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电时代:V8 发动机能拯救长城吗?很适合超级跑车,上限或追平AMG
木糖醇葫芦娃:觉得700两个车灯的距离小,简单的调了一个加宽的,大家觉得哪个好一些,欢迎拍砖啊
浪浪山猪猪侠:目前种草了坦克700,又高又大,穿越戈壁滩肯定爽呀。买过的朋友说下驾驶感受呀。准备卖掉23年x5L ,入手坦克700。 主要想了解: 第一,发动机介入时突兀吗? 第二,混动车型发动机会频繁启停,启停时是否动静大? 第三,听说坦克500变速箱顿挫明显,请问700还存在这个问题吗? 第四,长城汽车售后怎么样?有朋友反应售后不行,售后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感谢大佬们指点。
三钱半枫荷:1-本次北京车展不会亮相 2-目前还有大量细节需要优化或重新设计。外观基本确定,和3年前上海车展亮相时候的外观差别不大,主要是优化内饰的细节 3-上市时间,内部暂定是今年广州车展发布,12月底开始预定,2025年3月份开启交付 4-定价问题,和坦克700一样,有首发限定版(创始人版)85万起,Hi4T普通版本55万起售,纯油版本48万起售(可能被砍) 知道只有这么多了,欢迎补充
姜十七说车:为什么说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走错方向了? 我感觉长城在新能源方面没有及时跟上,策略出现一点问题,自己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六缸机刚面试就面临淘汰,搁谁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好在提速紧追,才不至于落下很多。长城的车很实在,我现在用的就是坦克500hi4t,空间,配置没的说。 长城造车技术底蕴不差,要在新能源领域转身再创辉煌也不难,但难的是领导层在方向上出了问题。 1.新车型命名混乱,周鸿祎的视频说出命名的规律和理由,一针见血。 2.故步自封,看不起比亚迪的成功,不肯正视对手的优势,还是以SUV老大的定位自居。 3.营销方向错误,整天沉迷于拉踩对手,反而弱化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未能将核心卖点深植人心。
最爱柑桔:坦克700提车立马干了2200公里。大概80%高速,高速又有1000多公里的智驾,一个人开都不累,先表扬一个 先说说外观,大气上档次,揽胜在旁边就是个弟弟,大G旁边也不输气场!但是内部空间布局不是太好,这么大个车后排不是那么舒服,包围感不够,也不能打平,舒适度有待提高! 说说大家关心的油耗,直接上图,三箱油682.55+668.76+680=2031.31,5次充电48.12+41.26+48.62+44.81+36.69=219.5,一共是2031.31+219.5=2250.81,开了2250-41=2209公里,综合2250.81/2209=1.018927116,大概就是一块钱一公里,我个人感觉对于3.1吨的车来说还是OK了! 再说说操控,启动无延迟,不咆哮,安安静静的就冲到150,方向盘很轻,但是刹车要踩很重,堵车的时候走走停停的开的难受,整体驾驶感还是可以的! 本来想在长沙看看成佛坡的,后面胆小加之事情多时间紧也就没去了,有点小遗憾,只能下次改了AT胎再去了 个人文化水平有限,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事情,后续有空再聊!祝车友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突突突摩托工作室:长城首款八缸豪华巡航真的来了,魏总放出引擎声浪!(附:声浪)
ZHUZE9516:昨天终于安装完毕充电桩了。从电表到车位拉了120米的充电线,两个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5个小时才干完。当然,对于这样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我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昨天安装好之后立即开始充电,显示是四个多小时充满,今天一早显示满电100%(显示剩余3%开始充),显示可以跑100公里。上一个提车时的满电真正跑了95公里。 令我惊奇的是,电表显示充满电只花了电费3.53元(200-196.47)。按能跑90公里算,每百公里只需花电费3块钱。我的同样3.0T排量的卡宴,平均每公里油费+燃油添加剂+因烧机油另外添加机油的费用,超过了一块钱。这样算下来,如果单纯每天在市里转悠不超过90公里,则能源花费只有原来的三十分之一,坦克700,不要太划算哟。
车314:红旗,咱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哥大”,旗下的旗舰级SUV,LS7的2月份销量却只有6台,真是让人想不明白了。虽然指导价高达136.58-146.58万元,但是参考同级的奔驰GLS、宝马X7之类的销量,也是远远大于6台的。 这是为啥呢? 看看参数,4.0T的V8机头,才360马力/500牛米,好像,似乎,可能是有点弱,还不如长城家的3.0T V6机头。另外,虽然车身十分庞大,但内部空间却很有限,第3排基本就是“小板凳”。 另外,一百大几万的价格,似乎超标了,你懂的。 emmmmmm.....还是不多说啥了,这牌子太特殊,说不得说不得~
藏族噶尔力比泰:观望有三个多月了,一直纠结,到底是新能源SUV还是传统燃油豪华SUV。来这请大家出出注意,本人没有长途需求,但是非常担心新能源的电池老化问题。求问这个车到底靠不靠谱?
