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悲哀!以后汽车圈,可能再也听不到真话了

    瞎聊车头像瞎聊车头像
    瞎聊车01-27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间接带动了“法治体系”的健全。

    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时候,看到过这么多车企纷纷成立自己的“法务部”。

    也没有见过,会有如此多的车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也从来没有见过,会有如此多的车企起诉个人自媒体作者,并且索赔500万元的。所以说,“法治体系”的健全,各大车企功不可没,必须得给他们点个赞。

    我们不可否认,某些自媒体作者确实存在故意抹黑、诋毁车企的情况。

    但是,现在很多车企的做法证明,它们已经容不下任何“不好”的声音存在,哪怕这个声音是事实,哪怕这个声音本身就来自车主本人,都会被轻而易举扣上“故意抹黑”、“恶意诋毁”车企的帽子,轻则投诉下架,封号,重则起诉你进行索赔百万。

    而且,很多车企,还打出了“举报有奖励,上限高达500万元”,专门奖励能够提供关于“黑媒体”和“黑公关”线索的人,这些线索包括但不限于黑公关操作的聊天记录、往来邮件、合同等等。

    马克思曾经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如此高的奖励,有没有可能直接导致有人来专门“下套”,然后,获取所谓的黑公关“证据”然后来向车企领赏呢?

    作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汽车博主,为整个汽车圈的未来感到深深地忧虑,现在的整个汽车圈就像是明朝时候的“东西厂”,到处搜刮所谓的“抹黑诋毁车企证据”,然后,再向法院提取诉讼,再向全天下发布公告,“快来看,快来瞧,xxx因为故意抹黑诋毁我车企,已经被绳之以法,以后再有敢犯事者,同罪论处”。

    与其说是车企在维权,倒不如说是在杀鸡儆猴,“杀一儆百”。

    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找几个人,凑一些钱,搭一个“草台班子”,然后成立一个车企,宣布自己要造车,然后,对于质量把控不要太严格,亏钱卖出去,缺陷肯定会被发现。

    然后,肯定会有人来发,有人来说。

    我就去固定“证据”,然后起诉索赔500万元。

    不靠卖车赚钱,我就靠索赔赚钱。

    这一操作,也让整车车评圈都高度紧张,哪怕你有充足的证据,哪怕你说得都是事实,只要这些信息对车企不利,你就不可能发布出去,就算发出去也有可能被投诉、被限流、被下架、被起诉、被索赔500万……。

    本公众号后台已经记不清收到过多少来自车企的“投诉”了,要求平台下架文章,当然,好在平台站在了公平公正的一边,这些莫须有的投诉基本上都没有被支持,全部被驳回,平台并没有因为自媒体作者处于弱势的一方,车企处于强势的一方就支持车企。

    真心为这些自媒体平台点赞!

    这两年,很多车企,仿佛都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一样,只要看到任何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它们就会立刻竖起鬃毛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和警惕,从而吓退对方或准备战斗,轻则发布“辟谣公告”,重则直接起诉索赔。

    仿佛,只要敢硬刚,就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一样,就能够证明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销量不好的原因归结于媒体人抹黑诋毁,不在自己产品上找原因,而是在互联网上找原因,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哪怕,最终证明自己产品确实存在问题,被打脸了也无所谓,反正主打一个脸皮厚。

    而实际上,汽车发展了上百年历史,因为设计缺陷、制造工艺问题而造车的事故、召回事件不计其数,一辆车,零部件数以万计,有问题,有缺陷才是正常的。

    随便列举几个比较严重的召回事件。

    1、高田气囊召回事件,涉及全球超过5000万辆汽车,主要原因是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因爆炸力度过大,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当时已造成美国8位车主的死亡。

    2、上汽通用前悬架召回事件,涉及332万辆汽车,主要原因是前悬架下控制臂衬套存在质量缺陷,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3、大众汽车因雨刷臂螺钉松动隐患召回370万辆车。

    4、通用汽车因后悬架下摆臂固定螺丝松动隐患召回582万辆车。

    5、高田公司因安全带卡扣隐患召回830万辆汽车。

    我想,正是有了这些设计缺陷的产品,有了车企的召回做法,才让整个汽车的设计、制造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完美。

    但是,作为一个工业产品,不管车企到底有多用心去设计、制造,总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产品存在一些问题也非常正常。

    如果,真的有车企敢宣传自己的产品100%完美,拍着胸脯说我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请问消费者,对于这样的产品你敢买吗?

    反正我肯定是不敢买的。

    所以说,现在看来,合资车对于汽车媒体人的宽容程度,远高于自主车企,它们不会因为网上存在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就启动公关来打压,举报,限制别人发声。

    到目前为止,好像也没有任何一个合资车企,因为被个别人“抹黑诋毁”而倒闭的。

    所以,作为一个强大,而又有实力的车企。

    个人认为,是不会惧怕任何负面信息的,因为有一句说得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可不要小看网友的判断力与智商,他们可比车企所谓的公关部的那群人聪明多了,想忽悠网友,基本上不可能。

    如果,一个车企将大量的钱投入公关,来限制自己负面信息的传播,投入可能都快赶上研发费了,那么,只能说这个车企非常地“心虚”,至于为什么会心虚,可能只有它自己最清楚了。

    对此,你怎么看?

    此文不针对任何车企,请勿对号入座。

    欢迎留言讨论,原创不易,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