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氢能相当火。
在政府层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四川、山东等30余个省市级已经出台了氢能发展规划。
在企业层面,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央企跨界试水氢能,光伏巨头隆基股份也在上周末正式入局氢能。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市场前景广阔。
再看国际。2020年以来,英、德、日、韩等国家纷纷加快推进氢能发展,出台相关规划和股利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助力下,沙特阿美、英国石油等能源巨头也在近期发布了氢能项目规划。
原因是什么?

氢能最大的优点,是能量密度大。
所谓能量密度,说白了就是在同样的单位下,越耐用,能量密度就越高。
举一个例子。在美国加州,开氢燃料汽车的用户在加氢站加氢,只要3分钟就可以充满气罐,随后,汽车可以行驶700公里,时速最高可达180公里。
其实在2019年,这种“充氢3分钟,续航700公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也让氢能的概念在当年一度火爆。

但2021年年初,氢能新一轮的火爆又是因何而来?原因是全球减排。在全球加速减排的大背景下,氢能的另两个特点被发现并挖掘。
一是当储能。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因为氢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中,要把它弄出来,需要通过制氢技术,即用电把水电解制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再把氢气以不同形式储存起来。
试想,如果把新能源产生的多余电力用于制氢,并用液态、固态等形式储藏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利用,那么氢能就等于发挥了储能的作用,弥补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
二是够清洁。
根据生产氢气生产的原料,业界将氢气分为绿氢、蓝氢、灰氢。
蓝氢是通过天然气制取的氢,虽仍有一定二氧化碳排放,但多数二氧化碳都得到妥善处置
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电解产生的氢,其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
灰氢则是通过化石燃料(例如石油)燃烧产生的氢气。
近期,多家能源巨头都发布了生产“蓝氢”和“绿氢”的计划,如沙特阿美表示,其新投资开发的天然气将不全部用于出口,而会用以制造蓝氢;BP也在近期宣布,到2030年建造一座容量为1吉瓦的蓝氢生产设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