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汽车国家队,终于成型!
因为这个天降馅饼,长安股价暴涨,几乎拿到两个涨停,几十万股民结结实实吃到了一顿大肉!
赛力斯吓了一跳,不过股价也是先跌后涨,安然无恙。但只有比亚迪,股价却吃了大面!
所以就有人说——华为这波操作,难不成最倒霉的是比亚迪?
因为股价确实吃面了,一帮股民怨声载道,不过咱们冷静琢磨一下,还得问一句——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感觉并不是,因为比亚迪手里的牌,真的太多了。
这些牌没拿出来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厉害!
有一点非常清楚——至少到目前为止,比亚迪是中国车企中,唯一一个最接近成为全球TOP5的玩家。
这种级别的玩家,会被华为的汽车军团击溃?
基于此,这是不现实的,比亚迪手里都有什么牌?
这么说吧,凡是你能想到的跟汽车有关的那些王牌,比亚迪都有。
其中很可能还包括无人驾驶,而且比亚迪属于“巨星打法”——也即是一手包办一切。
供应商如果能暂时顶上,那自然最好。
如果顶不上,比亚迪就会自己干。
比如芯片这东西,中国有几个车企能造出来?
动力电池这种高级货,又有几个玩家能做到比亚迪那个位置?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拿无人驾驶说事,无非就是想证明比亚迪智驾不OK,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一个多年前就不把博世放在眼里的巨无霸,当然也不会害怕无人驾驶!
博世是谁?
在很多车企那里就是大爷!
不过在比亚迪的黑科技中,博世的角色变得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另外,仰望、方程豹也都没什么秘密了。
当比亚迪能把车卖到100多万的价格,而且还拿到了几万个订单时,就注定了这家车企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扛把子。
基于此,倒霉的绝对不是比亚迪!
比亚迪被排除后,第二个应该被PASS掉的,应该是自主车企。
赛力斯、江淮、北汽、奇瑞这四大金刚不用说了,但凡思维正常,这几家都会接受华为的邀请,参股车BU的合资公司。
其他自主车企,即便不会参股,估计也会把和华为的合作,抬到更高的位置上。
这方面的典型,就是广汽。
广汽的经历比较有趣,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先是和华为合作,然后发现双方有些不一致,接着就想尝试以我为主,最后发现不太顺利,于是选择继续和华为合作。
车企有这种想法,其实很正常。
按照上汽的思路,就是不能让华为成了这辆车的“灵魂”,然后自己变成一具“躯壳”。
上汽的这种描述,曾经引发巨大争议。
孰是孰非,咱们在这里不做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提供的是最佳解决方案。
那这就是一个面子和里子的问题了。
你如果想要迅速提升产品力,那就和华为合作,而且方式多样,甚至还能参股。
如果觉得自己能搞研发,或者有其他合作伙伴,那也没问题,只要用户认可就行。
这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就是“用户认可”。
按照当前人们对于智驾系统的购买情绪,显然又是华为。
那这怎么办?
你搞一个英伟达,或者英特尔,然后去告诉用户自己的智驾能拳打特斯拉,脚踢华为?
华为是全球唯二能够提供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顶层应用的玩家(另一个是特斯拉),你真的认为现在的用户那么好骗?
所以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拥抱华为。
省事、省时、省力、省钱——还有啥可犹豫的?
唯一有不同想法的,可能就是“造车新势力”。
必须要承认,造车新势力是很特别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把中国汽车带入了智能时代,居功至伟。
像做出了这种牛逼业绩的公司,一般是不会妥协的。
他们可能会采购华为的电机,这没问题。
但要让他们加入华为的智能汽车军团,他们就为难了。
而且他们有钱。
现在造车新势力手中,动辄都是上百亿、数百亿的现金。
这些现金让人安心,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没有什么东西,是砸钱不能换来的。
所以他们很可能不会去参股华为的那个合资公司。
造车新势力相信,华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或者我做不到的,华为也做得不咋地。
比如何小鹏和余承东的AEB之争,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番论战谁赢谁输,我不做评论。
但论战本身,就反映了造车新势力不想和华为坐在一张桌子上。
这样的话,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造车新势力想颠覆传统造车企业,抢食后者的市场蛋糕,华为却通过组建智能汽车国家队,帮助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双方何止是不对付,简直就是死敌了。
不过随着长安汽车的加入,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华为倾斜。
没人能够确切地预言,造车新势力和华为的这种PK,会是什么结局。
但就当前而言,华为给造车新势力制造了一个无法解开的难题。
因为华为做到了被制裁4年,却依然东山再起。
在造车新势力中,没有任何一个玩家敢奢望这一神迹。
造车新势力会的,华为都会。
造车新势力不会的,华为也会。
聪明的你,直接告诉我——这仗该怎么打?
华为组建智能汽车军团,最大失意者是谁? 比亚迪?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