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秀照这是在广东湛江遂溪江洪镇玩的时候拍的。 到达的时候正值退潮,刚好可以赶海,看到有好多的小螃蟹🦀 小鱼🐟、海螺🐚这些,看着很好看,于是抓了好几只回家养。 傍晚时分的日落🌄超美,漫天金黄,逆光下映衬出奔驰的优美线条,于是赶紧拿出相机拍了好几张爱车美照与君分享,也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你们的美照给我。 我平常在一些很好看的地方,就喜欢给我的车子拍照,如果刚好开着它出来,到现在都觉得他的颜值真的是超级无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起来都很优雅而且好看,主要看都看不腻。比如犀利的大灯,然后再从后面看,它的尾巴是稍微有点倾斜的,优雅感十足,侧面的线条就是奔驰经典的设计了,我的车子是白色的,我喜欢这个颜色,这个颜色其实也很耐脏。 目前我这台车已经算提车半年了吧,行驶了13,000公里左右了,家用够用,目前我的油耗还可以,是6.5左右,如果算成钱的话,应该就是5~6毛1公里吧。所以这个价位的车子这个油耗我也满意了! 平常开就是以国道为主,高速偶尔跑一跑,1万公里的时候去做了保养,做完以后感觉舒服一些了,可能觉得磨合期过了吧,心理上会舒服一点。 这车开起来其实还是觉得操控感挺舒服的,内饰就算是在这些价位的车里面比较顶的了,原车的减震很好,我都舍不得换,我怕换了以后会比较硬,而且座位坐起来也舒服,隔音我觉得也够用,满足我的需求吧,也算是一个理性不后悔的选择。 图四是刚好拍的时候来了一辆稍旧款一点的奔驰C,和我面对面,老款的c级其实也很多人喜欢,而且感觉质量会好一些,因为它比较经典,当时它的销量也不差的。我看两台车在一起,于是来了一个面对面的合照,旧款C的大灯更靠近前网,看着也很霸气犀利,尾灯也好看,这款尾灯是我喜欢的,比新款的优雅,辨识度高。当然了,新款的看起来更年轻化一些,反正都是很美很帅气的。 如果再入手一辆车,我依然会选择奔驰。 最后感谢圈主推荐!
#买车是否需要“一步到位”这个命题不太严谨,一步到位,这个位置多高呢?c 级?D 级?还是百万级,千万级跑车? 有人说普通人的天花板是 56E,那么我就当这个一步到位的是 56E 吧,我现在的车是奔驰 C 260,前面还有两台,分别是比亚迪 f3 和丰田雷凌,现在第三台了依然还没到位,更不是一步到位。 我认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来,根据实力循序渐进,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 当然了,拼爹的除外,拼爹的可以一步到位,谈生意,泡妞什么的都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祝大家早日开起自己的 Dream car! 感谢圈主推荐。
#金币商城晒单专区标称 10000,实际额定 6200。 在淘宝找到同公司同款标价 108,这个价格肯定标高的。 刚才试充了一下还算快,还没试过充满能充几次,现在充电宝拿去充电了。 后续看充电宝耐用度如何在评论区告诉你们。
#评评我的车奔驰C260L 自带的高德地图导航问题探讨 1,长按导航界面可以弹出一些功能快捷键,比如找加油站,银行或者收藏的地点什么的。 2,它每次启动车辆都要扫描二维码才能登陆个人账号,没有记忆的,这点很不理解咯,谁每次启动车辆还要拿手机出来扫个码登陆车机以同步收藏地址和导航,还是我姿势不对? 真心求解。 3,没有车道级导航(或许只是我这个版本还没有?),另外那个车道路线提示太小,而且配色不够显眼,看不准,开着车还要很认真很认真去喵它。都什么年代了,还不更新这个基本功能,更别说E级那个3d界面了。 4,没有红绿灯倒计时读秒,这个挺不习惯的,有些路口没有倒计时功能的时候都会习惯看下导航,看还剩多少秒以作通过还是等待的决定,而它没有,还好 CarPlay 有。 5,自带那个导航的配色,配色对比看着有点累(对比不够明显),可能是看高德和百度的界面看习惯了。可以改的吗? 6,对比高德或者百度手机版,奔驰车机自带的导航少了很多功能。 7,然后新车三年之后,想再次使用这个车机高德导航需要1988三年?呃...... 8,相比CarPlay的导航,自带的高德导航可以双指缩放,这里 CarPlay 又不支持了,无语😓,哎,无法完美。 用了几次之后,还是用回 CarPlay 的百度或者高德了,希望奔驰跟上脚步,把一些基本功能 OTA 上。
