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的优势,就不用多说了吧。
我们选择插混车最核心的一个需求,就是它们的油耗低,大幅降低了出行成本。
不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乘用插混车型都采用汽油机作为燃油动力源,几乎没有柴油动力。但是,柴油发动机又具备低油耗、大扭矩的优势,用在插混系统中似乎能“省上加省”。那么,比亚迪、长城、吉利这些车企,为何不研发柴油插混系统?

首先,来聊聊柴油在插混界的前景
众所周知,在大部分混动系统中,有以下几种运行模式。
一、串联模式,此时发动机仅发电并且为电池供电,车辆由电机驱动。
二、纯电模式,此时发动机完全不工作,车辆由电池为驱动电机功能带动。
三、并联模式,发动机和电机同时驱动,以此来实现最强性能输出。
四、直驱模式,发动机通过单挡位或多挡位直接驱动车轮,一般发生在高速巡航状态下。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四大基础驱动模式中,有三大模式都需要发动机介入,发动机或发电、或参与驱动。
那么在串联模式,也就是仅发电的状态下,发动机相当于一个低负载运行的发电机。此时,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就能把固定单位量的燃油转换成更多的电能,从而节省油耗。

而柴油发动机有一个很强的优势,那就是柴油的热值高且燃烧温度更低,从燃烧性能来看,很多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以轻松接近50%,比汽油机高得多。所以如果让柴油发动机参与到混动系统的串联驱动过程中,油耗势必会进一步降低。
而在并联驱动和直驱模式下,柴油发动机的扭矩优势也十分明显。比如在高速直驱的时候,柴油发动机可以用更低的转速迸发出高扭矩的驱动性能,从而改善插混车辆在直驱和并联驱动模式下的油耗表现和动力性能表现。

从以上的思考结果来看,柴油发动机或许比汽油发动机更适合插混系统,既能降低油耗也能提升动力。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柴油发动机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不用柴油机,不是因为不好用
如果仅仅是从驱动性能的角度来看,柴油发动机参与混动系统的优势很大。
但造车这件事,看的并不是直观层面的参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柴油发动机由于采用压燃的方式运行,而燃烧混合气的膨胀比相对汽油发动机更高,对缸体结构、活塞材料有更高的要求。

如此带来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就是柴油发动机的成本更高,对于比亚迪这种擅长降本增效的车企而言并不适用;其二就是柴油发动机在同排量的情况下,比汽油机的体量更大,对于大部分追求轻量化小型化的插混系统而言也并不适用。
至于很多朋友猜测的“国内柴油品质不行”、“柴油发动机不够环保”这些原因,其实在目前都不是什么限制问题。

元旦前,长城才发布了二代哈弗H9的柴油版车型,难道这款纯燃油越野车就因为柴油规格或排放环保性的原因而失去市场了吗?插混车不用柴油发动机的主要原因,就是插混动力总成的造价本身就比较高了,而柴油发动机的成本更高,不利于车企控制成本。
特定领域,柴油插混潜力无限
诸如秦L、吉利银河星舰7 EM-i这些经济性本身就比较好的车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用柴油发动机了,汽油机足够满足用户对性能和油耗经济性的需求。

那么在插混越野车型上,我认为柴油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坦克400 Hi4-T这款插混越野车,采用了P2插混架构,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设计了一颗驱动电机。
如果这款车采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发动机其实可以和电机配合得更加顺畅。例如在需要超高扭矩的情况下,大扭矩柴油发动机可以和驱动电机进一步协调,为车辆带来更大的扭矩,提升脱困能力。而在发动机直驱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油耗。

所以,柴油插混系统其实更适合应用在越野车市场。而在目前,长城、上汽等国产厂商也有较为成熟的柴油动力技术,我也期待搭载柴油插混动力的越野车早日出现在市场上。
结语:
其实在新能源市场中,动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大家习惯了汽油插混系统后,部分厂家搞搞创新,推迟柴油插混系统也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增添细分市场的能源丰富程度。OK,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对“柴油插混系统”还有更多的看法,评论区里一起聊聊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