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车除了车价,还有购置税、保险费、上牌费等额外支出
- 养车费用很高,包括油费(或电费)、保养费、维修费、停车费、过路费等
- 全险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况都能全赔,像划痕险、涉水险等附加条款需仔细研读
- 二手车贬值速度超乎想象,新车落地可能就打 8 折,冷门车型首年贬值 30% 以上
- 油耗与官方数据往往有差距,在市区通勤或堵车时油耗会更高
- 看似方便的全景天窗可能一年也开不了几次,自动泊车等一些高配功能也可能会成为摆设
- 开车时会变得更 “怂”,因为一旦发生剐蹭维修需要时间和费用,看见电瓶车等会自动保持距离
- 4S 店修车周期可能很漫长,等配件半个月是常事,不一定会提供代步车
- 车内可能会有异味,甚至可能藏有甲醛,新车通风几个月后暴晒仍可能有刺鼻感
- 停车是个大难题,在小区、商场等地找车位很困难,稍不注意就可能收到违停罚单
- 绿灯读秒小于 1 时,即便还有黄灯也不要轰油门加速通过,此时是事故高发期
- 从停止的公交车左边行驶,记得减速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 “鬼探头”
- 右转转小弯,左转转大弯
- 别人加塞时,可以减速,但不要乱打方向盘,如果避无可避,直接撞对方的前轮,一般是对方全责
- 雨夜天不要超速超车,因为后视镜有水视线不好,容易追尾
- 高速上不要长时间龟速占超车道,更不能超速走应急车道
- 经过高速服务区记得减速,靠最左侧车道行驶,因为服务区进出车辆可能不按规则行驶
- 永远不要从前车右边超车,特别是在高速上
- 高速上突然窜出小动物,点刹减速,实在不能避免就直接撞上去,切忌乱打方向盘
- 连续开车 4 小时以上,一定要进服务区休息半小时,高速打盹几秒就可能出悲剧
- 车辆配件价格不低,像原厂的雨刷、轮胎等都比较贵
- 汽油标号对车辆性能有影响,要根据车辆要求加对应标号的油
- 车内噪音受路况、车速、风噪、轮胎等多种因素影响
- 不同品牌车型的保养间隔和项目不同,有些 4S 店保养存在套路
- 玻璃水完全可以自己换,不要在无水的情况下用雨刮,否则容易烧电机
- 没人太在意你的车型,但很多人会关注车标
- 有车后才发现副驾驶可能经常没人坐,买车没必要过度追求大空间
- 车真的不能随便借人,会有很多潜在风险
- 开车时才明白行人与司机的视角差异很大,行人在夜晚或雨天很容易被忽略
- 开车不再是简单从 A 点到 B 点,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安全驾驶、遵守交规
买了车才知道这些,第一次买车后,应该都会发现这些问题,希望大家有爱车后,一路平安。这些问题你们发现没有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