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自从特斯拉降价以来,到现在大量造车新势力业绩下滑,确实发生了很多事。
原本是分析比亚迪的,索性今天就详细说一下新能源汽车,后面再单独说比亚迪。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农历年过完之后,绝大部分车企都公布了各自的销量数据,那叫一个惨。
很多人问我,不是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吗,为什么所有车企业绩表现都这么差?
首先要纠正一下,并不是所有车企都下滑,比如特斯拉不就很火热吗。
然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信心问题。
这种信心跟整个行业的趋势没关系,而是短期心态的问题。
特斯拉降价的那一天开始,应该所有准备买车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心理:
“特斯拉都降价了,国内的那些车企也应该要降价了吧。”

这个心理非常普遍,这种观望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各车企的销量。
所以并不是行业不行了,该买车的人终究还会买,只是什么时候买的问题。
可以很明确地说,不管是新能源行业,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但是任何行业,或者说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就跟股市的波动一样。
把时间拉长,整体上来看,一定是向上的,但是短期当然有可能向下。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逐渐没有了,这对本就利润不高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加了不少销售压力。
以前买电动汽车还能享受五千到一万二左右的补贴,从2022年12月31日开始,就没有了。
一边是消费者在等着降价,现在就是不掏钱,另一边是特斯拉和比亚迪高歌猛进,不断占领市场,然后还没有了补贴,所以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统计了主要的新势力车企2022年12月份和2023年1月份的销量数据。

如上图所示,我采用的1月份销量从高到低排序。
当然这个里面没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因为没有可比性,1月份比亚迪销量15万台以上,不是一个量级的,后面单独分析比亚迪的时候会说。
其中理想的销量表现最好,达到1.5万辆,不过相对2022年12月份,环比下降29%。
广汽的埃安排名第二,销量也超过了1万辆,但是环比下降了66%,幅度非常大。
排名第三的蔚来销量8500辆,环比也下降了46%,将近腰斩。
哪吒表现还行,虽然销量不高,但是环比下降只有23%,算是比较稳定的,仅次于岚图。
小鹏的表现有点让人唏嘘,在“蔚小理”里面不但是销量最低的,也是下滑最严重的。
2022年12月销量还在1万辆这条线以上,但是今年1月份环比下跌了54%,只有5200多辆。
还记得在三季度的发布会上,小鹏说销量不会再下降,结果打脸了。
问界的兴起,主要是华为的赋能。
其实去年问界表现挺好,连续几个月销量一直都在增长,但是今年1月份却环比下降56%,连5000辆都不到。

难道大家都不买华为的账了吗?
排名垫底的领跑,确实让人大跌眼镜,1月份的销量才1100多辆,直接快跌没了。
不过被打脸的不止是小鹏,蔚来之前就多次对外公布,特斯拉降到十几万我都不奇怪,但是蔚来绝不会降价。
结果特斯拉确实降到了十几万,但是降价之后没过多久,新款ES6和ES8大幅度降价,甚至超过10万。
这个反转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请问消费者在这种形势之下,谁还会去花冤枉钱,反正买车也不急着一时半会,等个几十天又如何,这可是实实在在省下来的真金白银。
事实上不管之前如何广放豪言,基本上都跟上了特斯拉降价的步伐。
那理想有被打脸吗?
首先理想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有明显降价的现象,但是我看前几天创始人李想发的微博,好像有那么点意思。

上面是我刚截的图,大家可以自行解读一下。
虽然李总说了会坚守,但是这个底线好像有点低啊。
而且看到这个L9车型,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也不知道算不算打脸。
L9是理想的高端SUV,之前李想曾亲口吹下牛皮:
“欢迎您带上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开上库里南、奔驰GLS迈巴赫、路虎揽胜以及宝马X7等顶级SUV一同来试驾,让大家来看一看,理想L9是不是配得上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的称号。”
上面这段话我一个字都没改,是原话。
我只能说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哈!
就在这个玩笑话放出来没多久,深圳有位朋友就信了这个邪,果断买下这辆L9奶爸车。
这位车友开着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SUV,带着家人出去玩,他的小孩坐在第三排。
此时,车里的大屏幕正在播放小孩最爱看的动画片。
此刻,小孩由于看动画片太认真了,居然,尿了。
尿了本不要紧,但是这泡童子尿顺着座椅的缝隙,渗透到了下面。
渗透也本不要紧,谁家的车没有被童子尿给加持过。
但是L9第三排座椅下面正好就是控制板,童子尿成功的抵达控制板上空。
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就是童子尿应该被防空系统拦截,无法侵入控制板内部。
恭喜大家,想多了。
该控制板居然没有任何防水装置,童子尿直捣黄龙,结果把控制板给烧了。
这这这...,怪童子尿威力太大,还是设计不合理?

