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由于台海局势、中美对抗、中日关系以及疫情限制等种种原因,本田汽车正考虑建设一条单独的生产线,用以减少对于中国的供应链依赖,最终达到脱钩的目的。
本田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由于看好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多家生产基地,其在华产能早已远超日本本土。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防疫需求,本田在国内的产能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不大,不至于另设供应链。

直到佩洛西窜访台湾,引爆台海危机,日本政府尾随美国之后,介入台海事态,肆意干涉我国内政,导致中美、中日关系趋于复杂。部分国际企业受政治形势的影响,纷纷作出相应的决策,此前苹果要求所有供应商剔除“台湾制造”等字眼,便是典型例子。
本田自然也能够感知其中态势,持有忧虑也不足为奇,至于是否要上升到另建供应链的高度,倒也有待商榷。报道称,中国贡献了本田近40%的产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的引擎,任何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行径,用愚蠢形容也毫不为过。
以德国汽车巨头大众为例,在丧失德国经济部投资担保的情况下,也不肯以所谓“人权”、“强迫劳动”等问题关闭新疆工厂,便为在华外企作出相应示范。

报道进一步指出,本田目前考虑的是,在保留中国供应链的前提下,在国外另设一条独立的供应链,以防止地缘政治风险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那么此举是否意味着本田有意与中国脱钩呢?有记者求证此事,本田发言人表示,《产经新闻》的报道并不代表公司的态度,对于中国供应链的审查与风险对冲,始终是本田所需慎重考虑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同中国市场脱钩。
尽管本田予以否认,但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考虑到中日两国当前急剧恶化的关系,可能本田方面确实存有类似的顾虑,但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分量,也不好明言。
通过这件事透视当前日本政坛,安倍遇刺、佩洛西窜访、疫情爆发接连不断地冲击着岸田政府。据日本放送协会送公布的民调显示,在过去一个月内,岸田内阁的支持率一度跌至46%,创下他上任以来的最低点,而岸田也在近期重组内阁,试图一挽颓势。
经过一番调整后,日本方面的外交政策,或者说是对华态度,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绝大多数分析都认为中日两国的关系短期内难以缓和,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安倍派目前依旧是自民党内最大的政治势力,该团体素来以“反华”著称,岸田为了坐稳首相的位置,必然要展现出对华强硬的态度。
第二,自岸田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强化日美同盟,由于中美竞争愈演愈烈,作为美国忠实的盟友,日本必然会加大对于中国的遏制打压。
在这样的态势下,以中美对抗为背景,台湾问题为中心,一场足以撼动亚太的地缘政治危机正悄无声息地逼近,因而本田的顾虑其实也可以理解。
但就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并不会因政治冲突而对外资进行打压,苹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外交部、商务部曾先后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水平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为外资提供优越的经营环境,朝着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来源:贺文萍教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