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A5W工头像A5W工头像

    A5W工

    简介:擅于给汽车找茬的工程师,多年整车试验经验。主机厂“最讨人厌工程师”之一,“推车工程师”、“汽车维修工程师”、“跑腿工程师”

    311粉丝40关注1696获赞关注
    小米YU7公布图1小米YU7公布图1
    小米YU7公布图2小米YU7公布图2
    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1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1
    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2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2
    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3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3
    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4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4
    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5全新帕萨特pro动态相关评价图5

    #全新帕萨特Pro即将上市已经上市了 最近其实还是试了好几个车,但是我其实一直没有把评价发上来,感觉没啥意思,另外就是可能当时因为一些原因,一些评价并不是我自己的心里话,给他们润色了那么一下。不过我还是有点原则的,虽然说的并不一定是心里话,但是依然没有硬吹,大不了是“避重就轻”·····想了想还是发点上来得了。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上汽大众旗下的前段时间发布的最新的PASSAT PRO,先说一下一些静态方面的东西算了,后面再说动态的。 帕萨特,在我国之前一直卖的很好,长期都在中级轿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列 ,此次拿到的试驾车是帕萨特最新款高配车型,和上次试驾的途观L Pro一样,存在很多家族化的东西, 内饰方面也和上次试驾的途观L PRO风格一致,都采用了翻毛皮材质的内饰,触感很不错,座椅在支撑性,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没啥大问题。不一样的是这回搞了个三块屏幕,只不过我感觉三块屏幕各有各的风格的样子,就真是三块屏幕。 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座椅记忆、腰部调节、按摩功能都有,副驾座椅侧面还配备了“老板键”,可以直接控制前排座椅前后以及靠背角度的位置。 后排还配上了座椅按摩功能,再加上靠背电动调节,座椅靠背角度比较大,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十分不错。后排两个头枕集成了头枕音响,甚至还配了后排遮阳帘。 后备箱深度看着很大,后备箱尺寸不错,不过从视觉上看后备箱门槛稍微有点高的样子,其次这车在后备箱下方配备了一条小备胎,联想到成都车展上遇到的销售人员当时关于“新能源车都不配备胎”的言论,更有好感一些。 PASSAT PRO有别于途观L PRO的地方还有两处,一处是PASSAT使用的是三块屏幕,副驾多了一块小的娱乐屏。第二处是在四门门护板上增加了一块“氛围灯”区域,点亮后在夜晚视觉信息更丰富一些。 要说静态有啥不好的地方也有,就是后排座椅放倒后,和后备箱连接的地方遮蔽性我感觉不好,还露了一些钣金啥的,观感不佳。另外后排座椅后部应该是通风口都能看到里面的线束。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1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1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2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2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3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3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4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4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5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5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6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6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7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7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8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8
    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9全新帕萨特pro 静态的一些东西图9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1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1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2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2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3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3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4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4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5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5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6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6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7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7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8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8
    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9新一代mg5上市“惊爆价”图9
    2024-09-14

    #用车心得上一次,我体验了奔驰E300L,这一次,又开上了插电的奔驰E350 eL,两台车有很多一样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此次最大的变化当然是使用了插混系统,代替原来的48V弱混系统。动力系统由2.0T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系统峰值总功率230千瓦,峰值扭矩550Nm。而上次试驾的奔驰E300L总功率为190kW,峰值扭矩400Nm,同样都是2.0T发动机,但是弱混版本发动机258马力比混动发动机的204马力大了不少,好在由于电机加持,在总功率上混动更大。 虽然总功率更大,不过由于动力电池等的影响,奔驰E350 eL的整备质量达到了2255kg,比弱混车型增加了2255-1920=335kg。奔驰E350 eL搭载了一块25.4kWh的电池包,标称纯电续航106km,支持直流和交流充电,直流快充口和交流充电口主要是不在一个地方,直流口在车身左后尾灯前方,交流口却在右后保险杠位置。从测试结果来看,纯电续航很实在,和标称续航一致。 内饰上面其实和弱混版本基本一致,没太多好说的。只是后排座椅看起来比弱混版本坐垫更薄了一点,地台的高度看着不矮,而且后备箱的容积和高度看起来也是更小一些。 再说一下开起来的区别 1、 动力性: 虽然奔驰E350 eL在电机的加持下动力系统参数比弱混更好,但是整备质量却重了300多kg,直接抵消了动力提升带来的优势,最终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上也有体现,比奔驰E300L的6.6s慢了0.6s。从主观体验上来看也能轻微感受到差别,全油门加速时的加速感略微差于奔驰E300L,不过好在通过测试发现主观感觉上高电量和低电量的动力差异并不是很大,通过V-Box客观测试也能看到馈电加速成绩与官方的成绩接近,略慢于官方数据。 另外,电机的辅助确实带来了更好的动力平顺性,相较于E300L,变速箱的换挡平顺性更好,几乎感觉不到换挡动作,这点更好。同时因为加速有电机辅助,在动力响应上更加迅速,没有了之前那种急加速延迟的感觉。 2、 制动: 制动的感觉也有轻微差异,奔驰E350 eL在制动的线性度上主观感觉比E300L略差一点,踩下制动踏板,初段制动力建立比较平缓,但是逐渐增大踏板力时,制动力突然增大,有些不符合预期。而且在松开制动踏板时,踏板的回弹力感觉略微小了一点,回弹的感觉不如E300L自然。 中度制动时,在制动中后段一样有一点减速度波动的感觉,最初以为也是因为变速箱降挡导致的和E300L一样的感觉,后面专门在纯电模式下尝试同样有此感受。在制动俯仰的感觉上和E300L类似,制动俯仰的抑制的感觉还算舒适。 3、 底盘平顺性: 这台奔驰E350 eL底盘平顺性方面和E300L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先前E300L在初级平顺性上的感觉还不错,至少在俯仰抑制方面挺好的,但是E350 eL感觉在同样的道路上俯仰幅度要略大一点,并且在一些不平路面上行驶车辆侧向的动作更多更明显了,尤其是中低速段的时候。 对于路面的冲击,奔驰E350 eL在触感上更柔软。次级平顺性方面我觉得比E300L更好一点,在一些粗糙路面上行驶方向盘上、座椅的次级振动抑制更好一点。有一段有连续小沟槽的路面,E300L以限速的速度行驶会有明显的共振,而这次E350 eL在上面同样速度行驶共振情况明显得到了控制。 我觉得奔驰E350 eL最适合的路面就是城市或者高速上路面状况比较好的路,开起来舒适性较好,对一般稍坏的路面能够应对,但是舒适性是有地方需要优化的(老板走坏路干啥是吧)。 4、 转向操稳: 转向和操稳此次体验下来主观感觉与E300L差不多的感受,没有太明显变化之处。转向依旧是相对偏舒适的设定,开起来比较轻松自然,也有一定的转向反馈给到驾驶员。操稳上面肯定不是极致操控的感觉,但是整体比较稳定,应付大多数情况没有问题。 5、 其它: 以往混动车型,不管是用户还是工程师日常评价,关注的比较多的一个点就是发动机介入时车辆的平顺性,都希望做到无感介入。奔驰E350 eL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介入时的感觉我觉得挺好的,如果不是有发动机的声音,几乎感觉不到发动机介入和退出,虽然很多人批评它只是个单电机P2架构的简单的插混系统。