新方正汽修:#发动机对比#奔驰宝马沃尔沃 #发动机大修 #汽车维修 #发动机
姬灵卉:坐标广东,最近想要置换一台SUV,挑来挑去,只有林肯飞行家和沃尔沃XC90比较符合心里预期。 1:50-60万左右 2.国VI标准(沃尔沃XC90是汽油+48V轻混,不知道油耗是否会更低?) 3.中大型SUV 看了很多的评测,说XC90无论从车身用料还是主被动安全配置上,都很厚道,安全环保,但是底盘较硬,林肯飞行家排量大动力强,车子走起来也足够安静,但油门踏板不够线性,初期太灵敏,如果长时间走市区,走走停停控制起来会比较累。 求大哥们给给建议!
AL频道出品:坦克700气场能和大G卫士比吗?
美家美顶:今天去看坦克700了,忘记拍照,唯一要吐槽的是方向盘有点细,车是真高,就是短,轮子比视频看这要大,努力今年拿下它
天和Auto:SUV和越野车有什么关系,这种车型一定需要四驱吗?答案在这里
麋鹿说车:经举报,该内容已被官方隐藏
讲道理自自强不息:有没有在坦克 700 和它之间纠结的?出来聊聊啊?
知嘹汽车:定位接近普拉多,坦克700 Hi4-T 来了,越野能力超过比亚迪同类车型
知嘹汽车:外资博世高管:与华为竞争毫无压力,华为都用我们的技术
刘运才1:昨天开了一下兰博基尼,又开了一下问界M9,感觉华为问界比兰博基尼还好一些,大家觉得呢?
Vans开头难:座椅加热真的会影响油耗,我真的才知道,这几天冷,我一直开的座椅加热,直到抖音刷到说座椅加热也会增加油耗,我今天就关了,一样的路程,一样的路况,表显比平时少1-1.5个油,还有1.5冬天刚出门就像傻子一样,不知道换挡,跑一会就会好一点
时髦可乐dV:10号过去了,没有任何惊喜,闲来无事从一个汽车小白的逻辑认知角度谈谈大家比较关心的盲订价格,先上我自己的结论:离开配置讨论价格,最终都会走向引战(关于配置决定售价的观点已在我之前的帖子有阐述)。 拿S7为例,正式公布价格前,资料显示最初报价区间为35-40(M9为50-60),实际报价时为25-35,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无智驾的丐版25,拉低了报价区间,单从有智驾车型来看,实际报价区间为29-35,与最最初35-40差了5、6W,主要差在哪,差在限时权益,官方给出首购5.5W权益,加上这个权益实际上和最初报价区间的35-40是一致的。那我们再来看看M9,如果说权益定在5W左右(不包括智驾包),那么很大概率可能售价会在45-55W,M9大概率是不会出无智驾版,所以正式发布时45-55W区间,是符合基本逻辑的。 所以大家在讨论价格时,除了要考虑以配置为基本原则的价格体系,还要考虑首购限时权益,离开这两点,真的没有说服力。 