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定了G9,但现在也确实迟疑了。两年前,日常用电,长途用油的增程理念我很认同,所以我买了理想ONE,实际用下来,确实实用。两年后我觉得可以上纯电了,但是通过这次G9和L8对比发现,同价格的产品力,纯电还是比不上增程,我是不是还要再等等,等电池的成本再下来点。
理想做工怎么样?小毛病多不
没啥毛病,都是成熟技术。
@用户4323242509658:理想做工怎么样?小毛病多不
技术人,都比较有共鸣 难而对的事情。产品眼里确实自嗨
确实也对上了,李想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何小鹏是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好的产品不一定要尖端的技术,但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尖端的技术。2B产品人飘过。
@noopy911:确实也对上了,李想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何小鹏是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今天看了一个B站对话。当中讲到理想未来的危机。说的很有道理是其他都在正向研发,而理想是唯一不是。现在确实理想吃的是红利。但它品牌力已经证明再往上很难。从L9销量到L87的提前发布。其实理想是急了。还有6要下探。那个价格区间妥妥的红海啊。我都为理想担心。
我感觉理想这家企业做不大,纯纯的算计,没有愿景,没有坚持。
你看这个企业,发布会关评论区就知道是什么调性……
@noopy911:我感觉理想这家企业做不大,纯纯的算计,没有愿景,没有坚持。
很到位,确实是这样,长远看,我看好纯电。理想毛利绝对比小鹏高,你这比较的事硬件成本,还没算智能驾驶的研发投入。 其实未来看服务提升毛利,理想靠増程器降的成本提升毛利,小鹏原本是想靠收费的智能驾驶软件提升毛利。奈何国人白嫖软件有了惯性。 小鹏的路线,没法取巧,注定艰辛,但撑过去就好了。
不是小鹏不努力,纯电这条路确实是难而正确的路,需要付出更多。
做产品的,成本高,产品力一样,就很难说路线正确
@noopy911:不是小鹏不努力,纯电这条路确实是难而正确的路,需要付出更多。
北京,增程没意思,限行
其实这次G9和L8的碰撞,就是纯电和增程这两条电驱动路线的碰撞。事实证明同成本下,增程的产品力明显更强。纯电先不要说补能便利性,光同成本下的产品力也被增程压的死死的。除非电池价格继续大幅下降,不然纯电还是很难打过增程。
说实话,是小鹏自身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不行,产品定位不行,G9价格不低了,一开始还31万的车连ACC都没有,这种行为实际就挺low的,31万到47万的车,不知道为什么跨度那么大,这种价格策略,不是日本车那套割韭菜的套路,电池也不用宁德的,即看不出诚意,也看不出实力。
但是不能用电标上牌,买不了啊。有啥用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