#懂车帝众测奔驰C260L续航里程准确程度问题探讨 最美车照分享 第一感觉,它的剩余里程表不太准确,比如还有380公里续航的情况下,你走市区道路走走停停,单程油耗在10个左右,你走了15公里,它剩余里程就到300了。 但是如果此时你再走上百公里国道或...查看全文
#奔驰C用车心得⌚前言:一个A级雷凌双擎车主换B级奔驰C260L的真实感受,本文会着重对比两车的真实使用感受。 雷凌卡罗拉车主在观望奔驰C260L的,本文可以作为一些很直接的参考和两车对比。 🚗1.雷凌换奔驰的原因: 我之前的雷凌开了3年多了,差不多9万...查看全文
#车上最没用的配置最没用的配置,那肯定是自动远光灯,启动条件苛刻,前面一遍漆黑都不启动,新车1000公里,走了也不少夜路,没路灯的路,时速超过60,打开自动远光灯,没有一次能亮远光的,都是要拧到手动挡开远光灯。
由于大化州大茂名各处在修路,缓慢的车速导致经常充电,油耗也越来越高,加满油现在700公里都很勉强了。 里程A:这次加油以来行驶公里数,512.6公里,剩余表显续航217。 里程B:上次保养以来公里数。
#用车感受历时一年的异响问题,今天终于得以解决。 【问题车型】:21款雷凌双擎豪华版(燃油版没有此问题) 【问题出现时间】:2020.9.25提车当天。(提车作业也有描述此问题,但好像并不引起大家重视,可能大家觉得并不是问题,或者并没有出现此问题?) 【问题详细】:20-40时速过比较高一点的那种减速带,右前轮方向会有“哐啷哐啷”异响,声音中带回振,回响,就像是中间有空隙的那种感觉。 【一共三次返4儿子店维修过程】: 第一次回去,维修师傅和我去试车,发现问题存在,并说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然后几个师傅检查了几个小时,好多地方都拆了都不行,还是有异响,最后技术总监来都没查出问题,技术总监说,把问题反馈给厂家,然后等厂家出解决方案。 一晃就到第二年,也就是今年的5月,总监来电说厂家回复说是机脚胶问题,出了改良版,叫我去更换,去换了,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具体更换的配件名称叫“发动机右侧悬置隔振垫”和发动机右侧悬置支架”。 然后又到了今天(10.9号)总监说厂家又有了新的改良版,叫我更换,于是马上驱车过去,这一次更换的名称叫“发动机右侧悬置支座",然后试车,问题得以解决。总监说,这一次改良的机脚胶,形态和之前的都不一样了。(言外之意不就是说之前的有设计缺陷嘛,哈哈) 最后还打400电话去丰田赞扬了技术总监还有厂家一年来一直重视我这车的问题。 圈住@圈主二哈Jammy推精!
#用车感受雷凌双擎的一年用车感受 一、序 2020年9月2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这一天开始,我有了更多的机会结识各行各业的人,最美妙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而这一切的开始,就要从去年9月25日喜提雷凌开始。 二,关于我 我是一名多...查看全文
魑魅魍魉219871291:本人2021年2月提的车 在18号在高速开着自助转向自适应巡航时速120 直接就撞上了前车 离谱的是安全气囊都没弹当初买车就是看中安全性 这让我很是担忧啊 说好的自动减速呢 🤦🏻新车一血 💔爱车吐槽
江江江江江lawyer:为什么选雷凌,为什么选燃油版?就是因为很省油啊。6个多油很不错了,双擎4个多油不去比较,整体丰田就是省油的。这个价位,有自动刹车,联动p档,一键启动,自适应巡航,这还不香?快来和我一起买小红雷啊!
