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皖中评│三天销售17亿 见证新能源汽车“风景这边独好”

    合肥在线头像合肥在线头像
    合肥在线2023-10-07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刘纯银(资深媒体评论员)

    9月29日,主题为“绿动未来 智领世界”的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格外火热。这个长假里,逛新能源汽车展成为很多人度假新时尚。截至10月1日,三天车展累计迎来观众30.5万人,销售车辆9657辆,销售额超17亿元,获购车意向信息13.8万条。(10月3日《安徽日报》)

    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开幕。(安徽日报)


    据了解,此次不仅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展,9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参展,涵盖了国内主流新能源品牌车企,而且集聚了众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品牌。正如前来参观车展的江苏省工商联汽车销售商会副会长秦有跃竖起了大拇指:“这届车展确实出人意料,充分展示了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的实力!”

    其实,车展只是个“催化剂”。合肥乃至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路上扬、“风景这边独好”的背后,是政策的支持、产业的支撑、技术的成熟等形成的合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政策支持方面,早在2021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汽车强省的必由之路。并培育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拥有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数据显示,近3年来,安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2年全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同比增长108%。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总量均居全国第7,产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5.5万辆,同比增长133%,全产业链产值达12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展区里的汽车。 (安徽图片网)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在产业支撑方面,省委明确提出,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如合肥,近年来加速由“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迈进,向“产业名城”转型跨越,在培育壮大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两大传统车企的蝶变中,通过“老家底”的“开源”带动,磁吸新能源整车企业及配套产业“躬身入局”,先后成就了蔚来与江汽“牵手”、中国首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大众安徽成立、蔚来中国总部落户、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和比亚迪合肥基地高效投产。如今合肥不仅培育或引进了大众、比亚迪、蔚来、江淮、长安、安凯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龙头企业,而且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0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产量进入全国城市前5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1月至8月实现营收1870亿元,前三季度已超2000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技术创新方面,近年来,安徽着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产品攻关项目,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协同打造长三角汽车产业链生态,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培养和引进汽车类专业人才方面“下足功夫”。如支持高校与头部企业深度融合,协同互动,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仅合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集聚人才超10万人,其中研发人才超2万人。另外,在创新赋能中,合肥还坚持全链条布局、全产业融合、全要素保障、全场景应用,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协同并进,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通过一系列科学打法形成“组合拳”,为合肥乃至全省新能源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硬实力”。

    眺望未来,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合肥,将在谋划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扬皖所长,乘胜前进再创辉煌!

    蔚来汽车生产线。(安徽图片网)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