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车回家,堵在高速上的时间比在路上开的时间还长!”这恐怕是不少人节假日出行的真实写照。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职员张强提出的《关于优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推行“多选免费”机制的建议》,让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我国自2012年开始实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涵盖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大法定节假日,免费对象为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和消费,降低了公众出行成本,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每逢节假日,高速路上“人从众”的景象屡见不鲜,形成“潮汐式车流”。2025年春节首日,兰州、天水等城市出城方向车流量较平日增长超200%,事故风险也随之上升。集中出行不仅让高速成了“停车场”,也影响了出行体验。
现行免费政策下,因工作或家庭原因无法在节假日出行的车主,就无法享受免费福利;而频繁使用高速的车辆在非节假日仍需全额缴费,这对他们来说不够公平。而且,“一刀切”的免费模式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多元化出行场景,部分车主希望将免费额度折算为里程或金额,按需分散使用,但现行政策难以实现。

为解决这些问题,张强代表建议建立“年度免费额度”制度。即每辆符合条件的小型客车每年享受固定免费额度,比如10天 ,车主可自主选择在全年任意时间使用,包括非节假日。同时,为保障传统出行刚需,保留春节3天、国庆3天等重大节假日部分免费天数,其余天数纳入自主额度。
为避免公车私用等资源滥用问题,应限制公车使用免费额度,对高频次出行车辆(如网约车)设定额度上限,确保政策普惠性。还应建立申诉渠道,对系统误差或技术故障导致的额度误扣及时修正。
当然,这一建议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技术层面,现有ETC系统尚不支持动态额度核算,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管理层面,如何准确记录车辆行驶数据、防止违规操作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克服。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拥堵高发区域可作为先行试点,结合ETC系统升级,实现额度动态管理,车主可提前通过APP预约免费时段,系统自动核销额度。待试点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折算高速公路免费天数,让车主自选使用时间,这一建议为优化高速免费政策提供了新思路。它既兼顾了公平性,又能满足不同车主的出行需求,有效缓解节假日高速拥堵。期待这一建议能在多方努力下,早日从提案变为现实,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