位了,但是根本没有对应上。后来旋转到对应后视镜的功能上了,怎么整后视镜都不动。(试驾专员也搞了半天,也没整成)所以我觉得要么就精致一点,要么就用最简单原始的方式。单说调节后视镜的方面,还没有2013款的宝来有阻尼感。 2 主驾就两个车窗按键,一般情况是调节前排的车窗,只有按下那个按键后才是调节后排的车窗,对于不熟悉的人就很容易搞错。主要还不好用,经过多次尝试,感觉是有巧劲的,刚上手不一定会按亮。其次没有震动反馈,如果在开车过程中需要看一眼才知道,不能盲操作。可能人会说,后排可以自己调节嘛。但是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小孩可以会好奇而误触,所以后排车窗会锁起来,这时候就需要前排去调节。这个功能是很新鲜,但是不适用。 3 遮阳帘也是需要滑动来实现开关,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感觉不灵敏,而且不如按键的方便。遮阳帘很薄很鸡肋,跟比亚迪的厚度差不多,如果夏天会到39度以上还需要贴冰甲。 三 车机 车机基本上是跟手的,在快速滑动地图以及翻页的时候基本都没有延迟,使用感受还可以。 1 车机上有调节空调的部分,但是不是实体按键,而是通过图标、颜色来区分功能。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好用,因为会按错,也会有点延迟,但是有震动反馈,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按到对应功能。 2 以前总觉得大众的车机只能听收音机,但是今天一看主流功能也都有,能k歌,能看视频,该有的都有,除了ui界面原始一点,黑边大一点,其他的有国产车那味了。 3 逻辑还有待加强,比如多媒体和音乐是分开的,比如说驾驶辅助和泊车是分开的,找起来有点麻烦,后期希望集成度在提高下。 四 音响 前不久刚刚体验了秦LEV,我觉得比他的音响好不少,低音不会压的太沉,人声和背景音乐都很清晰。我觉得对于十来万的车来说,音响还可以。缺点是对于高音来说,感觉声音偏低。整体的环绕效果要差些。 五 乘坐感受 我觉得我一个192的人去试这个车有点难为人家。对于低配来说(没有遮阳帘),头部还有一拳的距离,但是对于顶配来说就是顶着车顶了。在前排调整好之后,椅子已经错过B柱一个身位了,然后进后排的时候腿伸不进去,就别在外面了。我觉得这跟车没关系,是我太高了。 今天静态体验到的就这么多,如果大家想在车里午休的话,需要自备一个高度十公分的垫子,因为后排座椅放倒后距离后备箱底部差不多十公分。从静态看,还是国产更香,因为空间有小鹏m03、配置有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想要SUV还有深蓝的s05。质感和配置都比id3要高一级。那id3好开吗,可以移步动态篇来看一下。
#圈友鲜试驾今天听说比亚迪秦L EV展车到店了,赶紧来看一看实车,主要还是聊聊细节哈。展车是最低配哈。 一 外观 1 跟DM版本相比,日行灯由龙眉变成了龙须子,但是还是往两边翘的龙须不太符合认知,看起来怪怪的,还是DM版本的日行灯更顺眼。 2 “秦...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一 配置吐槽 1 新老款好像没啥区别,仔细对比了一下,好像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配置上一模一样。所以这改款改的很没有意思,名字是典藏款,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低配大量的配置需要选装,就连一个导航系统都需要7千元。而且就算选装上以后,因为车机系统的原因,使用起来可能会很卡。对于中低配来说,想要360和自适应巡航都要2万元,而对于国产车来说,10万之内都配有高阶驾驶了,这样一比奥迪很傲娇,四个圈值这么多钱嘛。 3 内饰满满塑料感,中控屏硬生生的戳在那,根本没有设计感,看起来很突兀,还不如早期的大众这样设计呢,至少看起来更协调。 二 到底豪华在哪里 1 底盘调教好,毕竟德系车多少年的调教了。之前一直以为底盘跟结构有很大关系,但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被动悬架主要靠调教。国产还是需要时间去积累。 2 logo值钱,毕竟有历史积累和文化底蕴,奥迪的形象才会深入人心,第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车主混得不错。 3 很多人都觉得价格还得砍价,很麻烦。不过我认为是好事,因为可以提前知道新款信息不会背刺。而国产车采用直营模式,销售无法提前活动信息,可能刚买了车第二天就出新款。但是还是建议学学凯迪拉克,出个一口价模式,少点套路。 三 老款真香 出了新款,换了命名,可能实际上是在清理老款库存,为换代做准备。现在裸车价26w就能买到Q5L,是否在贷款、保险方面有套路,还是值得考证的。 四 未来何去何从 销量下滑、靠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未来该何去何从?我觉得要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放下架子,把配置和质感提上去。哪怕没有高阶智驾,也要把选装ACCA的价格降下来点。哪怕没有全方位软包,也要把可触碰到的地方都整成软包。在提升自身品质的同时在和华为合作,配置和质感提升上去,品牌才更有竞争力呀。
