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跳着去西藏
清明假期开老验证码去哈尔滨玩,头天晚上充满电給电池激活全部的能量,高速全程定速 120 公里,两大两小几十公斤行李,表扬华为充电站,服务费很低还免了停车费,点赞。算下来两年的时间没有让电池衰老,容量几乎百分百,非常满意👍
欧洲 Ncap 测试,100 公里相对速度对撞,无起火,车身完整,假人存活。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北方春城长春再一次出冬失败,早上途中车机报警,显示系统已停止,传感器有污损。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清洁雷达传感器就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停止时候是没有主动安全保护的,要额外注意前后安全。另外这种情况下的 L2 辅助驾驶也启用不了,减速慢行保证安全。
东北腹地的大城市冬季综合能耗,雪地胎和城市拥堵这些都算在内,偶尔床车午休,也拉高了不少平均电耗。空调丝毫不吝啬,必须后背微发汗后座乘客吵吵热
拆开空调散热器看有点脏了,赶紧清理一下
改变挺大呀,但是高阶智驾依然没有,续航和充电改变最大。长续航目测最高680公里以上,快充增加了电池预热选项。新款预热是通过系统更新实现,所以老款有望同样实现这一功能。
熬过三个冰天雪地,老验证码最终没让人失望,行驶品质依然如初,电池还是杠杠的
挪威天气跟东北类似,媒体评测冬季拉胯的bz4x销量居然超过了大众和日产,寒冷地区体验确实香
第三个冬季的老验证码依然稳定如老狗,电池基本没有衰减,宁德电芯功不可没。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出发前毅然换掉了雪地胎,效果很好。经过升级,终于可以连续长途行驶了,两天长春出发就开到南京。...查看全文
等智驾开始L4级别应用时候,会有头部企业去修改这个规则。鬼探头,人做不到,机器也未必能做到。
老潘讲车:鬼探头事故话术的重要性!
经历了三年严酷冬季的老验证码,自测一下电池衰减,结果失败了。测量方法很简单,用某宝十几块钱的电表记录充电电量,再记录百分比差值,算一下结果一目了然。目前跑了接近6W,电池快慢冲各占一半,跑长途就充满,经常跑到表显为零,极限压榨。 用8A慢充测一下电量,结果发现比最大容量还高出好多,应该是电池太冷,一部分电耗给电池升温了。看来冬季很难给电池测容量,那就等天气回暖再说吧。
平安是第二个给电话报价的,比上一个便宜,果断下单了。网传纯电保险不好买,确有其事,楼上邻居的大秦第二年保费8000多,车虽不贵但是保险不给力。还有说一年两万就有网约车嫌疑,出险次数多了保费也上浮,偏偏这两样我都占。报价出来了感觉还行,3500+,返总价值770元的现金和油卡电话费,还赠了全家意外险,比同价值油车可能略贵,但已经低于预期了。
这次从长春出发到江西往返一共5000公里,一台bz4x,一台油车。出发的时候赶上暖冬,从长春一口气开了350公里,在辽中市吃饭充电。原本以为回程温度更高,结果是在沈阳到长春区间遇上零下26度的大寒潮,能耗高到失控,艰难跑完最后300公里。 充电桩比去年春节多太多了,大多数服务区都有两个以上的充电品牌,山海关前有300公里充电真空区,但是在高速出口也都有品牌充电桩,补能完全没问题,且极少排队。 充电速度还是慢,但是对通行效率影响不大,通常是利用吃饭时候补电。另外发现充电慢有额外福利,在景区充电可以免停车费,慢一点正好蹭免费了。 大多数情况都能在景区、宾馆和商场找到充电桩,只要停车就是充电,一路下来没有因为充电耽搁太多额外的时间。 