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碳化硅大战:车企的豪赌还是陷阱?混动崛起竟让巨头集体“破防”

    机械pai头像机械pai头像
    机械pai03-09

    当特斯拉砍掉75%碳化硅、小鹏发明“省钱组合拳”,比亚迪们砸钱自研芯片的算盘,突然打不响了!这场席卷全球车企的碳化硅之战,正从技术博弈演变为生存游戏——有人省出百亿利润,有人血本无归。


    1. 自研芯片“退烧”:从爱国牌到算盘崩

    3年前,车企争相标榜“芯片自研”,资本市场应声暴涨;3年后,只剩比亚迪、理想、华为还在死磕碳化硅。真相很残酷:造芯烧钱如烧纸,月销10万辆才摊得平成本

    蔚小理们猛然清醒:与其砸钱造芯,不如联合供应链砍价。正如英伟达智驾芯片降价30%,让自研党一夜“破防”——当产业链狂奔时,单打独斗不如借势起飞。



    2. 混动神操作:IGBT+碳化硅“混搭”省出百亿

    价格战逼出车企极限生存术:小鹏用40%碳化硅+60% IGBT,特斯拉直接砍到25%,续航只损失0.5%,成本暴降30%!秘诀在于“动态电流分配”:低速用电车芯(碳化硅),高速用油车芯(IGBT),专治各种费电工况。

    更狠的是插混车型——带油箱的车主根本不在乎多耗1%电,导致碳化硅彻底失宠。2023年插混销量暴涨80%,碳化硅需求遭腰斩,自研车企哭晕在实验室。



    3. 800V高压快充:碳化硅的“救命稻草”?

    绝境中闪现一道光:800V高压平台让碳化硅续航收益飙升50%!吉利实测发现,400V平台省电4%,800V直接干到6%,特斯拉Cybertruck、小鹏G9等车型集体押注。

    但危险仍在:国产碳化硅衬底良率冲到60%,8英寸晶圆成本再降35%,供应链降价比自研更快。有车企算账:“自研芯片省的钱,还没供应链降价多,图啥?”


    4. 生死选择题:自研芯片VS联合杀价

    这场战役没有赢家:

    • 自研派(比亚迪/华为):赌未来碳化硅需求爆发,用技术壁垒碾压对手;
    • 买办派(特斯拉/小鹏):抱紧供应链大腿,靠混搭方案省出利润;
    • 骑墙派(理想):两头押注,芯片自研+外购双线作战。

    行业共识逐渐清晰:衬底、封装交给专业厂,车企只攻芯片设计。正如手机圈联发科+小米模式,既保核心技术,又避烧钱陷阱。




    当碳化硅成本逼近IGBT两倍,混动车型横扫市场,车企还要死磕自研吗?更尖锐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崛起,到底该靠“全栈自研”的民族牌,还是“全球供应链”的生意经?

    评论区见真章:
    「挺自研派」:不掌握芯片永远受制于人,华为就是榜样!
    「务实派」:活下去比面子重要,特斯拉的混搭方案才是真理!

    (数据来源:威睿电机/天科合达官方数据,行业趋势综合多方研报)

    次阅读
    23评论
    14赞同
    收藏
    分享
    23评论
    1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