#辣评新车一 优势 1 语音识别不错,不仅可以识别不标准的普通话,连续说三个指令也可以准确执行。(同级别一般的只是可以识别一个语音指令,元PLUS可以识别三个,使用起来更方便。) 2 仪表屏有进步,老款又小又突兀。新款不仅屏幕大了,还专门凹了个造型,正好把仪表盘放进去,看起来更协调了。 3 储物空间有提升,在后座底下有两个抽屉,这个设计挺好,就是不知道深浅。如果浅的话连纸巾都放不下,就很鸡肋。如果深一点的话,可以放点水或者小孩子玩的玩具,还有实用性。 4 智驾配置给力,元PLUS也毫无例外的配有天神之眼,可以自动上下匝道,高速上开很方便,但是识别的准确率有待考证,因为在网上有看到有没有来往车辆的道路上,撞到静止车的视频。 二 缺点 1 天窗不标配。本来成本也没有多高,低配还把天窗取消了,感觉没有诚意。 2 方向盘上下排的快捷按键没有挨在一起,实际盲操作起来可能还需要找找。 3 内饰元素复杂,看起来很凌乱。如果说其他的都是审美之间的不同,那最没有实用性的就是门把手了。之前体验过护卫舰的鹦鹉螺门把手一样,看起来很新鲜,但会侵占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坐三个人情况下,会觉得很挤。即使不坐这么多人,车内凸起这么多,有强迫症的会觉得很碍事。 4 高配还配有冰箱,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把三四十万车的配置下放了,但是我认为只适用于混动车型。因为对于纯电车型来说,冰箱这个配置会大大缩短续航。尤其是在旅行的时候更让人纠结,不用吧,有这个配置;用吧,可能得提前排队充电。 三 个人看法(以12.58w的元plus为例) 我认为元plus适合对智驾有要求,且想要续航长一点的人群。因为配备天神之眼嘛,是最便宜的可以自动上下匝道的智驾了。至于续航嘛,三款车的比较中电池是最大的,尤其对于深蓝来说,电池大4度。缺点就是设计上,太杂乱。而且官方把这种线条解释为肌肉感,完全不搭边,直接翻个白眼。 而对底盘有要求的可以看看银河E5(12.38),但千万别指着他有辅助驾驶,因为预警和续航都需要选配。 想着颜值高一点,内饰大气一点,充电快一点的(3C快充),可以看看深蓝s05,但是电池小一点,续航可能会短。智驾上最基础的ACCA还是没问题的,长途跑高速会省力,但是需要自己变换高速。 元plus适不适合你呢?各有优缺,按需选择吧
#辣评新车那会发布会的时候也看了一段,虽然有一些数据对比,但是感觉好浮夸好苍白。而且一些地方在玩套路,下面具体说说吧。 一 跟老款比有哪些变动 1 车尾变翘了,老款看着跟少半截一样,新款有个小鸭尾,视觉效果会好一点,但还是觉得车尾秃。要是有个尾翼就完美了。 2 普通后视镜换成了流媒体后视镜,网上都说好,但是我觉得有利有弊吧。好处就是正常情况下视野会更广更清晰,但是遇到下雨天或者阴雨天,摄像头上有水或者起雾就看不清了。但是对于后车窗这么小的车型来说,流媒体后视镜仍然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至少晴天看后方来车会很方便。 3 氛围灯又玩出来了新花样,本以为P7+的氛围灯就很创新了,这回把氛围灯放到了空调出风口的后方,确实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面板是什么材质,如果容易留指纹或者粘土的话,擦起来可不方便。 4 智驾换成纯视觉智驾,之前P7+体验下来还不错,而且城市开可以根据红绿灯自动跟车或者起步,如果价格在16w的话,这也是是独一份了吧。我记得华为的乾坤智驾(视觉)不能在城市行驶,但是可以上下匝道。 5 还有外观上的变化,就是前脸的贯穿日行灯连起来了。我看网上大家都觉得好看,但是我觉得现在车辆从高端到低端,前脸的日行灯全是贯穿,看多了也就看疲了。我认为还是老款的小鹏日行灯虽然是断点的,但看着新鲜点,也有辨识度。 二 希望可以改动的地方 1 遮阳帘,遮阳帘,遮阳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论新款是G6还是G9都没有电动遮阳帘,还需要整个手动的遮阳帘。难道是小鹏对于自己的纵向空间没有信心吗?手动的遮阳帘收纳占地,拆卸麻烦,太不方便了。 2 从图片看,新款要么没有手套箱,要么就是在屏幕里打开手套箱。因为全网查不到相关资料,只是自己的猜测。建议增加一个手套箱的实体按键,平时放个车辆的绿本本,行驶证驾驶证,这个收纳位置还是挺重要的。 3 遗憾的只有一个自定义按键,无法自定义更多功能。因为实体按键很少,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车机完成,如果想快捷打开360影像或者音乐等等,只能通过方向盘快捷按键。而自定义按键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360影响和紧急录制的启动。不知道一个按键能不能实现。 三 毫无诚意的宣传 发布前写着有流媒体后视镜,说的有前排按摩后排加热,结果他不标配,感觉被套路了,有点失望。 四 价格 发布前想着,既然何总都说惊喜价了,也许是延续M03的风范,15起步不过分吧,结果低配18,宣传的有些配置低配还没有,还是我太天真了。 自从M03以性价比胜出以后,我一直以为小鹏是个有品质且价格低的品牌,结果G6一出来,我觉得小鹏又开始膨胀了。
#辣评新车坦克300发布了新款,跟老款比价格降了1w,但是盲目跟风,还是有挺多地方想吐槽的。 一 内饰 内饰改不如不改,盲目跟风去掉了表,屏幕更大,档把变怀挡。如果单看内饰挺正常的,但是结合着方盒子外观和坦克留在人们心中硬派的印象就不伦不类了。 你说在城市开吧,他带大梁,遇到颠簸路段是真的颠。而且去掉备胎车身长度就4.5米,一家子出游略显拥挤。你说去轻越野吧,因为是怀挡完全没有驾驶乐趣。从图上看屏幕和方向盘高度差不多,可能会挡视线。怎么开怎么别扭。 二 说说配置上的细节 槽点: 1 因为怀挡的问题,把电子手刹做到屏幕里了,真是鬼才逻辑。对于习惯拉手刹的人是一种折磨。难道每次还到屏幕里去点吗。 2 防爆漆是颗粒状的,跟掉皮的腻子一样,对于不熟悉越野车的人来说(比如我)还以为是工艺问题。要是改成哑光的防爆漆就更好看了。 人性化的有: 1 两个自定义按键在方向盘左右两边,相比于集中在一边的两个按键来说,更容易区分。比如哪个手的自定义按键是哪个功能。(但是对于左右不分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2 后排坐垫可以抬起,然后座椅放到纯平。不用担心因为倾角过大没办法当床车,出去自驾游很方便。 3 虽然有大量的实体按键,但是屏幕上长按空调按键也可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我觉得照顾了不同习惯的人群。 三 价格 拿辅助驾驶功能最全的新老款举例,新款价格对于老款的穿越者来说,主要区别是四驱形式变分时四驱了,踏板成固定的,多两个差速锁,少1w元。跟自身比确实是便宜了,但是坦克这回没想明白适合什么人群。因为现在有很多方盒子的车型,不是坦克一家独秀的时候。想越野的嫌没手感,想城市开的嫌颠、还不是新能源。 而且从落地价来看,跟豹5价格差不多,那为什么不买空间更大,辅助驾驶程度更高,可电可油的豹5呢?