    A5W工图1A5W工图1
    A5W工图2A5W工图2
    A5W工图3A5W工图3
    A5W工图4A5W工图4
    A5W工图5A5W工图5

    最近,开了一下凯迪拉克的最新的CT5豪华型Pro,其实我很少开凯迪拉克的车,这一次算是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体验一台“美式豪华”品牌的车。 凯迪拉克品牌的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在“驾驶性”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口碑,而且现代汽车动力学最初就是由通用的工程师在实践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应用,现在很多关于汽车动力学的理论都起源于通用的研究,所以当我知道要开CT5时多少是抱有一定期望的。 1、 动力性+驾驶平顺性: 从主观测试来看,动力输出算不得多么强劲,原地急加速时,加速感比较一般,尤其是到了中高速段时加速感比较平淡。加速初段,发动机标定的比较积极,起步时有一定加速感,动力输出比较积极,让人感觉动力比较好。尤其是中小油门加速时,初段动力响应挺好的。城市巡航超车、高速巡航、山路超车等工况一般情况下不至于让人觉得动力孱弱。 驾驶平顺性方面,车辆冷车起动后,在发动机转速还未回落之前,存在发动机轻微抖动的情况,在车内能感觉到车辆轻微抖动。除此之外,在驾驶平顺性上总体表现较好。 另外,凯迪拉克的变速箱标定挺好的,升降档基本没有顿挫感,超车加速时变速箱降挡也比较积极,变速箱的换挡平顺性很不错,我觉得和宝马5系的变速箱有一拼。 2、 制动: 这台车的制动是最近开的车当中制动脚感和当时开的极星4脚感最像的一台车,虽然这台车不是Brembo的卡钳。 轻度制动的时候,自由行程比较小,制动力的响应挺快的。刚开始踩制动的时候可能觉得踏板力比一般车重一点,不是那种踩下去软绵绵的感觉,调整性也还可以。 中度制动和重度制动时的踏板行程都还好,踏板力还是和轻度制动时一样支撑感十足,制动线性度也没有明显问题,并且这车刹停时不会有上次宝马5系那般刹停后前后窜动那么明显(也有,但是幅度更小)。中度制动时制动俯仰比较适中,正常范围内。 重度制动ABS介入时,会轻微左右摆动,在方向盘手力上能感觉到,如果松开方向盘就能看到方向盘左右转动,甚至会有一些往右侧偏移(偏移量比较小)。 3、 转向: 转向有运动和旅行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在转向时手力相对较大,力矩增益比较大,力矩上升很明显,运动模式的力矩增益水平更高,转向手力会更大。 中心区响应的窗口(转角空行程)和死区(力矩空行程)都比较小,转向的中心感比较明显,对于转向输入的响应比较充分,转向的灵敏度是比较足。 对于车辆的转向回正性能,低速时回正速度比较适中,回正比较平顺,只在最后阶段轻微有一点看着稍有不顺。高速的时候回正较好,快速转向后松开方向盘,车身晃动比较少,能够很快收敛车身动作,方向盘几乎没有超调震荡。 凯迪拉克CT5的转向也有不好之处,在中心位置转向力矩存在轻微波动,有一些摩擦感,看结构还是使用的REPS,但是在转向调校上存在一些小问题,转向器的助力能力较好,快打转向没有出现助力不足。 4、 操稳: 操稳的感觉还可以。中小侧向加速的移线操作时,侧倾幅度比较小,侧向的支撑感比较好,车辆的横摆响应也比较迅速能够很好的收敛。更大侧向加速度的移线等操作时,侧倾回复时我觉得回复速度稍微偏快了一点,横摆的收敛稍微比中小侧向加速度是慢了一点点。 对于直行行驶稳定性,加减速时车身的俯仰比较小,有比较好的俯仰控制。急加速时车身很稳定,没有明显扭矩转向等情况出现,高速行驶时对于外界干扰车身的稳定性也足够。弯道稳态行驶偏中性转向 5、 底盘平顺性: 初级平顺性方面的感觉还行,至少俯仰控制不错,侧向的控制稍微有点问题,尤其是中低速时,车辆在不平路面以及一些粗糙破损路面行驶时车辆有轻微侧向的晃动。垂向的跳动控制的稍差点,各种路面行驶时垂向的跳动比较明显,不过不是很突兀。 次级平顺性方面,方向盘以及坐垫上的高频振动稍微有些明显,路感比较清晰,滚动感行。 对于路面冲击,触感和能量感稍强,顶升感比较一般,没有明显余振。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1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1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2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2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3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3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4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4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5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5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6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6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7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7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8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8
    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9凯迪拉克CT5,偏运动的中级轿车图9
    赛力斯更名为问界图1赛力斯更名为问界图1
    2024-08-22
    雷军回应小米卖一台亏6万图1雷军回应小米卖一台亏6万图1
    2024-08-22
    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1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1
    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2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2
    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3阿维塔115亿投资华为引望图3
    #阿维塔115亿投资引望#图1#阿维塔115亿投资引望#图1
    #阿维塔115亿投资引望#图2#阿维塔115亿投资引望#图2
    2024-08-20

    #不下赛道怎么造好车# 现在看到好多喜欢以赛道表现、圈速什么的来评价一台车底盘好坏。 其实我觉得不是必然的。 赛道表现好肯定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家用车,可能并不合适。日常民用车底盘调校的时候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做“平衡”,既要又要哪有那么好的事。 有时候为了日常的稳定性等可能就要对操控等等有所牺牲,日常还是能够安全驾驶比较重要,但是这样可能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就缺少了驾驶乐趣,所谓的驾驶乐趣有时候就意味着车辆没有那么容易控制,需要上操作才行,或者说意味着“失控”,随便怎么开都稳的一批就容易有点无聊(不过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样好一些)。而且还要考虑平顺性的影响,下赛道那是运动,平顺性舒适性这玩意压根就不是重点考虑的事,民用车不考虑怕是大家也不干。 当然能够稳得住对好多人也能找到乐趣,就是乐趣的方向不一样嘛。 至于高管搞赛道这种,确实对于宣传来说一是比较有看头,又好看又好玩,谁不喜欢热热闹闹的一场秀。二是在很多人眼里赛道厉害那日常开起来就是安逸,解释成本低,就像我们日常评价的肯定更适合消费者,但是那玩意没这么显性,别人觉得你就凭一张嘴。 总之这些种种其实更多都是为了宣传,又不是真的下赛道的车,调校的时候大部分都不会针对赛道调校的[doge]

