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sisiphus
不知道byd咋想的,这个配置也不给个拖车资质选装,毕竟无人机版本难以走量。
看起来应该是电动半自动的,选装价格最好不要太贵
先说结论,预测价格区间为25万至35万,个人觉得还是很准的,以下是详细分析过程 综合深蓝S09的配置、市场定位及竞品分析,其合理定价需平衡品牌高端化目标与用户预期,同时考虑产品力与市场竞争环境。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多维度分析: --- ...查看全文
将汽车的扶手箱设计成可移动的中岛是一种创新尝试,其优缺点需从功能、空间、成本、安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分析: --- ### **优点** 1. **空间灵活性与多功能性** - **场景适配**:可移动中岛能根据需求调整位置(如移至后排或移除),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尤其适合家庭出行或商务场景(如临时会议、储物扩展)。 - **模块化设计**:可集成无线充电、杯架、小桌板等功能,甚至作为车载冰箱或储物扩展模块,满足多样化需求。 2. **舒适性提升** - **个性化调节**:乘客可调整中岛位置,优化腿部空间或通行便利性(如老人、儿童上下车)。 - **社交属性**:移动中岛可促进前后排互动,例如MPV车型中后排乘客共享储物或功能模块。 3. **设计创新与高端感** - 科技感与豪华感:电动调节、隐藏式设计等能提升内饰档次,吸引追求新潮的消费者(如特斯拉Cybertruck的可滑动中控台)。 4. **维修与升级便利** - 模块化设计便于单独维修或更换,降低长期维护成本。 --- ### **缺点** 1. **结构复杂性与成本** - **制造成本高**:滑轨、锁定机构、电动驱动等组件会增加生产成本,可能导致车价上涨。 - **可靠性风险**:频繁移动易导致机械部件磨损,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卡滞或异响。 2. **空间侵占与实用性妥协** - **体积限制**:可移动结构可能压缩储物空间(如传统扶手箱的深层储物能力)。 - **固定性不足**:行驶中若未锁紧可能晃动,影响驾驶安全或乘客体验。 3. **安全隐患** - **碰撞风险**:在事故中,未固定的中岛可能成为抛射物,需通过严格安全测试(如锚定设计、溃缩缓冲)。 - **操作分心**:复杂调节功能可能让驾驶员分心操作,违反安全设计原则。 4. **设计局限性** - **车型适配问题**:紧凑型车空间有限,移动中岛可能显得冗余;更适合MPV、大型SUV等宽敞车型。 - **用户习惯挑战**:传统用户可能更习惯固定扶手箱,需教育市场接受新设计。 --- ### **适用场景与建议** - **目标车型**:高端MPV(如丰田埃尔法)、电动SUV(如理想L9)或商务车,侧重空间与科技感。 - **用户群体**:多口之家、商务人士或追求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 - **优化方向**:轻量化材质(如碳纤维)、智能锁定系统、简化操作逻辑(如语音控制移动)。 --- ### **总结** 可移动中岛的设计在提升空间灵活性和科技感方面潜力显著,但需平衡成本、安全性与用户体验。未来若结合自动驾驶技术(车内空间重构),可能成为主流设计方向,但现阶段更适合作为高端车型的差异化卖点。
豹八其实就两个配置,然后每个配置分六七座。 高配有前差速锁、电动脚踏、夜视功能和流媒体后视镜等大的差异,其他就是舒适型配置区别不大。 关键是中配暂时不量产,所以首发起步价就是40万起
凑个热闹,预测豹八云辇智驾标配版指导价38.8万起,权益另算 后续会出非智驾车型,35.8起,预留降价空间。 明年此时,32万可入豹八最低配,如果累加补贴,可达到一年降八万的预期
1、豹八体感很大,二排空间比豹五好很多。 2、红外成像有点意思,视频清晰流畅,后期能在中控屏展示更佳,打野会有惊喜。 3、内饰好评,虽然设计有些过度但没有u8那种暴发户的感觉。 4、车身很高,上下车不是很方便。 5、销售说定价40到50。 6、方华Hi模式命运多舛,结合之前的传闻和试驾车无法体验ads3.0,推测还在磨合中,年内豹五上华为智驾无望。 7、华为智驾会拉高车价,所以激光雷达标配,把ads3.0作为选配交给用户订阅 是目前方程豹的最佳选择,也把压力给到华子这边。后期也留给用户订阅自家智驾的机会。 8、首发不要冲动,车是消费品,明年此时是入手豹八最佳时间。
25款汉电机已经升级到200kw了 25款唐电机会升级吗?
