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007的日常更新6.1一个月之后,我终于能说说我的使用感受 从昨天开始,极氪007正式开始推送OS6.1,泊车、智驾、座舱等几十项新增功能和优化肯定让不少车友眼花缭乱,说是“过节了”也一点都不过分。 其实,我的这份惊喜要比大家来得更早一点。作为内测用户我大概在一个月前就收到了测试版并开始使用,截止到今天大概行驶了2000公里,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交流分享。 首先我想说说我最喜欢的几个功能点。 1.更好的人机共驾体验和一键恢复智驾 OS6.1之后,极氪007的智驾不仅能更好的处理大曲率弯道、道路侵占、施工等复杂场景,日常使用更加得心应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智驾还没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水平,驾驶员的监控、参与必不可少。 OS6.1之后,当我们在LCC或NZP开启状态下主动转动方向盘系统并不会完全退出,而是会提示“你正在干预方向”,当我们停止转动方向盘之后系统便会丝滑恢复LCC或NZP,整个过程的车速变化均由系统控制。 如果我们完全退出LCC或NZP,15分钟之内只需要按一下方向盘左侧按钮即可恢复,操作更简便。总得来说,我认为这是极氪对自己的智驾能力更加自信的表现,也在不断增强用户使用智驾的“轻松感”。 2.前车起步提醒与红绿灯显示 这个功能算是极氪在跟进第一梯队,其他品牌大都已有该功能。当我们驾驶极氪与前车跟停时,系统会主动监测前车是否起步并及时提醒我们驾驶员跟上。 起步提醒对于我们习惯在停车时放空的人来说十分友好,避免了被后车滴滴催促的尴尬。0S6.1现在也能实时识别路口红绿灯,在一些路口我们也不用歪着头伸长脖子盯着车外的红绿灯,优雅自信看着仪表盘提示即可。这个功能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未来城市NZP奠定了基础,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3.停车位置上传和哨兵模式实时录像 不知道各位车友有没有在地库忘记自己停车位的情况,我在经历过几次找不到车的情况之后现在已经养成了停车拍照的“好习惯”。但是,更新OS6.1之后我就再也不烦恼了,因为极氪007在泊车之后会主动向APP推送泊车位置的照片,点击位置服务即可轻松查看。 此外,在开启哨兵模式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车辆四周录像,有一些意外情况我们也就不用再跑到车辆现场去查看。为了保护隐私,极氪在上传以上画面时也使用了马赛克遮挡车牌、人脸等信息。 4.新增极拓App,开启车机更多可能 极氪007拥有8295芯片,大尺寸2.5K中控屏和无限流量,如此优秀的基础设施怎么能不匹配丰富的软件生态呢?现在,OS6.1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极拓安装微信、夸克浏览器、抖音、Apple Music等常用软件,和我们使用手机、平板无异。 内测过程中,甚至有车友通过车机远程控制电脑办公,相信车友还能开发更多功能。 本次OS6.1升级其实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极氪着重宣传的自动泊车等等,因为我用车习惯的问题并没有做更多体验,没有谈到的功能也欢迎大家一起和我交流。 最后,其实也想再说说期待。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头部新势力品牌均已实现了大规模城市智驾公测,也有跨界品牌强力打通了车辆-手机等的生态互联。 极氪现在的状态是有一些落后的,后发压力很大,希望能坚决地、迅速地推进智驾和座舱革新,不要辜负了这一台好车。
#懂车帝众测作为国家电网战略合作伙伴,能耗分享怎么能没有我们电动纳智捷车主呢?行业里公认电耗控制比较好的当属特斯拉和小鹏,而极氪蔚来等品牌的车型往往电耗偏高。是技术落后还是配置过多?我认为值得探讨。 就极氪007车型来说,本身车重就很高,风阻也不是特别理想,能有这样的能耗还是能证明三电系统是比较高效的,否则能耗还会高不少。每周出行大概50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刚刚好,75度电池也够用。
#我与007的日常7300公里,极氪007车主报告 首批车主提车至今,在70天时间内我已驾驶极氪007超过7000公里,不知道这个里程数在社区车友中算不算多? 长时间长里程的用车也让我对极氪007有了更深的体验,想就其中关键几点和大家分享。 📉 能耗分享 ...查看全文
