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不河狸:关于6.1日余总痛批车企价格战的问题,我有几点想说,只是个人一点观点,欢迎大家共同讨论。(想看具体内容可以去搜索看一下) 如今是个微利的时代,除非掌握核心竞争力,我也相信华为的智驾有一种一骑绝尘,领先其他车企一些,但也只是领先。没有达到垄断的地步。我也试驾过不少车型,新势力和传统大厂的都有,虽然和华为的智驾比起来,差点意思,但是也做到能用的地步,智驾也不是谁家独有的买卖。我不否认华为在智驾领领悟为中国车企或者世界车企所做出的贡献。 但这不是可以批评其他车企价格战的理由。价格战的本质是内卷,内卷的本质是在有限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对于智驾方面和新能源方面后知后觉的车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车企,那除了内卷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个人认为没有,没有其他办法。其他车企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生存拉低利润率。 没有那个生意人会做亏本的买卖,更何况是资本运作的车企。车企只是用销量拉低车型的设计和研发成本。从宝马13几近腰斩的价格来,看,车企只是从以前的暴利时代回归到正常的利润时代。这并没有什么错,最少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老百姓买辆车真正的做到有性价比。而不是纯纯的大冤种。 而华为不造车,却把所有的造车企业整体的品牌定位,车辆价格拉高了。从问界的25万起到现在的享界45-60的预售价格。 新技术出现,是为了更好服务大众,不能做到普及,不能更好改变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普通大众不能从你的新技术里面获得便利,个人认为都是一项失败的技术。作为一家企业怎么定位品牌是你的事,但是你还让其他企业不打价格战。强行拔高品牌形象吗? 难道华为想像去年一样整一出18家车企联合起来签署不降价协议吗?联合起来一起割韭菜吗?再来说说新问界M7ultra吧,新问界M7ultra版,增配降价,新技术,更好的算力,更好的底盘质感,更好的悬架,对于老版本,是不是增配而变相降价?变相价格战?个人认为是的。所以大家都差不多,都为了市场占有率而做出的妥协。 提到的比亚迪,我觉得比亚迪挺好,用更好的价格做到更低的能耗,更好的驾驶质感,有实力问界也可以卷,价格往下打,如果你把问界降到9.98起,我相信都会去买你的问界而不去买比亚迪。 内卷能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企业投入研发资金来降低成本,使产品一直保持核心竞争力,所以汽车工业想要快速进步,就必须内卷。一片祥和之声没有竞争的汽车市场对于汽车行业发展并没有利,可能还是弊端。 关于这个言论,个人听起来更像是在说,我们别打了,坐下来谈谈,我们一起联合起来割韭菜的意思!
JakeLi:闲来无事看了下m7的销量图,为啥刚上市卖的一塌糊涂,经过华为宣传以后销量直线上升,到底是车好还是营销好,后面俩张之前看过帖子争论华为纯电的销量,没想到比梦想还鸡贼,纯电销量不敢发之前吹牛皮遥遥领先,增程销量和纯电算一起
玩车情报局:问界M7只跑了10.6KM!懂车帝直播测试,再次打脸?
万年老酸奶:兄弟们,这个油耗电耗怎么样
有趣的海浪4u9:啥意思?
殷轲YK:任何过度宣传、评测AEB的行为都应该停止,这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负责! 2000年代,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普及; 2010年代,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基本普及; 2020年代,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开始普及。 这一个个三个字母缩写的东西,本来都是很好的东西,也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避险能力。但这些都是电子辅助功能,让驾驶者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系统可以介入,帮助车辆可以有避险的空间,但绝对不是可以完全依赖的功能。 AEB具体的技术领域我不是专业的,但作为一个开了很多车也开了很久车的驾驶者而言,我认为各家AEB的表现也许会有差异,但就算你是AEB表现最牛的车企,过度宣传AEB就是在害人,如果把AEB和智驾捆绑在一起更是害人。 这里的原因不用我多说吧?AEB并不是一家独有的技术,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但凡有一家过度宣传AEB,很多人都会默认凡是配备AEB的车辆都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刹车辅助效果。 关于AEB的对比测试,我从来不看,因为媒体的测试懂得都懂,连零百加速和百零制动这种基础测试,媒体也可以出他们想呈现出来的成绩。而AEB测试的客观公正性是完全无法保障的,更别提测一次AEB还大费周章,布置很多道具和仪器,这种跟应试测验一样的操作根本不适用于实际场景。 我觉得只要AEB在实际场景中在有效避免和降低一些碰撞追尾风险,这就已经足够了,车企只要说自家产品配备了行业标准的AEB,也够了。这年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你死我活,恨不得把所有产品力和优势都拿出来传播,这都能理解,但涉及安全的东西,只能严肃严谨对待,勿夸大,勿对比,踏踏实实修炼内功,做好自己,对信任自己的车主们负责。
