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房不买车位,是不是有点“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内意思?话不能这么说。当一个车位卖的比车还贵时,我就觉得那是抢钱了。
前几天,我去问了问我们小区的车位,一个不怎么样的位置,报价25万,就这还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容易买到。我想,我内十几万的车住进去会不会折寿?思前想后,我还是风里雨里腿儿着回家吧。我们旁边不远的一个小区,报价18万,给钱就买。
同样的地段,差不多的小区,这7万块钱差哪了?
说到底还是供求吧。换句话就是有多少人会来跟你抢位置。抢的人多,价格自然就高了。专业点说,就是车位配比。车位配比指的是小区的“业主总户数”和“车位总户数”之间的比例。一般是用“1:X”来表示,这里的“1”代表的是小区住户数量,”X”代表的是小区车位数量。
当一个小区的车位配比只有1:零点几,就是说车位远远少于户数,再加上有的人家不止一辆车。那车位自然就紧张了,价格也随即就炒上去了。当一个小区的车位配比是1:1点几,就意味着车位数量至少能保证一户一个,尚算充足,没有抢购就没有炒作,价格也就相对有人味儿。
车位配比是直接影响车位价格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周围配套对其也有影响。如果楼盘周边有CBD、商超、公园、幼儿园等相对完善的配套,那地面车位管理相对也会比较严格,比如一小时10块钱的那种,你随便吃个饭外带逛着超市,大几十就没了。这样的话,小区业主还是老老实实的买个地下车位更划算。而且一般这样的高端小区,几十万的车位大部分业主也没负担。
而如果小区门口对违停管控不严,路边、门口可以随意停车,就像我妈家楼下,能不花钱停马路边我干嘛花十几万买个车位?我妈家小区的地下车位常问常有,即使价格感人但一直也卖不出去。
对我这十几万的车来说,我觉得20多万的车位算贵了。但换个思路,我们家搁沙发的那块地儿,折算成房价也比沙发贵的吧?上海的一块沪牌,早在2013年就已经突破了9万的单价,比很多的买菜车都要贵了吧?这么一想,好像买一个也不是不行。
一提起车位,业主们咬牙切齿的抱怨开发商太黑了,圈个地儿就要钱。但一个房企老板跟我说,车位不但不赚钱,还拖后腿。他说的具体的什么开挖土方、支护工程、排水等专业技术我不懂,但大致意思是,地下停车场的建设成本要比建在地上成本高得多,就连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要求都要比地上的要求高。
那为什么还建?按照土拍规划指标,“车位配比”算个“要求”,既然有要求,那就得按头营业。此前有个公号就此曾算了一笔账:一个车位的平均成本可能高达3000元/㎡左右,一个包含公摊在内的平均面积35平方米的停车位,就是大约10万+。再加上开发商发生销售费用、贷款利息、行政开支和各项税金的成本,算下来的话,一个车位怎么着也得卖个15万+。因此,很多人早些年买入的那些几万块钱买一个车位的,基本上算是捡了个便宜的。上面那个房企老板说,以前车位是不赚钱的,要靠房子拉回成本。现在好点儿,每家几乎都有车,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车位供不应求,价格还能上去点儿。
那车位多钱算是合适?
网上有个粗暴的算法:就一般小区而言,如果车位价格在车辆均价的60%左右,那就不用犹豫直接入手;80%,也还是能接受;如果超过了100%,那就基本算抢了,土豪除外。那就是说,我那辆10万出头儿的车,要是买了个25万左右的车位,基本上算是打肿脸充胖子。
那我租吧。但网友都说,租的不合适。举个例子:假设一次投资13万买车位,每月缴纳管理费100元,按30年计算的话就是36000,加在一起总花费16.6万;如果租车位,每月租金400元,30年下来就是14.4万,如果再算上管理费的话,费用就变成18万了。不但花费更多,而且车位依然是别人的。
在万物皆可炒的时代,这么紧俏的车位,能炒么?车位跟房子还不一样。房子的金融属性更强,随时可以变现,还能抵押,车位变现可不容易。我们业主群里有多少人打年前就闹唤要卖车位,但现在也没出手。租出去,普通车位的租售比更是低到爆。作为纯投资品来说,租售比赶不上住宅、公寓,增值就更不用说,不少城市经历了这一波近乎翻番的涨价潮后房子涨了一倍,车位几乎还是原位。
那车位到底还买不买呢?要我说,用你就买吧,投资就算了。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