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车主吐槽大会🚗【车辆信息】 我是第一批在24年6月提到Ultra版M7的车主,其他就是最基础的配置——五座后驱增程。转眼提车也有一年了,开了将近20000公里,单程超过1000公里的长途也跑过两次了,下面我就总结一下个人的一些用车心得吧。 ✔️【优点献上】 先说优点,这一年时间问界M7的总体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跑长途也从来没掉过链子。 1️⃣鸿蒙车机很顺手。 整个菜单逻辑清晰合理,找东西不费劲。初级菜单下方可以加很多快捷键,比如开启油箱盖、空气净化、前挡玻璃除雾等,约等于物理按键了,而且还是自定义的;下拉菜单依然有很多快捷键,比如驾驶模式和其他智能模式(小憩、露营、洗车)都可以直接一键选择,不用再去二级菜单找了,还有“一键通风”之类的贴心小程序。 反正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唤醒“小艺”,一般都是导航或者坐在后排才会用。顺手一点就能解决问题反而更省心。 2️⃣车内储物空间根本用不完。 光是四个车门的储物格就能放很多东西,500ml的瓶装水能放四五瓶,而且深度足够,东西不会掉出来;扶手箱里面可以放下十几支250ml的小饮料;手套箱和中控台下面的空位(纸巾、包包之类的)还能放。 M7虽然轴距短,但后备箱的空间真是深到离谱,如果东西滚到最里面了,差不多要爬进去才能拿到有了这个后备箱,回老家都不用怕装不下特产了。 3️⃣沙发很舒服。 我现在真的觉得一款车的内饰比外观重要!外观大部分时间是给别人看的,但内饰舒不舒服真的只有自己知道。沙发够软够舒服真的很提升幸福感,特别是午休小憩或者在外面充电等人的时候。 更值得夸的一点是,有了这个舒云座椅,开长途真的轻松很多(以前租日系油车出去玩的时候,开两三个小时就腰酸背痛了),再加上智驾辅助,一天跑1000公里不在话下。 4️⃣操作非常细腻。 方向盘几乎没有虚位,还有转向助力,这样变道超车的时候就更轻松且更有信心,但刚考完驾照的朋友试驾了一下M7就觉得有点太灵敏了,会比较考验驾驶员的适应能力。 电门和刹车也同样灵敏,电车的动力输出响应很快,稍微往下踩一点就会加速了,非常考验技术,动作稍微大点就容易晕车了,不适应的建议把动能回收调到低档(M7无法关闭动能回收)。 - ❌【缺点改进】 1️⃣老生常谈的,底盘差点意思。 其实我个人觉得是够用的,不过麦弗逊加多连杆的悬挂总是差点意思,每次过一些小的碎石坑洼路面时,滤震效果是挺好的,但低速过减速带时,那种撞击感就很强,如果减速带在弯口,车子还会晃得很厉害,能感觉出来车子走的比较吃力。 但总体来说我对M7的底盘表现还是满意的,既不会软绵绵,又能适当的传递一些路感上来。 2️⃣车漆很薄,要细心呵护。 车身比较宽,停在一些车位线窄的地方本身就更容易被开门杀,再加上极薄的车漆,几乎是一碰一个准。有一次拿着保温杯关门,不小心打到车门上,马上就露了个小白点出来(露底漆了)。 现在真的是精心呵护,每次停车都找边上的,拿放东西也不敢大手大脚的。 3️⃣智驾还是不够靠谱。 市区智驾速度慢、转弯慢这些我都不吐槽了,毕竟底层逻辑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但这车子进匝道的逻辑真的是让我捉摸不定。 走城区快速路进辅路,总是因为没有提前变道而错过或者进匝道不减速而险些撞上路基;跑高速要转匝道又因为识别到路边的限速标识,一下猛的刹车减速,如果后车还是维持在主道的限速标准行驶,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总结来说就是不够“随机应变”,更多的还是靠视觉识别路牌的方式在做决策,缺乏一定的远瞻性。明明是整条路线的规划,但时常出现“快到了才发现来不及”的情况。所以我目前90%的智驾场景还是仅限于高速。 - ⭐总结 相信25款的新M7一定吸取了教训,这次的全新平台虽然还不知道到底如何,但老车主已经开始酸了。智驾方面也增加了后方的固态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对理想i8的期待以下只是个人看法,i8等了半年,昨天被乐道190发布会搞动摇了,希望写点自己的想法,能给想哥团队看看准用户的心声 1-续航:达成率最好往85%靠,不然目前乐道 L90能换电能超充对所有纯电suv冲击都会比较大 2-空间:希望有223七座版,后备箱容积足够,并且能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存储空间,毕竟人多行李多 3-颜值:理想L系列成功的一大因素是颜值在线,目前i8 从图来看颜值可能有比较大的分歧,希望实车能更好看 4-质保:希望能有终身不限公里数质保,理想必然车价不会低,但目前价格战背景下,要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 5-智驾:对标华为,然后超越华为,不用多说 6-价格:一定要有很大的竞争力,乐道I90目前价格冲击非常大,能换电能超充,蔚来车品质在线,所以希望i8 能给个惊喜价 最后,我想说,本次纯电对理想来说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目前增程市场逐步被问界,sl09,领克900,腾势 n9等车型蚕食,虽然这些都是抄理想作业,但是有几个产品的产品力确实不俗,理想目前销量也是月月向下当然,我相信想哥做产品的能力,最晚发布,相当于开卷考试了,希望想哥能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让辛苦等i8的兄弟们能得偿所愿
#去4S店买车,要点啥最划算唠叨两句,很多人在讨论电车买新势力还是大厂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有发言权! 因为我老婆现在开的是极氪001,而我最近计划入手一台宝马i5。 新势力的车,确实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车内各种智能功能比传统电车要多要智能 ,但新鲜感过去之后,好像实际上用的也挺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车子本身的驾驶感受来。(真的,她连车机语音都很少用,每次放歌、调整音量都用手指去屏幕上戳戳😂) 试驾完宝马i5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优点很明显,就是开起来更舒服 整体调性偏软,减震做的很好,舒适性没的说 方向盘也很轻盈,油门很跟脚而且反应很快 加速时,轻踩油门是线性的加速,但踩到60%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286匹马力的推背感,很爽! 当然有部分原因是品牌效应 我尊重有人喜欢新势力,但我更喜欢蓝天白云的标志没问题吧(所以你们不能说我,因为我花的自己的钱)。计划这个月下定,有没有推荐的颜色呀?
