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芯紧张 自主车企“造芯”自救

    新金融观察头像新金融观察头像
    新金融观察2021-03-15

    全球汽车产业都“缺芯”。


    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行业遭受重创,芯片行业产能也受到巨大影响。同时,线上办公的大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芯片供应加大,直接与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产生了直接的竞争。


    去年12月,本田、大众、福特、通用等车企纷纷宣布减产,调整生产节奏,推迟部分产品线生产,有的甚至宣布暂时停产。


    据伯恩斯坦咨询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200万至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约等于近十年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的 5%。另据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芯片短缺可能使汽车制造商今年损失610亿美元的营收。


    在我国,随着去年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回暖,汽车厂商缺芯的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导致各大车企生产受到阻碍。


    “汽车芯片一般需要提前一年到晶圆厂预定订单,汽车行业去年四季度快速回暖,但芯片供应无法及时同步跟上。”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邹广才分析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判断,此次汽车芯片短缺问题预计还将持续一年左右。“除了短期之内受到疫情波及供应链的影响外,我国还面临汽车核心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孙逢春说。


    根据中汽协方面预计的,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影响今年二季度的汽车产销情况。


    这种情况下,自主车企纷纷走上造芯之路。


    最近,上汽集团宣布将与智能芯片产业的独角兽企业地平线联手进入芯片产业,双方将以智能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系统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合作,并围绕地平线未来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成立联合团队,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此前,吉利汽车参投的汽车芯片商亿咖通宣布拟赴港上市。


    上个月地平线宣布完成C3 轮3.5亿美元融资的投资方中,就包括了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等众多汽车厂商。


    去年10月,亿咖通与 Arm 中国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包含高性能车规级数字座舱芯片、全栈 AI 语音芯片、先进驾驶辅助芯片、微控制处理器等产品。



    除了联合性质的开发,部分车企还选择独自研发。


    今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将组建 TDC 芯片国产化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整车芯片国产化,以保证公司各项目产能不受供应商的影响。


    而政策方面,我国已经将芯片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2月26日,我国首次发布《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收录了59家半导体企业的568款产品,以及14家整车企业和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1000条产品需求信息,以推动汽车企业、芯片企业供需对接。


    两天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方面表示,汽车芯片技术已经极其成熟,目前工信部装备司和国内电子企业正全面推动芯片问题的缓解对策,眼下正逢供给端新产能逐步释放的难得机遇,国内受阻的芯片产能也将逐步恢复。


    业内也认为,在行业高度关注、自主研发力度加强以及供需充分对接之下,我国汽车市场的芯片断供风险正逐步化解。


    希望是美好的,但是道路也是曲折的。


    相对于普通的消费类芯片,汽车半导体对性能要求更加严格,车规级认证对半导体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安全、稳定性、寿命等方面要求更高。


    “相应地,车规级芯片也存在研发和验证周期漫长、开发和运营成本较高、产业链配套要求高、涉及重大安全责任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行业门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


    眼下,大部分自主车企入局的芯片领域主要聚焦于芯片研发、设计等领域,很少涉足芯片产能建设,所以想在短期内凭借自己造芯解决缺芯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凡事总有第一步,开始了就不怕晚。


    新金融记者 刘畅

    次阅读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