#高性价比的合资车型怎么选想到高性价比,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日本车,保值,耐开,在市民中有口皆碑,而当中卡罗拉和雷凌话题性最高,卡罗拉造型偏老气了,雷凌符合年轻人喜好,我自己开的是双擎版,燃油版更便宜点,油耗也低,也很推荐,1.2t或者新推出的1.5L动力配置也很丰富可以选择。
#2021上海国际车展熟悉丰田这个品牌的人对汉兰达应该不陌生,可以说是20万级别SUV车型的传奇,不仅畅销,而且还要加价购买,足以看出这款车出色的产品力和不错的溢价能力。 在丰田TNGA架构的推出后,丰田旗下很多车型都已经完成了更新换代,这次终于轮到汉兰达。 丰田全新汉兰达前脸装配了大尺寸点阵式梯形进气格栅,车标两边有飞翼式的装饰板(我怎么有一种斯巴鲁的既视感,手动捂脸.jpg),个人还是喜欢老款的前脸设计,大气,虽然说新款外形更为时尚,但看起来感觉小气了。 两侧开眼角是大灯,内部加入LED光源,还带大灯高度调节和大灯延时关闭的功能。车身侧面腰线经过重新设计后显得更圆润饱满了,下腰线出现了明显的凹陷,提升了车身侧面的档次感,扰流板上方还加入高位刹车灯。 轮胎装配了亮色多辐铝合金轮毂,顶部还有炭黑行李架。车尾为隐藏式排气布局,尾灯组造型也更为狭长。 尺寸方面新汉兰达稍长一点,内部乘坐空间会进一步提升,但这次车展由于还没正式上市,所以车不能打开门进去感受座椅的感觉和实质空间感受,但从窗口看到新汉兰达的内饰精致又耐看,悬浮式中控屏的加入让车内稍微有了一点可怜的科技感。车内多功能按键被集中分布在了中控屏下方,按键密集分布在一起,对习惯物理按键操控的我来说很方便。 上一代丰田汉兰达的内饰大多为黑色和灰色,内饰颜色太深,看起来沉闷又低调,新款汉兰达大胆加入了米色和棕色的内饰,颜色温馨又时尚,这次终于扯掉了“老年设计内饰”的称号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新汉兰达和一汽丰田新推出的皇冠-陆放内饰、中控等几乎是一样的设计,可以说孪生兄弟中的孪生兄弟,就像卡罗拉和雷凌内饰一样。
#2021上海国际车展汉兰达首次加入混合动力系统,也是由于国内的国6排放限制要求,车展人员介绍,此次新款汉兰达仅推出2.5L混合动力版车型,每百公里综合油耗下降至5.3L-5.8L,相比现款大幅降低(8.2L-8.9L/100km)。 丰田油电混合系统相当成熟了,最初用在普锐斯上,如今普锐斯累计销量已过千万台,质量也相当可靠了。油电混合电力系统的汽车由发动机、电动机和一套电池组组成。 在普通汽车最费油的阶段,由电动机取代发动机工作,此时不仅不费油,还十分安静; 到达一定车速时(或猛踩油门加速时),发动机会及时被唤醒,油和电共同驱动车辆,保证动力输出; 然后在刹车或者松开油门滑行时,又自动回收能量转换为电池电量。 听起来这套系统好像有点复杂,但其实这整个过程都有一套聪明的智能管理系统来自动操作配合的。管理系统能保证油电能亲密无间完成能量转换和动力切换,十分高效、平顺。和普通汽车相比,油耗更低,行驶更安静舒适,并且加速强劲。
#2021上海国际车展都说汉兰达加价提车快,还素有“加价王”,“生命不止,加价不息”之称,现款汉兰达在身边销售朋友说来,如果不加价,少则三个多月,多则一年的提车周期,所以如果想要提车快,由于要跨店调车,一般加价在1-3万不等。 如今上海车展正式亮相了全新一代汉兰达,届时会大七座SUV市场将重新洗牌还是汉兰达将继续稳坐冠军的宝座不得而知,但国人对于汉兰达的执念还是非常的深厚,虽然同级别有无数款大七座SUV可供选择,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执着于汉兰达,因为它在国内销量与市占率非常高,另外由于汉兰达保值率也相当高,从而让它一直稳坐同级别销冠的位置。 而对于新汉兰达来说加价肯定是逃不过的,无论是配置上增加混动系统,令之前油耗短板补齐,还是经销商这本来的“饥饿营销”的方式,经销商肯定会大幅度的加价,从而在紧俏的车源中筛选出价值更高的客户。 但如今姐妹车型一汽皇冠-陆放又准备上市了,钟爱汉兰达的车友多了个选择了,或许会抑制这种加价行为。 所以,个人觉得这次,并不值得再加为提汉兰达而加价了。