再啰嗦一下配置决定售价这个观点,M9除了全系标配四驱和空悬外(途灵底盘),官方没有额外的标配信息发布(三电技术、电吸门、冰箱啥的就不算了),那就拿此版本作为基础售价参考,举例为41.98,智慧大灯2W、Ar-Hud1W、光场屏/投影1W、副驾和二排右0重力1W、越野模块1W、独立音区(30喇叭音响)1.5W、6座均权舒享调节1.5W、电动门1W、电动脚踏0.5W、22轮毂1W、内外饰颜色1.5W,预估接近13W的配置,如果将其中一部分列入标配,那么起售价就在41.98基础上加上去,比如大概率会标配的智慧大灯2W、Ar-Hud1W,44.98起步,然后送你5W权益(内外饰颜色1.5W、光场屏\投影1W、6座均权舒享调节1.5W、副驾和二排右0重力1W),自己可加价选配剩余的8W配置。 不知道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吗?很多人一直强调这个车预售价就是50-60,正式发布时不可能低于50,低于50就不买,低于40就调档,其实核心点在于配置和权益,如果说什么都没有的41.98你说这车真低廉,那么把配置给你加到55你就觉得有面子?摆在你面前有两根金条,你能说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蹉的? 小结:离开配置和权益的讨论价格,都是在别有用心的带节奏。 配置拉满55,不拉42,其中作梗的就是配置标准和权益,拿S7来说,内外饰1.5W选配,0重力1W选配,舒享调节1.5W选配,4W的权益理应是标配的,结果美其名曰说是限时赠送,硬把S7的售价从35-40拉到29-35,个人认为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拉低售价提高竞争力、让买主乐呵的花35的钱买到40的配置(典型的阳谋,拿捏国人小心思),也是为了堵住很多喷子说这车不值这个价,两全其美。二是为了照顾尽量少背刺首购车主,比如一年后取消4W赠送权益,车总价下调4W,里外里大家花同样的钱,一样的配置,后买的车主也乐呵(总价降了)、先买的车主也乐呵(白P了4W赠送权益),再给后买车主送点跟车毫无相关的什么积分、电子产品(首购车主不在乎、后买车主心里乐呵),大家你好我好,其乐融融。M9大概率同理。 总结:M9拉低售价、增加权益,并不妨碍这个车就是50-60的产品,大家不要被表面报价所迷惑,还是要看具体公布售价时给的配置和相应权益,虽然我也很讨厌这种拉低售价、把该有的配置当权益免费送的做法,但这个做法确实可以照顾到很大的车主范围、吸引客户、占领市场。 实际报价低于预售价是惯用做法,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觉得价格定低了就是丢面子,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个面子该转转向了。让我们静静等待26号,少些骂战吧。 PS:一分钱一分货,1000W以内最豪华的SUV指的是安全,可别拿50-60W的车的内饰去跟什么GLS相比或者说要更胜一筹,不切实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放宽心态。
阿喵汽车:国产车内饰设计真不错,仰望U8的内饰做工细节,你觉得如何?
新车评:挑战BBA旗舰SUV,它能做到吗?
路咖汽车:四家车企抢华为芯片,麒麟9610A可能月产不足10万?
