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7.8亿元赔给实控人的公司 力帆股份为何不惜自曝家丑?

    车以载道头像车以载道头像
    车以载道2020-05-14

    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质量问题、产品设计缺陷、软件逻辑缺陷、交付客户97%的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无法使用……能把自己家的产品质量公开说成这样的车企,诸位应该是第一次得见吧。对,这就是力帆股份,这些对自己产品的描述来自力帆股份最近发布的一则公告。

    当然公告的主要内容并非给自己的产品抹黑,而是告诉人们,因为上述问题,力帆股份的全资子公司需要向其客户盼达汽车赔偿各类损失总计7.8亿多元。

    兄弟阋墙 自曝家丑

    根据力帆股份公布的仲裁书,力帆乘用车与盼达租车曾在2018年针对双方买卖的新能源汽车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协议中,力帆承认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大量、频繁出现电池故障、电控故障、电机转轴缺陷、电池仓设计缺陷、档位与换档逻辑设计缺陷、BMS(电池管理系统)缺陷等质量问题。”并许诺就相关损失给予盼达赔偿。

    按照力帆的说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大件”里,力帆的电机、电池、电控都出现质量问题;这还不算,还有设计缺陷、软件逻辑缺陷等……除了壳子,这款车几乎全身是病,而且,仲裁书里还写道,力帆一共卖给盼达9923辆车,最后因为质量问题无法使用的竟高达9669辆,比例超过97%!

    “三电”全有缺陷,97%的故障率,就是它,力帆650EV

    力帆造出来的车竟是如此不堪,若不是制造商自己承认,恐怕外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力帆虽然是较早进入汽车行业的品牌,但其市场占有率和风评一直不高,如今随着这份协议的公开,全国人民都有机会了解力帆造车的水平如何。

    而更令人诧异的,是这桩7.8亿元的索赔,实际上是力帆系下属两家企业之间的“内部纠纷”。

    向力帆索赔的盼达汽车,董事长便是尹明善。而尹明善同时也是要赔钱的力帆乘用车的实控人。根据力帆股份2019年年报,“尹明善等四人”共持有力帆股份47.57%的股份。而力帆乘用车是力帆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意味着这7.8亿元赔偿全部要由力帆股份承担;更重要的是,尹明善不仅是盼达汽车的董事长,“尹明善等四人”还以各种方式持有盼达租车至少77%的股份,拥有对盼达的绝对控制权。

    力帆控股和汇洋控股是尹明善等四人控制两家公司的渠道

    也就是说,作为上市公司的力帆股份,要赔钱给实控人实际控制的另一家公司。

    当然,力帆股份对此的解释听起来还是很公事公办的:“此次提出大额仲裁赔偿,不存在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利益倾斜的情形,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也不存在利用控制地位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但力帆股份也在公告中坦承,这一仲裁“将对公司生产经营资金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对公司产品声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周瑜打黄盖 暗渡陈仓?

    7.8亿多元的赔偿,确实会让力帆股份的流动性雪上加霜。根据力帆股份2019年财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下滑3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6.8亿元,同比下降1950.83%。与此同时,力帆股份还面临更多的赔偿。力帆股份4月20日发布的公告表明,公司(含子公司)近 12 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总计达3.94亿元。

    在沉重的债务压力和严峻的资金流困境下,力帆股份与盼达租车之间的这番操作,难免让人怀疑是在借产品质量问题之名,行转移资产之实,使的是暗渡陈仓之计,两家公司之间或许是“周瑜打黄盖”一般的你情我愿。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尹家四人未能将自己实际控制的两家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在内部低调解决,反而要闹到申请仲裁,以至于将如此严重产品质量问题公之于众?

    对这个问题,各位不妨留意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公告时的一句话:“仲裁裁决后,鉴于公司的内部决策程序无法改变仲裁结果,公司不再就裁决结果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也就是说,有了仲裁结果,力帆股份就不必再就赔偿一事进行股东投票。

    甩得一口好锅?

    要知道,倘若进行投票,持有上市公司47.75%的尹家四人的投票意见是会公诸于众的,其他中小股东如何反应,大家也能猜得出来。那样的话,“实控人力主上市公司向自己控股的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这样的奇闻,恐怕又要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为了不至于闹出更多的奇闻,力帆股份宁愿自曝家丑也要将此事提交仲裁,让外人来定,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实控人的曝光。两害相较取其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至于产品质量被扒个“底儿掉”这件事,对力帆来说也许并不重要。毕竟,经营状况凄惨的力帆股份在汽车行业还能坚持多久都是未知数。

    力帆与盼达上演的这出7.8亿元赔偿大戏,让外人感到云里雾里,不知唱得是哪出。如果是尹家手中两家公司之间的内部纠纷,兄弟阋墙固然令人唏嘘,却也在法理之内;但若是两边在共同的实控人指挥下,演一出“周瑜打黄盖”给广大中小股东和监管部门看,把旁人当曹操来糊弄,那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