#2021上海国际车展本来是来看全新广汽汉兰达的,现在又有了一汽皇冠陆放可以选择,一直以来,丰田国内俩工厂的孪生车型都是一汽比广汽稍贵一点,但质量上各有千秋,有人说一汽规模大,也有人说广汽品控好。 另外全新汉兰达会配置混动车型,皇冠陆放也是,广汽的雷凌,凯美瑞混动车型都是电池无忧计划,终身质保,而一汽的卡罗拉,亚洲龙混动版均只有20万公里或者8年质保,因为这个原因,选择广汽的人不少,我现在开的雷凌混动版,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而购买,全新汉兰达混动车型不出意外,肯定也是电池终身质保的。所以偏爱混动车型的人,这个电池无忧问题是避不开需要的考虑问题。 抛开动力配置外观说情怀和保值。情怀,无疑是皇冠更胜一筹,但毕竟是新车,虽然是皇冠logo,消费者心中还是持观望态度的,而汉兰达经过市场验证,无论是质量还是销量都是所向披靡,保值率也是相当不错,口碑载道。 如果是我买,我感觉会选更为成熟的全新混动车型汉兰达(再次吐槽前脸小气)。 另外看得到的是,中控方面,陆放和全新汉兰达是同样的设计。
#2021上海国际车展由于新车未上市,是不能进去看的,但根据数据来说,是比老款汉兰达稍微宽阔一点点的,只能等上市之后车到店了才能亲身感受了。 陆放虽然和汉兰达尺寸差异不大,但突破了5米的车长,也会让它更有噱头。都是相同轴距的它们不会有多大差别。
#2021上海国际车展有人问汉兰达会加价提车,这次陆放是不是也会呢? 皇冠-陆放,是广汽丰田汉兰达的兄弟车型。“皇冠”,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豪华车品牌,皇冠轿车曾攀上高峰,又跌下谷底,最后无奈退市。 当然,皇冠在中国仍有大批粉丝,品牌影响力仍不可小视。这次,一汽丰田版汉兰达用上了“皇冠”LOGO,这让皇冠粉丝多年来情怀得以落地,一方面将定位提升了一下,避免与广汽丰田汉兰达自相残杀,另一方面也是用皇冠的名字再收割一波韭菜。 皇冠-陆放这次推出到底是中和汉兰达的市场,还是会一起玩饥饿营销,继续让大家加价抢车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是新车,好些消费者持观望态度,不愿做小白鼠,除非情怀粉,毕竟网上好些人都说“皇冠,一代经典,载入史册了,别再透支这个品牌了”,“能复制就不叫经典” “别说加价了,就是卖价高了也不要它”,从种种评论来说,国人如今消费越催理性,并不会为一台未经市场验证的车而加价购买的,另外大七座SUV也有大把车型可以选择。
#2021上海国际车展这车的竞争力如何?20w出头7座中大型SUV,配合强有力的DM-i动力系统,说实话,但就价格而言,唐DM-i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劲的。问题是现在国人买车的心里,总会对20w以上的国产车信任度不够,所以这个价格区间往往是合资品牌紧凑型SUV或者入门中型SUV的强力竞争洼地。究其根本,是早期国产车低价劣质的刻板印象造成。我承认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迭代发展,如今的国产车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但是,一旦国产车杀入中端乃至高端市场,势必困难重重,这需要时间,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改变国产车在国人心中的形象。而这个过程,谁去吃这个螃蟹?所以,汽车圈流行一句诙谐的说法:“我支持国产车,但让我买我不买”,虽然玩笑,但也真实反映出背后的市场经济法则。所以,我们看到唐DM-i依然使用的简单粗暴的玩法,科技配置诚意十足,内饰用料高端大气,车型越级价格实惠。针对20w价格的唐DM-i一点优势就没有了吗?未必。