#55.98万,理想MEGA值不值去年5月,李想发了一条微博称“要是MEGA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成功把MEGA送上了热搜,从此热度一直未减。 从广州车展亮相到官宣推迟上市,再到媒体试驾、价格发布和展车到店,MEGA的每一步在我个人看来都非常成熟且稳健。操盘过L系列的上市发布之后,理想整个团队的组织力、执行力在MEGA上市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有一些瑕疵但整体的节奏和细节创新我认为值得每一家车企复盘学习。 但是营销、研发、产品的成功似乎还没带来真正市场的成功。经多方证实,3月1日正式上市之后MEGA的大定不及预期,距离5000这个数字尚有距离,更何论此前理想的目标是:让高端纯电MPV成为爆款,月销破万,同价位所有品类销量第一。 如此一来,想看理想MEGA笑话的人似乎已经可以开始庆贺了,而力挺MEGA的人则以口碑积累、5C桩普及等理由挽尊。 作为旁观者,我想以“3/4成功”来定义MEGA,理由如下: 👉👉 1.MEGA是理想产品哲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全系只有一个配置抑或是车内的功能设计,MEGA都是理想当下最拿得出手的,但确实少了一些惊艳,也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陷。这不是MEGA销量低的原因,反而奠定了MEGA至少达到同级别主流销量(月销2000上下)的基础。 👉👉 2.MEGA的定价没有问题,但是权益太少。参考L9四十六万的定价,MEGA在多了50度电池、一个座位和更大车身的前提下,贵出10万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MEGA上市并没有给预定车主足够的权益,让数万预定用户有了更多犹豫、观望的理由。参考问界M9最高3万元的首发权益,抢第一批MEGA似乎占不到什么便宜,这是我个人认为MEGA大定转化率较低的直接原因。 👉👉 3.MEGA还需要一次改款或者口碑累积。虽然理想在增程市场大获成功,但MEGA也是理想在纯电市场、MPV市场第一次出牌,一如理想初次发布2020款理想ONE,在2021年改款之后销量才真正雄起。现在的MEGA虽然经历了上市前紧急修改A柱、三排座椅方案,但这一幕只是2019款理想ONE取消发布的重演,MEGA需要的是真实车主的大量使用然后推出改款。同时,改款期间,伴随着5C充电桩等的普及,用户出行补能被完全解决,MEGA才有机会真正实现“同价位全品类销量第一”的豪言壮语。 总之,市场需要MEGA这样的挑战者,理想所带来的流量和冲击将会刺激所有竞争者,比如腾势D9、小鹏X9、极氪009等会获得更多对比,最终受益的则是我们广大消费者。
#人人写点评各位车友好哇,春节期间说走就走来了一次往返4000公里的长途出行,对极氪007后驱75度电池版本的续航、能耗、充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体验。 都说节假日纯电动车不适合出远门,充电排长队是真的吗? 极氪007宣传的800v实际表现真的有那么...查看全文
#极氪007提车日记🙋🏻 情况介绍 划重点:27号当晚锁单并支付20000元匹配现车,30号开票,2号车辆抵达交付中心,4号买保险,5号出临牌,6号今天提车。 第一批预制车几乎都是后驱智驾,蓝色无选装 💰 费用明细 花费:预售权益抵扣5000,车价2...查看全文
#极氪007上市今天在极氪的邀请一下第一次体验007实车,初次接触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购车有参考。 优点亮点就不说了,大家在关注这个车肯定都很清楚,说说几个我个人认为的不足,也影响我购车心情的地方。 ➢➢➢➢ 第一个就是配置问题,最低配缺失很多舒适配置,和高配车型差价完全不值。除了顶配车型,全系没有真皮内饰和电磁悬架,不支持选装,也很不厚道。 ➢➢➢➢ 第二个就是载物空间问题,前备箱小的可怜这个就不说了。后备箱高度很一般,内部没有挂钩,照明也不亮,上盖板金属完全裸露也不知道用毛毡覆盖一下,很难看很不讲究。 ➢➢➢➢ 第三个就是后排乘坐感受,头顶玻璃太晒,坐垫小马扎这两个问题就不说了大家都这样。关键是全车都是软性材料覆盖的前提下,后排两侧肩膀可以接触到一大片硬塑料,真的难受。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滴滴网约车日产轩逸对这个部位的处理,只有用软性材料填充才有舒适的乘坐感受,想靠一下躺一下才能叫大沙发。 ➢➢➢➢ 第四个就是单层玻璃。本来就是无框车门在隔音降噪上不占优,特斯拉都要在改款的时候用双层夹胶玻璃,极氪007谁给你的自信用单层玻璃?我感觉年度改款007必须用上双层玻璃。 ➢➢➢➢ 第五个就是中央扶手区域的设计,杯架这么常用的功能还用盖板盖起来,实在想不通,零零碎碎的东西也没地方放,此处设计应该参考特斯拉,中央扶手设计合理,空间够大。 ➢➢➢➢ 第六个就是单踏板模式,个人是十分喜欢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不管有没有CRBS功能,一个踏板开起来就是比两个踏板来回切换省心。007这个单踏板模式个人觉得还缺点火候。 ➢➢➢➢ 第七个问题就是转向手感,低速低角度感觉有虚位,转向模式即使调到运动也不够紧致扎实,电子味明显。 ➢➢➢➢ 第八个就是极氪的服务和体验。一直催我付尾款,但是又不能明确交付时间,正常做法我觉得应该是匹配到车之后在提车之前完成付款。还有就是我在极氪App第一次注册发帖,聊了聊我盲订007的原因,极氪社区居然一直没给我审核通过,难道是我说了大实话?这种不坦诚的态度真的挺下头,无奈只能在懂车帝和各位分享我的碎碎念,原文在我主页可以看见,大家可以点赞支持一下。 本人就是一个普通消费者,不吹不黑,只说个人真实主观体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是否冲极氪007首发,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极氪007上市昨天007上市之后,我已经锁单了后驱智驾版,有一些心路历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废话可能有点多大家可以在摸鱼的时候阅读。 锁单之后不得不感慨,旁观者和作为消费者直接参与的心态真的不一样,在现在这种汽车销售模式下,购买一台车就和网购电子产品别无...查看全文
#现在还是“开宝马,坐奔驰”吗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暴涨至40%的这段时间以来,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已成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细分市场,燃油车依旧拥有牢固的市场,即中大型轿车。在该级别市场,前有辉昂、皇冠、金牛座等的黯然退市,后有蔚来ET7、智己L7等新能源挑战失败,BBA们的中大型轿车E级、5系、A6销量依然强势,月均过完断崖式领先,原因何在? ➢➢➢➢ 首先,40-50万中大型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稳定,消费者的首选品牌无外乎BBA。品牌的影响力在这个市场一定是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虑,一如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旗舰轿车均是小众的选择,更不要说新能源品牌。需要兼顾商务、公务用途的场景下,BBA们最为稳妥,解释成本低。 ➢➢➢➢ 其次,产品力。新能源车所擅长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动力和底盘等各方面,在10-20万能形成对燃油车的碾压优势。但是在40-50万面对的都是各家担当,在这些方面均无可挑剔甚至小有领先。以最新的奔驰E级为例,在采用了8295芯片的情况下,其座舱算力稳居所有汽车第一梯队。而在空间、座椅、驾乘舒适性方面更是有绝对的优势。受制于电池结构限制和风阻考虑,新能源车几乎都采用了溜背的造型,后排高度受限,后备箱空间更小。 ➢➢➢➢ 最后,成本与便利性。传统燃油车在日常使用成本、保养成本等方面的成本劣势固然存在,这种对比在经济实用车型上十分明显。但是当价格来到40万这个区间,消费者对日常费用更不敏感,反而更在意保值率与市场流通性,当下的市场环境对BBA等更加友好。便利性方面,由于中大型轿车的尺寸较大,如果使用纯电动普遍会较低级别车型花费更多补能时间,享受更短安心续航里程。该级别车型消费者却对时时刻刻有车备勤更为在意,燃油车就成了更稳妥的选择。
