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小米汽车App悄悄上线安全分Beta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车内3名女性乘员遇难。根据小米公司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时速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原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系统检测到前方路障后发出减速提示并启动制动,时速降至97km/h。驾驶员在系统提示后接管车辆,向左转向22.0625度并踩下制动踏板(开度31%至38%),但车辆仍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剧烈碰撞,车头严重损毁并引发爆燃。碰撞后,车载紧急呼叫系统(Ecall)自动报警并联系救援,但火势迅速蔓延,3名乘员未能及时逃生。现场视频显示,车辆前半部分完全烧毁,乘员舱结构虽完整,但车门锁死问题引发广泛质疑。事故发生后,小米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并于3月31日提交车辆行驶数据,但未主动联系家属,引发舆论争议。 技术争议:辅助驾驶局限与安全设计漏洞 此次事故暴露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 1. NOA系统场景适应能力不足:标准版SU7未配备激光雷达,依赖纯视觉方案在夜间复杂光线条件下识别能力受限。系统虽检测到障碍物并减速,但从预警到碰撞仅2秒,驾驶员接管后反应时间不足,人机协同机制存在“责任真空”。 2. 车门应急机制有效性存疑:小米称车辆配备机械拉手可在断电时解锁,但事故中车门未打开。专家分析,高速碰撞可能导致机械结构变形或乘员意识丧失,应急设计未考虑极端场景。 3. 电池安全承诺与实际表现矛盾:SU7宣称采用电芯倒置技术和14层物理防护抑制热失控,但事故中磷酸铁锂电池仍发生爆燃,技术验证与实际事故表现存在落差。 初步调查显示,驾驶员在接管后制动开度未达紧急制动阈值(38%),但家属质疑车企未充分说明系统局限性。 行业反思:技术边界与生命至上的平衡 此次事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警钟: 1. 责任划分需技术透明:L2级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担责,但车企需优化预警机制(如延长接管缓冲时间)并强化用户教育。专家建议引入第三方数据托管,避免车企“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2. 安全冗余设计待升级:国标对碰撞后车门解锁的要求仅覆盖60km/h以下场景,高速事故中的应急逃生机制缺乏强制标准。电池安全需从实验室验证转向真实事故场景测试。 3. 危机响应须人性化:小米虽配合警方调查,但沟通滞后加剧公众信任危机。企业应在技术解释与人文关怀间平衡,建立标准化事故响应流程。 当前,安徽警方与交通部门已成立工作组调查,最终结论将影响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路径。正如行业评论所言:“技术创新必须以敬畏生命为前提。”
4.07
“优秀”
共358人评价
25万-35万新能源总榜
NO.22
超过72%的同价位车系
4.07
综合
3.95
内饰
4.03
配置
3.50
空间
4.51
外观
4.04
舒适性
4.19
操控
4.28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