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金不换
出品 | 电动公会
10月18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同时,工信部还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准入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主要的违规问题是什么?文章开头提到了,生产一致性。
生产一致性是政府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某些行业进行必要的规制时,要求相关企业申报批量生产的产品、型式与核准定型时(向国家申报时)的性能一致,也即是申报准入时的产品情况必须和批量生产后的情况一致。
如果在其后生产过程中,被监察到批量生产后产品情况和准入时的情况不一致,相关企业将受到惩罚,甚至丧失生产资格。
而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一致性要求,就是汽车企业批量生产的产品与型式应与核准定型时 (向国家申报时)的性能一致,也即车型申报的情况必须和批量生产后的情况一致。
通过政府对相关企业有关产品生产一致性规制,保证了有关产品的基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从而使有关产品在运行、使用中不致损害消费者、社会公众利益及安全。
从上述的扼要介绍,可以看出生产一致性管理,是政府对企业常规生产过程中,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的日常监管。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就发布了一轮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在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能源乘用车,共涉及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二)新能源客车,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个车型产品,涉及低速行驶提示音、车辆喇叭、三角警告牌、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三)新能源专用车,共涉及6家企业的6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为此,工信部还在去年12月,约谈了这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包含比亚迪、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等,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生产一致问题的车型,工信部已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
但工信部今日再发公告,说明仍有部分车企并未落实整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入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工信部将对此次被约谈的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产品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取消抽检不合格车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一致性监管,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形成相当批量的生产规模。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管理,逐步由前十几年的研发、技术支持、生产准入,转向生产端的事中事后监管。
通过严格的生产一致性监管,有利于淘汰那些打着生产新能源汽车旗号,浑水摸鱼的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下一步,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切实保障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 END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