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盘中涨近9%,网传上汽和华为合作,取名尚界,创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主因市场传闻其与华为合作推出新品牌“尚界”(类似问界模式),切入高端智能电动车赛道。
这事儿聊的点在于几年前上汽前董事长说过一句话,上汽不能接受任何供应商提供的智驾整体解决方案,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现在你们也看到了,前董事长下台后,新董事长转向开放合作,才有了这次跟华为的合作。
战略转向争议
2021年上汽前董事长陈虹以“灵魂论”(拒绝华为智驾整体方案,坚持自研)引发行业热议;2023年王晓秋接任董事长后,公司态度转向开放合作,此次合作标志其智驾路线重大调整。
合作逻辑与行业趋势
1. 华为合作模式适配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三级:零部件供应**(MDC计算平台)、HI模式(全栈方案,如北汽极狐)、智选车模式(深度绑定,如赛力斯问界)。上汽大概率选择HI模式,保留品牌主导权(“尚界”或为子品牌),避免“灵魂论”舆论反噬。
技术互补性:华为智驾ADS 2.0(无图方案+城区NCA)可补齐上汽智己、飞凡等品牌的算法短板;上汽的整车制造与渠道(全国超2000家4S店)能加速华为方案商业化落地。
2. 倒逼转型的行业压力
销量焦虑:上汽2024年前5月新能源车销量28.5万辆,同比仅增9.3%,落后于比亚迪(127万辆/+26%)、理想(14万辆/+23%)。
自研瓶颈:上汽“零束科技”研发的“银河全栈3.0”智驾系统落地缓慢,智己L6仅支持高速NOA,落后于小鹏、华为系车型的“全国都能开”。
政策窗口期:2024年L3级自动驾驶政策破冰(北京/上海开放测试),车企需快速卡位,合作华为可缩短2-3年研发周期。
市场预期与估值博弈
短期炒作点:参照赛力斯(与华为合作后市值最高飙涨10倍),资金押注上汽复制“问界奇迹”。按华为智选车模式估算,“尚界”若年销10万辆(均价25万元),可贡献营收250亿元,拉动上汽整体估值上修。
长期分歧点:机构担忧合作稀释上汽毛利率(华为HI模式约抽取10%-15%整车销售收入),且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可能弱化其“科技上汽”标签。当前上汽PE(TTM)仅8.6倍,反映市场仍以传统车企估值框架定价。
风险提示
1. 合作不确定性:华为已绑定赛力斯、奇瑞、江淮等车企,资源分配可能倾斜,上汽“尚界”需与问界、智界争夺华为门店流量。
2. 内部协同阻力:上汽旗下智己、飞凡已有独立电动品牌,新品牌定位若重叠可能引发内耗,且传统经销商体系难适应直营模式。
3. 技术话语权博弈:HI模式下数据归属、OTA升级权限等核心利益分配尚未披露,双方存在潜在摩擦风险。
此次合作是上汽在智能化军备竞赛中的“务实妥协”,短期可提振销量预期并修复估值,但长期需观察两点:
模式深度:若仅限单一车型合作(如智己改款),则利好有限;若独立子品牌+华为全渠道赋能,可能重写竞争格局。
自研平衡术:能否在借助华为的同时,保持EE架构、座舱系统的自主迭代能力(如零束科技与华为方案并行),将决定其能否摆脱“代工厂”质疑。
大家可关注合作官宣细节(股权结构、渠道整合方案),短期交易性机会明确,但品牌重塑难度高于赛力斯(原有燃油车包袱重),趋势性行情需销量数据验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