公牛的充电桩不错,性价比高。外观我觉得挺耐看的,尾灯设计可以更新潮一些。电池外壳的装甲很厚的,里面还有留有伸缩空间,安全性很高,我本来想加装护板的,技术人员都说没必要。座椅通风之类的都可以用语音控制。
照仔16731158:一、 之前使用14款本田飞度,到现在已踏入第10个年头。操控性很好,而且地球梦发动机动力非常足。同样1.5L发动机的其它车型,试过好几种,没有一台比得过,作为人生第一台机,驾驶乐趣非常满意,但对于家庭出行的舒适性有点欠缺。 二、 本人对华为品牌是非常喜欢,手机、智能手表、儿童手表、无线充等等产品都会入手一些。 后来在新闻上看到问界汽车与华为的新闻,慢慢的给M5种草了,在23年4月份,看到有重庆3万补充以及1.3万现金优惠,算了下可以够得着就产生了购买欲望。毕竟小飞度已经陪伴了近10近,也是需要提升一下出行品质。可因配置问题,最便宜的M5错过了,原本打算放弃问界了,但在9月12日看了上市发布会,感觉M7比M5更吸引,又燃起了购买欲望,在还没有试驾车前,我开始对比各种车型(主要需求是可油可电,纯电续航200公里左右、舒适性感受、空间大),包括了比亚迪宋PLUS、比亚迪护卫舰07、零跑C11、小鹏G6、蔚来、理想、领克08EMP,领克08,245那款,最接近我想要的理想状态,价格合适,纯电续航能达到,该有的功能都有,哈曼卡顿音响是最吸引的,但用着华为手机,还是想更便利一些,所以还是放弃了。问界M5:对比之后,价格差不多,舒适性的功能要比M7少很多 三、 最终选择了M7后驱PLUS,车价249800-6000权益,保陪7K,买得保额比较高;只送了脚垫。唉,不送充电桩是最难受的,华为的充电桩又特别贵,划不来。 四、 10月6日在首销权益最后一天下订,10月23日就告诉我配车成功,10月24日发运,10月29日就安排提车了。 续航能耗:提车三天,共开了154.1公里,选了智能模式,在不知情的时候启动了增程器,跑了几公里发现后就改为纯电模式,增程器一点声音都听不了,可能因为我放着音乐吧。有120公里是高速,自适应巡航110公里,表显约19kWh/百公里,还剩54公里续航(25%电量),续航达成率几乎100%。22%充到97%大概用了4.5小时(7kW家充庄)。建议启动增程器时在HUD或仪表盘上给出提示,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纯电模式,节省车主费用。 车机功能; 车机非常流畅,APP丰富,当然音乐和导航是最常用的,手机在高德地图设置好导航,一碰即可流转到车机系统,而且HUD显示内容丰富,基本上不需要再看仪表盘或主屏幕的导航界面。唯一不足的是用超级桌面上的其它导航APP,不可在HUD上显示,建议以后能增加此内容。另外暂时没研究出来怎么查看一段时间的行驶里程或清零(并不是总里程),是否有此功能,请各位大神指点,谢谢。 乘储空间:无论前排、后排空间都很大,后排肯定就不会顶到膝盖。后备箱足够大,周末露营可以轻松放下所有装备。有一点不足,后排座倚放平后与后备箱的连接处,增加了一块板,应该是为了盖住之间的空隙,但这块板凸起来了,不加充气床垫无法躺平,这是为了增加充气床垫的销售量吗?建议改进一下。 新车舒适性:舒适性是我坐过这么多车,最好的一台,配置最丰富。新车有少许皮革的味道,并不重,可以接受。暂未发异响问题,双层隔音玻璃效果很好,上到高速感觉舒适,感觉不到增程器运行的声音,这是油车无法比的。坐倚软硬适中,满足大沙发的要求。 智能辅助:在高速使用自适应巡航,可以解放右脚。没车时迅速加速到设定的速度,遇车加塞,主动减速至设定的安全距离;在车道保持方便,跟老司机一样,方向盘调整幅度很少,很细腻,始终保持在车道中间。对比奥德赛的自应巡航,奥德赛加速较为突然,遇加塞,识别不明显,需车主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调整幅度大,感觉车左摆右摆,在转弯时,容易压线,再猛的往回拉。 驾驶感受:方向盘轻,比某跑车更舒适。隔间效果不错,感觉不到明显的风噪和胎噪,头枕音箱保证了车主的私密性,别人听不到电话内容,且只播放导航声音,不影响主屏音乐播放。虽然是后驱版,但272匹马力7.8S破百也是有实力的,推背感很强,高速120依然动力充沛,想超即超,并且线性加速、即快又顺,两个字:舒服。 五、1、车足够大,即是优点,上述说到的乘储空间、舒适性等; 2、又是缺点,对于我这种从微型车转到中大型SUV的车主,虽然是老司机,但停车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家里的车位是5300*2400mm,车的尺寸5020*1945,基本上就是刚刚好,可调整空间很少。 六、1、强列建议厂家推出一种经济实惠的家充桩,适合部分刚刚够得着,没有多余预算的车主。现在很多车主因为价格原因不能选择华为的家充桩,采购第三方品牌,是否有影响,暂时不得而知。 2、外观真的是一般般,希望能加快外观改进的步伐。 3、底部电池凸起明显,也影响部分消费者,加速改进吧。 4、AITO APP的空调界面没有座椅通风控制按钮,在南方炎热的夏天非常有用,强烈建议加上。
聪明的蛋黄ing:来回800公里高速,没有一点续航焦虑
奶爸穆德:发个车评就有人说水军,今天发个故障!