#辣评新车 大家好!听到23.88可以买到奥迪Q5L我也很震惊,现在豪华品牌都这么便宜了嘛?那作普通工薪阶层,预算25左右想要面子可以入手Q5L吗? ⁻ 我的观点是:如果有“面子”的需求,23.9的Q5L完全可以入手,撑门面的能力还是有的;如果考虑用车感受和便利性,就需要三思! ⁻ 车子在我看来就两个作用:一是代步工具,二是面子工具;我觉得奥迪Q5L 23.88的最低配就属于“面子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Q5L的情况吧: - 1、品牌效应 ①、开奥迪=有钱;BBA在国人眼里就是有钱人才开的豪华品牌!而很多国产车,老百姓都觉得是杂牌; ②、开奥迪=有面子;我们试想一下开25W的奥迪Q5L和25W的国产车在以下的场景中会是什么效果?回老家过年/日常接送孩子,乡里乡亲/孩子同学/老师看到你开的车,他们只会看到车子的品牌是奥迪还是某国产车,他们不会知道你的国产车有多功能,带不带座椅按摩/高阶智驾,只会说谁家的儿子开奥迪SUV回来了!谁家的爸爸开奥迪来了!想想这个场景,父母会不会为你而自豪?孩子会不会更有自信?你会不会更有面子? 从品牌效应上来说,奥迪Q5L确实没得说; - 2、功能配置 ①、20多万的最低配连360影像都没有,而现在很多10W级别的车都是标配了360影像的;试想一下在这么大的SUV在窄路会车的时候,你想开360,却发现自己的车没有这个功能,新手司机下车好几次去看周边环境多么让人崩溃? ②、低配没有方向盘加热/主驾座椅加热/主驾座椅记忆等等功能;而20万左右的国产品牌这些都是标配的;冬天上车一键调节座椅至自己记忆的位置,坐着温暖的座椅,握着暖和的方向盘别提有多舒服了; 总的来说就是Q5L功能少,价格不便宜; ③、仪表/车机屏幕/仪表台设计方面给人一种老古董的感觉,和普通国产车差距已经很明显了,和新势力完全没有办法比较了… 如果对车辆功能有要求的,最低配的Q5L驾驶使用体验会比较差! - 3、保值率/保养成本 保值率:按理来说Q5L保值率应该比国产好吧?但是实时并非如此;我查了下Q5L三年的保值率52%,在懂车帝保值率排行榜上排名144名,哈佛/长安/马自达/领克/吉利等国产品牌有很多车型都在前100名; 保养成本:小保养大概在1200-2000左右,国产车保养一次大概在500-1000不等;如果是工薪阶层必须要考虑到保养的支出成本,如果不差钱这个就可以忽略了; - 【总结】 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为了“面子”买奥迪Q5L感觉很俗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先敬罗衣后敬人”的社会中;如果自己是工薪阶层又有“面子”的需求,Q5L低配确实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没有“面子”的需求,抛开品牌效应不说,Q5L低配功能少,车机内饰老古董,维修保养成本高,保值率也差,在实际用车的便利性的体验上来说感觉并不太好……
#辣评新车 大家好!前几天元PLUS的智驾版上市了!大家觉得这次元PLUS和银河E5相比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2个车应该如何选择? 我的观点:和银河E5相比元PLUS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智驾;如果对智驾有需求选择元PLUS,如果对空间/快充/乘坐舒适性有要求选择E5;个人感觉E5的优势部分实用性更强,元PLUS的智驾实用性偏弱,同价位我选择银河E5! - 元PLUS的主要优势 ①、智驾--按地图自己开 元PLUS配了天神之眼C的智驾,和银河E5智驾比较多了高速路段的导航辅助/自动变道/匝道自动驶入等功能;如果经常跑高速且相信智驾的小伙伴们,在高速路上使用元PLUS的智驾,不用自己踩油门刹车/变道(车子虽然有这个功能,但是驾驶员才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驾驶员还是得实时掌控车辆);我觉得最实用的点是:它可以自己跟着地图导航自行变道选择路口,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走错闸道绕路几十公里了! ②、自动泊车 这个功能我很早之前试过领克06的,我感觉比较慢,我是个急性子,我喜欢自己停;不过对于新手司机,自己倒很多次都进不去的这种情况,这个时候自动泊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键自己泊车就完全不用操心自己停不进去了!但是这个功能对于多数的老司机实用性感觉比较弱,一般老司机都喜欢自己停车! ③、非隐藏式门把手 元PLUS的非隐藏式门把手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隐藏式门把手在自动翻开的时候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我害怕夹到我的手;我也没有安全感,我害怕车内开不了门的时候,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开,在车外无法开门;我的所有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但是作为一个用户,我就是主观的更喜欢非隐藏式的;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和我一样,如果有,那么非隐藏式的门把手也是元PLUS的一个优点; - 银河E5的主要优势 ①、空间大 E5的空间和元PLUS比较长宽高/轴距数据都有优势,轴距多了20MM,长多了160MM;如果自己一个人上下班代步,自己只使用前排空间,影响不大;如果是家庭用车,后排会坐小朋友和父母,车子大一些,小朋友和父母坐在后排的活动空间就会大一些,舒适性会更高;尤其是小朋友都很好动,大的空间他们会更自由! ②、快充更快 元PLUS快充需要30分钟,银河E5的快充只需要20分钟;快充的设置就是为了快速应急使用的,肯定是越快越好;尤其是急性子的小伙伴们,假设两个车同时去充电,人家都充好走了,你还得再等10分钟,你说你急不急? ③、座椅按摩 就拿两款车型的最高配来说,E5的前排座椅有按摩功能,想想下班后累得不行的时候可以躺在椅子上做一个腰背部的按摩是多舒服?我每次腰酸背痛下班的时候,就想找个地方按摩一下,奈何这个时间都没有;如果车子上有按摩椅,去按摩店按摩的时间和费用都省了! - 【总结】如果对高速路段的智驾/门把手有要求的可以考虑选择元PLUS,如果对空间/快充/座椅按摩等有需求的可以选择银河E5;至于2个车的内饰搭配质感/驾驶舒适性还是需要大家去实车体验! - 大家觉得元PLUS和银河E5的优势各是什么?会怎么选?