最后从沈阳满电出发,到了四平服务区就提示充电了,同行的油车没必要等,就直接往长春走了,这也是全程唯一的一次现体现了油车优势。沈阳上了高速温度计降低到零下26度,能耗直接飙到28,但是速度并不慢,维持在110码巡航,暖风倒是充足,很热,只是跑了两百公里就不行了。 电车长途自驾没问题,充电桩越来越多,前提是要有规划。东北冬季跑高速还是不行,刚需要绕行,但是偶尔跑几次倒是无所谓。 5100公里电费1170元,每百公里大约23元。这个费用很满意了,同行油车保养费一趟都要600多,更别提加油了。
编了一个新能源车能耗表,发现在冬季时候开100和开110,最后总时间居然是一样的。355公里的高速,老款bz4x比油车确实慢,要多花30分钟。这是冬季,夏季时间差不多。
今天下雪了,非常滑,试了一下雪地模式,不仅仅是降低输出功率,还有类似油车那种迟滞的感觉,但是效果不错,明显降低了打滑概率
早上看温度计,零下12度,仔细听能感受到热泵轻微的嗡嗡声。假如一直跑快速路,能耗可以降到16左右,相当于打了七折,热泵还是非常有用的。
虽然销量不高,但是OTA还在继续。不知道这次又更新了啥功能。
这个能耗的确不正常,我这零下几度都没这么高的能耗。以前有个车友能耗高,发了视频,减速时候不松油门,左脚刹车制动,驾驶问题。所以不好判断是不是个人因素。建议让4S店看一下,让他们驾驶一下,看不开空调情况下能耗,要是还这么高就要怀疑车的问题了。
dt776:你们怎么开到15以下能耗的
更换85%电池本身没毛病,但是当年企业没有明确说换新电池,如果说了,可能大多数人就不会买这个车了
批发零售水:比亚迪不按三包要求更换电池包
你应该是刚上高速时间不长就补电了。我的经验是,在跑高速前一定保持满电,连续行驶至少两个小时,让电池热起来再充电,这样能达到60千瓦以上。
Mzhobby:今天老家回广州,遇到相对低温天气,大致为12-15℃,结果充电一个小时,仅仅充了23度电,充电功率不足20千瓦,这充电速度,让我跑长途都有阴影了,太慢了,厂家能针对老车主,进行官方升级吗?这车啥都好,就是老款充电太拉跨了!!! 对比极客,两部车在同一个充电桩充电,极客充电功率达到了60千瓦,我深刻理解到丰田的傲慢带来的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了。
坐标长春,零下8度上下班,能耗18度电。用车条件,提前预热十分钟,空调设置为eco24度,单踏板模式关闭,eco驾驶模式关闭,高效通风模式关闭,雪地胎。空调感受,掌心和后背微微出汗。电车太香了,即便是在冬季每周充一次电也够用,周末在商场玩,刚好充电。
历经五万公里两个寒冬的BZ4X,来到了第三个东北的冬季,电池没有丝毫的衰减,行驶质感跟新车一样。
两年的电池,感觉不到衰减。另外从100%电量开始,跑了十公里还是显示100%,似乎慢充能充进去更多的电。
群里车友,25万通知换电池,20万公里电池容量还是100%别人家是低于70%维修电芯,一汽是100%换新电池,这又是啥骚操作
下午遇到一个鬼探头,差点撞上,多亏预碰撞系统报警,踩死刹车,及时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 一个年轻小伙快速从道路左侧横穿马路快速通过,由于左侧并排车辆阻挡,压根就没看到,这时候仪表盘弹出红色报警框并触发急促警报声,我虽然很诧异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但还是把刹车踩死,只见一个黑影从车头一闪而过,顿时感觉后背一顿发冷
回家和开空调在车里午睡,哪个能耗更高,大家猜一猜
折腾,还好4S店离家不远
WiFi可以连接,是我手机问题吗?