    下赛道才能造好开的车吗?图1下赛道才能造好开的车吗?图1
    2024-08-19
    仰望U8撞仰望U9图1仰望U8撞仰望U9图1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1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1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2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2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3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3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4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4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5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5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6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6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7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7
    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8腾势D9有点盛名难副图8
    2024-08-15
    马路三大妈之一图1马路三大妈之一图1
    马路三大妈之一图2马路三大妈之一图2
    马路三大妈之一图3马路三大妈之一图3
    2024-08-14
    极氪新车上市“背刺”老车主的新解读。。图1极氪新车上市“背刺”老车主的新解读。。图1
    传统老豪车图1传统老豪车图1
    传统老豪车图2传统老豪车图2
    传统老豪车图3传统老豪车图3
    传统老豪车图4传统老豪车图4
    传统老豪车图5传统老豪车图5
    传统老豪车图6传统老豪车图6
    传统老豪车图7传统老豪车图7
    传统老豪车图8传统老豪车图8
    大V6  vs 小v6图1大V6  vs 小v6图1
    大V6  vs 小v6图2大V6  vs 小v6图2
    2024-08-09
    开车水平怎么看高低?图1开车水平怎么看高低?图1
    2024-08-08
    发动机养耗子图1发动机养耗子图1
    汽车媒体老师不会开车图1汽车媒体老师不会开车图1
    2024-08-06

    我是才看到上汽MG名爵汽车 发的几张海报,有点感想。 对于海报中提到的“躺式电池”零自燃问题,虽然确实现在上汽的这电池没有自燃过,但是使用环境过于复杂,不敢打包票。这里面更多的应该只是他们想要表达对于电池安全的重视,并不是故意往“消除了自燃”方向引导[笑cry],谁真敢这么说估计要被喷死。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很多“绝对性”的说法,因为工程上的事几乎没人会用“百分百”的说法,就像医院手术永远不会说一定成功[笑cry],这里面除了工程原因,可能更多还是工程师的那种“严谨”吧。 对于这块儿电池,我很早以前干过一件事,就是监控电芯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等,想研究使用对于电池衰减的影响。当时我发现,电芯的排布对于电池的温度影响挺大的,而电芯温度对于电池衰减影响很大,某些位置的电芯始终会比其它地方的电芯温度高。 当我看到这个新的排布方式时,其实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泄压方向带来的可能的安全性好处,而是对于电芯温度一致性的影响。因为我感觉电芯整体更薄更平后对于散热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中间位置的电芯,照道理散热会好一些,电池包又是水桶效应,一块儿短板影响整包。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本来也就在20~35℃(都写的比较宽了)之间,散热好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能想到的好处就是对于车辆“驾驶”的好处。前段时间对比了宝马5系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当初i5给我的感觉就明显比燃油5系“笨重”,重量和质心高度带来的影响在操稳上还是有所反应,尤其是稍微极限一点的时候。名爵我觉得一直算是在驾驶上有所追求的品牌,抠一些这种细节是有必要的,现在很多人总说操稳不重要,那是因为没有遇到稍微紧急的情况,这东西就是个基础,平时虽然不用,但是遇上一次可能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允悲]。所以我一直评车的时候都对驾驶、对操稳有要求,对什么沙发彩电基本很少提,显性的东西谁都会说,有门槛的东西就不好说了。操稳明显很烂影响安全的话我一定会说,以前在公司验收的时候也是以这块儿为基础,底线还是要有的。

    电池躺下了,车站起来了?图1电池躺下了,车站起来了?图1
    化身摩托修理图1化身摩托修理图1
    这是我见过的最“深邃”的汽车大灯图1这是我见过的最“深邃”的汽车大灯图1
    2024-08-03

    #试驾全新一代宝马5系最近又开了一下新宝马5系燃油车,我觉得和电动i5开起来还是挺不一样的,当然有差不多的地方。 1、 动力性+驾驶平顺性: 这一次试驾车型为2024款新款5系530Li尊享运动车型, 2.0T+48V+ 8AT变速箱,系统最大扭矩400Nm,最大功率190kW,最高车速可以达到250km/h,账面数据就是这样,略低于i5的210kW功率以及410Nm扭矩。 各油门开度上的加速感比很多电动车肯定吃亏,感受其实是很不错的,中小油门起步加速时,加速感没有电动车那么暴躁,够用。动力输出很线性平顺,大油门超车或者需要尽快提速时,可以很快到达需要的车速,中后段的加速感不会有电动车那样明显的衰减。 动力响应挺快,发动机转速攀升迅速,不会有很多燃油车那种思考人生的感觉,有坡道影响的情况下,动力也能够轻松应对。5系燃油车的“BOOST”加速的感比i5温柔许多。 对于驾驶平顺性,在中低速时,tip out和tip in时车辆会有轻微的耸动。 2、 制动: 制动的感觉和i5的感觉挺像的,就是还行,比较正常吧 3、 转向: 转向燃油5系两种模式的手力区分明显一些,低速段依旧比较轻盈,但是力矩的建立感觉比i5好,弯道中手力的反馈清晰不少。回正性能,i5和燃油5系都还比较好,回正速度以及回正的平顺性均匀性都比较好,回正效果比较好,不会有明显超调,尤其是高速回正,车辆的姿态很平稳,不会有过多的晃动。 4、 操稳: 燃油5系进行单移线等时,能感觉到车辆更轻盈,横摆和侧倾的感觉更好,虽然侧倾大小不算很小,但是侧倾的速度以及侧倾回复速度感觉很舒服,没有了之前的多次震荡的情况,车身可以更快的回复。哪怕是以更高的速度来操作都不再是之前的感觉,极限比较高,我试的时候车上显示的最大侧向加速度一度超过了1.1g。极限操作时ESP的感觉依旧是很好的,只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住车身不会过多干预。 直线行驶稳定性方面加速时车身有轻微抬头,可以接受,减速时俯仰控制比较好,急加速或者紧急制动时,车辆也无需扶住方向盘就能保持直线行驶,没有扭矩转向等情况出现。在山路,明显能感觉到车辆在连续弯道时灵活性比i5有所增强。 5、 底盘平顺性: 相较于i5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初级平顺性当中的车身控制要好一些,这台燃油车前后平衡明显更好一点,俯仰和侧倾变得更少了,车身的晃动感好一些。不过当经过一些连续的激励时,比如路面连续的坑洼、沟槽等等,车辆的垂向跳动感我觉得比i5更多了,而且垂向的动作显得有点快,会让人感觉颠簸感强一些,怀疑是由于重量变轻导致,单个激励相对舒服一点。 次级平顺性方面,燃油5系从地板传递的次级振动相对于少一些,方向盘上的振动略微少一点。而且轮胎在路面上的滚动感挺不错的,行驶起来感觉较为平滑。不太好的一点是,在一些有连续大破损或者不平路面行驶时,前后悬架的抖动感稍明显了一点。整体上路感比较清晰。 对于冲击工况,触感比较柔软,部分冲击路面能感觉到有一定“包裹感”,过减速带时车辆的垂向跳动抑制的较好。不好的地方在于过减速带时,前后悬纵向振动的抑制稍有欠缺,尤其后悬,经过减速带时或者一些连续激励时纵向的抖动感稍微有点明显。 6、 换挡性能: 这台变速箱我觉得是我最近开过的带变速箱(真的变速箱,不是电动车那种单挡变速箱)的车当中体验最好的一台。在加速换挡过程中,中小油门开度加速变速箱换挡几乎不可感知,很平顺,只能听到发动机因为换挡引起的声音变化。行驶途中超越加速时,变速箱降挡也很迅速,“思考”时间很短,动力衔接的很好。 减速降挡时就没有了升挡的平顺感了,不过依旧是比较好的体验,大多数工况下降挡感知度很弱,只在中等减速度时减速到差不多3挡降2挡的时候,偶尔能感觉到很轻微的顿挫感。

