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主怒了!中产追捧的“奶爸神车”,理想ONE被骂最强韭菜收割机

    秋叶大叔头像秋叶大叔头像
    秋叶大叔2022-09-13

    | 观点:秋叶大叔 | 编辑:林琳


    最近看到一张照片,一群人统一着装,手拿韭菜,高喊口号,背景印着“理想”两个大字。

    乍一看还以为大家去抢菜了。一查才知道原来是理想ONE的车主集体维权,投诉理想汽车欺诈。

    这些车主可不是没事闲的无业游民,买得起理想ONE的人,都是中产精英。

    理想ONE这款新能源车定价30万到40万,这价格放在燃油车里,可以买辆低配宝马。

    这么气派的新能源SUV,车内某些配置比宝马还高,这个价格是真香。

    不过,理想ONE从一开始就只要SUV的外观和体型,不要SUV的性能。

    这是创始人李想思考用户需求之后做的取舍。理想ONE的目标用户锚定中产奶爸,奶爸们的需求不是速度与激情,而是空间够大,外型够拉风,要hold得住一家之主的气派。

    豪华六座SUV,“行走的儿童房”。“三胎家庭首选”,宣传还是很吸引人的。

    果不其然,这款车上市后一年卖了9万台,被封为 “奶爸神车”。

    一时风头无两,互联网大佬纷纷站台。

    美团王兴说“理想ONE副驾完胜特斯拉”,罗永浩表示这是“该价位能买到的全世界最好的车”

    大佬们的话总是令人玩味。

    一辆车,王兴不比“主驾”,单比“副驾”,总是差一点意思。

    罗永浩特意强调的“该价位”,问题价格控制在40万以下的新能源SUV,特斯拉没生产,其他车企还在观望,理想是独一无二。

    不管怎么说,造车新人王理想,凭着“奶爸神车”,市值一度赶超上汽等老牌车企,不能不说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但这款为理想带来巨大收益的车,9月1日忽然宣布停产,存车降价2万。

    有的车主提了新车刚跑了一天,这就好比淘宝双11下单第二天就价格跳水,你说你什么心情?

    现在社交平台上,大批理想ONE车主都在拉维权群,要求退车或退钱。

    有人也许奇怪,汽车停产不是很正常吗,坊间总说“七折虎,八折豹”,你什么时候见过路虎和捷豹的车主拉横幅维权的?

    一汽马自达都没了,车主也安安静静的,怎么到理想ONE就闹这么大动静呢?

    其实不能怪车主反应过激。

    一是消息太突然,理想销售在停产之前还大搞促销,承诺客户新车短期内绝对不会上市。

    二是在这件事情上,理想公关准备显然没跟上。

    销售人员对外一致统一口径,“不清楚”、“不了解”、“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

    打400服务热线,答案永远是“等总部处理方案”。

    最搞笑的是有车主得到了3000元加油卡的补偿。我刚买了辆电车,你给我发油卡,意思是我吃点亏,让身边开燃油车的亲友受益呗?

    理想车主积极维权,也因为新能源车主的心态,和买燃油车主心态完全不一样。

    买电车的人都是先行者,多少人在买电车还是买油车之间来回纠结。

    买油车吧,国家说电车是大势所趋;

    买电车吧,每天在网上成堆的新能源车负面新闻中浸泡,担心个不停。

    担心系统故障,仪表盘和空调触摸屏不断地给你重启,不断电就无限循环。

    最最担心的是自燃。上个月一辆理想ONE就在四川省成渝高速起火,短短几分钟烧成了空架子。

    很多还在观望的人,还始终摆脱不了对充电问题的担忧。

    有固定充电车位的车主,还好说,但没有充电车位的车主怎么办,那就是买了个电动爹。

    我见过小区邻居为了争一个公共车位吵架,电动车主说这车位有充电桩,你一个燃油车为啥非跟我抢;燃油车主说车位紧张,先到先得,谁说安个充电桩燃油车就不能停了?

