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记者 刘翰书 郑宇

    青吧的快乐生活头像青吧的快乐生活头像
    青吧的快乐生活2023-10-13

    10月12日上午,秋雨霏霏、薄雾笼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宽敞的道路上,一辆无人驾驶小巴士从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缓缓驶出。快行至一处十字路口时,车辆提前打起转弯灯、减速并线,待绿灯亮起,顺利完成转弯,不一会儿,就抵达了终点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10月12日,采访团记者正在乘坐无人小巴。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当天,重庆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部智联”),一睹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如何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开花”。

    破题单车智能短板 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加速落地

    采访团正在调研采访。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经过多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放眼全球,国外主导的单车智能,主要通过安装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装置,让车辆完成感知、决策和控制。然而,单车智能面临诸多局限,譬如存在视线盲区、传感器“看”得不够远、识别精度会受天气影响等,这些都会影响驾驶安全性。

    要破解这一难题,加入“聪明的路”和“实时的云”就势在必行。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并推动该套方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落地——双方于2022年4月携手成立了西部智联这一创新平台,并围绕打造业界标杆目标,确定了“院地共商共建”发展模式。

    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优势何在?为何选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

    “与单车智能相比,这套方案实现了车辆与路端、云端的协同,更加安全、高效、节能。尤其在5G、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加持下,既能使车辆制造成本下降,也能将低成本智能汽车变为高价值智能网联车辆。”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裁褚文博介绍,西部智联的成立,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由标准化到产业化、商用化、国际化的应用转变。

    重庆是国家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既有传统车企坐镇,又有造车新势力落地,汽车产业基础有目共睹。西部(重庆)科学城则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构建“车、路、云、网、图”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引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造高地。

    一边是破题业界短板的创造性“中国方案”,一边是“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宏伟擘画,此次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让作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院士工作站的西部智联横空出世,并将围绕整个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5G+北斗融合网络 实现静态毫米级和动态厘米级定位

    采访团正在调研采访。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无人配送车穿梭行驶于小区内部;无人售卖车变身公共场所移动货架;AI巡逻车全天候执行路面巡查……这些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的场景,是依托怎样的科技实现?

    从技术上看,要实现上述智能应用场景,首先要将车辆全部接入云控平台,然后通过道路两旁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把实时采集到的数据传回“云端”,通过计算之后再把安全和高效的驾驶建议发送给车辆,最终实现“云端”智能增强自动驾驶,避免人为因素或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此过程中,高精度定位功不可没。

    “利用5G+北斗融合网络技术,我们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完整服务能力,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实现静态毫米级、动态厘米级定位。”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城三分公司副总经理雷亮告诉记者,5G+北斗融合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在隧道及立交桥等复杂道路环境,让导航不再“迷路”。

    得益于该项技术的应用,探索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与商业化应用也成为可能。据他介绍,5G智能网联场景应用可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应用领域的政府、企业、个人客户提供监管、数据、研发、测试、智能驾驶等网联服务,同时还具备让车辆运营降本增效、自动驾驶安全增强等优势。

    目前,中国移动方面正全力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聚焦5G+北斗融合网络技术、5G专网赋能、网联无人机等,为川渝两地智能网联汽车算力需求提供支撑,打造更多智慧交通能力,支持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助力“成渝智行走廊”建设和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建成示范道路48公里 2025年初步构建全产业生态体系

    采访团正在调研采访。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在西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中心大屏上,记者直观感受了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实现的首次完整落地,车路云一体化有机协同如何赋能智能网联驾驶、智慧公交出行、智慧城市管理等一目了然。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服务全智能等级车辆的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云控平台部技术总监、西部智联云控平台首席专家杜孝平介绍,自去年正式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来,示范区一期建设道路里程已有48公里,主要包括以测试验证为目标的金凤片区和以示范运营为目标的大学城片区;进行智能化道路改造382个节点,部署路段感知设备超过1000台,搭建了统一的云控网联服务平台,接入公交车、渣土车等各类网联车辆近1000台,实现对示范区各端应用的全面数据赋能。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构建全流程、全要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等在内的4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聚集在此,全产业链生态圈初见雏形。

    记者还了解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关于“全天候、无人化、商业化”的应用诉求,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逐级探索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全域开展道路测试、应用示范、商业运营及无人化应用的创新方法,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一流政策支持。“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设施、智慧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初步构建起‘车、路、云、网、图’全产业生态体系,建成西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负责人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