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月都能看到新能源车起火的新闻,甚至电动车自燃现在都算不上是什么新闻。除非...
近日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已经在一个月内发生两次起火事故。最近的一次是10月31号,国家消防救援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消防救援”报道称此次起火原因是车辆转弯时撞到石头,底盘的电池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热失控起火。

就是开车的时候压到了一块石头,石头弹起后磕碰到了底盘,而电池就在底盘。我们知道,即便汽车行驶在城市平坦的路上,也难免碰到石头,这种情况根本无法避免。而锂电池从受损到起火,基本都在1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车内乘员逃生的时间极短。而安全标准,也只规定电池受损5分钟之内不起火不爆炸。一旦发生不幸,人们能做的只是尽快逃离。
那么,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彻底避免起火呢?
我们先来看看购买新能源车的时候,随车带的《用户手册》是如何教车主“伺候”电池的。

原文摘录:
1、首次使用车辆或长时间停放后使用车辆, 实际电量与仪表显示可能存在偏差,建议先对车辆充满电后再使用;
2、定期充满电能够使动力电池保持最佳工作 状态。请每周进行一次满充( SOC 100% ) , 以保证电池电量估算的准确 性;
3、每 2~3 个月,进行一次低电量(电量 ≤20%)的满充。
也有车企还有重点强调的条款:每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低电态(SOC<10%)的满补电。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充电桩,也可以连接家里的220V、10A的专用交流线路和电源插座。
显然,即便没有外力冲击,一个良好的电池健康度,是安全用车的前提。正确的充电方式和规范的养护必不可少。

然后,我们再来看起火或自燃的原因。
首先,在锂电池内部的正负极之间有一个隔膜,如果隔膜被锂枝晶、金属杂质或应力集中刺穿,就会导致内部短路,释放大量的热量,引发热失控;这是锂电池的特性,说白了,锂离子本来就这样。

其次,电池组由多个电芯组成,如果电芯之间的隔热、防火、防爆等措施不完善,也会增加热失控蔓延的风险,这属于质量问题;
再有就是主机厂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缺陷,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如果系统出现故障或误判,同样可能造成电池老化或损坏,电池组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属于设计问题;
最后,充放电的环境不良。电池在低温或者高温的环境下,会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倍率的充放电,就可能诱发锂枝晶的生长或热失控。这属于人为的主被动操作失误。

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质量可靠的电池和电动车品牌;
2、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标准进行充电,并做好电池的养护;
3、定期到店保养,检查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状态;
4、避免在极端温度的环境下使用电动车,注意电池的保温或者散热;
5、如果发现电动车有冒烟、起火或者闻到刺鼻气味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车撤离,不要试图自己灭火。
对于新能源车是否能彻底避免起火或自燃的问题,涉及到电池的结构、材料、管理系统、充放电条件、碰撞保护等诸多方面。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并没有绝对的方法彻底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只能依靠车企和电池厂商的努力,消费者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以及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和支持,期待将来有更完美的能源方案。现阶段遇到车辆自燃或起火,只能尽快撤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