依据是小程序和app端找不到豹八华为智驾的相关宣传文字了
40起步,原地豹炸。 35起步,坐等豹降。 30起步,直接豹卖。
随着豹八内饰解禁、大V商单视频的陆续发布,坛子里又热闹了起来,关于配置和价格的小道消息层出不穷,有吐露心声期盼的,也有凑热闹押宝价格的,更有为蹭流量混淆视听自己打自己脸的。 这里不会瞎测价格和配置,纯粹是消耗车友时间和感情,但针对满天飞的小道消息还是想理性讨论一下 先说结论,大部分都是假消息,真消息以官方微信为准: 消息1 全系标配云辇p 消息2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消息3 最低配价格进入免税区间 再说为什么: 如果123为真,豹5 顶配怎么卖,继续降五万? 如果消息1 2为真,3必然是假,成本不可能 如果消息2为真,低中高配价格又如何拉开差距,中高配又怎么卖? 如果消息1为真,则3必然为假,因为会影响豹5顶配销售预期
豹8挑战成佛坡,虽然最终上去了,也是以崴脚为代价的。看了王成佛全程无剪辑的视频中豹八的姿态,有一个直觉,豹8是不是过于重了。 从用车的角度看,豹5和豹8在后续车辆改进中,要考虑减重的事了,比如大梁轻量化,前后悬架轻量化,车身轻量化。轻量化后也有利于后续上大电池版车型,也更有利于城市中行驶。 今年6月新能源免税新政对于插混车的要求也有了变更。具体来说,原来插混的亏电油耗限值必须低于油车标准的70%。而现在则是按照车重进行划分,插混车重<2510kg,那么亏电油耗必须小于油车限值的60%;车重≥2510kg的,油耗必须小于油车限值的65%。 车重在2510-3500kg之间的燃油车,油耗限值统一为13.66L,这个重量范围的插混,要在油车的基础上再乘以65%,也就是亏电油耗必须低于8.88L。以坦克700 Hi4-T为例,这款车的车重为3110kg,但亏电油耗在10.9-11.3L之间,超过了免税限值,所以即使是插混车,也不能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政策。而此前亏电油耗8.95L的方程豹豹5、9.52L的坦克400 Hi4-T,在经过重新申报之后,油耗分别降至8.80、8.85L,才满足新的免税要求。 考虑到新能源免税政策每半年更新一次,留给豹力科技加持的豹8车型时间已不多,也希望 “方程豹为全球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专业个性化用车体验,并与用户共同开启新能源汽车‘更大的变革’,让汽车成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专属品”的品牌愿景能够更好的得到用户认同。
随着豹5降价,关于豹五载重量的话题又甚嚣尘上,有看了参数疑虑的、也有不少带节奏的,但是官方包括懂车帝也没有较为权威的解释。 本着学习的态度,查阅了一些文章,基本搞清了比亚迪最大满载质量的依据国标的算法。 比亚迪最大满载质量=整备质量+额定载客数*75kg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比亚迪的5座车,载重量统一为375KG,6座车450KG,7座车载重量为525KG 等豹8上市了,大家可以验证一下
蓝山再乱定价就是加速这个进程
e5中控面板上的花纹,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官网显示是建议零售价,很明显是允许营销网络动态根据销售情况调整售价的。个人感觉指导价预留了至少6000降价空间,减去6000后,低配优惠后进入8万区间,顶配加上选装包也不超过12万。 建议喜欢up的车友,等到六月份再看看
价格迟迟不公布,会不会再等小米先发布啊
车友们,你们见过更贵的吗
作为曾经的miboy,现在已然步入中年,身边米家的东西越来越少,但对小米的关注仍然不减。 看雷布斯的发言,预感小米汽车初发布价格不会低。 从定位上讲,su7不是走量的车型,受限于产能供应链等各种因素,年底前预期产量可能是供不应求的。 从营销策略来讲,小米第一波车型可能会出个高配纪念版,比如前2000辆,先割一波韭菜,受众一是对su7外形极端喜欢的年轻人 二是对小米公司有情怀的米粉 ,三是盲目跟风的消费者。 后续则借势第一波抢购潮,开始耍猴式营销,营造一种爆款无货的抢购局面,开始割第二波韭菜,大家可以回忆下比亚迪产能爬坡前一车难求的爆火局面。 小米汽车上市首年目标一定是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比如25到35万的轿跑市场,可以参考理想one刚上市的定价策略,大概率不会直接打价格战,而是走一步看一步。 上面是作为15年老粉的一点拙见,抛砖引玉,还请大家口下留情,一起讨论。
提问dmi荣耀款200的后悬架是什么样子的? 23款dmi252的后悬架算dmp的简化版,和112版的三连杆明显不一样 不知道荣耀款200的悬架是延续了252的还是延续的三连杆?
宣传图片里说的更大电池,但是和老款比容量却是一样的 300舒享版比老款285舒享版 一样的电池电机 只是车重量轻了25kg wltc续航竟然从175增至205km 零跑是用了什么不能说的黑科技吗? 老款185和新款200也一样
提问不懂就问,刚刚大嘴发布的m7价格,智驾版价格包含 智驾高阶包吗?
查了下目前国内激光雷达最好的是速腾聚创的,不知道问界用的谁家的激光雷达产品,寿命如何?...查看全文
问界之前的车型因为有华为加成,品牌溢价比比亚迪高了不少,但是相比其它国产新能源品牌却没有首任车主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的权益,或者给个10年也可以啊。 可能有人会说华为的三电黑科技多,质量好,但我觉得如果厂家对三电系统可靠性有信心的话,更应该推出...查看全文
感觉比亚迪的故障率已经明显高于同级别国产品牌了,但是目前这些问题被销量增长势头以及产能的不足等问题给掩盖了。 短期看,市场留给比亚迪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了。 长期看,故障率如果得不到控制,当总销量增长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量变到质变,如果到时再被动召回解决,庞大的销量基数会反噬掉积攒的利润和人气
给行少年20:麻烦先把控下自己的质量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