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车三大部件电机、电控、电池,是电车最核心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也是制造成本最高的三大部分,三电系统成本约占整车总成本的70%以上,而电池成本又占三电系统成本的70%左右。新能源电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电”字,最重要即电池。电池性能是否优异,直接决定着电车的未来,即成也电池、败也电池。

1、电池容量的大小决定着新能源电车的续航长短。
动力电池的容量直接决定电车的续航能力,即电池容量越大,续航能力越强。现在很多车企往往通过堆电池来实现长续航,但堆电池虽然容量增大了,但电池整体体积和质量也会增加,需要牺牲车辆有限的内部空间,同时增加能耗,这是个死循环,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未来必须研发电池新材料、新介质、新电池结构、新电池模式来提高电池单位质量所存储的能量,实现轻质化、小体积化,更好的延长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

2、充电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车主的时间成本及体验感。
一般情况下,电车慢充需要5-10小时以内,快充只需要0.5-1小时以内。家庭充电桩利用夜间充电非常舒服,既便宜又不占时间陈本。但没有家用充电桩或外出,需要到公共充电桩充电,那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找公共充电桩需要时间、充电排队需要时间、充电时又需等待时间。遇到节假日或者充电高峰期,那车主简直会等到发疯。这不仅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且会引发焦虑,驾车体验感极剧下降。
未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升级充电技术,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将快速充电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甚至去实现更短的充电时间;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充电设施,让公共充电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市区3公里内随处可充的便捷性。

3、环境温度高低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大小。
环境温度对电池可用能量影响很大,特别是低温状态下,电池续航里程狂掉。温度下降会降低电池中化学物质的活性,减慢反应速度,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和电压降低。由此电车的续航里程基本上会下降到官标续航里程的70-80%,甚至更多。受温度影响,所以北方寒冷地区电动汽车的销量远远低于南方地区,很大程度上就是电池在冬季衰减的厉害。
未来必须改变电池特性,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电池材料、介质、结构等方式,减少因低温环境对电池能量的影响,让电车能够适应更多北方地区的应用。

成也电池、败也电池,要想新能源电车走得更远,必须在电池方面上下真功夫。各位朋友觉得呢?

镇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