走马观花式的旅行结束,从东戴河到五台山,再到大同,最后去了一趟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共7天,3300公里顺利返程。BZ4X一如既往的稳定,39度高温在高速上保持120狂奔两个小时无压力,涉水路面一次通过,SUV的优势十分明显。...查看全文
东戴河只玩了两个半天,感觉不过瘾,海边太有趣了,孩子们玩的非常尽兴。离开东戴河直奔五台山,一路保持120,进入山区后遭遇暴雨,速度降到60才勉强通过。BZ4X的空调表现出色,39度的高温下,车内依然冰凉的
第一天东戴河,明天到五台山。
等孩子下课,电车优势显示出来了
三年老验证码申请出战,挑战650+
本次OTA后,TSS似乎增加了一些设定,但最关键变化是过大弯能居中了
等待了一天,完成了。但是不清楚跟之前有啥变化。
目前卡在软件更新准备中。按照一汽丰田以往作风,恐怕又要一次搞不定,还要再来第二次
谁试过了?
不懂为什么需要校准电池,不校准电池就冲不满了吗? 比如跑高速,只要充满电池就知道总容量,利用导航就能算出来平均电耗值,那么只要行驶电耗低于这个值,无论百分比剩余多少,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不就是很难判断结束电压么,那么保证有7成以上电量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么。高速更简单,满电出发,算一下平均电耗,完全不存在问题吧。
bz4x可玩性很高,一套乳胶海绵床垫就可以完美变床车。各位看官琢磨明白了吗把前排座椅靠背放倒就能实现拓展,刚好匹配我这7尺身高 估计有人会问,为什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铺床,不用自带的延长板,这是因为前排另有重要安排,具体如何,下次解密
一半快速路,一半城市路,去程9.4,本以为是风速和下坡缘故导致电耗偏低,结果回程只有8.4
自从开了bz4x,旅行次数多了。小兴安岭是东北三大原始森林之一,一直没有真正去过,这次打算走伊春到黑河这条小兴安岭小环线,沿着331国道行驶,体验大森林和中俄边境风景 总里程2000公里,沿途充电桩比较丰富,但是宜春至黑河区间有510公里国道无法提供充电设施,能否完成是未知数。 331国道有营地可以驻扎,旅店相对不划算,5星宾馆的价格,40元小旅店的即视感,还不如床车营地住一宿。所以床车露营也安排了,但愿能成功
连余大嘴都受不了的冬测,可见有多黑。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如何把冬测成绩搞上去,这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希望以后的冬测都能把成绩优秀者的操作细节公开,让大家都能在冬季获得更好的续航体验
出发前简单计算一下平均能耗,定速110公里的能耗是16.8,根据风速修正能耗, 顺风+1,逆风-1。根据修正后能耗计算能跑到服务区的里程,用56除以能耗就能准确算出来。中途每200公里进服务区充电,上厕所。这样跑长途效率比较高。跟油车实际消耗时间差不多。
虽然不是本车专用,但是本车用起来真的是零重力一口气开到梅河口,大部分高速,能耗14.5到达东北不夜城,找了半小时车位开始溜达。美开启吃货的全国模式当地特色海南轰炸谁?...查看全文
事实证明,熬过了东北的12月,1月,其它月份都是电动车的春天。
如果有一台800V超充的电车,告诉你10万公里后超充不能用了,容量也只剩90%,那么你还会接受超充功能吗?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具有超充功能的车都存在这个问题(铁电池和LG电池除外),并不是超充技术多么的先进,而是选取的电池工艺路线决定了其具有超充的功能,只要企业乐意,100C的超充速度都能实现。 BZ4X从20%(实际电量30%)冲到70%的耗时其实与主流车型差不多,也就是说,10万公里后,大多数电车的充电速度其实都归为一致了,但是BZ4X的电芯还没开始真正衰减呢