    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1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1
    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2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2
    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3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3
    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4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4
    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5燃油宝马5系,不太同于电动i5图5
    小破车再开一下快车图1小破车再开一下快车图1
    车果然不是用来开的图1车果然不是用来开的图1
    2024-07-31
    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1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1
    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2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2
    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3豹5官降5万,你退出价格战我跟进图3
    2024-07-30
    多家汽车退出价格战图1多家汽车退出价格战图1
    2024-07-29
    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1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1
    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2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2
    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3车坐不开,冰箱大沙发图3
    新型红绿灯图1新型红绿灯图1
    新型红绿灯图2新型红绿灯图2
    2024-07-24
    这空调出风口有点意思的样子图1这空调出风口有点意思的样子图1

    这次试了一下特斯拉2024款的Model3四驱高性能版本,总体上还是算好开的。 之前,特斯拉还没有国产时,以前的公司买了一台进口版的Model3,后置后驱版本,当时对Model3进行了全套的底盘性能相关的主观、客观测试。从结果来看,同事们对于Model3的转向和操稳给了较高的评价,在中心区转向、非中心区转向、稳态、瞬态、移线、直线行驶性能这些方面全面领先当时同时对标的Cayenne,只是在底盘平顺性上相较于卡宴差一些,毕竟两者的定位还是有所区别。 1、确实内饰很“简约”,不过我个人觉得特斯拉的内饰怎样都不算差,至少从观感以及触感上内饰材料算挺不错的,内饰使用的材料还可以的样子,不至于廉价。仪表台以及尾翼的那两小块碳纤维板以及中央扶手区域的储物盒盖板,从观感来看做工挺好的,用起来感觉不错,挂钩的观感以及阻尼等做的挺好的。 2、屏幕换挡以及方向盘控制转向、远近光比较烦。屏幕换挡每次换挡都要去看一眼,特斯拉估计也是担心屏幕死机,所以除了屏幕换挡外,在以前眼镜盒的位置预留了挡位的触控开关,不过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是换挡开关。转向灯开关每次也要看。 3、 动力性+驾驶平顺性: 特斯拉做了3种动力模式,舒适、标准、疯狂三种。舒适模式下,起步加速比较柔和,加速感不强(相对来讲),急加速时也没太突出的加速感,高速超车时显得过于温柔了一点 切换标准模式后,动力输出明显加强,各油门深度下的加速感都相应增加,我感觉标准模式适合大多数人以及大多数工况。疯狂模式,瞬间的加速度是比较疯狂,加速感很强,一般不建议在路上尝试,没有经验的人挺容易吓着的。我比较喜欢用疯狂模式驾驶,因为它的油门踏板初段只要你不是踩得太深,动力输出并不会那么突然,日常都能满足。而且我觉得特斯拉的油门踏板控制性挺好的,比较容易控制调整,因为油门踏板力相对较大,也正是由于这样,开的时间长点脚有点容易累。我开过美国的新势力Rivian,那个车的油门踏板就没有这么好控制,很容易窜出去,低速调整油门有点费劲。在驾驶平顺性上,我觉得特斯拉做的挺好,三种模式下驾驶都比较平稳。 1、 操稳: 直线稳定性上表现较好,起步急加速或者中途急加速车辆稳定性很好,没有扭矩转向情况出现,加速时车辆的俯仰控制很好,俯仰角度几乎可忽略,轮胎的抓地力也很好。 单移线时,两种模式下车辆的横摆响应以及侧倾控制都很好,侧倾量很小且线性感很好,运动模式的侧倾和横摆控制略微强于标准,移线时的信心感和稳定性都较好。在两种模式下移线,ESP介入的挺快的,不过介入时间很短,只要车辆稍微稳定下来立马退出,不会对车辆操纵有明显干扰。 2、 转向: 转向总共有3种模式,轻、标准、重,三种模式下手力相对都较重,不过转向的连接感比较好,不会有粘滞感,转向的感觉比较直接,转向力矩的线性感也不错。在中心区转向上,转向窗口和力矩死区较小,中心感较好。转向力的建立线性感也比较好,指向性也很好。中心区转向响应很充分,响应量很足。 对于转向回正,低速回正速度适中平顺,但是往右转向回正时和往左转向回正时轻微不一致,往右打回正后的残留角略大于往左回正约1°~2°,往左打回正较好。高速时的回正性能较一般,回正时方向盘在中间位置震荡1次才能回正,车身有明显摆动。另外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中间位置微调方向(最多1°~2°转角),松手后方向盘不会自动回正,车辆会跑偏,分析可能是由于悬架和转向器的回正力矩比较小导致(推测,不一定准确)。 有轻微catch up(助力不足)现象, 另外,车辆在高速行驶(150以上,封闭道路测试)时,主观感受由于转向灵敏度较高,高速行驶时手上轻微动作会导致转向有响应,高速行驶时需要注意安全。 3、 制动: 这台Model3制动给人的感受不算太好。中度制动时,踏板力偏大,踩着有些费劲,在城市跟车行驶时,有时需要制动时感觉制动力的建立有些不符合人的期望。而且踏板行程较短,调整性较一般,不过制动俯仰控制很好。 重度制动时,ABS介入时车身的稳定性很好,ABS调整频率感觉比较绵密。 4、 底盘平顺性: “硬”,不“忽闪忽闪”。初级平顺性上我觉得能接受,车身控制较好,车辆的俯仰很少,侧倾较少,只在一些连续不平路面时侧向有较轻微晃动。抛跳路面上,收敛较好。在经过一些横向沟槽或者连续不平坑洼路段时,车辆对于纵向冲击的化解较一般,头会在头枕上前后运动拍打,车辆对于连续激励显得有点突兀。 次级平顺性较差一点,路感比较清晰,颠簸感较强,垂向的跳动比较明显,并且在方向盘、门护板、地板、踏板上的次级振动较明显,路噪也相对明显一点,滚动感比较一般。 对于冲击工况,触感和能量感比较强,声音较大,簧下控制较好,没有明显余振,对冲击的隔离感稍弱。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1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1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2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2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3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3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4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4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5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5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6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6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7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7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8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操稳优秀图8
    A5W工图6A5W工图6
    2024-07-21
    奔驰E插电图1奔驰E插电图1
    奔驰E插电图2奔驰E插电图2
    奔驰E插电图3奔驰E插电图3
    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1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1
    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2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2
    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3无人出租车取代人类驾驶员图3
    2024-07-17
    某国产车后排座椅异响图1某国产车后排座椅异响图1
    2024-07-16
    四代宝马X5,比秦始皇家还多两代图1四代宝马X5,比秦始皇家还多两代图1
    2024-06-27