#辣评新车看完整场极氪7x的发布会,有个值得夸奖的地方,测试真刀真枪的测试,为了安全不妥协,值得所有车企学习。只能说现在的新能源卷无可卷,入门就是顶配,能有的全都有。买的时候只需要考虑续航问题,和一个舒适配置空悬。四驱的动力是不是需要。下面详细聊一聊极氪7x的配置适应人群,该怎么选7X,每个版本的优劣势。 一:版本对比那个版本更划算? 极氪7X总共三个版本,配置一样,除了电池大小和动力参数不一样。一个75度电后驱版本,一个100度电后驱版本。一个四驱版本。后驱75度电版本和后驱100度电版本差价是2万,按照算就是25度电2万块钱。2万÷25度=800元每度电。续航从605km到780km,增加175km。而为了175公里续航多花2万,个人感觉是缺点性价比的。100度电四驱版本,动力提升不小,加了一个空悬舒适性更好。动力更好。而和长续航版本在意舒适性和动力的用户可以考虑购买。毕竟空悬和动力后期没法去加。当然电耗略微会高一点。从这个维度来讲,入门版本性价比最高,在乎动力和追求更高的舒适性,就只能选高配。中配长续航版本优势不大,只能说不亏。 二:同级竞品车型有那些优势 第一个:个人感觉是不用为了配置多花钱和纠结到底该买那个配置,比较所有功能好用的,不好用的,用的上的,用不上的,全部都有。只需要在意续航,动力,舒适性就好。愿意性价比就75度电续航版本。愿意为续航花钱就后驱长续航版本。愿意为空悬和动力花钱就四驱。 第二个:安全配置不打折 由于都是满配,气囊、主动安全配置,被动安全配制都拉满。作为家用车,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兼顾家庭。安全才是家用车最应该考虑和花钱的地方。 这里有个创新是很好的,一键破窗功能,并且厂家进行过测试,落水后进行一键破窗。或者车辆低压断电后可以进行破窗,给救援是带来一个很大的便利的,紧急情况下有时候就是几十秒到一分钟左右可以决定生死的。当然当时看发布会的时候我也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假如落水不会游泳的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去解决的事情。 另一个疑问,一键破窗功能在非紧急情况下的设定是什么样的?家里有熊孩子,最为喜欢的就是去捣鼓车上的一些按键和操作开关。万一设定不合理这个玻璃破碎的风险会大大提高。 第三:智驾全系标配,终身使用。 现在市面上很多车花了智驾版本的钱,买了智驾版硬件,结果买了才知道智驾版软件有高阶和进阶版之分,想要全部使用还得花钱。 一个版本割一刀,前面觉得牛开价4万,卖不出去后面降价到3万,再卖不出去降价到2.4或者更低,前面第一批支持的客户,差价退还是不退,虽然是市场行为,无疑是先割一刀,没长好再来一刀,再不行连根挖的意思。 就是硬件买一次,软件再来一次,这种行为和某个品牌座椅通风加热收钱是不是一个意思?真不敢想后面还会不会刹车踩一次收一次钱的段子成为现实。 第四:和同级竞品车型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在配置上还有优势 比车辆外观尺寸,同级差距都不大。(图2)比续航也差距不大。内饰甚至更豪华。比价格在同级车也有优势。 简单分析一下极氪7X各版本的适合人群。 后驱智驾版:个人认为适合性价比最高,75度电605公里的续航,适合只在城区行驶,长途出行不多的车友买。就算对于我这种一天60公里通勤的人来说都可以做到7-10天左右一充电(结合我现在这台插混车的充电频率来看,快速路续航打折比较多点。)续航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偶尔周末在周边城市自驾游或者露营游玩也足够。没有太大的续航压力。就算高速打7折的续航也可以7天到10天一充电。 长续航后驱版:适合有长途需求,并且过年过节有长途出行,在500公里内的人群选购。对于那些追求更长续航能力的消费者来说,长续航后驱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更大的电池容量,有更好的续航里程提升,适合那些经常进行长途驾驶或者对续航能力有更高要求的车主。就算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120码大部分的续航折扣在7折左右。也有不错的续航表现,就算短时间堵车和充电也不会有很多次。正常通勤续航能力也能满足一周以上的日常使用需求,如果入门版本一个星期一充电,这个版本正常续航也能做到一个月减少一次的充电频率。就是相当于少花一个小时来充电。减少一定充电的频率。 长续航四驱版:适合那些追求高性能和长续航能力的消费者。四驱系统不光带来更快的加速体验,更有安全,特别是北方用户。在冰雪路面会有良好的稳定性。虽然北方用户我个人不怎么推荐买纯电车型,但是如果买的话,还是上四驱。当然有些想真的拿这个四驱去越野,那电池磕碰真的比较贵,100度的电池更换估计得一辆车的价格。磕了直接可以全损,但是保险公司不一定愿意。非按去年的定级标准让你找地方修,就打算不要终身质保了。所以虽然有越野能力,但是电车真的不一定适合就去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