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写点评前脚沙尘暴刚走,后脚寒流冻雨紧跟而至。昨天的天气预报起初是小雪,后来修正为小雨,等到了车跟前才发现多了一层透明罩子,车身上全部都覆盖了一层冰壳子。都说怕啥来啥,节前南方地区的冻雨新闻我看了之后还说幸亏北方就是下雪,冻雨是不存在的。没想到她来了她真的来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雨竟然就这样牢牢地冻住了。开新能源车就怕这种天气,不过好在昨天晚上我提前插上充电枪,预约了出发时间,早上起来已充到了80%。电量是充足的,接下来就得想办法除冰之后上路行驶。首先在主驾驶方向盘左侧的那个小控制面板上,按一下左下角的按键,这个时候空调开启除雾模式会对着前窗玻璃使劲吹风,要除冰的话需要把温度调高些,我是设置到18度。小控制板面板右下角是后窗加热按键,按亮之后后窗电热丝工作,后窗很快把冰融化,一路上只看前窗了,后窗加热我忘了关,融化的水最后都烤干了。前窗暖风烘烤之后冰层融化,这时先确认一下雨刮器有没有被冻住,最好是先手动除一下冰碴子。我用雪铲先将遮挡视线的冰层铲掉,拿手晃了晃雨刮胶条没被冻住。然后上车,起步后边走边用雨刮器挂掉融化的冰碴子和落下来的雨滴。当然了,车上的方向盘加热和座椅加热我也都是火力全开,这时候能耗很高,一度达到46度电每百公里。当然了,这只是初始的能耗表现,开一会儿能耗就降下来了,在22度电每百公里左右。一说到冰雪天气新能源车好像很不受待见,不过只要电量充足,ID4X空调制热的速度还是蛮快的,方向盘和座椅的电加热感觉也比油车来得快。另外有一点小细节要夸一下大众,就是ID4X门把手设计是半隐藏式,而且是电子和机械双重开启模式。下冻雨不用担心冻住打不开,这一个小设计体现的还是老牌车企的设计功底更强啊。不过车门把手上的小三角这几天失灵了,每次锁车触摸很多次都没有反应,要拿遥控钥匙来锁车才行。 科普一下什么叫冻雨:过冷水滴或毛毛雨与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
Hifun1960205300739:参加了今年的ID.Festival大会,开着我的ID.4X去的机场,跑了个来回。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低碳环保,所以我选择了驾驶我的爱车ID.4X绿色出行。其实选择自驾前往机场,不只是考虑减少排放,还有时间和费用的因素。提前一天用APP测算了一下单程打车费用大概100元,往返就是2X100元,可以充很多度电了。 而且出发时间是凌晨5点左右,如果打车的话需要起得更早才稳妥。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话,费用大概7元,但是单程需要花费约两个半小时,关键是那个时刻公交系统都还没启动运行。看了一下上汽大众APP的里程记录,去程41km,平均能耗16.4kWh/100km,回程39km,平均能耗12.6kWh/100km。估算下来能耗约11.638度电,按1元1度算的话,约合12元,加上机场停车费两天120元,一共132元。为了保护环境,ID Man就是这么精打细算。算下来比单程的打车费用略高,但是综合了安全、时间、效率之后应该是最优选择。其实电耗这么低,主要还是得益于当前的季节温度适宜,不用开空调,电池组也不需要加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感觉跟个人的驾驶方式关系不大。 # 2023ID.Festival# 恋上ID.周边生活# 晒晒百公里电耗
紫色光芒leo:今天报这个故障!!直接趴窝停在高架上,挂不了档!整个趴窝!!直接拖去四s,4s下班了只能明天检查什么问题!!! 这个太不靠谱了!高速上如果直接失去动力危险的不得了啊!!!请问这个问题有没有车友遇到,然后怎么解决
Alsoran9:100%的电,表显450公里续航,全程高速320公里,剩7%的电35公里续航,全程自动空调AC 22°,一共行驶353公里。还说夏天来了,续航会变高,也就比冬天高了20多公里续航。这该死的里程焦虑
用户8946779453599:车提了近半年,7000多公里了,一直没跑过长途高速,这几天出差跑了两次,谈谈感受。 单程270公里,全程辅助驾驶,空调自动23度,速度100-110之间,用了60%的电。折算满电450公里,比预计要好。 时速100时电耗在17-17.5之间。时速110电耗在19左右。120没长期跑不知道。 辅助驾驶跑高速一定要用D档。B档在高速上极其难用,一踩刹车就变成急刹,很危险的。 另外,广西有些高速在进出口处都建有充电桩,如果服务区位置不够可考虑下高速充电,不过比较慢,只有80kw.
