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自今年4月官宣要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以来,对于小米究竟选择代工还是整车制造,最终将落户哪里,大家的猜测一直没有停过。

昨日,汽车商业评论独家获悉,小米汽车总部和首座工厂基本确定落户北京。此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心疼武汉、合肥、上海等城市,引入小米落户的心愿最终落空。
抓住小米,别让他跑了
自从小米官宣造车以来,雷军就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走访调查,频繁走访了长安、广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宁德时代等厂商,并且计划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进行造车开发。这无疑展现了小米造车的决心和信心是非常坚定的。
同时,为了给自己城市新能源产业链带来新的活力,各大城市也绝不能放走眼前这块“肥肉”,纷纷向小米抛出了橄榄枝。
合肥:我们的目标“新能源之都”
小米和合肥的渊源是颇为深厚的。大家可能不知道,不仅合肥为蔚来的发展增添了动力,雷军也是蔚来的创始投资人之一。此外,华米科技从小米生态链企业到顺利登陆美股成为“小米生态链第一股”,合肥的扶持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合肥自从成功投资蔚来中国以后,就将目标瞄准到了“新能源之都”的称号上。一方面合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是相当完整的,一方面合肥还有很多新能源龙头企业(如蔚来中国、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的领航,所以小米的到来对两方来说都是锦上添花。
提到“新能源之都”,不得不说中国另一个“底特律”——武汉,武汉其实是比合肥更大的汽车城。它云集了东风汽车、雪铁龙等众多汽车厂商,产业链上下游相当完善,那么它用什么打动小米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武汉:我们打的是亲情牌
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在小米官宣造车一个月前,2021年2月,武汉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一项神秘任务——“拉拢小米”。甚至一个招商队员入选的原因是:她曾是雷军妻子的同学。
当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也高调回复,小米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表示都会积极争取合作的可能性。武汉民众也在网络上纷纷留言,中心思想便是:一定要留住小米,小米的落定,必定会给武汉这座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
武汉对于小米落定看似胜券在握其实还有一层原因,武汉大学是雷军的母校,不仅如此,雷军和武汉也有很深的渊源。雷军在武汉不仅有产业布局,小米长江基金自2017年成立后,已经投资扶持了进100家企业。如果小米汽车能将业务放在武汉,也是彼此继续深入合作。
其实争抢小米汽车的不仅仅有合肥和武汉,上海、北京、西安等都表示过要招纳小米的意愿与决心,但是小米为何最终选定北京呢?
北京:我们拼的是实力
在小米基本落定北京之前,雷递网创始人雷建平认为,小米最优的选择是,总部和研发留北京,制造放武汉。现在看来,他猜中了一半。
其实小米落定北京一直都有迹可循。
首先,北京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巨头。2020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以37.92万辆位居全国省市第一,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27.76%。销量仅低于上海和光头地区,位居第三。从换电站规模来看,北京换电站保有量占比为30.87%,也位于全国第一。由此便可看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另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1年8月16日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表示,北京将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速,动力电池的供应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北京对于氢能产业链的规划,正好也能解决一部分上游产业供应不足的问题。
最后,不仅小米需要北京,北京同样需要小米。目前,北京同样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而从小在北京成长起来的小米,作为“高度制造业+新能源”的代表,自然更会被看重。引入小米也会连带着其他供应链项目加速落地北京,形成新能源汽车“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为北京人才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小米最终的落定北京哪个区,我们可能还要再等一等,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猜测。但对于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我们都会保持着期待与祝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