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新政落地实施,湖北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升温。记者6月15日从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了解到,车购税减半新政落地两周,全省共计办理减免车辆16158台,减征车购税1.7亿元左右。车购税和各项补贴政策叠加,6月以来全省汽车销量环比上涨11.5%,预计全年车购税减免近20亿元。
在武汉一家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刚刚下单提车的王女士来到自助缴税机前,准备缴纳车辆购置税。王女士说,原本打算明年买车,赶上车购税现在打对折,早买早享受。
王女士:省了8000多块钱,我还挺开心的。
这家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店长王军告诉记者,车购税减半新政实施后,店里的咨询电话多了不少,到店客流量明显增加。
王军:往常我们每天的销量在2到3台左右,今天已经成交8台。

税务人员向消费者讲解车购税减半征收新政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号到12月31号期间、并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是自2009年以来第三次出台车购税阶段性减半征收政策。和前两次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不同,此次新政旨在刺激汽车消费,受益面更广,减税力度前所未有。湖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宋长军介绍,此次享受减半优惠的汽车排量,由前两次的1.6升扩大到了2.0升。
宋长军:据统计,我省2021年车辆购置税申报车型2.0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占当年全部车购税申报的77%,同口径1.6升及以下排量只占53%。
记者注意到,前两次优惠政策没有购置金额的限制,但是1.6升及以下车型普遍车价较低。本次新政明确单车不含税价格在30万元及以下,换算成含税价上限达到33.9万元,基本覆盖了市场上的主流车型,甚至包括部分入门级豪华车型,对拉动首次购车和升级换购消费需求增长作用明显。随着车购税减半新政落地,各地纷纷出台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加码”刺激车市恢复提振。前几天,家住汉口的武汉市民罗杏利“舍近求远”,专程赶到高新四路一家汽车4S店,订了一台丰田凯美瑞。
罗杏利:这个车全部下来不到20万,之前问要21万多。因为现在购置税减半,然后厂家给了一些(优惠),像东湖高新的一些补贴,差不多优惠下来有1万多。

武汉市民罗杏利在4S店签购车合同
6月5号到20号,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光谷“嗨购节”活动,发放2000万元补贴用于促进汽车消费。个人消费者在光谷25家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车,每台车最高补贴5000元。广汽丰田武汉汇美光谷店总经理黄宁告诉记者,这让不少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果断出手。
黄宁:我们直接在刷卡的时候进行了设置,这个钱实打实地传递到消费者的手中。它跟其它的政策是累加的,包括还有一些二手车置换的政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达成上半年最后的业绩冲刺。

广汽丰田武汉汇美光谷店总经理黄宁接受采访
前几天,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也推出了促进汽车消费政策:6月13号到今年年底,在武汉市购买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并在汉上牌、同时在武汉经开区缴纳车船税的个人消费者,可以享受燃油乘用车3000元和新能源乘用车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武汉市江夏区同样拿出1000万元补贴资金,对购买“江夏造”乘用车的消费者给予每台最高5000元的补贴。此外,根据最新发布的《武汉市加快消费恢复提振若干措施》,武汉市推出发放购车大礼包、落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更新应用、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提质。
据了解,车购税减半以及省市区各项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车主可以叠加享受,最大限度地降低购车开支。武汉东湖高新区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光谷嗨购节”启动10天以来,21家燃油车企总订单超过1330单,环比增长114.8%;小鹏、埃安、极氪汽车等新能源车企接到345单,环比增长51.3%。截至14号,消费者在武汉光谷领到了426.1万元的购车“红包”。
武汉东湖高新区商务局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说:这样一个促消费的活动方案,一方面是把实实在在的优惠给到消费者,另外也是帮助我们企业从当前比较困难的消费形势当中尽早地恢复过来,我们提出来是叫惠民助企。
促进汽车消费,个人消费者得实惠,产业链各方添动力。省税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省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较去年同期减收7.86亿元。据测算,此次燃油车车购税减半征收与新能源车继续申报免征政策相叠加,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省车购税减免金额接近20亿元。
湖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宋长军说:我省是汽车大省,从消费税数据来看,大部分(汽车)企业生产的是2.0升及以下的车型为主。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我省汽车企业形成利好,对汽车行业整体回暖将起到长远的促进作用。
税收优惠政策加持,湖北车市逐渐升温。据统计,6月前两周,全省单车不含税价格在30万元及以下、排量不超过2.0升的乘用车销量达到24334辆,较5月前两周增加2428辆,环比增长11.5%。业内专家表示,车市增长将为主机厂及上游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并带动周边产业保险、装饰、维修保养等产业同步增长,汽车行业有望整体复苏,长期向好。
(记者:杨晓、夏晓青、通讯员:苏妍、万荣娟、张珊妮、金哲鹏 编辑:余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