其一,对空间有要求,预算有限的车友,家庭成员多,买两辆车出行不便,7座又能刚好满足,唐DM-i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二,对空间有要求,而生活地区限购,摇号难,唐DM-i插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综合来说,唐DM-i的定位,不能单单以价格评价竞争力,因为消费者购车过程是个综合考量的结果。空间大,绿牌不限号不限购,省油,配置高,内饰豪华这都是唐DM-i的卖点,但仅限于一个限定区间,比如限购城市,对空间有要求且预算有限。如果放在不限购城市,家庭已经有辆车的情况下,唐DM-i势必竞争力会减弱不少。
#2021上海国际车展有人问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有哪些厉害之处呢?此系统可油可电,油耗方面,官方宣传说这是中大型SUV迈入5.3L+1050KM时代。它主打舒适和省油,在动力方面有所舍弃,不如DM-p的动力强劲,它主要有四种工况,分别是: 1,纯电工况,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只用电能驱动,这时候电机驱动电机工作,发动机不工作,油耗为零。 2,串联工况,低速行驶时如果电池亏电(Dlink3.0系统可以设置25%~70%剩余电量启动发送机或者系统默认25%),发动机启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直接供给电动机(不经过电池)驱动,有多余的电就充给电池。当电池里的电到一定百分比,发动机停机,转换为“工况1”。 3,发动机工况,达到一定速度,比如70,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有富裕,就带动发电机发电给电池充电 。 4,并联工况,高速巡航行驶时如果需要急加速,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发力驱动。 唐DM-i作为中大型7座SUV,自重有2吨多(参考DM版本,插混本身多了电池以及电机等附件),配置电机本身具有体积小,高功率,高效率的特点,这就是中低速提速快的原因;另外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专门开发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混动车型的阿特金森发动机,特意减去了很多发动机附件,使得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3%的惊人成绩。这里需要结合工况来特别说明的地方是,这套DM-i系统主要的驱动方式是电驱动,发动机工作时主要是发电(注意高热效率的意义)和少数超车工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重的车身还能做到百公里最高5.5L的油耗。 综合来说,DM-i超级混动的推出是比亚迪深耕技术与市场调研的结晶,提升了用车经济性,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套动力系统。
#2021上海国际车展在车展现场看唐DM-i,由于定位中大型SUV,在现场感觉到非常的霸气。但前脸和“汉”的龙须设计稍有不同。 中屏是旋转屏,可以横竖旋转,然后就没有物理键了,个人不太习惯没有物理键的设计,其他一些比如空调调节等物理键安排在了档位位置。 四个车门内饰都采用了皮加绒布的混搭,皮感还不错,只是绒布嘛,个人觉得绒布不好看,手过后也容易有条纹,容易脏,也不好打理,尽管好多一些高档车都是这么设计。 座椅软硬适中,透气孔设计人性化,坐着还是挺舒服的,坐下之后腿部空间特别赞一下后排头枕,同行小姐姐说靠着非常舒服, 关门声音比较厚实有质感。 储物空间是四门杯槽,屏幕下手机槽,中央扶手隐藏式储物箱等常规配置。 尾箱,由于展车看的是七座,尾箱看起来就比较局促了,得把后面座位放平才能显得大。
