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全系智驾,将会对中国汽车产生哪些影响?

    疯狂车研所头像疯狂车研所头像
    疯狂车研所02-16

    比亚迪智驾普及的余波仍在持续,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头部车企在今年就确立了智驾占比超80%的雄心壮志,将引发中国汽车行业怎样的的深度变革?

    首先,「智驾平权」将成为绝大多数中国厂商的第一共识,甚至会超过在电动化议题上的共识。毕竟车企选择新能源的路线可以多样化,电动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插混、增程、快充、换电、氢/醇各有优势和适配场景。

    然而智驾技术更加普适化,乘用车只区分封闭路面和开放路面,后者做到L3尚需时日;商用车的应用甚至更加狭窄垂直,落地难度更低。一旦成本降低到可控范围内,智驾进入寻常百姓家就是不争的趋势,消费者看待智驾也会成为绝对的刚需。这对于踌躇不定的外资品牌来说,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昔日的“先进”光环也将彻底反转。

    其次,低成本、高性能的智驾迎来爆发式增长,兼容油车的轻量化方案或成新增长点。虽然比亚迪仍未打破现有智驾的级别划分,例如最走量的天神之眼C属于中阶智驾,功能最全的天神之眼A/B才属于高阶智驾,和7V+32TOPS跑通CNOA的卓驭相比仍有距离;但对于“堆算力”“堆硬件”内卷,比亚迪仍保持距离,把精力集中到规模效应、自主可控、算法迭代上。

    毕竟年销400-600万辆的规模,哪怕只有1/5支持高阶智驾,装车量、样本量、数据量都是横扫国内友商的存在。只要Momenta提供的端到端模型没有致命问题,光靠corner case喂算法进行迭代,比亚迪都有绝对优势。而一旦自家的半导体部门完成了智驾硬件的垂直整合,全系普及全场景NOA的杀伤力,恐将彻底终结特斯拉的Robotaxi幻梦。

    最后,量大管饱的智驾产业链,恐将成为掌握新世代全球汽车产业灵魂的上游印钞机。参考特斯拉在FSD上的商业考量,以及对外合作的开放态度,马斯克自然希望一套通用型人工智能能够运转在更多品牌的产品上,靠软件付费持续充盈现金流。

    对中国企业来说,情况同样如此。类比过去几十年,欧美日企业在汽车三大件零部件产业的统治力,自主品牌直到现在造油车都离不开他们。但在智能驾驶领域,情况反过来,中国市场有着最激烈的竞争、最强大的产业链、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最复杂的实际道路训练池,跑出的优胜者很多是L2+与L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对于日欧韩乃至美国同行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如果能在智驾领域形成国际市场的支配地位,竞争只在中国企业内部发生,那么未来智能化的利润大头仍然属于中国,肉都烂在自家锅里,智能化的制高点和用户心智自然也会掌握在我们手里。外资友商是否跟进,就看他们想不想活下去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