#圈友鲜试驾 大家好!昨天去看了25款小鹏G9的实车,因为是晚上在商场里面看的,不能动态试驾,所以静态感受了下,下面分享下我作为一个女司机的试车体验; ⁻ 基本情况介绍 城市:四川成都 车型/配置:25款白色 试驾方式:静态试驾 试驾人信息:身高163,体重46 - 1、外观/颜色 实车是白色车身配黑色的门槛下装饰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车头有一排灯带,会随车辆的状态进行变化,感觉很高级;加上实在商场里面,灯光比较明亮,车子真的给人一种纯净/明亮的感觉; - 2、内饰搭配/车内易用性 ①、25款的新车,但是展车车内一点异味都没有发现,这一点感觉不错; ②、展车是浅棕色偏米色的浅色内饰,颜色比较淡,但是又是比较耐脏的颜色,不用担心后期内饰容易脏的问题; ③、方向盘不是圆型的,这个确实比圆型感觉更时尚好看一些,但是我操作惯了圆型的方向盘,这个方向盘我有些不顺手;另外方向盘是搭配的是浅棕色和黑色,感觉很耐脏,这个颜色搭配就让人很安心; ④、扶手箱储物盒的左右两侧都有开关,但是主驾座椅调节至我合适上下车的位置后,我就不太方便去按储物盒的开关了,感觉扶手箱和开关有点儿靠后了; ⑤、副仪表台下方是有一个12V的电源接口,我感觉是非常方便的,因为我现在的车只有后备箱有,有的时候在开车途中我想接电的时候,只有从后排半个身子爬到后备箱去接,非常不方便; ⑥、后排的充电口在扶手箱比较底部的位置,而且没有放手机的位置;如果在后排充电,充电线肯定会掉在地上,且手机需要找其他地方放(比如座椅后边的袋子里面,但是充电的时候手机本来就会发热,放在座椅后面被捂着感觉不安逸) ⑦、内开启拉手:是传统的机械式的拉手,这点给好评;传统的拉手更加符合当前多数人的操作习惯,尤其是开惯了传统车的小伙伴,拉手的操作体验感会比较好; ⑧、后排儿童座椅的安装接口的设计不太好,开始以为是在座椅接缝中间,结果是在座椅靠背底部的位置开了一个小口子,这个位置肯定是不方便安装儿童座椅的;后期安装儿童座椅应该需要自己配一个转接头; - 3、车机操作 ①、语音唤醒比较流畅;试了导航/播放音乐/车窗开关等语音操作,比较丝滑;我不到5岁的宝贝可以无障碍的唤醒车机和交流; ②、车机系统操作顺滑,界面简洁;主界面默认的是车辆的形状,可以360°旋转,看起来挺有意思的; ③、主驾副驾双连屏幕,整体布局副驾操作起来也顺手;位置合适; - 4、空间/储物 ①、置杯架是分开的2个底座,如果有时候买个早饭豆浆包子什么的,这个位置感觉不太好放;(星越L这个置杯架连在一起的,这个位置我经常放早饭,感觉很方便) ②、后排置杯架里面有个很小的储物空间,感觉可以放2个手机,不知道这个空间设计是用来放什么的? ③、车门的储物空间感觉还可以,是倒三角形状的,感觉放一瓶矿泉水之后,还可以放一些杂物; ④、后备箱储物空间比较足,后备箱盖板做了下沉设计;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座椅明显凸出来高15-20厘米左右; ⑤、座椅放倒之后,斜度比较大,感觉不适合放充气床临时露营啥的; - 5、乘坐舒适性 ①、座椅皮质有一定硬度(皮质感觉是踩一脚不显灰尘的那种材质,这个点我还是比较喜欢),座椅柔软有弹性的同时支撑力也很好; ②、前排座椅有腿托,放倒之后躺在座椅上非常舒服,而且还有按摩的功能,按摩力度很舒服,在前排试坐的时候我都不想下车了… ③、后排座椅也是有角度调节/按摩/加热/通风功能的,按摩方式和前排有点儿差异,靠背左右时分开按摩的;相比较前排的按摩会舒服很多; ④、前排座椅调至我适合开车的位置,后排大概有3-4个拳头左右的宽度,前后排空间还是比较足的; ⑤、头部空间:正坐在后排,头部上方大概有3-4个拳头左右,头顶的空间比较方正,坐在最靠近车门的位置,头部空间也是比较足的; - 6、价格政策 裸车价:车辆还没有上市,销售说价格政策还没有下来;大概的价格范围他们现在也是不清楚的;我猜这款车是24款702版本磷酸铁锂电池降本的版本,推测价格可能在24-26-28左右; 置换/国补:报废补贴2W;置换8%可以拿到最高限额1.5W; - 【总结】整车的静态体验:座椅舒适度/座椅按摩的功能比较好;内饰颜色搭配/设计比较柔和;双联屏的设计感比较足;后排儿童座椅接口设计有点差强人意;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细节方面并没有特别注重用户的实用性,也没有可以打动我的突出亮点;虽然体验中我很喜欢它的座椅按摩,但是26W左右的价格区间,这个功能基本都有,不能算G9的亮点,所以如果是26w的预算,我不会考虑G9…