    又开了一下特供奥迪Q6,此次试驾的Q6为2.5T V6发动机(夹角看着小得很)+7速S-tronic自动变速箱的组合,这车其实开起来大毛病不多,就是感觉很粗糙,不够精细,包括内饰等,看着各种地方简配有点厉害的样子[允悲]。 1、 动力性+驾驶平顺性: 三种驾驶模式下加速,动力输出算比较轻快,初段加速感不强,中后段加速感增强,线性度有点影响。发动机起动时的平顺性较好,发动机比较平稳。节能模式以及平衡模式下, tip in或tip out时没有明显顿挫耸动现象,平顺性还行。切换运动模式时,同样工况,车辆有耸动。 2、 换挡:这台变速箱只是在1挡换2挡时有点顿挫,频繁加减速时变速箱有咔咔响声的(估计是加减速时刚好在换挡点或者动力突变导致) 3、 制动: 用的是真空助力,轻度制动时,踏板空行程适中,踏板力还行,调整性将就。中度制动时,制动响应还行,没特别明显迟滞,不过制动俯仰偏大。ABS介入时,车辆的稳定性没有问题,制动效能主观感受较好,信心感还是有。由于使用传统真空助力制动器,ABS介入时制动踏板有未解耦制动系统的弹脚现象。 4、转向:3个模式,舒适、平衡、运动三种,方向盘在低速时,回正速度较适中,回正平顺,车身稳定,回正有一点残留角,如果给一点动力输入也能够回正。高速时回正速度较快,中间位置有点震荡。窗口一般,转向响应不太充分,力矩死区(力矩无变化区域)适中,中心感明显,力矩增益量较大,线性感不错。橡胶感明显,快打转向时有catch up。 5、 操稳:有 DCC自适应动态悬架,三个模式可选,不过三个模式之间的差异其实没有太明显, 直行稳定性方面,车辆急加速没有明显扭矩转向,加速俯仰控制比制动俯仰控制好,俯仰角度较小,急加速没有打滑。山路转弯行驶,稳态时偏中性转向的感觉,弯道中加速行驶,车辆的稳定性较好。弯道中进行不同力度制动,有轻微过度转向趋势。马牌的这条sport contact6轮胎在山路上抓地力挺好的,极限比较高,会让人信心感好一点。变线时,侧倾中等偏大,但是侧倾的线性感和侧倾速度控制较好,侧倾的回复收敛也较好,可控性和稳定性还可以。 6、 底盘平顺性: 舒适模式下,在破损路面、补丁、坑洼等路面时,车身控制还可以,车身有轻微俯仰,也有些侧倾,较为平稳。在经过一些连续起伏路面上,车辆的垂向起伏稍明显,车身腾空明显些。切换至运动模式俯仰控制加强,起伏路面接地性变好。 舒适模式,粗糙路面上,方向盘、踏板上次级振动较明显,平滑路面上有点颠簸感还好。大冲击工况稍差一点,触感较硬,过减速带簧下有轻微振动。切换运动模式,车辆的路感明显增强,平滑路面的颠簸感变得更明显,不过簧下的控制变好。 8、车开起来噪音不小,有点吵,而且实话说声品质不好。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1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1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2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2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3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3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4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4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5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5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6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6
    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7特供奥迪还是不太行的样子图7

    #用车心得最近捅了奔驰窝,又开了个EQE SUV😂。 说一下感受,其实这车开起来就感觉还挺正常的,没啥特别突出的,也没太多让人特别难受的地方,开了可能要不了多久就忘了。没有刻意关注能耗,看着应该还可以,能耗不算高。 1、转向:舒适模式力矩死区适中,窗口偏大,响应量较少,响应增益较低。力矩建立较明显,转向力偏重的设定,力矩建立线性度不错。有一点橡胶感,连接不是很直接。低速回正不错,回正速度适中,回正效果好,车身控制好。高速回正轻微震荡。无明显摩擦感,轻微catch up。 运动模式主要是力矩梯度更大一些,低速转向力无明显区别,力矩死区和窗口差不多。 2、操稳:加速俯仰稍明显,制动俯仰稍明显。ESP介入比较早,车身控制倒还好,介入早但是不太粗暴。 舒适模式,大侧向加速度时,横摆轻微迟滞,收敛还凑合。运动模式好一点,横摆响应好一点,收敛好一点,侧倾小一点。 小侧向加速度变线侧倾控制还可以,侧倾速度适中,收敛也还好。直行无明显问题,没有扭矩转向。弯道稳态偏中性,弯道制动稳定性不错,弯道加速轻微偏不足转向(或中性),稳定性可以。但是弯道轮胎抓地力感觉比较一般,容易达到极限要注意。下坡制动由于后轴感觉二次弹跳有点影响,车感觉有点晃。弯道力矩反馈还比较清晰。 3、制动:轻度制动,空行程偏大,制动力建立线性度还可以,制动力建立梯度偏小,行程还好,踏板力适中有可以的反馈,调整性还将就。中度制动,制动力响应还可以,俯仰偏大,踏板力行程还可以,调整性将就。重度制动车身控制不错,比较平稳,abs噪音较小,踏板力反馈还可以。 4、动力性(65%):经济模式起步加速动力输出平缓,加速感弱一点。急加速初段加速感强,中后段加速感渐弱。高速超越加速还行,够用。 驾驶性还行,经济和舒适平顺性较好,运动模式响应快,有一点点耸(比较正常了)。 5、平顺性:初段控制感觉比E300L略强,off road晃动幅度小点。接缝处理还可以的,对于大点冲击簧下控制好些,没有横摆,一般破损小坑触感柔和(轮胎厚一些)。对小冲击处理还可以,比较柔和。平滑路面choppy较少,方向盘、制动踏板次级振动较明显(比E好点)。转弯时遇到大冲击、小减速带没有横摆(比E好),过减速带感觉触感硬点,顶升、收敛都没啥问题。在一些有凹坑、粗糙水泥路等等行驶感觉侧向的小晃动偏多一点,连续起伏路面小俯仰有点明显,别的都还好,总体上还算是舒适的。 6、内饰:有些地方做工感觉有点问题,外露结构啊、搭接面差、后排座椅靠背太直、前排座椅泡棉外露、中控屏边框缝隙大刚度小上边缘还划手等等。另外A柱视野盲区有点大,看不着啊。

