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新闻报道,2月16日,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对外承认,在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装置及其零部件中,存在11.4万起不正当行为,包括篡改检查数据等,造假行为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持续了近20年,波及丰田、日产等十家日本知名车企。

曙光制动器造假事件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丰田公司是曙光制动器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1%。央视记者曾联系该公司总部,该公司称具体波及企业不便于公开。该公司还表示,涉及的车企在重新检查之后,都认为产品性能没有问题,所以曙光制动器和相关车企目前都没有召回计划。而针对是否涉及中国市场的问题,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暂时无法确认涉事零部件出厂后是否出口到海外市场。该公司称引发数据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合规意识淡薄,公司已经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等主管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并且对包括社长在内的公司高管进行了降薪处罚,而且表示今后将在质检环节导入信息技术,减少人工质检的比例。
小林化工造假事件
尽管此次曙光制动器造假事件目前尚未报告引发人身伤亡的事故,但是这已经是日本制造业在近期第二期引发外界震惊的造假丑闻。在此之前,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因造假导致二百多名患者健康受损,被勒令停业整顿116天。造假丑闻频发,也给日本制造业光环再度蒙上阴影。

神户制钢造假事件
日本向来以“工匠精神”著称,但在近些年却不断面临外界质疑。追溯到不久前的2018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神钢)承认,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强度、尺寸等出厂检验数据,以次充好。该公司之后进一步证实,其旗下9种铝、铜、钢铁产品也发现存在证书造假等问题,被波及的问题产品购买方增加至约500家,事态进一步严重。在中国、泰国等海外据点生产的制品也存在篡改检测数据或未实施必要的检测等情况。同时,神钢承认,从10年前就已开始伪造数据,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数十名雇员参与其中。事情曝光后,日本神户制钢公司的股票遭到抛售,在几天中暴跌了近 40%,即便高层领导们不停的“开发布会道歉” 依旧没能止住一泻千里的跌幅。

住友金属涉嫌造假
2003年,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年初进行国际招标,通过日本出口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选定了日本钢铁制造业巨头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钢板,总合同量达4000吨,价值170多万美元,要求5月份全部运抵三峡坝区,6月投入使用。三峡工程从日本进口首批60块、600余吨钢板,将被焊接成水轮发电机组引水钢管,埋在三峡大坝中永久性使用不修复,钢板质量要求相当高。按照规定,这批钢铁到货后我方随即进行了抽样检测,但是检测结果令我国检测技术人员不敢相信-----送检样品几乎全部不合格!
日方傲慢地不予认账,甚至称我国的检测过程不够专业。检测人员顶住压力,前往权威机构进行试验鉴定,结果依然表明这批进口钢铁不达标。双方再次谈判时,中方代表首先向日方宣布复验结果,并紧紧围绕着钢板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日方厂检合格怎么解释展开了质询。日方的态度与上一回比判若两人,这次他们表示:“完全信服中国检验检疫部门的复验报告!”又承认因其采用了尚不成熟的“新”生产工艺,致使钢板质量出现偏差。

日本“工匠精神”是否还有信服力?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得,日本一些制造业从二十一世纪初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长期数据造假。事实上,日本自从1989年经济泡沫破裂,三十年间经济几乎停滞,日本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通过长期数据造假维持生存已经见怪不怪。加上2017年宣布破产的高田气囊,从2009年第一起气囊质量事件爆发后,迫于气囊爆炸致死案件的不断发生,而在此期间,高田甚至仍在气囊组件的测试结果中作假。2017年斯巴鲁承认,过去30年间,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如此之多日本大型制造企业数据造假,日本“工匠精神”已经很难具有信服力。

写在最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盲目崇拜,一谈到汽车质量,就抬出日本“工匠精神”,对日系汽车进行无脑追捧,从设计到零部件,从钢板到整车,仿佛日系汽车就是完美的化身,甚至连日系汽车召回都能强行冠以“企业责任感”,完全不懂大多数召回是由国家质检部门根据投诉情况启动缺陷产品调查程序,经过约谈汽车生产企业,才有召回,没有国家质检部门守护,哪来那么多召回。而每每谈到自主车企,仿佛自主车企二十年没有任何进步,永远是二十年前的品质,碰到一点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也总喜欢吹毛求疵,上升到品质高度,扣上“质量差”的帽子,甚至嗤之以鼻。这是国民的悲哀,也是自主企业的悲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