#点评我的车 大家好!我是23年5月1日提的星越L,马上2年了,当前行驶里程27000多公里;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用车感受,今天终于有时间好好整理下,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2年的用车概况。 - 车辆基本情况 车型:2023款2.0TD高功自动两驱...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一 外观 有人日行灯不是贯穿灯很丑,但是我觉得在贯穿灯烂大街的情况下,这种分段的灯反而会让我眼前一亮,不会有审美疲劳。 唯一不足的就是门把手还是隐藏式门把手,在冬天用起来并不方便,被冻住了只能干等着。建议后期换成半隐藏式门把手,冻住了可以用蛮力破开,会更省时间。 🚌二 电池 值得说的是续航上跟老款相比很良心,都是93度的电池,而在22、23款可是分高低续航的。但是问题来了,为了节省成本,都是用的磷酸这对于北方的冬天来说很不友好,相对于同容量的三元锂来说续航会更短。我觉得应该增加一个选配,就是宁德的3.0麒麟电池,看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三 配置没有诚意 1 空悬需要选配,座椅按摩、方向盘加热、副驾美妆镜需要选配,空悬选配可以理解,但是这些舒适性配置在同级别可都是标配了啊。在说就算选配,价格一两千意思一下行了。但是按摩?加热、香氛、电吸锁捆绑在一起卖一万,这也太贵了吧。有用的就是按摩,一万买个按摩椅在家晒太阳看电视不比这惬意。(至于为啥其他的没用,喜欢香味的完全可以买香薰;电吸锁如果家人用,长时间关门劲大了就坏了,除非只自己用;方向盘加热开始是舒服,但是对于我来说长时间开着很容易犯困) 2 在零跑、奕派、问界20w左右是车型都配有冰箱彩电,小鹏连选的机会都不给。对于注重后排乘客的舒适度和娱乐功能的人来说,可能首先就排除掉了小鹏。 3 小鹏执着于没有hud,这到底是在坚持什么。hud没用过的都说可有可无,用过的都说好。因为除了不低头看仪表盘外,还能显示导航等很多信息,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我用了hud以后都有点依赖,在开没有hud的油车很不习惯。使用过程中也没有说的那么邪乎,比如晚上太亮、看不清等等。(只有一种情况看不清,那就是在很刺眼的环境下前方有辆白车,其他都没问题。) 4 至于AI底盘和AI电池,其实就是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软硬,根据温度自己调节电池预热,我觉得只是名字花哨而已。虽然他扫描次数很多,但是是否能应对一些坑洼路和烂路有待验证。等我后续试驾看看。 🚌四 小鹏的优势在哪里?我觉得小鹏的优势就是智驾,虽然有的人说激光雷达是车辆豪华的体现,但是我认为小鹏纯视觉智驾也做的非常好。我体验过小鹏p7+的城市智驾,本以为需要不断接管,但是人家可以红绿灯读秒,根据秒数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当前路口,是否需要提前刹车或者加速,在前方没车情况下绿灯可以自动起步。在面对前方的加塞,还有自动的跟车情况下都是非常的顺滑,没有一点突兀感,全程没有一次接管,体验感丝毫不亚于华为激光雷达的城市智驾,我觉得小鹏G9最次也是这个档次。而在同级车型中,还没有第三个这么靠谱的。 🚌五 价格 G9在22年刚出的时候很傲娇,31w起步,续航570。当时过了半年也不降价,我当时咨询销售只是说送配置,车是挺好,但是太贵了,性价比极低,导致月销基本维持在1000量左右。现在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G9连美妆镜都需要选配,是价格太低了配不上还是故意节省成本呢?就看价格了。在G9配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空悬和座椅按摩都需要选配的情况下,我觉得20w起步都有点贵了。以我的期待,我觉得跟P7+的价格差不多,18w起步正合适。大家觉得呢
#辣评新车🚌一 为什么说是问界M9平替 1 M8和M9虽然定位一个中大型一个大型,但是长度仅仅差4厘米,这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是无差别的。 2 最值钱的华为华为3.0智驾全系标配,和问界M9最大的区别就是两侧由激光雷达变成了毫米波雷达,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功能的有无,只是在特别场景增强距离的感知会弱一些,理论上不如激光雷达预判的早。相对于比M9便宜10w的价格来说,我觉得还是挺划算的。但是对于特殊物体,比如比较细的树,比较低的桩桶或者石墩能否百分百的识别到,我觉得还有待验证。因为一般的车是有概率识别不到的。 🚌二 个人对问界M8的看法 1 外观说实话,挺丑的。主要原因在于前脸封闭面积太大了,导致看着前脸很厚,完全没有大车霸气的感觉。 2 不过好评的是采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在北方的冬天来说很友好。如果是隐藏式门把手,冻住了需要等很长时间。而半隐藏式门把手,冻住了还能靠蛮力拉开,更省时间。 3 在低配上问界有点自作聪明。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续航短电池包度数小可以理解,但是还用磷酸铁锂有点节省成本的意思。2025年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稳定在0.6元/Wh,三元锂电池受镍价波动影响达0.85元/Wh。而且在冬天,磷酸铁锂的打折率会比三元锂电池高,续航更短。 4 在低配没有电动门和零重力座椅。没有电动门我觉得影响不大,因为如果家里之前开油车的话,关门时候手劲会很大,时间长了很容易坏。但是没有零重力座椅会影响副驾驶的舒适性,我觉得有点应付事。加个零重力和腿拖成本又没多少,砍掉零重力有点应付事了。 