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系统崩溃引发混乱

滴滴办公楼
11月27日晚,滴滴出行经历了严重的网络故障,导致司机端后台崩溃,订单量损失过千万,交易额超过4亿。然而,在故障期间,部分司机的后台收入余额竟然超过了690亿元。这一数字凸显了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司机端崩溃带来严重问题

手机截图
作为一个平台,滴滴应当迅速修复系统,以确保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从而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滴滴出行在北京等地出现严重故障,导致乘客无法叫到车,司机接不到订单或导航无法使用。滴滴紧急回应称由于系统故障,正在紧急修复中。11月28日早上7点31分,滴滴官方微博再度致歉,并表示技术团队已连夜修复,网约车服务已恢复正常。然而,到9点30分左右仍有乘客反映问题。用户反馈显示,故障发生后滴滴抢修超过9小时。
系统故障引起后台混乱

截至28日上午10点30分,司机端后台系统仍崩溃,显示数据为“0”且有司机后台收入余额超过690亿元。部分司机被错误派单到数千公里外。滴滴官方客服表示系统陆续恢复中,但无法透露具体细节或原因,客服系统本身也出现故障。
滴滴解释与专家观点
11月28日,滴滴出行经历“滴滴崩了”事件,导致滴滴App服务异常。滴滴官方回应称系统故障,已进行紧急修复,目前正陆续恢复中。

滴滴回复
然而,官方未明确说明故障原因,是内部业务调整还是外部攻击。网络安全专家孙甫猜测可能是内部重大业务调整或新业务接入导致原系统未做好预案,引发关联业务或关联系统重大故障。这种情况是大公司系统故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昨夜至今,滴滴出行APP发生“闪崩”事件,引起广泛争议。作为国民级APP,滴滴的网约车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引起用户不满。

某网友留言
滴滴官方回应称为系统故障,正在紧急修复。尽管官方解释后续用户使用情况,但对于故障原因仍未给出明确解释。
专家观点与公司应对

滴滴回复
专家观点认为可能涉及技术、管理制度、互联网公司创新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一种激进观点认为可能是外部黑客攻击,但也有可能是内部重大业务调整或新业务接入导致系统未做好预案。目前仍需时间进行更全面的复盘。公司产品或服务问题并不罕见,滴滴此次大范围“闪崩”事件并非首次。从用户角度看,期望能享受方便、快速、高效的服务。然而,事件也提出一个课题:当一家公司成为准公众公司,对其产品和服务边界的定义和探讨成为必要。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大公司行为的讨论,类似的话题在美国互联网行业也一直存在。
对滴滴的期望

总体而言,希望滴滴提供更扎实的底层技术支持,确保为公众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同时,期望市场有更多竞争者入局,实现充分市场竞争,以最终反映用户需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