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电动翻身仗 奔驰宝马从合作充电开始?

    唯车77头像唯车77头像
    唯车772023-12-05

    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几乎同时宣布,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建设超级充电网络。双方计划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桩,约7,000根超充桩。

    根据计划,首批充电站将于2024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此外,该合资公司充电网络除了会为奔驰与宝马的新能源车客户带来贵宾级服务体验,同时也将向公众开放。

    充电布局无人问,一次合作天下知?

    奔驰宝马的充电网络布局一直未掀起太大的声量,原因在于其新能源产品销量相对惨淡。

    数据显示,奔驰近一年内新能源车销量仅3万多辆,宝马相对较好,销量接近10万。在新能源领域,虽然奔驰宝马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服务,调性上一贯保持着各自的品牌调性,但营销方面却一直找不到很好的方式迎合当下中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市场进入内卷后,不具备性价比的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产品更是受到众多用户的嫌弃,进而影响到奔驰宝马新能源领域的声量。

    今年8月,奔驰在成都车展上宣布,将在华开启480kW的超级充电站建设,年内将陆续登陆成都、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以配备4个充电桩的充电站为例,单站总功率可达600kW;同样在今年,宝马也宣布超级充电站项目正式启动,大功率充电桩最高支持600kW充电功率,预计年底将建设约50个站。

    不难看出,奔驰与宝马在充电领域的建设速度和技术发展趋势几乎无异,且技术水准处当前顶尖,若以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协同发展,仅仅是两个金字招牌的结合,便能引起市场波澜,令更多消费者能够重新关注到奔驰宝马的电动化进程,并重新认识到奔驰宝马电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准,这是改变用户对奔驰宝马电动化发展偏见的一种强力引导方式。

    此外,近期多发性的大厂合作,也提前为2024年预热:全新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快节奏的行业进程需要多方协作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形成规模化发展,合作是关键

    超充站仍处于发展初期,谁都有机会占得先机。

    奔驰宝马显然是看到了这点,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快速开拓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结合目前奔驰宝马各自的新能源车销量均达不到理想状态,无法各自形成规模,虽将销量合并,也无法与目前国内一些主流新能源品牌抗衡,但至少能达到部分主流新势力品牌的水准。换言之,奔驰宝马若合并规模,加上百年造车底蕴,即使在相对偏弱的新能源赛道,也能完全与一些新能源品牌抗衡。

    此外,目前很多新能源品牌将目标锁定在BBA身上。虽然奔驰宝马的燃油车依旧能保持稳定的销量趋势,但目前中国市场的增量基本在新能源产品身上,这就让奔驰宝马不得不想办法提升新能源产品的份额,超充体系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根据计划,双方将在2026年底,共建1,000座超充站,约7,000根充电桩。对比一些品牌,理想计划2025年投资100亿建设3,000个超充站;蔚来截至目前已有超充站2,009座,共9,407根超充桩;特斯拉已有超1800座超充站,共超11000根超充桩数量较少的小鹏,目前也有233座S4超快充站。因此,奔驰宝马的合作布局不能称之为快,但至少能形成行业普遍规模,满足竞争需求。

    讨巧的一点是,奔驰宝马此次合作建设的超充站完全对外开放。

    且不论两家车企如何进行商业运作,超充站的开放使用能够提升一部分用户对奔驰宝马品牌的好感度,毕竟以目前的超充技术来看,超充桩基本只能靠品牌自建,并不是谁都愿意花费高额成本让所有用户受益。

    奥迪此时怎么想?

    奥迪会加入吗?目前来看基本不会。

    今年7月,大众中国和一汽-大众共同向开迈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增资8亿元人民币,用于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和服务,并计划至2025年上线17,000+充电终端。有了这条单独的路线,且布局较早,奥迪没理由增加成本,加入奔驰宝马的行列。

    只不过奔驰宝马的合作或进一步为奥迪埋上一层阴影,毕竟从新能源产品角度考虑,奥迪是BBA三家表现得最没存在感的品牌;从品牌层面考虑,奔驰宝马的合作能够有效拉回两家品牌在新能源层面的品牌调性,而奥迪一直跟着大众走,本就薄弱的新能源品牌调性,或会再受打击。

    结语:

    实际上,奔驰宝马不仅是应对中国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在为全球电动化发展做着积极的应对措施。奔驰表示到2024年底,其全球超充网络充电桩计划增至2,000根,2030年前,预计将提供2,000+座超充站、10,000根超充桩。宝马也同样提出将在新能源车重点地区布局充电网络。

    换言之,中国作为新能源车发展最迅速的市场,奔驰宝马除了要保住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活力,也要寄希望于从中国市场开启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因为中国有着最大的试验市场,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能获得认可和成功,以奔驰宝马的全球布局能力,此后将业务铺向全球就变得更加简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