    奔驰EQE SUV评价图1奔驰EQE SUV评价图1
    奔驰EQE SUV评价图2奔驰EQE SUV评价图2
    奔驰EQE SUV评价图3奔驰EQE SUV评价图3
    奔驰EQE SUV评价图4奔驰EQE SUV评价图4
    奔驰EQE SUV评价图5奔驰EQE SUV评价图5
    奔驰EQE SUV评价图6奔驰EQE SUV评价图6
    奔驰EQE SUV评价图7奔驰EQE SUV评价图7
    奔驰EQE SUV评价图8奔驰EQE SUV评价图8
    奔驰EQE SUV评价图9奔驰EQE SUV评价图9
    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1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1
    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2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2
    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3没想到不让开前舱盖没有撑杆引起争议图3

    #用车心得最近又开了一下老势力老豪华轿车中奔E300L,气场还是有的,但是感觉不够精致呢,评价如下: 1、内饰实际感觉有点硬,软包但是薄。遮阳板、化妆镜、出风口这些都没有以前那种顺滑的感觉。 2、智能化这块儿三块屏幕,操作但是流畅,画质也不错,界面比较简洁。 3、动力性+驾驶平顺性:动力挺好的,2.0T+48V,百公里6秒多。加速整体感觉动力储备挺足的,加速感还挺强的。就是大油门加速动力响应不太好,有延迟。驾驶平顺性还好,没啥特别难受的地方。 4、制动:轻度制动空行程有点长,踏板力还比较合适,线性度可以,制动力建立比较缓,照顾舒适性,制动末端因为降挡顿挫,对制动脚感有影响,不平顺。中度、重度制动响应啥的没问题,就是中度制动调整性一般,松刹车的时候拖拽感有点强。ABS介入稳定性没问题,车身动作较小,ABS噪音不算大。制动俯仰还是控制的可以。 5、转向:窗口中等,力矩死区较小,中心感一般,中间力矩建立不算特别清晰,中心区响应一般,毕竟又不是运动车,要不得。摩擦感橡胶感倒是没有。回正还可以,比较平顺,速度也还行。指向性还可以。 6、操稳:直行稳定性上俯仰可以,没有扭矩转向等,轮胎抓地力可以。转弯时,稳态偏中性,弯中加速轻微不足转向,比较安定。弯中制动稳定性较好。侧倾不算小,侧倾线性度和回复比较好。弯道中有破损、凸起等,有横摆现象。弯道中大侧向加速度过弯侧倾有点收敛不太好,或者连续快速过弯也有明显晃动。 这种车,也就不是主打这玩意,将就用吧,悬架两种模式,差别不是太明显。 6、平顺性:初级还可以,俯仰还行动作比较少,侧倾东西多一点但是比较小。次级不算很好,方向盘、座椅靠背、制动踏板上传递的振动偏多了。路面的滚动感还可以的。大冲击触感有点硬,后悬簧下振动有点明显,余振倒是不明显。总体上在一般路面上开舒适性是不错的。 7、换挡:前3挡平顺性不是太好,升挡降挡顿挫有点明显。急加速降挡感觉有点慢,要思考比较久,超车加速有点影响。 8、怠速开空调车子有个规律的抖动。没有关启停时,发动机熄火退出和介入的时候抖动都比较明显。发动机盖的隔热板和涡轮隔热板干涉了,有磨痕。

    老豪华大奔驰图1老豪华大奔驰图1
    老豪华大奔驰图2老豪华大奔驰图2
    老豪华大奔驰图3老豪华大奔驰图3
    老豪华大奔驰图4老豪华大奔驰图4
    老豪华大奔驰图5老豪华大奔驰图5
    老豪华大奔驰图6老豪华大奔驰图6
    老豪华大奔驰图7老豪华大奔驰图7

    这几天开了大长安的逸达,虽然吧这是个10万块级别的小破车,但是呢这车说实在有点难开。 1、平顺性:过起伏路面,车身起伏漂浮明显,过接缝、井盖等破损路面,前后轴簧下振动明显收敛不好,触感倒是比较柔和将就。路面小激励下后轴跳动比较明显。粗糙路面滤振一般,方向盘、地板振动比较明显,显得粗糙点。 减速带触感能量感还可以,就是前后余振都比较明显。 2、操稳:变线时后轴支撑不太足,后轴收敛较慢,就有点拧着的感觉,前后不是很平衡。就不是操稳取向的车,很不喜欢,虽然不是这种取向,但是基本的操稳还是该有弯道抓地力感觉一般,比较容易达到极限,不过日常还好,弯道侧倾还好,后悬会略微支撑不足,比高速变道好点。加减速俯仰比较明显,城市里走走停停很不舒服。弯道行驶遇到有减速带、破损路等后轴横摆很明显。 3、转向:转向响应一般,舒适模式方向盘死区稍大,低速高速回正感觉很一般,残留角较大。力矩死区也略大点。行驶过程中中间位置转向会卡住的感觉。转向换向的时候有个“咚咚咚”异响。 4、驾驶性:低中速tip in窜动比较明显,城市路况有点难受。中小油门起步加速变速箱平顺性很一般,顿挫还是很明显。 5、动力性:各油门开度下加速响应比较慢,不太线性,涡轮介入后突变明显。整体动力性还是可以的,在这个级别了没啥大问题。 6、制动:制动初段感觉效能略微有点不足,制动信心不是很足。紧急制动,abs介入整体动作比较粗暴,调节频率感觉不高,车辆有轻微横摆稳定性一般,整体效能感觉没啥问题。 反正不咋好开。

    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1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1
    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2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2
    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3长安逸达,便宜的小车图3
    2024-06-18

