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新车什么是技术含金量?比亚迪这台功率高达580kW的电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说放眼全球也是最高功率的单电机,我觉得单凭这一点,如果卖30万,就得给它吹爆了,那么有哪些牛掰之处呢? 🅰️ 《全球单电机功率之最》 这么说吧,卖200万的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前后电机加起来才有760kW,而比亚迪汉L,加起来可是高达810kW,可以说就是目前单电机功率的天花板了。记得雷军最骄傲的V8S电机,也只有425kW,比亚迪这台单电机简直倒反天罡。 🅱️ 《动力猛到要被限速》 810kW的总功率,最大马力超过了1100匹,跟搭载8.0升16缸的布加迪性能相差无几。可以做到2.7s破百的加速能力,极速可达270km/h。即使是580kW单电机后驱版本,极速也能达到240km/h。你会觉得这个数据不是那么猛啊,那是因为厂家怕司机驾驭不了,把加速时间和最高速度都给限制了,如果不限速,汉L的极速超过300km/h,不是问题。 🅰️ 《30万级唯此千匹车》 如果把价格因素加入进来,那可以说汉L,和唐L是你在这个价位唯一能买到的千匹马力车型。鬼火少年整个影豹r去秒秒30万一下的车。你开上汉L,直接路上就可以崩保时捷、法拉利了,想想你开着保时捷,旁边来个比亚迪汉L给你超过了,心理滋味有点难受啊,哈哈。说句比亚迪开启全民千匹时代,不过分吧。 🅱️ 《动力背后的技术也牛》 动力在这摆着了,底盘、刹车、电控、轮胎甚至电池都得跟得上才行,这辆车可以说和汉不是同一个车了,而且功率越高耗电越快,对电池也很有挑战,我感觉比亚迪还没上市的二代刀片电池很有可能装在汉L上。目前的新势力都在追求加速性能,去跑纽北刷圈速,汉L的动力就是证明技术的最直观方式。 🆎🆎🆎 今天咱们别的都不说,作为一个吃瓜群众看见好多人喷这个车贵,忍不住来说两句,咱就说汉L这个动力,真卖30万级别,我感觉简直是良心了,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已经把性能车的价格打下来了。
#辣评新车前一段时间预测了比亚迪夏的预售价格,25.98万起,一堆人喷没有性价比,一群人说你卖给谁,这个价格我为什么不选择塞纳? 一:说买塞纳的人都什么心态? 说你们是跪久了你们还不服,你们买塞纳无非是觉得当年平行进口卖60万的车,现在20多万就能入手了。不加价了,还给你优惠了?是不是觉得现在性价比超级高? 可是你是不是忘记了以前刚刚国产的时候起售30万,顶配40万,结果第一批客户下单后跑4S店,给你浇了一盆冷水,最终价格以经销商为准!结果要求加价4万,不加?你等着吧!最少一年。有人一怒之下就把经销商举报了,结果是啥?是原本是加价4万,经销商罚3万。第二天市场行情就变成加价7万。可是还是一群人抢着买,就是觉得塞纳香,就是觉得塞纳就是我的梦中情车,觉得塞纳就是我的心,是我的肝,是我的四分之三。没有得到塞纳的奶爸不是一个完整的奶爸。觉得没有跪着把钱送上去,销售没有斜着眼看你,没有骂你买个三四十万的破车,有什么好牛的,你就浑身不得劲。这些是不是跪久了的表现?可是要我说不加价的塞纳还是塞纳吗?符合塞纳的格调吗?符合买车看三大件(车尾的丰田标,车头的丰田标,方向盘上的丰田标)的心理吗?符合吗?不符合!这些觉得塞纳香的,你们得感谢比亚迪,因为有国产汽车的崛起,才有你现在可以不用加价提车。合资车才不能光靠一个标来收割消费者了。要不你还得去买这种高价低配加价的车。 二:为什么你们觉得贵? 无非就是觉得以前比亚迪生产的都是几万块钱的车,你凭什么卖26万起?你的品牌调性能定这个价吗?你值这个价吗?比亚迪一直就是性价比和低端车的代名词?要是比亚迪第一台车是仰望U8现在的夏卖50万起你也不会觉得贵吧? 埃尔法,威尔法,都是80-100多万的车。塞纳、格瑞维亚以前都60多万的车,现在20多万,划算!价格从高到低觉得划算,从低到高你凭什么?个人认为只是一个锚点效应而已! 三:比亚迪夏到底凭什么? 我来告诉你凭什么,第五代的混动系统,用车成本低。天神之眼的智驾,虽然和华为比没优势,和塞纳比还没优势吗?云辇-C的底盘,驾驶质感不好吗?外观你把标捂住,贴个腾势标以前也是不是30多万以上的车?动力系统和腾势是一样的。车内用的纳帕真皮。混动系统比亚迪最少在市场是最认可的。100-180公里的纯电续航,短途用电,长途用油。人家凭的是技术实力好吧!凭的是插混领域一直持续不断的技术深耕,每年天量的研发投入。就这些技术,如果挂个奔驰标。或者说挂个进口车的车标。卖你80万,你可能还觉得便宜。那为什么比亚迪卖25万的价格?你还是觉得它贵? 四:与竞品比优势在哪里? 竞品包括传奇E9E8混动,塞纳,格瑞维亚双擎、岚图梦想家混动。对比传奇E8,发动机马力是140匹,然后夏是156匹,与梦想家相差只有6匹。