阿超168168:分享图片
女斯基怎么了:ID.4X开了大半年了,省心又省钱,还能看视频挺满意
大卫不睡觉:分享图片
旅行家伯内特0v0:真是如他所说?
#你买这车后悔了吗?车型:ID.4 X 2021款 1st Edition ID.初见版 购车初衷 2021年忠诚陪伴我的小车已经任劳任怨风雨无阻地为家庭服务了近15年,本来还可以继续开下去,无奈用车情况发生变化,基本上需要每天出行。蓝牌照每周都有一天限行,...查看全文
#你最爱“它”哪一点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提到IIHS发布了2021年度安全评估最佳车型名单。 因为之前也听说过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大名,知道这是个独立的非盈利机构,一向以评估条件苛刻,分析结论严谨而著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汽车安全信息。 于是乎就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2021年度“最佳安全选择+”车型榜单到底是个神马情况,无意间发现里面竟然有爱车的同门或者说孪生兄弟或者说复刻版......ID.4,哈哈,不知道怎么形容合适。 以下内容也许很多车友早已获知,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今天分享给还未知道此信息的车友供参考。 IIHS评估中表现最好的车辆有资格获得自2006年起颁发的“最佳安全选择”,或2013年启用的“最佳安全选择+”。 我理解这个“+”就是pro,更强、更好的意思吧,优中选优的意味。 这些奖项确定了这个年份该尺寸级别内的最佳安全车辆选择。 翻看这份榜单,ID4居然位列中型SUV里,和福特的探险者、现代的帕里斯帝、丰田的汉兰达等大号SUV在一个尺寸级别? IIHS进行三种不同的正面碰撞测试:中等重叠测试(以前称为正面偏移测试),驾驶员侧小重叠测试和副驾侧小重叠测试。(也就是偏置碰撞测试) 中等重叠测试:以车辆总宽度的百分之四十撞击驾驶员侧的障碍物。 驾驶员侧偏置碰撞测试:以车辆总宽度的百分之二十五撞击驾驶员侧的障碍物。 副驾侧偏置碰撞测试:与驾驶员侧偏置碰撞相比只是换到撞击副驾一侧。 以上撞击时速均为40英里/小时,约合64.4公里/小时。 ID4的碰撞测试结果: 侧向碰撞测试以37英里/小时(约合59.5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并使用4180磅(约合1.9吨)的障碍物,这更能代表当今道路上常见的车辆。 车顶强度测试,在试验中,通过以缓慢但恒定的速度将倾斜的金属板向下压到车顶一侧,并测量压溃车顶所需的力,来确定车顶的强度。相对于车辆重量施加的力称为强度重量比。在车顶被压溃5英寸之前的任何时间记录的峰值强度与重量比是衡量车顶强度的关键。 良好的评级要求强度与重量比至少为4。换句话说,在钢板将车顶压溃5英寸之前,车顶必须承受至少4倍于车辆重量的力。对于可接受的额定值,所需的最小强度重量比为3.25。边际评级为2.5。低于这个指标说明车顶强度很糟糕。ID4的强度重量比测试成绩为5.34。 以上内容只是分享给大家参考,因为里面很多车型在国内也有合资品牌,虽然一直传言同样的车型国内的都有偷梁换柱之嫌,但我想大众ID4作为首推的全球电动车型,其主要的材料指标、工艺参数、技术性能要求等不会有太大偏差,国内中保研、中汽研等开展的安全测试中,ID4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即可说明这一点。如果看重车辆安全性,ID不啻为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