忘了设置充电限制,不小心把电池充满了,想想有点心疼,看天气不错,那就一家人去远郊公园,顺便消耗电量吧。 总想着消耗电量的事,以至于刻意为了费电去驾驶,这样将近80公里路程消耗了14%的电,还包括烧了两壶水 算下来路费不到4元,电车用车成本很低啊。
1、班长:磷酸铁锂。超强的阳极稳定性,让循环寿命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缺点是阳极会不断生成单质铁和四价铁,高温高电量下电芯衰减快。正确使用情况下,铁电池远好于三元锂。 2、学委:多晶参杂四元锂。将铝元素作为粘结剂去稳定多晶态结构,既能满足超充需要,又能带来超长日历寿命,完美解决超充和寿命的矛盾关系。跑的又快学习又好。 3、体委:多晶参杂三元锂。多晶意味着具有极高的充电和放电能力,但是较为松散的晶体无论循环寿命还是日历寿命都很差,一般这种阳极在150次左右的充电循环后,内部的多晶部分就损失差不多了,可能导致限流和锁电。跑的快学习不一定好。 4、优等生:单晶三元锂。充电很慢,放电也不快,但是超强的晶体结构意味着阳极的化学惰性很高,是所有电池结构中衰减最慢的。虽然跑不快,但是学习好。 5、小队长:单晶参杂三元锂。优化多晶与单晶比例,充电速度中等,衰减虽然有,但是不明显,是目前大多数车型的首选方案。跑不那么快,但是学习还不错。
1、电池明明72.8度,非要标成66.7的小电池 2、66.7还不算小,百分百电量还要减4.5度 3、为了能卖的更便宜,再锁十几度,标成50度,变成低配版 4、有单踏板模式,然而后刹车依然采用通风盘,纯属浪费 5、有钱不赚非要在电池底部堆几毫米厚的金属防护装甲,对比某迪和某拉电池碰一下维修赚好几万
1、上锁电大约4%,用于动能回收和防止过冲。 2、慢充损耗是6.5%,快充损耗是3%,冬季快充损耗是10%。 3、冬季由于快充损耗很高,24小时最大可冲电量仅有120千瓦时。 4、电池温度过低,且容量大于80%,快充无法启动。 5、由于采用大单晶工艺,电池衰减很慢,20万公里后BZ4X将成为续航最高的SUV。
首先说这车不太适合长期跑高速,更低风阻和更大电池的轿车高速通行效率更高(也有大神一年开BZ4X跑了20万公里的长途,绝非常人所及)。但是偶尔长途出游BZ4X完全能够胜任,准备和规划好是前提。 1、出发前要保证满电18小时以上,这样接下来的24小时才有最大的可用电量。没买过这车的可能不清楚这啥意思,因为BZ4X有独特的限电大法。 2、如果能保证第一条,那么接下来的当天可用电量大约是57+133=190度,超过这个度数就必然限电。 3、时速100迈的能耗是15.3,110迈的能耗是16.8,胎压要是3.0能耗-1,顺风-1,逆风+1。 4、电量低于25%就要规划充电了,10%左右电量充电效率最佳。 5、表显10%后面实际上还有10度可用电,6度不可用电,所以偶尔低电量对电芯损伤很小。 利用这些小知识再结合导航地图,就能轻松规划好长途的每一个阶段,不会产生焦虑情绪。虽然有点繁琐,但是据说智能导航很快就会出来,到那时就不用这么计算麻烦了。
1、BZ4X公布的电池电量是放电电量,也就是可用电量。而其它车企公布的是充电电量 2、逆变器效率是0.935,其它为0.85-0.9 3、锁电后拿去参加CLTC测试,而不是参加CLTC测试后锁电。如果类似其它车企行为进行测试,BZ4X总行驶里程是72/10.8=666公里 4、电芯采用成本更高的制备工艺,达成低衰减目的,并且4-6万公里内电池容量逆生长,8-12万公里容量开始损耗