偏执的冷眼旁观者:还有10天,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将正式发布并公布价格。作为车圈顶流,在大家对其外观、配置等均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之后,价格无疑是最牵动人心的一项核心信息。本文即从主观角度评价小米SU7定价的诸多因素,且往下看。 ➢➢➢➢ 先说结论:小米SU7的起售价应该在22万以内,决不能高于24万。 ➢➢➢➢ 1.现在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让小米失去了自主定价权,只能采取跟随定价的策略。三年前对小米SU7做产品定义时,内部对其的期待应该是产品力对标Model S,价格对标Model 3(彼时首批国产Model 3价格约27万起)。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毕竟小鹏P7初上市时也是如此。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大大加快了以800V、智驾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普及和价格战的加剧。从本月上市的几款新能源“7系”来看,首先排除大众ID.7 VIZZION。22.7777万起售,本想图个吉利却没成想斩获订单不足3位数。再看智界S7,凭借华为的号召力+标配智驾,起售价为24.98万,市场反响平淡。紧跟着上市的星纪元ES直接全系标配空悬,22.58万起,小小的背刺了一下同门(入门车型无800V和智驾,品牌知名度低,仍无成为爆款的可能)。下周将要上市的极氪007,虽车身尺寸略小,但是在各方面产品力指标均处于第一梯队的情况下,其大概率将低于21.5万的起售价将给市场带来小小的震撼。 ➢➢➢➢ 2.前不久雷军在一段采访中说“既怕大家都不买小米汽车,也怕大家都来买”,其实我个人把这段话翻译翻译的意思就是“价格既不敢太高,也不想太低”这即是小米SU7的价格困局。大家对小米汽车的产品力几乎没有质疑,小米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从车身尺寸和名称“7”来看其本身定位也不低,按照3年前的设想卖个27万理所当然,24万起售即能成为爆款。现在大家都在观望,小米如何破局? ➢➢➢➢ 3.米冲高,米冲高,这句话既是小米品牌自身的需要也是小米粉丝的期望,从1999的价格标签到3999、5999,小米手机大概用了10年时间。也许是这段经历影响,小米内部并不想让小米SU7第一款车就成为极致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想抢占高档(豪华运动)纯电动车的用户心智。但是我主观认为,作为新品牌的第一款车,轻装上阵不要背负品牌包袱才是最重要的事。如小鹏G9、集越01那样发布之后就大幅降价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小米SU7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赢得所有关注小米的消费者的赞许、赢得足够的曝光、让更多人体验到小米SU7远远比树立品牌形象更重要。毕竟,雷军说“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小米,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小米如何定价会大卖?还有10天,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将正式发布并公布价格。作为车圈顶流,在大家对其外观、配置等均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之后,价格无疑是最牵动人心的一项核心信息。本文即从主观角度评价小米SU7定价的诸多因素,且往下看。 ➢➢➢➢ 先说结论:小米SU7的起售价应该在22万以内,决不能高于24万。 ➢➢➢➢ 1.现在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让小米失去了自主定价权,只能采取跟随定价的策略。三年前对小米SU7做产品定义时,内部对其的期待应该是产品力对标Model S,价格对标Model 3(彼时首批国产Model 3价格约27万起)。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毕竟小鹏P7初上市时也是如此。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大大加快了以800V、智驾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普及和价格战的加剧。从本月上市的几款新能源“7系”来看,首先排除大众ID.7 VIZZION。22.7777万起售,本想图个吉利却没成想斩获订单不足3位数。