踏马东瀛赏樱花:从M9定价分国内家庭收入和华为未来战略
张帆的玩车视觉:坦克700Hi4T更多细节图曝光
宁大可nic:是时候回顾一下华为介入汽车行业的首批品牌——问界、极狐、阿维塔的分化了。 先看销量,使用HI模式,把华为当智能驾驶供应商,自己搞绝大多数技术和产品定义和销售的极狐,2023年10月W4的最新销量是S单周卖了249台,T单周卖了89台,俨然新能源行业里的小透明。北汽自己也没有额外做极狐的同平台车,北汽忽略不计。 使用合资模式,把华为当只智能驾驶和车机的全权合伙人,长安主导产品定义和销售的阿维塔,2023年10月W4的最新销量是11单周卖了679台,虽说不高,好在新车型12快上市了相对极狐有牌可打。 使用智选(躺平)模式,把整车和产品定义和销售全交给华为,自己当车身供应商的赛力斯,2023年10月W4的最新销量是M7单周卖了3481台,M5单周卖了441台。 虽说有一定的新款M7增配又降价,连带5G突破美国封锁的短周期助攻,但每月一万级的热销已经注定。M7现在宣称的8万订单哪怕夸张算它有一半水分,只要2023最后俩月扩产交付完,也是月销两万的水平,远远吊打了另外两种模式。 说明传统车企的产品定义、营销能力、渠道能力体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光靠引入华为车机、华为智能驾驶之类先进玩意磨合不出好产品,也营销不出去好产品。 销量图里我还放了东风风光580,东风风光mini等赛力斯前东家东风小康车型的销量,可见燃油车时代本来营销能力就在后排的小康还是那个小康,好不容易有580对位同级前销冠H6,风光mini对位同级现销冠宏光mini,仍然没能力把它卖好。 销量图里我还放了赛力斯SF5,即将更名赛力斯A5改款上市,显然是小康眼馋问界M5热销了想自家做个低端版本绕开华为卖,免得被华为分走更多利润。 但我并不看好赛力斯A5的市场表现,因为混动市场销冠动总比亚迪DMi卖给创维汽车后,它的创维HTi 10月W4的最新销量仅仅是单周卖了86台,可谓非常惨淡。 或许,小康和北汽和赛力斯自己的产品定义和销售渠道实在不行,问界本轮销量打赢他们有些胜之不武。 下一阶段,我们让同平台的奇瑞星纪元ES与华为智界S7比比销量就好了,大概率奇瑞的产品定义和营销也是被华为智界按在地上摩擦的结局。 最后说回华为参加造车的总生意: ①华为仅当供应商的HI模式看似能同时吃下多家车企的蛋糕,但华为不甘心在幕后,更不甘心自己优质的智能和智驾被车企糟糕的产品定义和营销耽误了前途,这就反衬了: ②华为也介入干涉产品定义和销售的智选模式更有销量也更有利润,一旦热起来车企会排着队来合作,最后反过来把车企排挤为自己的供应商,趁电动化智能化大势完成鸠占鹊巢。 初步看来,华为参与汽车的HI+智选配合发力战略,比愣头青小米汽车半天憋不出车白白浪费时间要稳的多。
宁大可nic:华为不用华为这个品牌造车,有几大原因: 1. 中国在电车全产业链,已经拥有了竞争优势,国家不支持每年研发经费1600亿的华为,仗着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电车领域去大杀四方,跟国产电车企业在国内打生打死,形成力量消耗。。。国家更希望华为当好带头大哥,带着一群二线汽车厂商做大做强。中国是2000多万辆车的市场,是美国+德国+日本汽车销量的总和。能同时容得下中国的大众丰田奔驰宝马。 2. 华为的重心,一直是围绕着ICT技术,给中国ICT业,建立一个扎实的数字底座和黑土地,这才是华为的历史使命。。。 华为的技术和资金聚焦领域是: 硬件上的:半导体制造全产业链,芯片设计,通讯全产业链,企业存储,太阳能和储能....... 软件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ERP、EDA、AI芯片和大模型架构全产业链、云计算...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国企和央企还在用美国的ICT技术,在中美科技战时代,这都是美国的半个人质。 华为只要满足了国家的迫切需求,光是把美国产品给平替掉,就不愁找不到单子做。 手机和汽车,目前都属于华为的边缘业务。是ICT技术核心底座上派生出来的消费者业务。优先级是不如ICT数字底座的。 3. 用华为当汽车品牌,在出口的时候,会遭到欧美政府的针对,对出口不利
优美百灵鸟amm:1、建议m9的前排三联屏搞成可选,对三联屏不感冒,也不认为这种三联屏就是高级,真正的高级质感营造还是要靠原木纹和真皮,可以参考gls和揽胜; 后排屏幕见仁见智,做成可选就行; 2、建议音响可以搞一个国际大牌作为选装,比如宝华韦健或者柏林之声; 3、座椅要半苯胺真皮,坐垫要够长,够舒适,全部带加热、通风、按摩、小桌板,前排座椅记忆与座椅调节,主驾座椅迎宾; 4、车辆隔音和静谧性要做好,全车要双层夹胶玻璃,隔音材质要用好的,注重环保,否则在这儿很容易翻车,这个是能否对标gls的根本; 5、香薰和氛围灯一定要有,对于豪华感营造有用,参考奔驰夜店风; 6、空悬要双腔,电吸门,电动踏板要有; 7、价格别太贵,希望能够有一款真正豪华的走量车型
智行汽车:仅限日本国籍购买,每月生产30台!丰田世纪SUV到底有多神奇?