1、BZ4X电池与伯智电池相同,但制备工艺略有不同,伯智充电更快 2、电池采用大单晶工艺,晶体强度大于多晶,日历衰减慢 3、晶界面积较小,充电比多晶工艺慢 4、带SEI膜自修复技术,降低自燃风险 5、电芯存锂,电池头几年容量衰减慢
1、可以使用取电器,需要开启my room模式 2、总可用电量没有虚标,就是66.7度 3、表显电耗值是cltc值乘以0.935,所以表显电耗低于11很正常 4、电池出厂容量是72.8度,因此剩余电量显示为10%时候,实际上还有大约20% 5、10-60%充电最快大约33分钟
很多bz4x都能跑到CLTC能耗以下,这是为什么呢。 CLTC有两个数值,一个是续航里程,一个是百公里耗电量,其中续航是准确的,也就是真能跑出这个里程,但是百公里耗电量不一定准,其中缘由如下。 为了省事,CLTC取交流慢充电量为电池消耗总电量,但是大家也都懂,交流转直流会有损耗(参照手机充电器),这就导致了很多车的CLTC容量比电池标注还大那么bz4x的66.7度电是怎么来的呢? bz4x的CLTC里程是615公里,电耗是11.6,那么二者相乘就得到充电容量是71.34度。注意这不是电池实际充进去的电量,还要把充电器损耗算进去,也就是71.34*0.935=66.7度。66.7度电就是这么得来的。那么结论也就来了,车机显示的电耗一定小于CLTC电耗,应该是11.6*0.935=10.85度每百公里,这也就解答了开头的疑问。 另外说下,bz4x还算诚实,公布的是电池实际充电量,不像某迪不加以损耗处理。还有更恶劣的某众,测试完了还要锁电
bz4x有三种加热模组,开启条件如图所示。其中热泵比较厚道,增加了一组多级活塞泵,效果很好。
一场给小米汽车的福利盛宴却意外的打击到了另外一个品牌,极氪001所谓续航拉跨让我想起了当年的bz4x。 某帝当年是怎么测的呢,开A/C,换轮胎,测试续航只有200公里😒bz4x就这样惨死了 但是开过bz4x的车主都知道,这车有高效的热泵系统,可是开A/C热泵是不启动的,哪个车主大冬天还开着制冷压缩机啊某帝就是这样操作,就问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 bz4x车主实测是什么样的呢,春季很多表显续航650以上,甚至还有上700的,注意这还不包括隐藏的40公里,如果跑国道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数值。 而冬季呢,跑完一段高速后平均能耗不到22,说实话这个成绩很一般,完全可以更低,但是某帝那个能耗,你高也就罢了,结果整出来个32的天量 不可否认小米汽车很优秀,但是极氪001续航绝对不止400。当时的测试细节没有公开,我是不怎么太信这个数值的。
大家都知道bz4x存在限电的问题,也就是24小时最大充电量不超过133度电 (就是所谓的4个快充循环),全球好像就这一家企业敢这么整,那么丰田的理论基础是啥呢?简单分析下。 锂电池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做SEI膜,只要充电就会形成,这层膜主要是防止电解液进入石墨空隙,同时也会阻止金属锂过快生成。SEI膜的生成速度与时间呈现正向比例关系,这点很关键。那么如果连续快速充电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如图所示,金属锂生长出来,但是没有足够的SEI进行包裹,这就导致电池性能受损了。 所以丰田降低每天的快充频率和效率,就是为了延缓SEI膜失效的现象,当然,这一举措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要么解除快充限制电池损伤大,要么为了电池容量保持现状。 按照目前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几乎无法通过优化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连续快充电池一定会有影响。 两次快充之间增加满充应能缓解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实验数据,看丰田大聪明工程师怎么验证这个事了。
