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人大代表谈民强:加快提升汽车信息安全与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

    湖北之声头像湖北之声头像
    湖北之声2022-03-11

    全国两会顺利闭幕。来自汽车行业的建议共同聚焦汽车新四化下一个五年发展期。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谈民强,一共带来5份产业发展建议。其中在汽车信息安全标法监管与防护能力的健全完善与加强和规范终端工业产品塑料材料回收及再利用两个方面的建议,直击汽车新四化在当下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谈民强代表指出,国家数字化产业战略,加速了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与发展,使得汽车产品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正演化为可不断进化的移动第三空间。

    在国家“东数西进”数字经济大战略的背景下,大数据赋予汽车产业经济新的活力。依靠数据算力与模块化整合的智能汽车已经在终端广泛推广开来。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智能汽车因集成了大量摄像头、雷达、测速仪、导航仪等各类传感器,由此导致互联网智能终端存在的远程控制、数据窃取、信息欺骗等信息安全问题已经陆续出现在智能汽车上。当前,汽车信息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导致汽车信息安全事故频发。

    根据工信部车联网动态监测情况显示,2020 年以来发现的针对整车企业、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相关企业的恶意攻击达到280 余万次。近年来,各国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和汽车企业披露的网络安全事件和安全风险漏洞也在持续增加。

    如何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的汽车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标准法规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谈民强代表建议如下:建议国家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以政策促进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加大安全领域投入,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能力和整体防护水平,加快构建起跨行业协同的车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具体措施为,构建跨行业协同的车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汽车信息安全,涉及汽车全生命周期过程,需要从汽车全产业链环节包括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V2X通信企业、车联网应用企业、互联网安全企业以及检测认证机构等深入参与和协同合作。

    建议国家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相关部委联合,通过统筹规划,制定完善汽车信息安全标准法规,尽快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汽车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响应体系。

    具体措施为,加快建设汽车信息安全标准法规和监管平台:加快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法规的制定和立法工作,推动在标准法规制订过程中的各部委与行业协会协同合作,建设标准法规保护体系,形成有法可依、合规驱动的安全检测认证能力,构建公共权威的车联网安全数据(威胁特征库、身份认证体系)平台,开展全生命周期的车联网安全态势预警和应急响应服务。

    建议国家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推动,鼓励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相关行业领域有影响力企业和高校院所及行业协会,建设国家级的汽车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于汽车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汽车新四化进程中,电动化带来的是能源材料的技术革命。增程汽车与纯电汽车主要依赖锂电池的使用。而氢燃料电池以及部分地区对甲醇汽车的推广,又把固态燃料电池和新的能源方式应用到市场终端。全新材料的投入使用必然会带来材料如何循环回收再利用的新问题。就加强和规范终端工业产品塑料材料回收及再利用方面,谈民强代表提出三点建议措施:从再生终端产品上引入激励政策,规范市场行为。

    1.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针对终端工业产品碳足迹的规律和特征,制定终端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材料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化规划,充分利用财政和税收工具鼓励材料回收及再利用行为主体(包括制造端、消费端),积极开展回收材料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采用回收材料生产制造产品。

    2.石油化工巨头在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及工业生产方面没有充分准备,少数具备化学回收技术的企业,囿于多种因素限制,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投产。因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需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原材料生产者(尤其是大型石油化学品企业)和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材料回收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化技术研发,改进和提升回收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淘汰或升级改造低效率、高污染的材料回收产能。

    3. 积极开展回收再利用材料及产品的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工作,指导、规范材料回收再制造和再利用主体开展技术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工作,促进材料回收再制造和再利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