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Hifun1960205300739头像Hifun1960205300739头像

    Hifun1960205300739

    ID.4 X车主·车龄3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车圈万人迷LV1车圈万人迷LV1

    1w公里,#我与ID.的亲密接触

    2022-04-27发布于:ID.4 X车友圈

    #你买这车后悔了吗?

    车型:ID.4 X 2021款 1st Edition ID.初见版


    新鲜出炉的1w公里

    购车初衷

    2021年忠诚陪伴我的小车已经任劳任怨风雨无阻地为家庭服务了近15年,本来还可以继续开下去,无奈用车情况发生变化,基本上需要每天出行。蓝牌照每周都有一天限行,需要有一辆绿牌车,用起来方便。其次,未来几年的用车范围基本上就主要在城区,偶尔出趟短途。目前又受怡情的反复影响,跑长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后就是用车成本方面的考虑,每天要行驶大约60km,用电和用油比较的话,还是电车更省些。期间考虑过的车型有某迪的汉和唐,因为有几个同事买过,本人也比较想支持国产车。去BYD的展厅看过实车之后想试驾但是由于销售太火,试驾车都没有,又问了一下,预定的话至少需要4个月才能提车。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等不到那么久,只好作罢。后来还去看过别克的微蓝6,店里只有一辆混动型展车,约的试驾结果去了之后又没有试驾车,展车没挂牌不给试驾,感觉被忽悠。别克旁边是雪佛兰,又去看了畅巡,这个车是纯电,试驾了一下,开车的感受还可以,但是坐后排的家人觉得不舒服,而且也是没有现车,并且充电桩也不带,需要自己购买和联系安装。综合考虑后,放弃。感觉现在的各大传统车商都仍以油车为主,电车型号很少,而且销售也不热情推销。可能是利润相对油车较低的缘故吧。

    前排

    前排

    后排

    后排

    主驾

    副驾

    中控

    方向盘

    中控

    尾部

    尾侧

    侧面

    侧面

    侧面

    路边

    停车场

    使用状况

    截止至目前购车时间将近9个月,其中有一个多月“怡情”原因静默家中,实际行驶时长8个月左右。目前行驶里程1w公里,感觉私家车这个使用强度算是比较正常的,之前的车子平均一年行驶里程才0.5w公里,跑过几次长途,其余时间都是在城市里,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有时候开车还不如走路或骑车快,加之汽油车每周会有一天限行,有时干脆放置不开,故而公里数很少。买了ID4几乎每天都得开,不得不开。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候吃完晚饭还会开到单位加班到深夜。刚入手那一两个月,尚处于磨合期,虽然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的磨合,但是跟车机的磨合着实让我开了眼界有了新的体会。买车前也略微看过一些关于此车的吐槽,那时候用户少,反馈的问题也不突出。直到自己开起来才发现,老司机遇到新问题,而且不知道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会处理。比方说,开着新车还没挂牌子,去办理购置税的事,路上小雨,落过一个小的集水坑,轮胎故障灯报警,提示要去维修站检查处理。这是第一个故障。后面因为没挂牌。出入小区不方便,在车位停了三天之后,一上车就开始各种故障闪灯:驱动系统故障、前方雷达故障、sos故障等等,着实吓人。而且车机连不上网。于是赶紧去4s店处理好了。之后升级过两次,一次是给各种传感器硬件的驱动升级,搞了三天才算搞好。另一次是从1498升级到1516升完之后,目前故障警示的虚报少多了。现在是百病成医,出了故障码,先用常规方法处理:下车锁车等待几分钟之后重新上车。基本都是虚报,消除就好了。这中间还有一次是硬件故障,就是车载12v小电池,行驶期间提示电量不足,需要在行驶中充电,结果我刚好周末带家人出去玩,干脆就跑的远一点,来回开了近百公里,仍然提示需要行驶充电。开到4s检测小电池,说是正常师傅给充满了电。开回家又开了两三天,继续出现电量不足需到维修站处理的提示。最后到4s更换了小电池。最乌龙的是我给师傅说小电池提示故障,结果师傅检测了一下动力电池然后说没事。汗!车辆外观、内饰对ID车型属于始于颜值,终于性能吧。ID.4x外形和大众传统套娃脸大有不同,可以说是全新设计,造型比较灵动流线,初见使人耳目一新,比较吸引眼球。去试驾也是先被其外观吸引,感兴趣之后才有了试驾的想法。内饰还是属于简洁风格,靠近人的部分有一些仿皮的软质材料包裹,其余部分都是硬塑料。中控风格我比较能接受,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屏幕,旋转档把我一上手就很喜欢,这个见仁见智,很多人不习惯这种设计。唯一觉得不方便之处,就是停车倒车入位的时候,方向盘打到一定角度,会遮挡小屏幕,看不见档位拨到位了没有。有时会伸脖子转脑袋的再看看,确认已挂上倒挡。现在是看中控屏的倒车影像,倒车影像出来了就表示已挂上倒挡。

