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标志着近十年以来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最为严峻的挑战。先是保时捷遭遇业绩滑坡,被迫紧急更换高层应对经销商压力;紧随其后的宝马也不得不退出激烈的价格竞争,其门店订单量骤降30%,近期更是透露出上半年利润下降了两位数的消息。面对这样的双重打击,即便是这些声誉卓著的顶级品牌也开始走下坡路,更不用说那些二三线的品牌了,它们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
路虎便是如此,今年上半年,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遭遇下滑,达到3.7万辆,同比下降8.3%。在与奇瑞的合资公司方面,情况更为严峻,路虎仅售出12,802辆,与去年同期的15,391辆相比下降了将近17%。同时,捷豹的销量也只有8,452辆,显示其市场地位正逐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就在7月中旬,捷豹路虎以“接近零盈利能力”为由,停产了捷豹旗下的五款车型。这一举措使得捷豹品牌的发展前景受到了严峻挑战,其“品牌重塑”战略也陷入了困境。对于担任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总裁的吴辰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然而,关于路虎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可能并不如Adrian Mardell(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所描述的那样乐观,他们似乎并未完全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销量下行,路虎失去国内中高端市场?
实际上,Adrian Mardell对其公司在2023/24财年(即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业绩感到自豪。
在这一年里,全球销量达到了令人瞩目的43万辆,同比增长了2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23年的3月至12月,路虎在中国的销量就高达53654辆。尽管如此,进入2024年后的前四个月销售数据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

如下表所示,今年初四个月,合资品牌奇瑞捷豹路虎的销量表现不尽人意。具体来看,路虎品牌在1月和4月实现了正增长,但2月的销量骤降,而3月虽有所回升至2569辆,却同比减少了17.1%,四个月累计销量仅为9251辆。另一方面,以揽胜、发现和卫士系列为代表的进口路虎,同期累计销量为11879辆。将这两部分数据合并,总计不足2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3月至12月的累积销量74784辆,仅占财年总销量的17.3%,对年度销售目标的贡献有限。

如果是按照具体年份来对比的话,那路虎在国内的表现更为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合资路虎只有1.28万辆;进口路虎为2.44万辆左右,同比下滑4%,而2023年同期则是同比上涨43%。
在车型销量方面,进口路虎的揽胜和卫士在上半年分别售出9315辆和8918辆。这两款车型由于市场定位和价格设置的原因,主要作用是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因此其市场表现并不广泛受欢迎。然而,对于旨在满足大众需求、并保持品牌市场活力的热销车型,路虎的表现相对较弱。国产的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版在提供超过12万元的优惠后,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分别为6373辆和6305辆,月均销量仅略高于1000辆。

这暴露了路虎面临的另一难题:在高端市场,其品牌力量已大不如前,无力对中国本土品牌形成有效的竞争压力。当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版的定价降至30万以内时,与问界M7、理想L6、坦克400 Hi4-T及坦克500 Hi4-T等车型相比,产品力的不足被进一步放大,显得毫无竞争力。
可以说这样的状况狠狠打了吴辰的脸,路虎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艰难转型,路虎还有多少时间?
坦白来说,不论是进行“品牌重塑”的尝试,或是全力以赴地步入电气化时代,对于路虎而言,最关键的一点始终是清晰认识自我。因此,当去年捷豹路虎决定拆分为揽胜、卫士、发现、捷豹四个子品牌,并设定了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新现代豪华主义汽车制造商”时,行业内实际上已经开始感到担忧:在生存都显得尤为艰难的背景下,路虎采取的这种激进方式回归高端豪华市场,这真的可行吗?

这份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首要关注的是财务状况,根据最新数据,到2023年9月为止的过去三年中,路虎的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391亿。与此同时,捷豹路虎目前的销售和盈利状况显得颇为动荡,有报告称,国产版揽胜极光与发现运动版的销售实际上是在亏本。经销商透露的信息显示,每售出一辆揽胜极光或发现运动版,其亏损需要通过两辆卫士的盈利来弥补。去年,卫士和揽胜的利润都已被用于抵消国产车型的亏损。
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捷豹要砍掉五台车型,那反过来想,国产路虎如果还是无法盈利,或也有可能变成鸡肋,迟早也会被砍掉其中一款车型。

其次是本地化进程,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路虎的“品牌重塑”战略并没有起到在中国市场的增益作用。而且在对于整体的发展策略上,吴辰意图照搬奔驰的那一套,着力于品牌高端化的建设的举措,也引起业界的非议。
尽管国产的路虎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版提供了超过12万的优惠,价格甚至降至30万以下,但它们仍旧处于市场的边际位置,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同时,在高端市场中,由于目标消费群体较小且市场规模有限,吴辰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难以抉择的境地。

随着中国车市竞争的加剧,路虎转型的时间窗口正逐渐缩小。若无法在20万至30万元的入门级豪华市场以及50万元的中高端豪华市场中站稳脚跟,即便积极拥抱新能源转型,也难以扭转局势。吴辰所提出的“提升中国在捷豹路虎全球营销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这一目标,可能变得遥不可及。
总结:
尽管路虎在外观上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但在国内市场它却显得既无法触及超高端市场,又在中高端市场上逐渐失势。面对国产路虎盈利困难的局面,是否该考虑放弃中国市场的某些方面,转而成为一位低调的“新现代豪华主义”引领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