再看智界S7,凭借华为的号召力+标配智驾,起售价为24.98万,市场反响平淡。紧跟着上市的星纪元ES直接全系标配空悬,22.58万起,小小的背刺了一下同门(入门车型无800V和智驾,品牌知名度低,仍无成为爆款的可能)。下周将要上市的极氪007,虽车身尺寸略小,但是在各方面产品力指标均处于第一梯队的情况下,其大概率将低于21.5万的起售价将给市场带来小小的震撼。 ➢➢➢➢ 2.前不久雷军在一段采访中说“既怕大家都不买小米汽车,也怕大家都来买”,其实我个人把这段话翻译翻译的意思就是“价格既不敢太高,也不想太低”这即是小米SU7的价格困局。大家对小米汽车的产品力几乎没有质疑,小米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从车身尺寸和名称“7”来看其本身定位也不低,按照3年前的设想卖个27万理所当然,24万起售即能成为爆款。现在大家都在观望,小米如何破局? ➢➢➢➢ 3.米冲高,米冲高,这句话既是小米品牌自身的需要也是小米粉丝的期望,从1999的价格标签到3999、5999,小米手机大概用了10年时间。也许是这段经历影响,小米内部并不想让小米SU7第一款车就成为极致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想抢占高档(豪华运动)纯电动车的用户心智。但是我主观认为,作为新品牌的第一款车,轻装上阵不要背负品牌包袱才是最重要的事。如小鹏G9、集越01那样发布之后就大幅降价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小米SU7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赢得所有关注小米的消费者的赞许、赢得足够的曝光、让更多人体验到小米SU7远远比树立品牌形象更重要。毕竟,雷军说“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小米,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偏执的冷眼旁观者:“增程技术全面领先多档PHEV”是真的吗?
走走看看546785:家里女司机给开成这样了。我想请问一下这样的轮毂还能修复吗?修复费用大概多少?另外问一下这个轮胎需要更换吗?如果不更换,有没有什么隐患?还有轮胎多少钱一个?
#发用车感受领取定制好礼中国制造Model Y用车感受 首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这是一台四驱长续航版本,标配19寸轮毂,选装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目前已经行驶了两千多公里,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仅与进口Model 3高性能版比较)。 1.空间 我觉得这是换车的100%原因,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具说服力的理由了。前排整体坐姿非常舒展,虽然是和model3同款座椅,但明显觉得横向空间更大了。后排则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小板凳变成正儿八经的椅子了,腿部空间完全对得起中型SUV的名称。关键的改变是座椅相对更软了,后排头枕也能调节高低,靠背角度可调也更容易获得舒服的坐姿。再最后就是备受好评的后备箱和前备箱空间了,毕竟这款车可是有七座车型,用韩路的话来说就是“任何七座车型放倒第三排座椅都有无敌大的后备箱空间”,再加上这台车后备箱有一个深坑、额外的前备箱这都是居家过日子的神器。 2.外观内饰 把这两点放在一起说,是因为整体来说这款车并不算“新车”,毕竟model3已经上市很久了,而海外model y交付也有一些时间了。尽管如此,中国制造的model y仍然带给了我一些惊喜。比如门板上新增的木纹饰条、全新设计的中控台区域都是特斯拉听取用户意见,变得更加精致的提现。此外,全车黑化的装饰条看起来更酷,在这里也推荐大家选择黑色或者红色车漆搭配20寸轮毂,真的会更好看(在这里我应该留下泪水,为了更早提车没办法)。新车还有一个尺寸巨大的玻璃车顶,相比model 3连横梁都没有了。管它夏天会不会晒呢,看着爽最重要。 3.功能配置 其实购买特斯拉很简单,没有所谓的舒适版豪华版等等的区别,常用到的AP(包含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座椅记忆、加热、电动尾门以及自动大灯自动空调自动雨刷等都是标配。据说新款带透镜大灯拥有超过一百万像素,实现类似新奔驰S大灯那样的流星雨效果说不定OTA就能搞定呢。