才高八斗冰淇淋3Mk:想问一下选装21寸轮毂会不会导致续航里程变短啊?特斯拉的车就是选装大轮毂会降续航。 以及各位觉得后驱版和四驱差距大吗?个人感觉后驱版就够用了,加速太快反而不安全。虽然后驱版副车架是钢的不如四驱版的副车架是铝合金的,但感觉钢的是不是其实要比铝合金的更安全?有没有大佬来说说这两种底盘开起来有啥区别吗?
淡淡子兮:有没有人说说手机无感解锁的使用情况?人离车不远的时候一会锁,一会开,有没有好的办法?是不是新款也没有触摸解锁开锁的功能了?要么无感,要么拿手机靠驾驶室的后视镜?新款M7门把手上取消老款那个触摸解锁了吗?
南京晓舜:说比亚迪不好的时候,你们说自动驾驶没用。新能源主要看刀片电池!你不买就是不爱国! 说问界不好的时候,你们说纯电不好,买增程。新能源主要看自动驾驶!你不买就是不爱国! 怎么说呢,说来说去以爱国名义无脑买车的始终是那帮人。他们不懂车,他们擅长随大流人云亦云。最后跳出来要退差价说自己是韭菜的往往也是他们!
怎么是我真名:假设电池有大突破,续航里程突破1000,但是价格还是高于纯电续航200的增程,那么纯电汽车将无翻身之日!新的电池反而会给增程提供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适合的就是好的,所以看到现在有些厂商非要整插电混动,2档?3档?徒劳增加成本而已,你往高端车这么整没事,现在是抢市场的时候,没必要。就算是比亚迪也是1档,大部分场景还是增程系统,上高速才省点油,你把纯电续航弄高点,发动机介入不介入其实无所谓。 最近看到m7火爆,还是感慨,传统车企死命卷插混,不如搞个增程卷车机,卷智驾,卷价格。 如果车企说你买我的车,后续电池突破了,给你升级电池,那真香。说白了,汽车还是易耗品!
li可乐il:提起选车,还是经历了半年多的历程,也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选车与订车经历: 22年底,随着疫情的开放,自己压抑的心情豁然开朗,想换车的心思就压抑不住了,跟老婆大人一商量,老婆大人也同意换车,我们结合目前家庭收入及房贷情况,决定买车预算大概在45万左右,本人农村家庭出身,其实自己心里一直有一个BBA的梦想,这个预算基本是自己网上了解的GLC、X3、Q5L的价格来的,当时就是想BBA中这三款中选择一辆。 一、进入选车环节,当时试驾了奔驰老款的GLC,奥迪Q5L,然后去宝马店想看下车,顺便约一下试驾,结果我进店20多分钟,就过来一个导购大概问了下,然后就让我自己看,瞬间感觉宝马的4S也太差劲了,当时就否掉了宝马,试驾后就对奔驰的GLC念念不忘了,奔驰的销售给我说,新款即将发布,现在老款优惠力度巨大,可以下手了。我就有点想买了,价格都谈的差不多了,除了优惠还送了几次保养,但是老婆说,新款都要出了,为啥要用老款,买了就落伍了,咱不去弄那个什么优惠,我一想也是,就决定等一等老款。阴差阳错的在奔驰4S店出来,无聊的逛着,看到一家理想的店子,觉得反正没有什么安排,就顺便逛一逛,然后理想汽车的销售我要表扬一下,真的是热情周到,当天就试驾了理想L7(我对六座无感),试驾完之后我跟老婆买奔驰GLC的小天平就有点被撼动了,这两个车体验差别太大了。