鬼斗车:豪华车别乱买 最新保值率榜单出炉 宝马第四 特斯拉第九
蜗牛车志:实测才知道:新能源车上那些高级配置真让人崩溃,别再学特斯拉啦
波波车讯:丰田世纪SUV正式首发,气场果真不一般
我来自街头:全新丰田世纪SUV正式登场:纯手工打造+客制化选配的超豪华车款!
猫咪小逸子:先抛砖引玉,我最关心价格和续航,纯电满配不要超过55(不能高于es8啊,我预算有限),如果45就太好了,续航如果低于650就被劝退了
极速西柚2f5:开了五年530,想换SUV,预算封顶120,就自己开,偶尔三人,极少时五人。基本天天在市里晃悠,偶尔高速下,一年跑个六七千。在中大型SUV里,X5、GLE、卡宴、揽运试驾了一圈,GLE飘乎乎的不好开、卡宴绷太紧没啥高级感开着还累,揽运低速不线性,窗子小,后排头部空间太小,中间坐还又硬又凸,还是X5好,各方面都均衡,但又觉得没啥意思。等24款卡宴再开开试试,不好还就是X5了,省的钱再买个M2。也不错
执着的松鼠x6r:u8的宣传视频 霸气!
兔子0079W7g:前天顺路看了一下理想的展厅,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长城技术好但车卖不好。首先理想的定位清晰,国人小富家庭用车,奶爸车。 然后价格清晰。针对定位,价格30多万到40多万。4款车拉开档次。 第三产品力,针对不太懂车的客户,非常简单易懂的话术,不给你讲玄的。车长5米多,轴距3米多,电动续航1300公里,0~100加速5秒左右。后备箱一键放平。5,6,7座都有。 第四外观内饰。端庄大气上档次,有面子。内配全部是顶配,省纠结。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你看卖得好的车都是长得好看的。枭龙Max那么丑,那么怪,眯眯眼+泪痕,能卖好才怪。 对比长城,不要老是怼别人技术落后,看看人家的销量。虚心点吧。
看不上洋垃圾:我是支持国产车的,但是希望国产车不要飘,一步一个脚印。之前长城吉利奇瑞都火过,都只是飘到增加子品牌数量而已,而没有飘到定价100万。比亚迪才火了一年就这样实在不好。 话不能说死,如果仰望真的能有点东西卖100万无可厚非。就怕它拿不出什么新东西。如果还是混动那一套,这不算新东西吧?除非真的是宣传的那样水陆两用。 目前国产超过100万的SUV也就红旗LS7,但是人家是红旗呀,而且是全尺寸5米7的车,仰望不是全尺寸还卖100万真的飘。 人家长城做越野车更专业吧?坦克800放风出来的价格也就60-80万,人家坦克都不敢吹100万。 悍马EV比比亚迪做硬派专业吧?人家还能蟹行,人家卖过来还是进口也没说要100吧?本土的车比进口车还贵?
搞定佬司机:中国成保时捷唯一下滑市场!
大世界小汽车:国产“库里南”现身上海车展,坦克800为大体量车型,尺寸可观
laichung:我想问一下林肯飞行家和奔驰车GLC哪个好点
隔壁的深圳老王:各位大神,最近在准备换车,看了林肯飞行家的3.0行政版和路虎发现3.0周年纪念版,有开过的大神帮我参考下如何选择?我的主要用途为7座出行,城市为主,全家出去游玩的时候可能会去一些路况差的地方,请问这两个车哪个更适合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