#2021上海国际车展有人问这次比亚迪推出全新宋PLUS DM-i 竞争力如何。 很明确的说,单就宋Plus DM-i的价格区间,基本没有对手,刀片电池的优势让他成为一款款很值得推荐的家用车。 话说回来,如何定位15~20w价格区间的车,对车企来说就是检验其水平的一种方式,或者说“刀法”的精准度,就宋Plus DM-i来说,可谓是“刀法”老道。 首先,如果预算有限,基本都会锁定在15w以内的SUV,这个区间基本是国产SUV的天下,值得注意的是,15w以内的SUV基本都是燃油车,高油耗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消费者中产生了固有的刻板印象。这时候你细品51KM续航版本宋Plus DM-i的定位与定价,省油还免购置税,你能说贵吗? 其次,超过15w以后,可选择的品牌就多了很多,特别是合资品牌在终端优惠的加持下,国产紧凑SUV在这个价位的优势就不是特别明显了,究其原因还是品牌本身的影响力,但110km续航版本的宋Plus DM-i的定价极其聪明,17w就够了,比起合资走量车型动辄19~20W的落地价格,宋的价格优势是不是杀伤力十足? 其中本质是配置丰富,内饰精致,技术能打。最后就是插混本身是绿牌的原因,不限行,不限号,对急需用车而摇号无期的车友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这个价位的插混有几台? 动辄20多万的插混车型,是会劝退很多消费者的。 所以,综合来说,宋Plus DM-i的推出,让汽车圈多了股电子产品圈那种“刀法”的味道,又稳又准又狠,在这个级别竞争力十足。
#2021上海国际车展前脸:车前脸的龙须汉的一样,其次就是梯形超大网格进气格栅四个透镜并列的前灯,看起来很时尚犀利,中网细节又宽又扁,看起来霸气。 尾部:流行贯穿尾灯,并用贯穿镀铬横条装饰。 内部:中屏可以横竖旋转,空调出风口在屏幕正下面,然后就没有过多的物理按键了。物理按键集中在了电子档位这里,包括点火,空调等。 音响看到是DIRAC的,布置在四个车门上。 舒适度:座椅填充物还算厚实,做下去后感觉软硬适中,而且还有透气孔设计,看来是带座椅通风和加热的功能,这对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夏日来说都是福音,但其由于大量的线条感设计,坐下去的初感受就是不太舒服,有些凹凸不平; 空间:我朋友1米75的身高,坐在后排,腿部空间还有大概半拳的位置,而且头部也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前排座椅能放倒的话,我确定这车可以竖排躺着,别看是辆紧凑级suv,但空间绝对够用。 车内储物空间也充足,也就是常规配置,四门都设计了杯槽,中控下方手机槽,前排中央扶手设计的隐藏杯架,后排收纳式杯架等。 后备箱着实大,感觉再装一排座位都还有空隙。 关门声音也挺厚实的。 天窗方面是半全景,比全景小一点,比普通的天窗大一些,透光性也更好些。
#2021上海国际车展作为已经有辆轿车的车主身份来说,的确一直在关注SUV市场的动态,根本原因是在自己的实际用车环境当中,SUV的高通过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外自己也会关注车辆的空间以及动力。所以,作为第二辆车更多的关注点是通过性,空间以及动力。 回到宋Plus DM-i本身,超级混动的加持,省油是最大的卖点,而且因为高扭矩电机的缘故,使得中低速加速非常给力。稍微遗憾的是宋Plus DM-i配备的发动机是1.5L单挡自吸发动机,在高速区间只能委婉的说够用,这点不满足我的需求。另外,宋相比于我目前的轿车,在空间上是宽一点,但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作为已经有车的人来说,我可能不会选择宋Plus DM-i。 综合来说,觉得宋Plus DM-i非常适合人生第一台车的车友,首先这车省油,而且电车的静谧性真的有天生优势,其次空间也够用,车辆配置丰富(Dlink3.0和汉一样,非常赞),再就是绿牌免购置税不限行等等优势,最重要的是价格也不贵,花同样的钱你愿意享受先进的科技配置,优秀的驾乘感受还是碍于面子选合资轿车或者燃油版的SUV呢(这价位的插混甚至油电混动的车有几台?)我想答案显而易见吧。