很多人认为定价高了,那是站在市场化角度看问题,但是从政策面看,这个价格非常之合理。外省的朋友还是不太懂,红旗拥有的政策资源价值很高,仅仅是依靠运营车和公务用车就足以大赚了,前期根本就不是大众群体能够享受到的。后期打折是因为任何一台车最终都要走亲民路线,毕竟红旗还是国民的品牌。至于价格,期待以后能够降价是合理的预期,政策优势下整车成本是很低的,即便是售价降低到10W级别,单车利润也不是一般新势力能够轻易达到的。
bz4平日在车库里冲,库是租的,库主不打算安装新能源电表,所以一直都是用16A充电枪充电。实际也很方便,回家就插充电枪,两三个小时就能冲到预设值,保证不会有里程焦虑另外费用就是家用电,综合下来跟新能源电价差不多。要是第二天跑长途,16A也能保证一晚上充满。
看了某帝的极氪001冬测数据,忽然想到春节开bz4恰好也是类似的温度,都是零下十几度,正好拿来对照一下。 我之前发过帖子,2月2号上午从长春出发,室外温度零下18℃左右,全程走京哈高速北京方向定速110公里/小时,一口气开到沈阳榆林服务区(到沈阳环城时按照限速降到100公里/小时),到达服务区时候还有8%的电,总用电量是60度,电池剩余可用电量大约是11度(这里包含5度不公开的隐藏电量)。到榆林服务区一共270公里,平均能耗是22.5左右(当天的平均能耗不到20,是因为过了辽中服务区后温度上升到10度,热泵自动开启,再加上兴城段超级堵车,后半段能耗降低到18)。 极氪001冬测也是零下18度,趴窝续航298.4公里,平均能耗30.9。 这两台车行驶温外界度几乎一致,都有雪地胎,也都是从车库出发(我那个库没有暖气)。所不同的是,001司机一人,bz4几乎满载;001是4驱,bz4是两驱;001没有全程高速,bz4全程保持110;001空调温度24,bz4空调22。
东北冬季电车能耗确实高,但油车也是高的,长春的老司机都懂。用车习惯不太利于节能,暖气都是敞开用,标准是后背微微出汗,长途又多,另外还养成了在车里开暖气午睡的恶习,零下二十几度一小时就要消耗三四度电 有个意外的认知,bz4x在东北其实比油车温暖的多,这与之前设想正好相反,零下二十几度甚至更热,热空调火力全开,完全是大排量豪车的体验甚至零下几十度冷车直接开走,暖气还是比油车来的快
电车太爽了。只要满足以下条件,我就考虑换回油车。1、终身免费保养,2、10年变速箱和发动机保修,3、每年一万块钱燃油补贴,4、车价不超过15万,5、发动机排量2.0以上
先说我的经验结论,bz4x使用一年的电池损耗区间是93%-105%。误差这么大主要是电池容量受到温度影响极大,温度每降低五度,容量损失大概2%,反之就是增长,根据春节长途6000公里充电结果看,容量就是在62度到70度之间变动,注意这并不包...查看全文
车损险只给不到13万金额,这块电池更换都不止这个数,太离谱了,新能源保险这块确实很吃亏
春节开bz4x跑长途,车还是不错的,能胜任,总结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说限电,限电魔咒不解除,无论是老款还是新款,肯定卖不好,道理很简单,你电池没有终生质保,为什么限制我终生充电自由? 就这一点吐槽,也是本次旅行唯一非常不爽的地方。 然后说充电。这车充电有个冷知识,在低温下,50-80%与10-80%充电时间是差不多相同的所以每次我都是把电量用到15%以下,但是尽量不低于10%,否则有一定概率伤电池。现在的地图能够显示服务区状态,规划好充电目的地后,就能估算出下一段路程的平均能耗,只要不超过这个能耗,就一定能到达补能点。 利用这个方法,基本每次剩余电量13-18%区间到达服务区,不伤电池,而且充电速度最快,15-80%充电耗时55分钟左右。高速后充电与平时不一样,因为电池温度通常不会低于20度,平均充电功率差不多能有45千瓦,与24款bz4x冬季充电时间相比其实没多几分钟。 总之,电车跑长途最重要的一定规划好服务区路线,计算出来下一段区间所需要的平均能耗。一路上很多事故,但是没有一台是新能源车,说明电车安全性能都不错。但是有挺多车没能量了停在应急车道,油车电车都有,电车最多,可见规划好能量消耗有多么重要。
