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小鹏汽车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已经成功流片。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智驾芯片专门针对AI需求、端到端大模型等设计,是支持舱驾一体的中央计算架构芯片,“AI算力接近3颗主流智驾芯片的水平”。
此外,消息称,8月27日19:00,小鹏10周年及M03上市活动中,小鹏汽车将正式发布自研芯片信息。
据了解,小鹏从2020年开始搭建芯片团队。最初小鹏与美国芯片设计公司Marvell合作,但与Marvell的合作不算顺利。“小鹏希望增加一些定制化的服务,Marvell配合度一般,取消合作后赔了Marvell 不小一笔钱。”
2022年,小鹏重新选择了芯片设计合作方索喜,由索喜承包芯片后端设计。
而在今年7月有消息报道称,蔚来汽车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经流片,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在测试。”按照规划,神玑9031将于2025年一季度首搭在蔚来旗舰轿车ET9上。
7月27日,在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宣布,全球首颗车规级5nm高性能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这款芯片采用32核心CPU架构,内置LPDDR5x8533Mbps速率RAM,可实现“高动态范围高性能ISP”,拥有6.5GPixel/s像素处理能力,处理延时小于5ms。实际上,去年9月蔚来就发布了该款芯片。在本次流片成功后,产品开始进行测试,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其将被应用于蔚来的旗舰轿车ET9上。
在芯片自研方面,理想布局时间相对晚一些,但同时也在加大投入,其芯片项目代号“舒马赫”。有知情人士透露,“舒马赫”也将于年内完成流片,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作为老牌车企,吉利对半导体领域有着长期布局,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其投资的芯擎科技。2022年底,芯擎科技即推出量产的“龙鹰一号”。这是国内首颗7nm车规级芯片。
而以龙鹰一号为基础,芯擎科技持续推进自研芯片进程。近日有消息称,芯擎科技将于年底正式发布车规级7nm全场景高阶智驾芯片AD1000 ,CPU算力可达250 KDMIPS,NPU算力达256 TOPS(稠密),通过多芯协同可实现最高1024 TOPS算力,集成高性能VPA与ISP,内置安全岛,拥有丰富接口,满足L2++~L4级智能驾驶需求。
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汉平表示,公司主推7纳米车规工艺。除继续优化7纳米车规外,后期还会用Chiplet的方式让产品的迭代周期变短,良率变高,成本变低。同时,能够更加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比亚迪同样长期投入自研芯片,只是领域不同。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启动了自研IGBT芯片的项目,并最终在2017年推出成品。作为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IGBT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亚迪旗下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的产品线还涉及电池保护芯片、电源管理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等。
不过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启动自研智驾芯片的相关项目。只是该产品算力并非高达数百TOPS。其AI算力约为8TOPS,主要对标德州仪器TDA4VM等具备一定浮点算力的SoC,面向 ADAS、机器视觉和雷达等应用。
该类芯片最大优势是物美价廉,可以覆盖10万-20万元主流车型,再加上良好的开发生态和开发套件,意味着比亚迪以10万元-20万元为主的车型,将应用上自研芯片,可以帮助比亚迪快速推动智能化的普及。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鹏在开发智驾软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他们能更精准地评估算力的需求,并做出更为合理的算力分配。小鹏的目标是让自家的智驾系统达到与Waymo相当的水平,即在18个月内实现Robotaxi级别的体验。
特斯拉近期也遭遇了类似的挑战。特斯拉为用户推送了最新的FSD v12.5版本,该版本采用了端到端大模型,参数量是前一版本的五倍。为了适应这种巨大的算力需求,特斯拉首先在其搭载最新一代智驾芯片HW4的车型上部署了新版本,而对于搭载HW3的老款车型,则是在两周后才开始推送更新。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他们还需要更多时间来优化代码以适配HW3。
尽管如此,HW4并非特斯拉智驾芯片的最终形态。特斯拉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代AI 5芯片,预计性能将是HW4的十倍,而HW4相比HW3又提升了五倍的性能。这款AI 5芯片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