🚌三 问界M8真的贵吗 1 和竞品相比并不贵 有人说问界M8卖的贵了,但是和尺寸相近的理想L9和问界M9相比,价格都便宜一些。至于为什么对标的是L9而不是L8,因为尺寸差不多,而不能只看中型还是中大型的级别。 2 和自身相比价格混乱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M7的定价上,和M5的价格重合。在公布之前以为M7的最高价为M8的最低价,但是价格又贵了4w,电池上还有点省成本的意思。所以和自身比价格是偏高的。 那到底贵不贵呢,总体我觉得是偏贵的,因为超乎我的预期。后期还会有降价的空间,但是需要等到销量下滑的时候。 🚌四 总结 我认为这款车虽然尺寸和M9差不多,但是和在比亚迪全面布局高阶智驾的背景下,M8就是拉低华为3.0高阶智驾门槛的。 虽然有人建议华为在电池上也发发力,因为奇瑞放信说造了个固态电池,但是我觉得不用着急。假如电池是真正的固态电池,两三年内因为成本的问题也难以普及。在宁王22年研制出第一款千里续航电池的时候(续航1032,容量140),极氪001选这个电池需要10w。但是查看现在的极氪,最高的也就100度,完全没有140度电池这个选项了。
#圈友鲜试驾天气晴,气温为7度,东北风微风。所试驾的车型为岚图知音长续航超充版,指导价格为20.29w,算上省补以后17.5w可以落地。 一 外观 前脸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引擎盖上有真的风槽,和中网连通的,在高速的时候可以增加下压力,使得整车更稳,这应...查看全文
#辣评新车1 外观我觉得这样一改,多年的传承毁于一旦。根据目前的趋势,很多合资车都加了贯穿式日行灯,但潮流不一定就是好看的。因为这种设计已经烂大街了,这样跟风并不是明智的,只会徒增审美疲劳。如果不能有更好的创新设计,那么我觉得还不如维持原状。 2 取消了空调的实体按键是败笔。首先是不能盲操作了,只能去屏幕里调节。其次如果屏幕卡顿了,那么调个空调会费很长时间。至于语音指令我觉得是个摆设,因为试过24款途昂,必须说很大的声音,还要吐字清晰,才有一定的概率识别准确,用起来并不那么好用,希望新款有所改善,不指望可以一次识别多条指令,但是希望小声说话也可以识别准确,不然车上有人的情况下会很尴尬。 3 档把变成怀挡,这个看个人习惯吧,对于开惯了奔驰的人来说可能很正常,但是对于开惯了大众的人来说是少了灵魂的。我觉得怀挡挂挡方便,但是因为没有s档,仪式感和驾驶乐趣会少很多。不过从图片上看,P档是红色的,那么有可能怀挡是显示档位的。如果是这样设计的话我觉得有实用性,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可以一眼看到是否挂上档,而不会因为没挂上档发生交通事故。(我深蓝就是,一开始不习惯怀档,好几次挂挡没挂上,但是我以为挂上了就没去看hud,结果差点撞上。) 4 遮阳帘是从图上看好像是滑动式的,不是按键式的。我觉得这样更不方便了,尤其是不好操控遮阳帘停到什么位置。关于遮阳帘的按键,我认为拨动的最实用,可以盲操做。如果是按键式的,还要区分一下前后按键。 5 希望辅助驾驶的配置有所提高。老款是L1级别的辅助驾驶,但是配有ACCA,咱就是说就算配了也不敢用呀,因为至少要L2级别的辅助驾驶,在跟车和方向盘的控制上才能有很大的准确率。 6 五米多的油车车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是想假装一下新能源吗。我觉得隐藏式门把手放在低趴一点的SUV上会显得秀气,但是放在大块头上只会觉得不搭配。而且还有一点北方的冬天可能会冻住,就算配上破冰功能也要反复尝试,新款这么改真是自找麻烦。 7 在懂车帝上可以看出,途昂的腿部空间很大,但是如果乘坐身高182厘米人员的话,三排都会顶到头,这个有待验证。如果真的三排都顶到头,我觉得途昂内部纵向空间是不够的。 新款出来了,反而觉得老款很香,作为大众的旗舰车型,老款才是我心中途昂该有的霸气的样子(新款这么改真的很让人接受不了),而且20w出头就可以拿下老款最低配,新款这样设计有清库存的嫌疑哦。
#辣评新车作为岚图卖的最好的车型,梦想家一直处于MPV销量榜的前三。就在几个月前,梦想家推出了顶配的乾崑智驾版,不可否认的是,岚图这步棋下的是正确的,直接让梦想家的销量提升了一个量级。就在上周,梦想家直接上新了两个配置,标志着梦想家全系搭载华为智驾,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上新的梦想家该如何选择。 ☞全面拥抱华为 准确来说梦想家新增的两个乾崑版是在鲲鹏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华为的智舱智驾。现在梦想家6个配置,3个为一组,分别分为鲲鹏版和乾崑版两大类。 ☞如何看待改款 ★更加影响消费者决策 时间回溯到梦想家推出第一款乾崑智驾版型,当时作为顶配车型,高达42w+的价格可能还会让消费者难以抉择。但是这次全系入华,大大降低了享受智驾的门槛。 在全系都是四驱的情况下,中低配差异只是车内一些增强驾乘体验的配置,中高配主要差异则是悬挂和二排舒适性配置。就以36w的预算为例,你既可以选择尊贵鲲鹏版,亦可以选择卓越乾崑版。很明显,尊贵型相较于卓越型增加3w获得的配置,没有乾崑版之于鲲鹏版增加的值得,估计不少选择老款尊贵鲲鹏版的朋友们正在咬牙切齿。 ★智驾是否需要 1.从使用层面上来说,MPV本身就是重乘坐轻驾驶的车型,绝大多数驾驶员并不能从MPV这种车型上体验到驾驶的乐趣,又长又大,开起来还很船。智驾能很大程度缓解驾驶疲劳,用的如果还是行业领先的华为智驾,安全性上也能提升,如果同价位能选择高阶智驾,何乐而不为。 2.从外在环境来说,主要分为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方面,华为和小米去年一整年没少在车圈活跃,从它们的成功来看,营销真的很重要,所以岚图就趁这个机会“巴结”,就当是为自己宣传的同时也为华为宣传。市场环境方面,岚图这个牌子基本上就靠梦想家一款车撑着,眼看新能源龙头比亚迪先是推出夏低价高配,今年又普及智驾,给老对头腾势d9也搭载高阶,岚图要是不接招迪子就靠d9和夏把MPV这个分支的份额给吃完了。 ★新款如何选择 竞品方面,夏刚出的时候,24.98w就能在二排配置上下足功夫,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绝佳选择。更高一级的d9也在12月增配后销量翻番,直接超越丰田双子成为MPV的第一名。在之前,梦想家的优势仅仅是安全性和底盘用料这些消费者感知不是很强的方面,但是有了华为赋能后,就能与其他的MPV展开差异化竞争。 所以,现阶段如果不是看中华为的智驾,梦想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老老实实选择迪子吧,论便性价比,夏很合适;论销量,d9占优。而看中华为智驾,选择卓越乾崑版就已足够。3w的加价,华为的一套智驾软硬件比起冰箱彩电之类的更值,根据一些真实车主反应,其实冰箱彩电的使用率并不太高,但是智驾带来的驾乘体验改善是很明显的,人机共驾也能让行驶更安全。 ☞总结 在岚图官号下看到不少老车主叫苦不堪,都表示被背刺麻了。在我看来,要是不紧跟潮流,岚图仅有的销售主力也要被市场慢慢埋没,到时候品牌被合并了,车系不卖了,那才是真的有苦说不出。至少在传统车企里,岚图的方针还算正确的,发现追光这样的车型市场表现不好后,又接连尝试free和知音,还与百度阿波罗合作过,都碰壁了。之后岚图就一直把重心放在梦想家这款车上,逐渐成为了岚图的代表。但是主攻MPV市场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希望岚图借着梦想家的影响力,后续慢慢把旗下所有车型都融入华为系统,提高竞争力。
#辣评新车与l6em-i相隔两天,新款的l7em-i紧接着也改款上市了。之前吉利银河推出星舰7的时候,我一度以为官方放弃了l7,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底盘架构不同,l7和星舰7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驾驶取向:前者偏运动,后者偏舒适,用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那么话不多说,我们就一起看看新款l7都更新了些什么。 ☞改款特点 1.动力总成换代,从之前的1.5t三挡dht更换为新的1.5l单挡dht的雷神混动em-i,但是顶配星舰版保留了1.5t的动力。 2.车机系统更新,消费者诟病很久的银河OS终于淘汰了,换上了Flyme Auto,甚至官方给l7的竖屏车机专门做了适配。 3.取消了9度电池的低续航版本,只保留长续航,新款电池包度数有略微下降,但纯电续航没变,应该是混动系统效率升级的缘故。 ☞选买推荐 ▶想要买10-15w级的插混suv,躲不开的一座大山就是比亚迪。作为竞品的宋pro,在2.10号发布会之后,全系标配了高快领航和自动泊车等智驾功能。就以115的超越型为例,与同样纯电续航的l7探索版相比,便宜了3k,智能化水平高出一个档次,虽然缺少了座椅加热通风这些舒适性配置,但是多出的一整套智驾能力早就物超所值,用便宜的三千自己加装一个也无妨。l7错就错在没有在这次改款把差异性竞争到底,明明可以靠更好的动力操控去掩盖智能化方面的不利,但是它并没有,单论性价比而言我更推荐宋pro。 ▶l7本身又不像孪生车l6那样,与秦plus相比798的配置具备优势,l7的低配不仅没有宋pro便宜,除了续航更长也没有多出什么太有用的配置,直到探索版才具备全套l2级驾驶辅助,在今年已经开启智驾普及的节骨眼上,多少有点诚意不足了。 ▶其实新款l7还有个很尴尬的点,就是如果看中1.5l的单挡em-i,完全可以购买更便宜更舒适的星舰7;追求动力和操控,那必然要考虑顶配的1.5三挡dht。个人认为l7的改版太过匆忙,趋于妥协。为了顺应市场节奏,不得已换上星舰7上已经成熟的动力系统和车机系统利好消费者,但又为了不剥夺它的特点特意留了个顶配。 ▶所以在我看来,除非你对智驾不感冒,又更信任吉利的用料,多少也爱好操控,那还是可以考虑新款的l7。目前来看,l7其实选择最低配即可,所有配置纯电续航一致,360影像、车身安全性和底盘素质均有,实用价值拉满。但如果要追求老款的动力,那你就只能选择顶配的1.5t,然而接近15w的价格,已经可以选择更高一级的suv了,所以从实用角度出发,l7选择入门远航版真的足够了。 ☞总结 新款l7悄摸摸上市,却没能给消费者足够的惊喜。本来靠1.5t三挡dht的动力在市场上差异化竞争,但是现实太残酷了,消费者基本不怎么在乎动力操控性,更注重经济实惠舒适耐用。所以吉利先用星舰7来探路,l7随后跟上,奈何迪子先发制人普及智驾,吉利又没接招,l7现在就处在特别尴尬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的。为了避免买车不到一年就被背刺,建议考虑l7的再等等,要是市场反应不好,可能很快吉利就要跟进智驾了。
