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脑洞大开的车门设计,有没有你想不到的?

    ZAKER汽车头像ZAKER汽车头像
    ZAKER汽车2022-07-04

    平常我们看到的车门是不是都是下面这种?这种虽然实用,但看多了还是会无聊没有新意。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历史上各大车企推出过的脑洞大开的车门设计,看看有没有超出你的想象。

    滑动式

    偶尔我们也会在一些面包车和MPV上遇到滑动式开门的设置,一般是前门往后开。

    这种开门方式最早应用于美国车企Kaiser Motors在1953年推出的Darrins双门跑车上,甚至比我们现在常见的更“高级”,两扇车门可向前滑动,然后隐藏到前翼子板之中,但因占空间、耐久性差、机械结构复杂等弊端,很快就停产了。

    直到1964年,才有车企重新运用侧滑门的设计,作为选装的配置出现在大众T2上。但经过改变门不再隐藏而是外露,就是我们现在常看到的那种样子。

    此外,还有垂直隐藏式侧滑门,最先应用于宝马1989年推出的Z1。

    它的改良版,可将车门完全隐藏于车底,最先应用于林肯Mark VIII。

    侧滑门一般被用在商务用车、MPV、面包车上,这种车体型较大,侧滑门的设计可以节省空间,人员上下车和拿取物品都更方便。

    但因为侧滑门的制作成本比传统车门高,难度更大,所以并不是所有MPV都采用侧滑门。这时相信有的人要问了:面包车上都有的装置,难道MPV就用不起?乘坐过面包车的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车门开关很卡钝,甚至关得不太紧。部分MPV不希望让顾客感受到这种低廉的体验,但顺滑的开关装置成本高,所以还是使用了传统的车门。

    对开式

    这种开门方式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或许也在电影中看见过。使用这种设计的典型代表就是劳斯莱斯,对开门的设计可以使后排乘客下车时显得优雅从容,彰显尊贵身份。

    其实这种开门方式有个吓人的别称——自杀式车门。上世纪30年代对开式车门一度流行,但当时的工艺没有现在先进,如果车门没关好,高速行驶时气流容易把车门吹开,乘客可能被甩出车外。

    前后开式

    你见过在前面开门的车吗?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宝马推出Isetta,体型比MINI还小,只有一个车门,但这款车1962年就已经停产。

    Micro Mobility Systems AG-Microlino

    直到2016年,瑞士的Micro Mobility Systems AG公司受到复古造型的启发打造了Microlino微型车,同样采用前开门设计。

    下面的开门方式可能会跑车上见到。

    剪刀式

    车门铰链安装于前挡泥板,两边车门垂直向上旋转展开,关闭时像是剪刀合并故得名。想到这种开门方式,一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品牌就是兰博基尼,可实际上是阿尔法·罗密欧开辟了剪刀式车门的先河,早在1968年就用在Carabo概念车上。

    蝴蝶式

    蝴蝶式和剪刀式类似,铰链安装在A柱或靠近A柱的翼子板上,向上打开的同时向内旋转一定角度,好似蝴蝶张开翅膀。这种开门方式同样由阿尔法·罗密欧所创,且与剪刀门一样由天才设计师马塞罗·甘迪尼所设计。1965年,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蝶翼式车门的汽车33 Stradale问世,全球限量18台。

    鸥翼式

    欧翼式车门最早应用在300SLGullwingCoupe上,最初是设计师为了兼顾车门和赛车的管状车架的无奈之举,没想到却成为一代经典。

    看似帅气的外形下隐藏着不少缺陷,例如关车门不方便、开门要注意周围环境是否有足够空间、翻车后驾乘人员逃生困难等。

    战斧式

    这是柯尼塞格品牌的独创设计,车门以A柱的一点为轴心,通过外展、旋转90度、前推一系列动作开门,超具科幻感,就像准备变身的变形金刚。

    天蓬式

    综艺《向往的生活》第六季里,嘉宾们的沙滩车揭开车顶来进出的设计让很多观众心动,其实这就是天蓬式车门。这种开门方式多应用于战斗机上,车门与前、侧或后面与车体相连,视野极其开阔。

    再多的设计,也只是锦上添花,更能够突出个性。但车门最本质的作用还是保卫安全,在买车的时候如果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舍弃安全,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次阅读
    1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