春节跑了一圈,bz4x没让人失望,无论是稳定性、安全性还是能耗都没得说。一路上也见到许许多多在冬季跑远道的纯电车,最多的是特斯拉,销冠不是浪得虚名,比较少的是比亚迪,与销量不成正比,而且铁电池似乎有虚电问题,他们都是30%就充电了。大众系电车是一台都没见到,有花瓶车嫌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太多了,跟特斯拉有的一拼。至于bz4,高速仅看到一台
开着bx4x短暂的假期结束了,今天高速免费最后的一天返回长春。一路上很轻松,感谢论坛里小伙伴的经验分享,让这次纯电长途之旅非常顺利的完成了。 总里程一共6651,全程高速,平均能耗大约17左右,平均充电价格大约1块1毛,每百公里电费大概19...查看全文
高速车祸太多了,一路堵车好久,没办法只能在天津住一宿。晚上充电发现又限电了,充了一宿都没冲到90%,但是也发现了一个限电的带来的有趣的地方,电池温度居然能够稳定维持在20℃。...查看全文
婺源真的太美了,感觉照相水平都提高了 明日开始返程,目前为止平均能耗大概是16,平均充电价格大概是1.3元每千瓦时。
山区高速能耗很低,要是不用雪地胎估计14都不用...查看全文
因为导航地图很方便就能查到充电站,所以一路上基本没有出现排队的情况,但是出现一些新的情景。在山东服务区,8个充电桩居然坏了6个,刚插上枪,一个精神小伙说能不能先充,十分就行,于是就让给他冲,老婆有点恼火,问为啥让给别人,我说都是旅途中人都不...查看全文
第一次高速跑这么远,说实话心里没底,一路有低温,暴雪,大雨,还有那个能耗+2的雪地胎。速度策略还是跟以往一样,限速120跑110,低于120就顶着限速。空调设置22度,保证车内温暖。...查看全文
这次旅行还没有结束,还有回程。长春到福州比预计晚了一天,兴城到山海关那一段限速80,山东江苏暴雪,这些都影响了通行。 冬季快充速度比夏季慢了一倍,从10%冲到85%大概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利用这个时间吃饭也不算太夸张。 重点要说一下限制快充...查看全文
服务区一份大排面让我们全家食物中毒,也真是倒霉啊。好在还是坚持来到了福州。到三坊七巷赶紧点一份捞化,补偿一下受伤的肚子...查看全文
从淮安上高速遇到大堵车,耽搁很久,不过一路的风景不错。...查看全文
没想到在江苏赶上大雪,虽然有雪地胎,稳妥起见,躲避一下,在淮安住下了...查看全文
路过淄博忍不住去吃网红烧烤从淄博就开始充电限制了,所谓24小时4个快充循环,其实就是24小时总充电度数不超过133,无论哪种充电方式都计算在内。...查看全文
北戴河慢充一宿,到滨海服务区,目前充电正常。...查看全文
沈阳到兴城这段特别难走,在锦州高速口充电居然出现了限流,但是在兴城又解除了充电限制,很明显,限流不仅仅是快充,慢充也包含在内了!这个明天再验证。兴城服务区休息外加补电...查看全文
长春零下18度出发,穿着雪地胎,保持110公里时速,一箱电开到了沈阳。...查看全文
大家可以试试看,ECU升级后没有快充次数限制了。
80%充电时间45分钟,注意看80%仍然有40kw的充电速度。 按照这个快充速率,跑长途基本跟油车消耗时间一致了。
订制的bz4前排小床终于到了,春节旅馆贵,订不到房间,那是不存在的
春节想跑6000公里长途自驾,长春出发,大家有啥建议没?