就在等新款GLC的这段时间,就可以网上了解了一下新能源车,随着了解的越来越深入,我买BBA的信念逐步被打翻,以致于最后新款GLC车子到店了,我连试驾的兴趣都没有了。我现在发现,我的意志有一点不坚定啊。 二、回到看新能源车的环节,自己网上恶补了一下关于新能源车的各种知识,包括混动、增程与纯电的车的各种优缺点。最终挑选出了小鹏G9、理想L7、阿维塔11五座版、问届M5这几个车,也分别去试驾了这几款,试驾完后就PASS掉小鹏G9。理想L7总共试驾了3次,最终总感觉开起来不是特别好开,有点坐船的感觉,但是老婆对L7还是满中意的。阿维塔11与问届M5各试驾了2次,问届试驾感觉非常好,那个试驾小哥带我试驾的时候,把速度踩到了180, 说实话当时有点生气,完全不顾我们的生命安全(当时路上还有很多社会车辆),M5也是感觉有点小了,颜值也没太喜欢。阿维塔试驾起来的感受很不错,车子也帅气,就是后备箱容量的确太小,对于二孩家庭的我来说有点难以接受。试驾了阿维塔的车之后,智能驾驶开始变成了我重点关注的点了。然后M5智驾版开始各种消息满天飞,了解了智驾之后又研究了一段时间特斯拉,反正我跟这个车一点买的欲望也没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只是看了一下,试驾的欲望都没有。 三、拖拖拉拉几个月后,问届M5的智驾版发布了,发布的同时也放出来M9的消息,我就又开始纠结了,发布的M9价格50-60万,但是奈何是六座的,然后什么三座、四座、五座、六座随意变化,于是我就决定等一等,跟老婆一商量,老婆最终也同意等等看。 四、因为本身工作也比较忙,等M9这段时间也就没怎么关注车了,8月份,问届M7大五座突然在成都车展亮相,五座版,这个不是正式我喜欢五座车吗,M7也会上智驾版,当时网上又很多M5智驾版的视频,了解了华为的智驾能力的强大,就又开始研究M7。26号大嘴预发布了M7,27号就下了一个小定,然后去线下看车,越看越喜欢,考虑到M9是六座的,预算也有一点点小超,订M7的欲望就越来越强,况且价格比自己预算少了十多万,我就做出承诺,节约的钱给老婆买买买,老婆大人立即就同意买M7,大嘴正式发布后,出于对大嘴遥遥领先的信任(我本人也一直使用华为的手机,mate8开始,然后P9,M20、M30,后被制裁转投其他手机,现在华为王者归来,抢机ing。PS:我是不会在黄牛手中买的,不好抢我等等也无妨),车子都没试驾,13号就跑去店子转大定,目前也进入了漫长的等车期了。
darkVV:性价比很高,该给的功能都有了,内饰用料质感也对得起这价格,细节诚意满满,比如后排靠背电动调节,后排小屏幕控制空调和座椅按摩通风,后备箱有放电口优点很多很多 座椅按摩力度略小,调最大也不是很明显 刹车点头控制的不好,加减速前后晃动略大 音响一般,很一般,可能是试驾车音源的问题? 整车空间较大,但没想象中那么大
非文无言:M7追尾事故及之后无语的处理
非文无言:M7追尾事故及之后无语的处理
机油喷你一脸:不是太明白懂车帝,今年发布的新M7怎么就成2024款了? 直接从2022款跳到2024款? 是说新M7今年无法交付的意思吗?还是说2023年没有新M7发布?还是说2024年M7不会有改款? 可是新M7明明8月25日成都车展亮相,9月12号发布即交付了啊。 为啥昊铂SSR,极越01,智己LS6,都没开卖就已经是2023款了呢? 有懂的兄弟说一下吗?