    #广汽本田将裁员上千人近日,广汽本田裁员引起网友热议。 因为这次广本裁员约17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4%左右,而且这次赔偿标准超过特斯拉。所以不少工作年限较久的老员工,抢着被裁,因为反正待着也担惊受怕还不如拿钱走人,谁让给的实在太多。 此次被裁员人员会得到工会给的“N+2+1.8”的补偿方案,N+2是标准赔偿,1.8个月可能是奖金。预计此次裁员会集中在今年5月份,持续到8月。 网友热议是由于大家觉得裁员没问题,只要给够钱。因为可能国内部分企业也经历过裁员,但是赔偿的事经常“大打折扣”甚至应用某些手段逼迫员工自行离职从而节省裁员支出。而大多数员工由于时间成本等会放弃维权,从而让一些公司肆无忌惮。还有的公司甚至会如果发现有过维权行为而对员工进行不录用的决定,这些都是导致维权困难的现实因素。 有时候公司遇到危难时方能显示格局和气概,为了私利对老员工进行“卸磨杀驴”的手段实在有失风度。这一点也经常被广大网友及主机厂员工拿来对比。 目前广本在国内销量走低,生产线用不了如此多员工进行裁员,也许这样的事情会多次被拿出来对比。其它一些公司肯定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 还是希望有些公司对自己的员工好点,江湖好再见嘛。 关于维权问题,我自己深有体会,不可多说,说不得说不得。

    广本裁员,员工结果很高兴图1广本裁员,员工结果很高兴图1
    2024-06-16

    #途观l pro# 前段时间开了一下途观L PRO,评价如下: 1、动力性+挂挡性能:动力还是可以的,原地起步动力挺好的,动力响应比较灵敏。全油门加速,动力有明显两段感,涡轮介入多了之后窜一下。超越加速的时候降档稍显得慢点,动力输出就感觉不够直接迅速,还得是电机来的快[doge]。运动模式其实主要是转速维持的高一些,加速感实际上差别不太大,整体上还是够用的,当然是没有电动车的动力来的迅猛,够用了。 换挡感觉有点不平顺,主观感觉换挡速度慢,加挡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人在车里前后耸,不过不是特别严重,能感觉到。减速降挡倒是比较平顺,没啥感觉。 2、驾驶性:主要有个问题是低速的时候(10-15左右),tip in或者tip out的时候轻微耸动感,并且时常会有变速箱“咔咔咔”异响,就以前双离合变速箱那种响[doge]。 3、制动:轻踩制动的时候感觉踏板力偏大了,顶脚。初段的时候制动响应有点慢,制动力随踏板力增加的太平缓了一点,制动的信心就不是很足。 4、转向:中心区转向响应不是很足,低速回正比较一般,残留角偏大了点,高速回正有超调。 低速掉头转向到底转向和人手对抗,感觉是防撞搞的太强了点,都有点影响掉头了。窗口还有力矩死区反正感觉比较正常吧。弯道指向性感觉比较一般。 5、平顺性:坑洞、破损路面、补丁轻微侧倾、俯仰控制还可以,侧倾和俯仰幅度较小。起伏路面车辆漂浮感有点强。坑洞、大点的凸起等冲击感稍强。一些抛跳路面车辆俯仰比较厉害,后轴收敛不太好,后轴抛跳比较厉害,来回上下晃,后轴收敛不太好。有连续小凸起路况,车辆俯仰侧倾较明显。粗糙路面车辆前后轴小跳动比较明显,显得有点颠簸。减速带触感稍硬,顶升感不强,前后轴的振动较明显。 6、操稳:侧倾较大,单移线这种横摆和侧倾收敛不太好。直行稳定性上加速俯仰比较明显,其余还好。整体弱不足转向的感觉,弯道制动轻微过度转向,还可控。弯道加速稳定性可以,比较安定。弯道行驶的侧倾也是偏大一点,但是信心感还可以。这种本来SUV还行了。 总体开下来有点晃晃悠悠,忽闪忽闪,可能挺多人喜欢的,我还是喜欢那种控制的强一点的感觉,随心所欲一点,不太喜欢大船。 至于油电同智的说法,我无所谓其实,反正我觉得辅助驾驶的效率都不太高,但是吧刚拿到手中控就黑屏过一次[允悲]

    途观Lpro图1途观Lpro图1
    途观Lpro图2途观Lpro图2
    途观Lpro图3途观Lpro图3
    比亚迪元UP,又没操稳也没舒适性,但就是卖的好图1比亚迪元UP,又没操稳也没舒适性,但就是卖的好图1
    2024-06-13

    最近开了一下极星4,把评价结果总结一下 1、这台车选配的是Nappa真皮座椅,没用回收材料,皮的感觉还是爽一些。选配的高性能包,CDC、布雷博卡钳、22寸锻造轮毂。 2、Nappa座椅给人的触感是偏硬的,但是坐着也还好了,不难受,两个腿托局部泡棉都有变形(不知道是试驾车原因还是设计就是有问题) 3、空调出风口调节只能通过中控屏滑动调节位置,很多时候想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比较麻烦困难。而且配合上全景天幕,在温度比较高时,空调的效果确实影响。 4、封闭式后窗,利用后摄像头配合流媒体后视镜观察后方视野。流媒体后视镜中的后视野无法准确判断后方距离,当后视镜中看到已经“怼脸”时,实际上后方的物体离车辆还有很长距离。 5、每次起动车辆行驶,隐藏门把手回收时发出“咚”的一声异响,会以为车辆被刮到了。 6、车辆的隔音、路噪、风噪控制挺好。 7、双电机版本全油门加速时,加速感很强,瞬间加速的g值很高,甚至可以感觉到有轻微眩晕感,动力输出比较线性,tip in/tip out时有很轻微的顿挫。 8、制动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好操控很跟脚。轻度制动时,踏板的预载力很合适,有不错的脚感,同时也让人更容易操纵。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较小,稍微轻踩制动就能感觉到制动力的上升,制动的响应很好,但因为制动力上升线性度很好,并不会让人觉得很突兀,而且轻度制动时制动的调整性很好,很容易进行精细化控制。ABS介入过程中,车辆能感觉到稍明显车辆调整动作,有轻微横向摆动。俯仰抑制好,车辆点头动作比较轻微。轻度制动时,当车辆快要停止或者起步松开制动时,制动器有“咕嗞”异响。 9、转向给人的感觉整体是偏运动风格,三种模式下手力相对都较重,三种模式递进的关系,低速时比较轻盈,随着车速增加,力矩变化明显。窗口和力矩死区较小,响应充分。中间位置转向有轻微摩擦感,低速回正性不是很好,回正偏慢。中间位置转向手力感觉会突变,低速快打有点catch up,还有点向右跑偏(就不知道是试驾车原因还是啥了)。 10、操稳上,直线行驶稳定性还可以的,俯仰控制较好。较软模式比较硬略大,都不错。稳态是偏中性转向,弯道加速感觉轻微不足转向,break in turn轻微横摆,稳定性还好。横摆响应比较迅速,侧倾大小控制较好,收敛较快,但是会感觉车辆的侧倾回复轻微偏快,极限状态侧倾感觉有两段感。 11、平顺性主要是车身控制上会有轻微俯仰侧倾,三种悬架模式都有,较硬模式车身俯仰侧倾好一点,但是多了纵向窜动,脑袋在头枕上拍的不舒服,然后较硬时跳动变多。次级主要是制动踏板和方向盘有点振,尤其是制动踏板,地板这些很少,滚动感不错。冲击的触感偏硬,声音略大,收敛好。