    使用心得

    车辆驾驶感受,噪音表现、能耗表现、加速表现、空间感受等其实最先试驾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惊喜,操控是一如既往的大众风格,转向灵活,指向精准,底盘扎实稳健。但是有一点,方向盘比较沉,转起来得有一把子劲才行。转弯半径小,拐弯调头什么的比较灵活。电车噪声很小,几乎没有。除了根据法规加上的模拟声浪,低速时比较大,为了安全嘛,能理解。电耗表现中规中矩吧,基本上综合在16度每百公里,冬季温度低的时候续航会打六折左右。温度合适,续航慢慢恢复正常,基本上跟宣传的理论续航差不多,还算比较实在。加速表现个人觉得完全够用了,不需要太快的加速,没必要。很多次有加速快的车,如某迪0~100公里4.3s的那种车,在市内每次急加速超过我,然后在下个路口红灯前必然相遇,如此反复多次,不知道开那么急干嘛。空间比我的小车大多了,前后空间都还比较宽敞,家人反馈后排乘坐也舒适。就是后面坐三个成年人,都是体型偏瘦反馈宽度方向还是有点挤,短途可以这样挤一挤,距离稍长还是不舒服。但是经凑级suv,不能奢望太多。后备箱空间很大,感觉平时不拉东西空置太浪费,应该把后排座椅设计成可前后移动式的,这样不拉东西的时候,后排与前排可以间距拉大,翘个二郎腿啥的也舒服。

    这是当天自启动之后的能耗14kw/100

    一段累计电耗


    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个行驶了四千多公里的综合能耗,16.2kw/100km这期间经历了整个冬天不吹不黑,客观的讲,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任何车都有可吐槽点,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当然如果是影响严重的大问题那可就千万不能姑息。ID4x如前所述,始于其全新的外观设计吸引了我,其次是品牌。虽然大众造电车才起步,但是作为大众老车主还是对这个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度,花重金打造的MEB平台,应该也不只是个噱头,以传统车企的造车实力转型到电车上,应该是有优势的。至少在车身结构、底盘操控方面我相信不会差。至于三电方面,电机、电池都是有现成成熟的产品,只是把这些整合到一起之后的电控方面估计目前行业领先的还是某撕拉最强。不过就看购车人更看重哪一方面了。我对车的需求排序,首先安全性,下来是舒适性,再下来是操控。ID4在国内和国外的碰撞测试成绩都还比较好,当然买车的时候还没这些测试成绩,无法比较,只是源于对大众品牌的信任吧。在此吐槽几点:1、车机问题(大部分据说是各种传感器的误报)确实让人恼火,尤其是对车还不熟悉的新车主。出了问题警示,问4s总说没事,继续开。可谁知道会不会把人撂到半路呢?会不会失控出事故呢?好在软件的问题可以通过升级不断地消除bug,希望以后OTA搞起来,不断完善系统,提高用户的体验。如果有硬件问题就要及时更换,不要问题大了再召回就得不偿失了。2、4s的培训和售后服务要跟上,ID4是新车型,店里的技术经理也是各种问题搞不清不会处理,解决问题不及时,非常影响用户使用感受。而且有时候修不好不说反而给修坏了更糟糕。4s承诺的一些服务,比如代用车服务也实际做不到,影响口碑。3、车辆出厂的品控还是要把好关,虽然我是很相信厂里的质量把关和检查不会差,但是实车出现一些问题,不知道是出厂之后其他原因造成的还是厂内装配就有问题。目前左后门偶发性的打不开,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检查过几次一会好了一会又不行。4、400客服电话应该发挥作用,不要只传话不解决问题,反馈过几次4s服务和售后问题,只说是已上报在处理,很简单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客观的讲,仅为个人观点:ID4x车是好车,开起来舒服,安全性和操控方面满意。但是,电控软件系统需要完善,4s和400服务水平需要再提高。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