用户54334688:犹豫选21寸轮毂加脚踏板还是选智能包,昨天看了一下20寸轮胎也不小了,应该怎么选,大家说一下轮胎尺寸的优缺点,谢谢。
你猜我是谁2012:最开始在自己买车的时候考虑过比亚迪,销量很高,想随大流,而且被比亚迪强大的汽车研发信息轰炸,特别是引以为豪的dmi,据说打败小日子国的混动技术,甚至对方还要买我们的车回去拆解,觉得国产车特别是比亚迪好厉害。后来去查了质量,偶然间发现高速会有失速度问题,隐约觉得这是个隐患,了解了一下各种失速问题原因,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搜索,我半年前看的,印象中大概与混动系统的低电压高电压有关系,属于小概率事件。具体是什么其他人可以自己去求证,当时给自己的结论是,技术可以不牛逼,但是不能不稳定,于是带有混动的,全都不考虑了,由于有长途需求,后来就把原来大家口中100年落后技术的增程纳入视线,顺理成章选择了问界M5。 今天看到了吉利也出了这个问题,而且被车主集体发稿了,才知道,混动失速不是比亚迪一家问题,应该是混动技术的通病。这个事情就比较严重了。试想,如果高速动力失速,后面有大车,或者你前面有车的话…… 我人微言轻,我也知道发展混动技术,有问题正常,需要工程师们继续攻克,但是在我看来,继续推出有问题的混动技术,在商业上来说正常,但是在对生命负责上,纯粹是漠视生命。如果拿小概率事件来堵,那和特斯拉油门踏板被高电压电流影响低电压电流从而使油门踏板判断为踩下失灵事件没区别,只不过特斯拉命不好,死人了,混动到现在命好,还没出现死人。 也不难理解很多油车爱好者的理由,也不难理解那些说出越是简单的东西,出错几率越小的同学。 只能说,现在买车真不是看外观就能下决定的。不止是电车,混动,包括油车,请各位在看到省油的同时,也考虑下车身结构强度的事情,与生命相比,金钱真不算啥。
黑暗的左手:问界m7第1个月使用电耗油耗情况
zerooq:准备换一个大五座混动SUV,本来是考虑岚图和理想l7,新问界出来以后去车展看了一下,感觉是第一眼不是很好看,但是挺耐看的风格。现在想着理想和问界对比一下,决赛圈了,希望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另外,个人用车场景为,平常会省内出差,频率挺高。周末主要就是家用。
个人有奔驰e卖:特斯拉后驱毛豆Y 26万版本 问界m5纯电后驱智驾版28.98万版本 怎么选
勇敢的水滴pRS:问界m5为什么没人买呢?有什么大的缺陷吗?我看网上说的主要是车不够大、抄袭macan。外观我觉得还行,车空间我觉得够用了,像理想这种太大了。然后像地盘、智驾这些反应都不错,为什么没人买呢?我很想买,但是看销量那么差,怕有什么大的缺陷,有没有大神指点一下
51qc我要汽车网:销量“扑街”,华为光环渐退,问界要被踢出局?
老干部张局爱开车:理想L8 Pro对比问界M7两驱,增程式六座之争入门车型谁更强
tictianxtiaoxi天下唯我:我选的旗舰版,我这里山高路险,直接上顶配我觉得会更适合。提车两周,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明白的就问交付中心,交付中心也是及时回复我,交付中心的服务让我感觉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相信华为,也相信我自己。买问界M7,我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因为余承东说的“遥遥领先”,我一方面是带着情怀,一方面是信任华为。再就是觉得这车适合我的所需。和大多数的车友一样,买问界M7的人基本都是属于务实,上进,低调,工薪阶层,中年,我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谈谈用车感受吧,总体来说,驾驶感受丝滑,车机高度智能,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老驾,我深深为自己选择了问界M7旗舰版而高兴,这车实在是太好开了!车友们对问界的优点说的已经够多了,我来说说我发现的一些问题吧,也许别的车友没有遇到。一是轮胎抓地力和防滑性能有待提升。前几天跑了一趟长途,出现两次过弯漂移。因为新车,我是加倍疼爱的,过弯车速没有比开老车快,但是,漂移了,我用的是节能模式,所幸有惊无险,过程的凶险程度不赘述了,现在我我基本用运动模式,问过销售中心说运动模式是默认四驱,节能模式是两驱。二是车载摄像机功能有待提升。行车中录像的视频噪音非常大,不是轮噪和风噪,是一种干扰的刺耳的噪音。拍摄的照片清晰度不够好,这可能涉及镜头的成本问题。三是车机音乐管理需要优化。自己点播的歌曲往往不能播放完整的歌曲,只播放一小部分就切换了,满足不了用户需求,然后是对U盘音乐不能用语音点播,必须手动打开,手动选择播放,这对驾驶员不友好。不知道其他车友有没有这些感受。
02:都说华为智驾现在遥遥领先,看车友圈也都是车主在为问界说话。 那为啥智驾版都开始交付了销量也上不去。 是这个价位别的新势力配置给的太满了吗... 还是大部分车主对于辅助驾驶都是可有可无的态度? 就像都知道比亚迪画龙 但不影响它卖得好。 从问界外观内饰的设计到华为生态链的影响 问界的目标用户应该是40+左右的中年人 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大概率与科技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