    前段时间川渝限电,电动车主一片哀鸿遍野,想想,40度高温,关掉空调,关掉音响,关掉通风,关掉一切无助于前进的电力,以极低的车速缓缓地寻找充电桩。

    这种感觉也太自虐了。

    所以很多人下决心买电车,神经多少是绷着的。

    车企还搞出停产降价这种事来,只想快速出库存,给新车让路,明显没有照顾老用户的心理。

    从法律上来说,消费者没办法证明门店事先知情,无法构成欺诈,维权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为了支持李想的理想购买理想,消费者没想到代价真的是自己。

    一个车型通常延续七到八年,而理想ONE只用了三年,技术升级的脚步迈得很大胆,配置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高,为什么会这样?

    新能源车,其实和传统燃油车的竞争规则完全不同。

    传统燃油车拼的是技术积累,一款车型出来,研发周期长,生命周期也长。

    现在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反而不是机械部分,而是智能软件,是大数据,所以新能源车是用超级智能手机的逻辑在做车,要铺量,要形成网络效应,要培养消费者快速升级的习惯,把规模做起来,把成本打下去。

    而且新能源车的大头成本在电池,在芯片,偏偏这两样车企在供应链上没有话语权,别人一涨价,自己就得涨。

    这就很尴尬,不涨价,亏本。

    涨价,得有个理由,所以加速新车型升级,成了一个必然的营销策略。

    燃油车制造工艺稳定,所以制造成本也相对稳定,零售价也相对稳定。

    真正影响消费者的是使用成本,油价高,使用成本就高。

    但新能源车,现在电池受原材料限制容易涨价,芯片受电子供应链特色影响价格也容易大起大落,这就给汽车的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所以李想被讽刺当年信誓旦旦,要做“500万内最好用的家用SUV”,和劳斯莱斯媲美。如今只能被网友吐槽——“500万以内最强韭菜收割机”。

    车企恐怕也都是有苦难言,燃油车虽然是落后产品,但落后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啊。

    不解决供应链可靠性问题,不解决原材料成本的问题,新能源车想真正做大规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当然大家也不要看到电动车主维权事件不断,就觉得电动车不行,是不值得买的。

    电动车已经是不可逆的未来。被市场淘汰的只会是某些车企,而不是电动车市场。

    你看,美团自己不造车,可是理想汽车融资时,美团领投5亿美元,王兴个人又投资了3亿。

    更不用说小米、华为、联想,抢占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是企业一级战略。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争先恐后,不惜烧钱也要投入新能源车领域?

    很简单,电动车用电控制传动,零部件比传统燃油车大大减少,仅仅是车的制造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零部件减少,又可以设计集成度更高的部件,进一步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

    如果一部车价格没有降,甚至打上新能源牌,还能卖更贵,传动部分成本还能控制到更低,当然大家愿意做新能源车。

    新能源电池的确不便宜,安全性也存疑,但技术在进步,总有办法解决。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有网络效应,一旦联网的汽车数量超过临界点,车联网又可以创造出一个经济内循环,车企将从产品供应商变成平台生态运营方,这个长期利益太大了。

    从这个角度说,当年贾跃亭的眼光还的确是超前,可惜他做成了乐视没造成车,干好了他就是中国的马斯克,现在他是中国最有名的PPT(骗骗他)。

    从我们国家产品发展角度,势必要发展新能源车。

    中国汽车保有率已经是世界第一,我国汽车现在是耗油第一大户,现在我们对海外石油依赖太高,国家不会任由主动权让别人把握。

    别看我们车企多,燃油车领域核心技术就是欧美的天下,我们就是合资分点汤,想超车不可能的。

    但新能源车就不一样,大家都是从零开始,目前我们和美国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我们车企会抓住这次机会,用自己的市场规模培养自主品牌和完整产业供应链,靠新能源车赶超欧美日韩,弯道超车,是很有希望的。

    不管有的媒体如何唱衰新能源车,都不会改变这个大趋势。

    现在全球新能源车都在一条跑道上竞争,谁快谁就能抢占市场。

    希望这次我国车企真的争气,在新能源汽车的长赛道后,靠技术创新,靠科技突破,真正笑到最后。

    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有10年的市场高速增长期,谁耐力好,谁笑到最后。

    大家说说看,你要是近期有购车计划,会选择新能源车吗?

    .万次阅读
    7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7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