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情&怀
疯狂车研所
3月份新车上市竞争不断,几乎没有不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智驾终于成为了全行业的普及共识,其中也包括曾经对智能化并不感冒的长城。在刚刚上市的哈弗二代枭龙MAX身上,一套Coffee Pilot Plus智能驾驶辅助,宣告了纯视觉路线再添一员大将...查看全文
保时捷、智驾,这两个词本不具备多少相关性。但在交出净利巨跌30%、中国销量连续两年大跌的年度财报后,救华心切的保时捷已经等不及了,持续加码中国本土技术研发。...查看全文
上周发布智驾战略的,除了奇瑞和极氪,还有广汽。与前两者不同,发布星灵智行行动计划的广汽,早已是把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打进15万级的普及玩家,它的目标显然更加长远,甚至直接抱怨“第一梯队太拥挤”,决定直接挺进L3/L4的空旷舞台。...查看全文
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远知行,上周公布了2024Q4以及全年财报,先看数据:Q4——营收1.4亿元,同比下降2.8%,环比翻倍;产品收入5170万元,服务收入8910万元。毛利5136.2万元,整体毛利率3...查看全文
在母公司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后,一直以来作为智驾进化先锋的极氪,其浩瀚智驾负责人也胜任了吉利控股首席智驾科学家,并拿出了全栈自研的千里浩瀚的前沿成果。...查看全文
喊了一年的“智能化不客气”,奇瑞终于拿出了王炸——猎鹰智驾全系标配。不止是新能源全系标配,燃油车也包括在内;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要同步到全球市场。...查看全文
在中阶算力的智驾市场,英伟达Orin-N和地平线J6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拿到了诸如比亚迪、长安这样的头部车企的百万级量产定点。...查看全文
特斯拉的纯视觉智驾FSD,一直以来引领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发展潮流,再加上坐拥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壁垒的先发优势,后发玩家要想超越,难度相当之高。...查看全文
自打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战略,一众主机厂争相加入,并在主流价位布局换电车型,进一步扩大了换电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率。然而,随着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官宣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能够24x7h不停歇接单拉活的Robotaxi,或许会让网约车行业得以重塑。...查看全文
继长安、比亚迪之后,吉利跟牌智驾平权,拿出了“千里浩瀚”的智驾技术品牌。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浩瀚”来自吉利的浩瀚架构,代表了吉利的研发体系;而“千里”来自千里科技,即力帆科技更名而来。...查看全文
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滴滴自动驾驶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目前正在与潜在投资者洽谈。六年下来,All in Robotaxi的滴滴,已在北上广投放了200辆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时间超过1600天。...查看全文
谁能想到,中国市场最便宜的一段式端到端智驾+激光雷达的新能源汽车,是广汽丰田的铂智3X呢?裸车售价低至13.98万元,全场景NDA交付即可用,如果叠加置换补贴,到手价更是只有11万多。...查看全文
日前,广汽昊铂正式发布NDA4.0城市领航高阶智驾,并将率先搭载在昊铂HL。新车将于3月18日开启预售,预计售价35万元左右,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年内上市。NDA4.0城市领航高阶智驾采用端到端架构,具备车位到车位、收费站闸机自动通行、极...查看全文
在DeepSeek爆火之后,汽车行业对强算法、轻算力的智能化路径高度关注,尤其是对久久未能全面普及的高阶智驾来说,硬件降本并不难,难的是对高算力储备的要求和克服军备竞赛的当下无解,需要一套类似于DeepSeek的强化学习方案打破成本壁垒。...查看全文
随着增程技术逐渐成为油电过渡时期的主流选择,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增程产品。除了追求大空间、全家出游的SUV/MPV,轿车市场也出现了更多增程选手,且大多出自传统大厂,例如奇瑞高端品牌星途的星纪元ES,增程版预售价16.28-21....查看全文
距离港科大团队发布自动驾驶SOTA成果仅仅只过了2个月,清华大学AIR智能产业研究院联合毫末智行、中科院自动化所团队、港中文,一同提出了全新的自动驾驶规划算法,将扩散模型应用于自动驾驶的规划过程,破解了端到端难以落地规划端的问题,还能应对端...查看全文
2月18日,阶跃星辰和吉利合作研发的阶跃两款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宣布全球开源,包含目前全球范围内参数量最大的开源视频生成模型阶跃Step-Video-T2V,以及行业内首款产品级开源语音交互大模型阶跃Step-Audio。...查看全文
在泰坦造车计划中断一年后,苹果还没死心,原项目成员联合2017年端到端团队和CVPR2023技术主席,宣布将强化学习自博弈(Self-play)引入自动驾驶,10天生成16亿公里模拟数据,有效提升鲁棒性的同时,训练算法无需真实数据。...查看全文