对比剩下的几台车发动机马力没有优势,但是双擎的油混是以油为主的,比亚迪混动是以电为主,发动机为辅助的,主要吃发动机功率,传奇的混动系统没开过,不清楚是什么原理不好说。 五:比亚迪夏真正的购买人群是那些? 第一类用户为多孩家庭,对于他们而言,6座或者7座的车辆是刚需。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家庭成员数量较多,日常出行可能需要带上所有孩子,再加上父母等家人,座位数少了就无法满足出行的需求。孩子多也意味着要携带更多的物品,如婴儿车、孩子的玩具等,所以这类家庭在选择车辆时,就会更偏向于空间大、座位数多的车型,这样才能确保一家人能够舒适、便捷地出行。 第二类用户是有商务需求的群体,像企业高管和小老板之类的人物。这类用户群体在长期的商务工作和领导角色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他们在工作中习惯指挥他人,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由于在企业等组织中处于决策和领导地位,他们往往十分笃定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很难听进去他人的意见。并且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过程中,还存在一种喜欢说教的习惯,总是习惯性地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行事。 第三类用户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成员,他们虽然是独生子女,看似家庭人数不多,但他们爱玩且有多人出行的需求。也许他们经常和朋友一起聚会、旅行,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喜欢与三五好友一同外出游玩。这种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也会倾向于座位数较多、空间较大的车辆,这样就能方便地与朋友结伴而行。 第四类用户是以前就开MPV车型的车主,这类用户已经习惯了MPV车型带来的驾驶和乘坐感受。由于MPV车型通常具备较大的空间、较高的舒适性等特点,一旦他们习惯了这种感觉,就很难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于车辆的科技配置有了新的期待。他们渴望在继续享受MPV车型舒适、宽敞的同时,体验到科技发展给自己的驾驶和出行过程带来的新鲜感、便利性等,例如一些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交互系统等。
#宋PLUS DM-I「到店」观后感 前天试驾110顶配版,也发现了之前论坛里有人提到的震动问题。过后跟销售反馈可能是胎压问题我,想问什么时候能把胎压降低再让我试驾。结果第二天厂家就通知4s店把胎压降低到2.5,之前是2.8几。 今天找了个空隙过去试驾,同一家店,同一辆车。开车前还特意看了胎压,发现是2.7,直接开到售后区降到2.5,上车后再次确认是2.5再开启上路试驾。其余设置与第一次一样,馈电模式,强制保电。之后把SOC设置到最低,此时电量大约35%,再试乘后排。 试驾路段为宝安大道某段,基本平地,有一两个坎。 重点1: 自己开的时候,方向盘还是有类似很弱的手机震动,持续传来那种。 坐后排的时候,销售很来劲,说车子几天了都是客户开自己没开过,要体验一下加速,我这种平时都压限速开的人也好怕,哈哈哈 后排赶在 重点2: 整体感受,跟第一次一样,后背腰部的震动持续传来。奇怪的是过坎的时候感觉不明显,车子不颠,但腰背部位震感依旧持续,这种感觉很奇怪! 总结下来,这车是不错,其他都能接受甚至超预期。唯独这震动,个人感觉不正常,可能因为满大街的比亚迪出租车,e5滴滴快车,汉专车以及各种其他品牌的,朋友的,客户的各种级别的车都开过或坐过,都没这种震动。 我相信这种感觉在开车比较多的人里面体验更多,如果这是第一次买车,可能没法深刻比较,所以会觉得还好 我相信比亚迪是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然不会让经销商降胎压,但目前看来,至少我的体验看来,降胎压没什么作用。 希望比亚迪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让我能支持一下国货。毕竟唐还要等更久! 如果厂家能看到,可以联系我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我也是个工程师,曾经也解决过不少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