当然每辆车都有各自的缺陷,可能只有保时捷的车相对来说吐槽的人少一点,这是一家真正造车的企业,其他所有汽车品牌,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有各自的问题。
所以没有完美的车,这个事情也就是说出来乐一乐。
很多网友都很有才,我看了一下网上的神评论,简直能让人笑个不停。
其实比亚迪和特斯拉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都很正常,这些插曲也不是重点。
对于电动汽车这个消费品来说,尤其是低价车型,大家看重的无非就是“性价比”和“使用成本”。
关于使用成本,是跟燃油车相比,电费当然比汽油便宜。
而性价比是电动汽车各车企之间的对比,也就是同级别车型谁家更便宜,仅此而已。
这种比价格的消费行为,本就让各车企很难受,特斯拉年初毫无节操的大幅度降价,成为了让市场动荡的导火索。
摆在电动车新势力面前的选择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跟着特斯拉降价扩大亏损,第二种是坚守价格失守销量。
好像怎么选都不好受,难!难!难!

二、新能源车企的集体压力
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所有电动车企业,其实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特斯拉的优势太大了。
首先从品牌力对比来看,虽然特斯拉的品牌优势已经逐渐减弱,但是即便没有优势,也不会比国内车企的品牌力弱,我们就姑且把所有车企都视为同一个水平吧。
既然没有了品牌溢价,那就是真刀真枪的硬比价格。
可是特斯拉作为老牌电动汽车企业,已经具有很大的价格空间优势。

如上图所示,是特斯拉Model系列主要车型前段时间的价格。
虽然非常多的人吐槽特斯拉,但是人家的降价消息一放出来,身体却很诚实。
比如今年的1月9日到15日这一周,特斯拉每天平均卖出1.2万多辆,日销量相对2022年同比增长高达76%。
网上关于特斯拉降价后的火爆信息非常多,我就不多举例了。
原本像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车企还处在亏损中,特斯拉再接二连三的降价,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是这很可能不是特斯拉最后一次降价,他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2022年特斯拉的毛利率在30%左右,净利率也还有15%左右。
作为国内的老大哥比亚迪,日子其实也不好过,毛利率比特斯拉的净利率都低,只用14%左右,而净利率更惨,仅仅连3%都不到。

不管有利润总算是好的,理想、蔚来、小鹏的净利率可都是负数,一直处在亏损中。
如果特斯拉不降价,保持着之前的增长趋势,未来销量再上一个等级,可能边际成本会降下来,从而实现盈利。
可是特斯拉没给这个机会。
这波降价之后,还没有特斯拉具体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数据,但是大概估算一下也能知道,最保守的情况下至少还有好几个点的净利率。
现在Model3的价格已经比小鹏等主力车型价格都要低,如果马斯克哪天再降一波怎么办?
并不是没这个可能性,这是所有车企最头疼的地方。
虽然很多特斯拉的老客户大骂马斯克,亏得少的也有几万元,买得更早一点的,亏几十万很正常,毕竟当年的特斯拉最少也是40起步。
不过马斯克并不在意这些骂声,还公开发布:
“当特斯拉价格下跌时,已经购买的人想要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已经购买的人不想给特斯拉开(补价)支票,就这样吧。”
确实很无奈,所有人都无奈。
特斯拉的无奈在于如果不降价,销量也越来越低。
2022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全球销量150万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而且还被比亚迪超越。
在去年12月份中旬的时候,特斯拉手里的订单只有不到六千辆。
所以才会有上海工厂停产的行为。
这个主要是因为特斯拉从2019年进入我国市场以来,车型几乎没有什么更新迭代,到现在为止,也还是那几款车型。
这就给了我国造车新势力的机会,先别管质量和性能,豪华的内饰,高科技的配置,炫酷的外形等等这些装饰工程炉火纯青。

消费者也很吃这一套,所以前几年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速。
特斯拉在这种形势下,既然不出新款,那就只有降价这一个手段才能挽回市场。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特斯拉不像我国的车企那样新款频出?
其实原因很简单,任何产品的产量决定了成本,每一款新车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这中间会增大非常多的成本。
所以特斯拉只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修改缺陷,虽然是老款,但是问题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高,而且重点是成本越来越低。
这个时候特斯拉的成本自然远远低于国内的车企。
包括比亚迪,为什么比亚迪还能保住微小的净利率?
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比亚迪自己有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会比其他车企要低一些,第二个比亚迪的销量那么大,自然拉低了边际成本。
但是即便如此,也比不上特斯拉,很大一个原因是比亚迪的新款太多了。
这又是无奈的选择,消费者喜欢的肯定是“物美价廉”。
既然做不到价格低廉,只能把东西做得更漂亮。
现在新出来的车型确实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豪华。
可是在价格面前,消费者显然看更重价廉。
连比亚迪也抵挡不住价格的冲击。