总之特斯拉的硬件配置水平尤其是标配都挺高的,尤其是对比蔚来。但是,在功能配置上也有几点不足,比如缺少座椅通风、HUD抬头显示、语音控制功能不太好用、自动泊车整体可用性不强。 4.续航与充电 model y四驱长续航NEDC工况下为594km,实际在北京当前气候条件下也有440km左右,实话实说这个续航能力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比起续航,更重要的是充电,特斯拉的超充尤其是V3真的是有口皆碑,充电就是快,快到如果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是30分钟以内免费,那基本上就是免停车费。当然,超充超过两块钱一度电的价格还是挺贵的,没办法好就是贵,贵就是好。 5.驾驶 为什么要把驾驶放在最后一部分来说,一台车最重要的不就是驾驶吗?包括动力、操控以及舒适性等等。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还真不是最重要的。你看最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s/x那个方形方向盘和堪比游戏主机的车机性能就明白了,特斯拉的未来就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这也是我为什么选装FSD的原因。说到FSD,它真的在不断进化。大功能例如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基本上在高速路上能实现完全车辆独立的从A到B点,其他包括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转向等功能也都是老司机的水平。其他的一些细节体验(对比之前开model 3)新车能够识别红绿灯、路面标志等更多物体,自动跟车时能从容应对并线加塞车辆,甚至还能主动避让侧方障碍物。总的来说,FSD是一个非常适合炫耀的功能也是一个当下很实用的功能,更是一个可以看见未来的功能。 抛开FSD不谈,特斯拉model y日常驾驶仍然是一台比较优秀的车。5.1秒的百公里加速妥妥的性能车水平,虽然没有之前的model 3p那么暴躁,但是开起来也更轻松了。承袭自model 3的底盘也给了它比较突出的操控性能,开起来真的不会觉得是SUV,底盘韧性十足也不影响舒适性。由于是四驱车型,稍微开快点过弯也很稳。提完新车我特意去红井路遛遛,即使弯道稍微有点暗冰,model y表现仍然给人很强信心。双层夹胶玻璃和其他隔音降噪措施的应用,相比model 3真的是提升了太多。现在的感受就是胎噪实在过分,想起来我的model 3p也是这个轮毂和韩泰轮胎,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6.不足和缺点 许多人可能最关心的是这个部分,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买车会因为它的缺点而放弃吗?可能更重要的是它的优点,只要长处够契合就足够了。特斯拉model y的长处就是它是一台特斯拉且空间足够大价格还不贵。如果你还在喷特斯拉做工糙、质量差、噪音大、割韭菜,我觉得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大家喜欢喷奔驰1.3t,奥迪烧机油,日系车铁皮薄,该买的还是都会买,因为他们的优点足够打动人。 说几点我实际用车感受到的细节不足:首先就是热泵空调的噪音问题,刚刚启动的时候声音确实大,温度起来之后基本无影响。其次就是车内异响,前后排几个安全带老是和门板发生碰撞,怎么调整都会响,后备箱也不怎么安静偶尔会有奇奇怪怪的响声
#等到疫情结束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位置在南京六合,从市区过去走二桥三桥大概四十分钟。导航直接搜“画家村”,这是一个类似没落的别墅或者园区,里面的建筑物都有非常好看的外墙,适合拍照,人很少不用门票随便停车。 在画家村拍照结束之后可以导航“恋山坝上草原”,这也是一个野生自然景点,网红打卡地,不用门票,山坡不高爬起来不累,走一圈拍拍照也很惬意。我是去年秋天去的,现在春天去肯定又是别有一番风景。 其实在六合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金牛湖、止马岭、巴布洛生态谷,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住一晚再回市区,听说六合猪头肉很好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