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余承东告别汽车圈?华为汽车大棋局 “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

    这则消息瞬间引爆科技圈。作为华为终端业务的灵魂人物,余承东的职务变动牵动着行业神经。但真相或许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他并未离开汽车战场,而是以新身份继续执掌华为智能汽车生态的核心布局。

    一、职务调整背后:华为车BU分拆加速 4月初,华为官网及余承东个人社交平台的职务信息悄然更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头衔被移除。但与此同时,他新增了一项关键职务: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一变化与华为车BU的战略重组密切相关。


    2023年11月,这家由华为控股80%、长安汽车(阿维塔)和赛力斯各持股10%的企业,承载着华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的商业化使命。余承东的职务调整,实则是从“内部管理者”转向“生态共建者”,其影响力反而因资本运作进一步扩大。

    二、华为汽车业务“两条腿走路” 目前华为汽车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1. 车BU(引望公司):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扮演“技术供应商”角色,合作方包括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

    2. 终端BG智选车业务:主导“鸿蒙智行”生态,深度参与问界、智界等品牌的产品定义与销售,合作伙伴为赛力斯、奇瑞等。 余承东虽卸任车BU董事长,但仍以终端BG董事长身份主导智选车业务。

    2024年问界M9上市即热销、智界S7订单破万,印证了这一模式的竞争力。他在公开场合直言:“前三年亏损逐年收窄,今年终于扭亏为盈。”财报显示,2024年华为汽车业务收入暴增474%,达263亿元。

    三、资本棋局:为何引入长安与赛力斯? 引望公司的股权结构暗藏玄机: • 长安汽车(阿维塔):持股10%,强化高阶智驾合作; • 赛力斯:持股10%,巩固问界系列供应链优势。 两家车企各以115亿元购得股权,分三期支付。

    截至4月,赛力斯已支付80.5亿元,展现出对华为技术的深度绑定。这种“技术+资本”的双重纽带,既分摊了华为的研发成本,也确保了合作车企的技术独占性。

    四、余承东的新战场:从执行者到生态构建者 卸任车BU董事长后,余承东的角色更趋战略化: • 技术整合:推动引望与鸿蒙智行的协同,避免内部资源竞争; • 生态扩张:加速与北汽、江淮的合作车型落地,覆盖从20万到80万元的价格带。

    业内分析指出,华为的终极目标仍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而余承东正是这一蓝图的关键推手。 结语:华为汽车业务走向何方? 余承东的职务变动绝非退场,而是华为汽车业务从“技术输出”迈向“生态主导”的关键一步。

    随着引望公司吸纳更多车企入股,华为能否在2024年彻底实现盈利?智选车模式会否颠覆传统供应链?这些问题,或许将在余承东的下一站中找到答案。 读者互动:你看好华为“不造车,却定义车”的模式吗?欢迎留言讨论!

    .万次阅读
    242评论
    63赞同
    收藏
    分享
    242评论
    6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