上图是我统计的比亚迪部分车型今年1月份销量变动情况。
“汉”环比下降59%,“唐”环比下降56%,“海豚”环比下降32%,“宋”环比下降29%,“元”环比下降21%。
可以明显的看出,比亚迪中高端车下滑非常厉害,正是因为汉和唐被Model3的冲击比较大。
连比亚迪这位老大哥都压力巨大,更何况其他新势力。
不过除了特斯拉这个价格屠夫所带来的影响,补贴政策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大家都知道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不再有补贴,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去年12月份先把车给买了。
这就造成了12月销量很高的“假象”,因为必然透支今年1月份的业绩。
正常情况下,确定过年前后要买车的,当然都会选择在有补贴的时候买,毕竟是好几千元的差别。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各车企今年1月份业绩大幅度下滑,跟特斯拉降价有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关系。
但是哪个因素占比较大,暂时还不得而知,要看2月份和3月份的数据才能知晓。
如果本月或者下月销量提升很明显,说明特斯拉的影响没那么大。
如果本月或者下月销量恢复很慢,说明价格屠夫达到了目的。
那就真的要为我国各新能源电动汽车品牌担忧了,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销量越低,成本越高,竞争力越弱,反之亦然。

当然也有好消息,商务部已经发话了,将会“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而且虽然国家没有了补贴,地方政府可能会继续补贴。
我个人也希望国内的电动汽车企业度过这个难关,把特斯拉给干下去。
三、新能源车企什么时候能赚钱
众所周知,目前只有比亚迪有微薄的利润,其他新势力车企一直都是亏损的。
这是一个生死线的问题。
换句话来说,国家已经大力扶持了好几年,已经努力让各企业度过新生期。
但是企业何时才能成长为有自理能力的大人,或者说大孩子吧。
这真的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一直都不能赚钱,那就一直面临倒闭的风险。
从行业兴起的第一天起,就给予各种便利,融资、拿地、建厂等等一路绿灯。
从行业需求起来的第一天起,就保护本土企业,尽量拦住特斯拉这头猛虎。
从特斯拉进来的第一天起,各种高额补贴就没有停过。
当然几个核心的造车新势力也很努力,发展速度也很快。
但是烧掉的资金也是巨大的,比如蔚来,是烧钱最多的,每年亏损都在大几十个亿,甚至过百亿,去年三季报又是将近90个亿的亏损。

当时李斌说四季度将会盈利,我觉得有点悬。
今年销量最好的理想,曾经差一点就盈利,真的只是差一点点,去年一季度仅仅亏损一千多万。
这点钱对于车企来说就是毛毛雨。
但是很可惜,二季度亏损6个多亿,三季度甚至亏损23亿,想都不用想,四季度肯定也是亏的。
蔚小理这三家,我之前最喜欢小鹏,因为我喜欢技术。
未来新能源汽车成熟之后,技术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可未来终究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某一天,今天的小鹏尽管技术最好,但是表现却最差。
尤其是去年,小鹏烧钱的程度比蔚来小不了多少。
按照当下的销量状态,小鹏想要盈利,还得上两个台阶才行。
根据三季报的数据,理想还有375亿的现金,如果不赚钱,还能烧四年。
蔚来还有181亿的现金,如果不赚钱,还能烧两年。
小鹏还有114亿的现金,如果不赚钱,还能一年多
换句话说,如果蔚小理再不赚钱,今年肯定没事,明年就说不定了。
当然这个有点极端,正常情况都熬两年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重点。
已经扶持了13年,也补贴了13年,盈利却依然遥遥无期。
或许有人会说,着什么急,特斯拉当初也是亏损了15年,这才哪到哪,怎么着也还有2年。
可是人家是第一家做新能源汽车的,是整个行业的探路者。
或许又有人会说,特斯拉是国外的,探出来的路也是别人的路,我们自己还得重新探一遍。
这个...这个!
我竟无言以对!

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你们觉得对吗?
最后说一个可能的好消息,基于当前行业的严峻趋势,将补贴政策延续到2023年年底的呼吁声也越来越多。
如果真能延续,对于国内车企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不管延续与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们,也应当更加努力,扶持终归不是万能药,根本问题还是自身的竞争力。
也希望各车企能坚韧度过眼前的难关,加速做强做大,争取早日盈利!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