#2021上海国际车展之前问过好多人,说秦PLUS DM-i有什么缺点,有说后备箱小,座椅材质一般的,但大多数人都说到了仪表盘的问题,说太小,但当我看到实车看到之后,感觉并不影响行程看时速,毕竟没有谁开车一直看着仪表台的。 但就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仪表台屏幕一体设计,还是喜欢传统机械指针设计,屏幕仪表台总怕有一天会死机,连时速都看不到,而机械指针技术成熟,极少出现这情况。另外由于没有遮光设计,虽然看起来科技,但真怕太阳光下我开车看不到仪表台。 还有现场看到仪表台是贯穿式设计,其光滑的表面很容易留指纹和刮花,这点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是个挑战。 后排空间由于车型是溜背的,所以感觉略矮,坐上去也有伸不开腿的感觉,不过毕竟A级车都差不多是这样,也不能要求过分。另外座椅坐着还是挺舒适的,有包裹感,但座椅没有透气孔设计,不知道夏天会不会热。 后排座椅还是带头枕的,听说后排头枕的作用并不是为了靠头,而是在车辆追尾的时候避免伤到颈椎。 另外关车门的时候声音太清脆响亮,不够厚实,由于没有看到车门结构到底什么样,所以不知道防火墙厚不厚,而且有点儿廉价的感觉,这点个人不是很喜欢。 隔音一般,关上车门全封闭的情况下,车展外面的声音依旧十分嘈杂,估计风噪超过60码也会有明显的感觉。 不过对于这价位的车来说,还要什么自行车。
#2021上海国际车展2021上海车展【秦PLUS DM-i 】 有人问,混动技术,比亚迪是不是既便宜又好用,我这里和价位上差不多的丰田的雷凌双擎做比较,假设秦不充电,它的综合油耗低是3.8,丰田雷凌是4.1,其实实质上开起来差不多的,但如果秦插电,那么它的续航就比雷凌跑的更远了。价格上比雷凌也便宜些,单从经济效益上说,秦更优。但买一辆车并不是单单看油耗的,还要看乘坐感受和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等的,个人并不崇洋媚外,但丰田多年的质量口碑,还有普锐斯的销量在这,如果要我在混动两者之间选,我会选雷凌。 但是在限牌城市,秦可以上绿牌,这样我就觉得可以一试了,我在小城市没有这个需求。 车无完车,秦PLUS这车如果说缺点,我觉得最大缺点就是这个液晶屏仪表盘,又小,可能我看不太习惯,我还是喜欢传统机械式指针,另外在现场看着仪表盘环(su)保(liao)感也强,那个贯穿正副架的塑胶条也很容易粘指纹,我真不知比亚迪设计这东西干嘛,为了看起来科技感强?
#2021上海国际车展2021上海车展【秦PLUS DM-i 】 比亚迪秦PLUS DM-i 发布那天我就很关注了,首先被外观吸引了。 今天在现场看到实车,不由得感叹这颜值,真的是深得我心。 秦PLUS DM-i价格过于坚挺,订车周期太长,甚至还要排队两三个月才能交车,应该新车产能或者过于火爆比较多人订车的原因,比亚迪应该不会搞饥饿营销,不急着买车的也可以趁此机会先等等市场反应也是未尝不可的,毕竟是新车,新的发动机系统,可以多在懂车帝秦PLUS DM-i车友圈看看已购车的车友使用反馈。 在车展看到实车,它的外观正如当时发布那时惊艳,无论是前脸还是大灯尾灯,还是腰身设计。内饰也算实在,四车门皮甲包裹,电动座椅,比好多合资车良心,发动机舱看着也扎实,我还注意到后视镜上有个“nfc”,销售说是可以手机开门的,这科技感不错。然后驾驶舱的设计布置和宋,唐一样那么简洁。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真的想买一台性价比高的车,虽然交车慢,但还是值得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