2024-2025对于新势力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不光国内乱作一团,国外同样如此,甚至更加猛烈。比如被誉为“重卡版特斯拉”的Nikola,这个名字就十分具有针对性,不光与特斯拉相呼应,还特意选择了不被马斯克看好的氢能源路线。...查看全文
比亚迪智驾普及的余波仍在持续,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头部车企在今年就确立了智驾占比超80%的雄心壮志,将引发中国汽车行业怎样的的深度变革?首先,「智驾平权」将成为绝大多数中国厂商的第一共识,甚至会超过在电动化议题上的共识。...查看全文
经过了一整个春节假期的全球爆火,DeepSeek已成为国民级AI应用,以至于“服务器繁忙”成为最集中的吐槽点。而为了降低DeepSeek的使用门槛,智能移动终端的厂商们纷纷引入整合DeepSeek的底层模型,以期提升自家AI功能的使用体验。...查看全文
2023年至今,比亚迪连着三年春节后搞事情。前两次靠“冠军版”“荣耀版”,把油电同价做成了行业共识,用“电比油低”让燃油车沦为小众。这次倒是不打价格战了,但一手加量不加价的“智驾普及”反倒把友商整的麻上加麻。...查看全文
2月9日晚,长安汽车发布了“北斗天枢 2.0”计划。会上邓承浩直言:“从今年开始,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并且计划在未来3年内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产品,所有品牌乘用车将全面向数智产品转型,全系标配智驾接口,确立了深蓝汽车在长安“全民...查看全文
一提到AI,大家想到的要么是美国,要么是中国,却很难联想到欧洲的AI产业。但实际上,法国作为欧洲AI领域的引领者,自家初创企业Mistral AI推出的Le Chat,其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仅次于ChatGPT和DeepSeek,超过了谷歌自...查看全文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最新的四季度财报:销量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7%,495570辆的Q4答卷,创下单季度交付历史新高;...查看全文
在美国市场,通用汽车是首家提供可脱手高速领航功能的主机厂,然而如今,福特在装车数量上已经迅速超过了通用。根据官方数据,福特已有67.5万辆搭载BlueCruise系统的新车,大幅超过了通用SuperCruise的装车量(36万辆)。究其原因...查看全文
去年12月11日,通用汽车正式宣布,将关闭Cruise的Robotaxi业务板块,这对于一家专注L4无人驾驶的公司来说基本等于宣判死刑。...查看全文
在中美先后经历自动驾驶市场的大洗牌之后,“渐进派”与“一步到位派”之争基本告一段落了。专注于量产装车的L2++高阶智驾,在商业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上碾压了L4/L5自动驾驶的Robotaxi,这对主机厂自研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来说,是个新机遇。...查看全文
VLA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融合了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感知能力和端到端E2E的决策能力,更引入了“思维链”,具备全局上下文理解与类人推理能力,从“功能时代”迈向“体验时代”,是未来两...查看全文
最近AI 圈发生了一件大事,来自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靠着相当于美国同行零头的训练成本,做到了不输OpenAI o1的测试性能,位列开源模型第一名。操刀《黑神话:悟空》的冯骥更是直呼“国运级科技成果”,直接把DeepSeek送...查看全文
日前,小米汽车官宣开启“车位到车位先锋版”万人体验团的招募活动。即日起至2月5日,小米SU7 Pro/Max车主可通过小米汽车App社区进行报名。...查看全文
北美造车新势力RIVIAN日前宣布,计划今年推出L2+“脱手”驾驶辅助系统,并将在明年升级为“脱手+脱眼”的L3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某些特定场景中使用。...查看全文
近日禾赛科技宣布,获得奇瑞旗下多个新车型量产定点,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启量产,将搭载禾赛最新一代小巧型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X。奇瑞智能车将在今年全面进入高阶智驾NOA时代,计划推出十余款搭载高阶智驾的量产车型,覆盖无图城区NOA和自主...查看全文
最近特斯拉Cybercab在得州厂内路试时,被某博主用无人机抓拍到。在对照片进行处理后,赫然发现了主驾侧方向盘的身影,基本确认了Cybercab会推出有人驾驶版本。换言之,如果无人驾驶一时半会无法落地,特斯拉就可以装上方向盘,当Model ...查看全文
前几天举办的小鹏2024年会,主打一个“春风得意”。有了MONA M03和P7+的爆卖,小鹏的日子也是好起来了,一下从淘汰边缘回到第一梯队领头羊,且增长之迅猛,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样子。面向2025年,何小鹏提出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向AI企业转型...查看全文
说起地平线,熟悉智驾的朋友对他们的征程J系列芯片有所了解,但是与之匹配的软件算法,大多来自主机厂自研或者其他供应商。但是这次,地平线选择下场做算法,并且拿出了软硬件全栈自研的Horizon SuperDrive,简称HSD。...查看全文
近日,头部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官宣,将把首个海外研发中心设在德国慕尼黑,这也是继北京、上海后设立的第三大研发中心。在德国设立研发分部,一方面能更好地观察欧洲市场的需求和动向,另一方面与欧洲技术骨干一同打造下一代的理想平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