刚刚问了一汽丰田400,一天快充4次限制怎么解释,答案是30-80%为一个循环,只能充4次,然后转为慢充。
今天看APP发现可以看驾驶评分,里边有勋章,这个是干啥用的呢?
众所周知,bz4x的夏季能耗非常优秀,但是冬季是否很拉胯呢? 实际上这车是配置热泵空调的,-10度以上都能够启动,续航与某冬测不同,-10度实际续航300-350公里,车内温度体验略微出汗。由于热效应,东北城市里边白天的温度通常不会太低,大多数情况下热泵都能够启动,也就是说能耗不会特别高,一周充一次电没问题。 零下二十几度极寒也体验过,此时续航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就那么三天的冷天,重要的是车内体验仍然是高热,很不错。 分享几个寒冷气候空调设置的方法,不要开启eco,或者auto,所有的出风口直接吹身子,吹腿,风量2就够,又舒服又节能。后排没有乘客就关闭后排送风模式,并且关闭后排出风口,保证前排风量即可。
对比上个月,升级ECU后能耗大幅度降低,驾驶体验并没有可见改变,验证了一下应该并不是欢乐升级,但是很难相信零下十度的能耗可以做到20以内,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手机APP升级后多了数字钥匙快捷选项,还有可以查看维保数据了。 升级完ECU后,确认节能有效,在东北零下七八度条件下能耗18.7,这还是雪地胎+2和未开启单踏板情况下,升级前能耗应该在22-24。
有个车主快充600次电池衰减几乎为零,说明22款bz4电池很好。24款在没有改变电池电芯结构的前提下,同等温度充电速度提高了50%。到目前为止,丰田仍然没有给老车主升级24款快充程序。 综上,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推断,伯智虽然拥有主流的快充速度,但无法达到22款优秀的电池寿命,快充只是一种妥协的结果。 当然,丰田可以自证明白,让老款车拥有和24款车同等的快充速度,否则,伯智准车主就要考虑一下了,此车很有可能只是中国特供产品而已。
23年过去了,我们的快充升级呢? 24款bz4很显然并不是仅仅改变了硬件,快充逻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同一块电池,同一款车型居然有两种充电逻辑,全球车企独一份
虽然厂家宣称充电速度是跟环境温度有关,但实际不是这样。 这一代宁德811采用底部加热,内部温度一致性非常差,很多厂家采用平均温度作为标准,无一例外的电池都出现了超预期衰减。 丰田的策略是尽量不主动加热电池,仅仅依靠电池内阻升温,这样的温度一致性是最高的。同时保证电池不低于0度,且与外界温度差不高于10度。 按照这个逻辑,外界温度低于15度,电池都会主动升温。由于宁德811内阻很低,0.5C快充每小时升温也就10度,0度的电池充电速度可想而知能有多慢了。 新款bz4显然采用非常激进的升温策略,那么经常快充的话,电池衰减一定比较大。
这波大寒潮快过去了,bz4没有让我失望,零下二十几度的车外,车内能热到穿短袖。当然能耗炸裂,热泵彻底罢工,但是有二百二十伏充电也没啥影响。
虽然不想搞的跟技术论坛一样,但是丰田确实很水,搞了三十年电池连个温控都不行。 有机会再发冷车-热车过程红外,大家还想看哪里的...查看全文
我们这今年冬天来的晚,但是降温很猛,多少年都没有大白天零下二十来度的时候了。 零下二十度,热泵节能效率已经很低了,但是车内温度依然可以迅速达到25度,短途通行的温度感受远好于没有预热功能的油车。 冬季能耗已经不做什么幻想了,雪地胎+2,动能回收失灵,能量再生失灵,电池性能衰减,短途能耗控制在30以内都算不错。
能量条同时出现了动能受限和能量回收受限,可见东北有多么的冷,同时也反映了这车的电池保温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