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要回老家了,高速公路免费,不开白不开。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已经高达56914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1公里收费公路的身上,就背着3386万元的债。

都说房子贵,脚下的路也不便宜呢——每1米长的公路都还欠着33860块钱,也算是寸土寸金了。忽然感觉脚下的路闪着金光,有木有?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20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去年春运,鄂豫陕苏皖等地日均拥堵里程同比增长超20%。
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是春节期间自驾车出行比例提高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收费公路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减免了307.9亿元。
忽然感慨,我国交通部门真是大方。其实,与收费公路每年的支出相比,这点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16.81万公里收费公路,1316个主线收费站,2018年一年亏损了4069.4亿元,这是交通运输部关于全国收费公路的最新统计数据。
从2014年开始,交通运输部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前一年收费公路的里程规模、建设投资、债务余额以及收支等情况。
加上前些年还没有还清的债务,截止到2018年末,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5691360000000元。
咱普通老百姓一看见超过5位的数字就蒙圈,上面那一大串大概是5.7万亿。5.7万亿啥概念?就这么说吧,在2018年一整年,咱们国家全国的GDP为90.03万亿。
有人说,高速公路收费那么贵,来来往往的车那么多,难道没有挣钱吗?
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国收费公路收费5552.4亿元,而支出为9621.8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本金5066.7亿元,利息2647.9亿元,养护支出为589.3亿元,管理费用支出为707.2亿元,税费为377.3亿元。
在2018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差为-4069.4亿元,也就是2018年亏损了4069.4亿元,而这个数字并不是偶然,从2011年开始的统计数据表明,最近8年期间,收费公路就没有盈利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亏损面不断扩大,从2011年的亏损323.3亿元,到2012年的565.7亿元,再到2013年的660.5亿元,然后到了2014年,亏损额度直接达到1571.1亿元,到了2015年,亏损额度已然翻倍,达到了3187.3亿元,剩下的16、17、18年分别为4143.3亿元、4026.5亿元和4069.4亿元。
通过梳理历年的统计公报我们发现,在能够找到相关数据的9年里,从2010年的2859亿元到2018年的5552亿元,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增长了94%,可这远远赶不上支出上升的速度。
从2010年到2018年,全国收费公路支出由2827亿元上升到9622亿元,自公布数据以来,我国收费公路仅在2010年一年没有亏损,之后通行费的收支缺口便不断扩大,从2011年到2018年扩大了近12倍。
简单来说,我国的高速公路,挣的多,亏的更多。高速公路目前的收费根本不够开支,每年都是负债在建设。
在收费公路系统中,有两种债务来源,一种是政府还贷型的公路,还有一种是经营性收费公路,在2018年,政府还贷公路累计建设投资44870.5 亿元,经营性公路累计建设投资43953.0亿元,二者总计投资为8.8万亿,而收费公路2018年收费总额才0.55万亿,相比于投资,收费来的钱真的是杯水车薪。
以2018年的最新数据为例来看,收费公路全年共支出了9621.8亿元,其中80.2%的钱都是用去还债的,养护、运营管理等支出加在一起都没超过20%。
也就是说,收费公路每收100元通行费,会相对产生173元以上的支出,而这之中超过138元都要用来还债。
翻看历史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还债一直是收费公路的重要使命。从2013年到2018年,偿还债务本息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重,在最低的2013年也有73%之高。
为什么高速公路投资这么大?因为按照目前的高速公路投资体系来算,因为高速公路对材料和地形、路线要求较高,而且我国地理环境多变,同时加上拆迁、土地使用费用,基本上在平原地区,高速公路每公里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左右,而山区、丘陵等特殊地段,一般平均4000万每公里左右。
此外,高速公路造价贵了,高速公路收费员也值钱了,据《成都日报》2005年9月7日报道,江苏部分公路收费站普通收费员的月薪竟然达8000元,多的超过万元。
按照目前的收费体系来说,如果再没有新的高速公路修建的情况下,解决接近5.7万亿的负债,按照每年3000亿的扣除养护、人工后的盈利来看,需要18年才能还掉目前的负债,还没有算利息。
从1988年到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已经收费32年。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建成收费公路约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也就是说,全世界收费公路70%在中国。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公路收费站?北京大学经济学家薛兆丰给出的数据是:在中国的高速上,目前有8万6千个收费站。
同时,我们也是全世界收费站密度最集中的国家,交通部规定40公里设一收费站,而有些地方政府规定,高等级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设1个收费站。
总的来说,通过高速公路收费手段,我们国家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多于建国头50年投资的总和。各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和引进商业资本,带来了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奇迹。
但是,依然有痛点存在,而且还不少,这里不妨看一组12年前媒体列出的数据。
2007年2月,世界银行一份有关我国高速公路的研究报告披露,德货车平均每公里过路费是0.15美元,中国是0.12至0.21美元,而在车辆通行费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国以超过2%居首位,超过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过路费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是相近的。然而,这种辩解最大的漏洞就是犯了这样一个最低级的计算错误,即人均收入和人均GDP。
以2007年为例,德国的人均收入是34580美元,居世界第16位,中国是1740美元,居世界103位,德国是中国的20倍;同年,德国人均GDP是25250美元,是世界第16位,而中国的人均GDP是1100美元,是世界第109位,德国是中国的近23倍,收入差距如此之大,但所交的过路费却是相同。
2019年,中国高速公路收方式再迎大变,由传统的计重收费变为按轴收费,交通部门的说法是,这样计算更科学,对司机更有利,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司机来回都能运货。
心意是好事,但有副作用,那就是过路费上涨,司机们都感受到这个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速公路都将继续保持这种“超高收入、超高支出”的态势。以后的公路,且过且珍惜,脚下的每一寸,都是黄金。
新金融记者 孙翼飞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