    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1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1
    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2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2
    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3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3
    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4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4
    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5吉利平台下的极星4图5

    #用车心得最近开了新款福特电马,感觉这车还是挺多问题的,能感觉出来福特本来有点想把他做的运动点,但是呢又有点纠结的样子。 1、转向:转向刚开上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运动的感觉,手力相对较大,力矩的建立很清晰,中心感比较明显。中心区的响应给的比较足,轻轻打一点方向横摆响应很充足。中间位置有点摩擦感,不是很顺溜。 2、操稳:操稳开始转向的时候我以为会挺好,其实感觉相对一般,后轴的侧倾有点大,而且大侧向加速度下收敛不是很好,前后感觉不是很平衡,前轴收敛的挺好的,后轴有点跟不上。在弯道转向时给油,车辆有过度转向趋势,毕竟后驱车,还挺好玩的,适当给点油滑起来帮你过弯。弯道转向制动的时候稳定性就差点,车辆有明显的横摆侧倾动作,晃悠悠的。而且这车轮胎抓地力感觉比较一般,有点容易打滑,雨天更明显,要注意点。 3、平顺性:底盘平顺性的问题感觉更大了点,初级平顺性上车身控制不太好,在烂路上俯仰侧倾动作都很多,尤其是后轴侧倾动作,稍有激励就感觉后轴晃来晃去,城市里开很明显。后轴的跳动太明显了,有时候甚至会引起纵向的“窜动”,脑袋在头枕上拍来拍去很不舒服,我给他形容的是就像是在健身房练腿一样,往上一顶。次级平顺性也是,底盘传上来的中高频振动在地板、方向盘、踏板上太明显了,路感特别清晰。过一些大点的冲击其实还可以的,收敛比较好,比较干脆,就是冲击感触感有一点点强。 这车感觉还不如就做成彻底一点运动化,现在有点调的太不平衡了,福特的底盘调校感觉不至于啊

    带电的马儿跑不动了图1带电的马儿跑不动了图1

    #用车心得已经开完了#宝马# 纯电大轿车i5,可以说一下驾驶的感受了。 总体上来说宝马i5还是比较好开的,这么大一台车,开起来比较灵活,没有特别明显的大车感。但是吧也有好多问题,让我花这些钱买我可能不买(主要是穷)。 1、操稳:宝马一直以来操稳著称,但是说实话这台车的操稳只能说还行。主要是一些大一点侧向加速度下,车辆的横摆、侧倾控制稍微有点问题,收敛不是特别好。一般情况下的操稳没什么问题,侧倾不算很大,侧倾的控制可以。偏中性转向的感觉,在山路上还挺爽的,山路没那么极限。转弯稳定性很好,弯道中加速、减速车辆稳定信心感很强。弯道中转向的指向性、调整性都还挺不错的。加速俯仰抑制的很好,很舒服。 2、转向:转向的手力舒适和运动模式都偏轻巧,而且两种模式的手力感觉变化不是很明显。运动模式下手力的反馈会强一点点。转向的响应给的还比较足,响应的线性度也可以,比较灵活。转向的柔顺感没有那种“橡皮筋”感觉,连接还是很直接。 3、底盘平顺性:平顺性我觉得是这台宝马最不好的地方,初级平顺性的车身控制不好,在坏路上行驶车辆的俯仰、侧倾动作都挺多,头部的晃动比较多。次级也不太好,路面激励带来的振动比较清晰的传递到地板、方向盘、踏板等等。在一些平滑路面上,后轴的跳动有点明显。对小激励的过滤不太好,反而是一些大的冲击感受还更好一些。减速带这种,除了触感稍微强点,对悬架的控制很好,没有多余余振,过得很干净干脆,包裹感差一点。整体路面传递的信息比较多比较明显,悬架的声品质稍微缺少了点高级感,显得很“散”。 4、动力性:急加速初段加速感很强,中后段稍微差一点,整体很够用了,加速响应很快,山路上比较舒服。就是急加速的时候动力总成会有个很明显的冲击,咚咚咚。急加速的时候动力输出太猛想被人狠狠踢了一脚的感觉。 5、制动:制动的感觉我觉得还挺好的,响应调整那些都还不错。能量回收介入的时候比较平滑,没什么突兀感。制动俯仰也抑制的不错,挺好。

    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1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1
    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2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2
    别把汽车看的太脆弱——看看汽车研发测试怎么做视频1别把汽车看的太脆弱——看看汽车研发测试怎么做视频1
    2022-02-08

    A5W工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

    2021-04-12
    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1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1
    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2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2
    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3合资车真的比国产的好吗?为何那么多人迷信合资车?图3
    2021-04-12
    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1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1
    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2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2
    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3高温情况下开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汽车研发高温试验简介图3
    2021-04-10

    A5W工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

    2021-04-06

    A5W工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

    2021-04-05

    A5W工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

    2021-04-05

    A5W工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

    2021-04-05
    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1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1
    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2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2
    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3新手还是老司机?你真的会使用转向灯吗?——实用转向灯用法图3
    2021-04-05
    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1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1
    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2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2
    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3汽车异响是不是一定无法避免?工程师带你了解异响图3
    2021-04-05
    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1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1
    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2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2
    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3新能源汽车敢买吗?看看新能汽车都有哪些典型故障图3
    2021-04-05
    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1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1
    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2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2
    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3阿特兹还是阿特“滋”?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异响问题起底图3
    2021-04-01
    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1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1
    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2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2
    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3汽车极速行驶会发生什么事?图3
    2021-04-01
    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1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1
    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2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2
    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3汽车拆解到底在拆什么?路试工程师带你一览图3
    2021-03-24
    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1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1
    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2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2
    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3电动车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工程师真实数据起底!图3
    2021-03-07
    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1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1
    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2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2
    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3汽车转向有异响?老法师带你捋一遍图3
    2021-02-24
    燃油车、电动车需不需要热车呢?冷车行驶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图1燃油车、电动车需不需要热车呢?冷车行驶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图1
    2021-02-19
    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1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1
    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2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2
    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3什么?车子空调不热?工程师带你检查汽车空调。图3
    2021-02-09
    据说不懂操稳的人买车,都是瞎买?工程师带你了解汽车操稳图1据说不懂操稳的人买车,都是瞎买?工程师带你了解汽车操稳图1
    2021-02-02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