#圈友鲜试驾【前言】 今年可以说是全尺寸suv年,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在推行六座全尺寸suv,今天就来看一看这波suv新车潮的其中一员——腾势n9。走进店里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n9真的超级大,可能因为我小车开惯了的缘故,这辆长5米2宽2米高1米8的车在我面前,说像一辆坦克也不为过。去服务台咨询一下销售,目前n9只是静态展示阶段,甚至我找的这家店作为总店,是在成都唯二有n9展车的店家。那么话不多说,就来聊一聊n9的静态特点。 【静态体验】 ☞先来聊一聊外观 n9的外观其实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冲击,可能到了这个级别也很难设计出花样来。展车银白色的车企非常显大,这也是为啥我的第一印象只有“大”这个形容词。自从z9gt开始,腾势就把车标的底色改成了特别偏向黑色的深蓝,且外圈有一点半悬浮的感觉。 腾势n9让我觉得小气的地方就是车头的灯组,分体式大灯的同时还狭窄细长。以理想l9和问界m9为例,l9的贯穿式灯带比较科技,m9的点阵灯组就很高端,像星辰一样。反观n9,太过普通,机盖下孤零零的一个车标,元素太少太单一,要是市场调研给我看这个设计,我一定全打低分让他们认清自己。 ☞接着聊一聊内饰 我个人认为,展车应该是顶配的。一开始因为看前排有人,我先打开后备箱看了一下。个人感觉二排的电视有点小了,从尾部向前看去,近大远小,车机都还和吸顶屏差不多大。 前排主驾布局与z9基本一致,注意是z9不是z9gt,怀档、可关闭空调出风口、三个升降扬声器的设计继续沿用。唯一有区别的就是方向盘上左右均有的智驾拨片,这就是最近比亚迪发布会之后带来的变化。 进到第二排,主要有那么几个特点: 1.首先是二排座椅调节,水晶样式,可调范围很多,基本上包含了前后左右靠背上下和腿托。二排座椅的导轨不是直线,往后移动时,会因为受限于三排扶手位置而往中间靠拢。 这里就要提及n9比较有特色的大床模式,第一排拆掉头枕放倒能和第二排形成纯平的前排大床布局;第二排拆掉头枕放倒又能和第三排形成纯平的后排大床布局。只能说李想的比喻带了个好头,这下车子越来越像移动的床铺了。 2.然后是第二排的功能布局。一是顶部的二排化妆镜,左右均有,真正实现女同胞的化妆自由;然后是车门的隐私遮阳帘,具体操作方式是在车窗已经关闭的时候继续拨动按钮,遮阳帘就会自动升起。 3.连带第三排的特点也一起说了。第三排座椅也能小幅度前后调节,同时坐垫可以升降,为的就是能与二排接平当大床。三角窗有手动的隐私遮阳帘,后排的隐蔽性可以说是拉满了。 ☞再来聊一聊空间 前排的乘坐空间很大,基本上主副驾膝部都非常充足,中控马鞍部也有镂空置物区,手套箱空间不算很大,扶手箱是一个冰箱,应该是既能保温又能制冷。 第二排作为核心乘坐区域,空间自然也不小。我一米七的身高,在一排调至b柱时,膝部空间还有两拳多。n9二排座椅中间过道很宽,本人腿算比较粗了,都能轻松进入第三排,对于各位苗条的帅哥美女和小朋友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排个人认为只能用于应急和小孩乘坐。首先膝部空间并不是大问题,主要是脚部,对于我43码的脚来说还是太卡了,伸进去就拿不出来,可能更适合女性和孩子乘坐。 后备箱空间因为受限于三排布局,空间自然没有五座车那么大,但是表现还是要比同级别的合资六座车要好,至少也能放两排行李箱。要是再把二三排都放到,看n9拉货都可以,只要你愿意。 ☞最后聊一下琐碎的几个方面 1.n9展车是带有电子后视镜的,外面的部分与车身同色,个人认为n9的电子后视镜略显臃肿,至少没有阿维塔和享界那样的看起来协调。内部显示器区域是在门板上,相较于阿维塔的远端屏位置更符合以往看光学后视镜的习惯。 2.摸索了一下车机,能够看到和z9一样的云辇界面和e三方界面,坐在第三排的时候是能感受到两边向内拱起,这就是后轮转向的电机侵占了车厢空间,不然估计n9是能做成7座车的。但是个人认为7座车不及6座车实用,首先得看7座车布局是不是223,如果是223好歹第二排乘坐体验能接近MPV,如果是232和五座车体验拉不开差距。6座布局就是能保证222的分配,至少每个位置都能坐着舒服,再加上二排车门大开口,实用性舒适性才能比肩MPV。 3.帝瓦雷的音响也没有机会体验一下,展车刚到不久销售也没有完全玩明白各项功能,自然也没有处理网络和账号的问题。 【总结】 n9大概率是今年第一款带后轮转向的全尺寸suv,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对于大型车来说转弯半径一直是个劣势,后轮转向能解决一大部分场景问题。其次就是智驾也普及了,可以不好用,但不能没有。目前来看45-55w的预售算是中规中矩吧,但是比亚迪的底子撑不起这么高的溢价,最多比起z9贵个5w左右,再贵人家更愿意买问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