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参观德国奥迪博物馆(上)——分久必合的汽车联盟时代

    车途映画头像车途映画头像
    车途映画2020-12-23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三国演义》的开场白套用在奥迪的前身,Auto Union汽车联盟里也非常合适。当然,BBA之间也好似三国,相互竞争、制约,也会寻找一个令各方平衡的默契。而奥迪则好似三国中的东吴,偏安一隅,不爱理会奔驰与宝马之间的“打情骂俏”。与大众共享诸多技术,也总被太多唯后驱豪华论者口诛笔伐。


    但在我看来,一个品牌立足于豪华,一方面是车辆的品质有着明显的门槛。但更重要的是,能认可其豪华品牌地位的人群,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维持这个品牌的正常运转。2019年秋,我来到了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奥迪博物馆。这座圆形的建筑内记录了它百年的历史,对于奥迪的很多疑虑与不解,我也在此找到了答案。



    首要的问题:奥迪曾经是不是豪华品牌?

    先说答案:在二战前的Auto Union汽车联盟时代,就好像今天拥有兰博基尼、宾利、斯柯达、西雅特等众多的品牌大众集团。而当时的汽车联盟则拥有四个品牌:

    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漫游者(Wanderer)

    其中,Horch霍希是与劳斯莱斯、迈巴赫齐名的超豪华品牌,DKW的档次可能甚至要低于今天的斯柯达。因为它的双缸与三缸两冲程的发动机,连今天的摩托车都早已弃用。而奥迪为何能够真正的代表这四个品牌的整合,脱颖而出,且看我随着博物馆的参观路线,逐一分解:



    1899年,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先生创立霍希公司(Horch & Cie)。1909年,霍希因为自己的“任性”,被董事会踢出局,另起炉灶成立了Audi奥迪。而20世纪20年代,德国本土还拥有DKW、漫游者这四家公司,流水线化生产的引入,导致了一款车型如果研发与生产不能规划化,单车价格上完全没有任何优势,这同样是当今很多小众品牌的困局。因此“分久必合”则成为了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


    1932年,这四家公司正式组成了汽车联盟。1936年,汽车联盟新的办公大楼在开姆尼斯建成,四个品牌不再独立研发,而是在总部进行设计,将图纸交给各地工厂进行生产。



    下面,我将展厅内的车型按照这四个品牌进行分类,先介绍一下各自的发展历程:


    汽车联盟之——Horch霍希


    霍希是联盟中的“精神领袖”,以制造超豪华车型为主。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也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年轻时在“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的工厂做了3年工程师。由于两人的脾气不对付,霍希于1899年自立门户,在科隆成立了霍希公司(Horch & Cie)。



    1903 Horch 10-12 PS Tonneau

    这款车型算是霍希品牌的开山之作,采用了两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仅有12马力,最高时速50km/h,一共制造了40台。



    霍希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另立了的奥迪

    当霍希公司做得如火如荼之时,延续着家庭作坊式的作风,与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体制格格不入,他的“任性”导致了与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的分歧。于是,1909年,拿了2万马克的“遣散费”,霍希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去另外一座城市创办了另一家“霍希”公司。只可惜,霍希商标早已注册,那么将Horch——听,的含义翻译成拉丁文,则是Audi(与英文中的Audience含义类似),便有了奥迪的诞生。



    1923 Horch 10/35 PS

    奥古斯特·霍希离开的初期,霍希旗下车型很少,技术与设计上都没有能够超越创始人。1923年,霍希旗下仅有一款车型,10/35 PS,1923年亮相于斯德哥尔摩车展,也成为了当时瑞典皇家狩猎用车。其优雅的车身由柏林的Voll & Rohrbeck公司设计,由瑞士的工程师Arnold Zoller研发,也提供了包含轿车与皮卡的多种版本。发动机采用了2.6L直列四缸,最大功率35马力,最高时速80km/h。



    1927 Horch 8

    “8”代表八缸,是当时德国首款8缸汽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专门生产飞机引擎的Argus-Werke公司,与霍希公司合并组成了霍希——韦尔克公司(Horch-Werke),由保罗·戴姆勒(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儿子)开发了这款八缸引擎,采用了双顶置凸轮轴的设计,为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整车强大的性能与优雅的造型,在当时可以说是豪华汽车的最高标准。



    1932 Horch 670

    这款Horch 670运动敞篷轿车,在1931年的巴黎车展上发布。搭载了V12发动机,展现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有7个轴承的曲轴,采用了12个配重块以及更多的减震设计,以保证发动机极致的平顺。其液力气门间隙调节器,在当时也极为先进。不过,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其总产量不过80台,但在豪华车市场也处于领先地位。



    无论是V8还是V12,在一战之后经济的动荡,与当时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制造价格如此高昂的车型显然是一步臭棋。最终,霍希品牌只能与“老冤家”霍希先生再度牵手,加入了Auto Union汽车联盟,不过其制造顶级豪华车的历史还在延续。


    1937 Horch 853

    霍希在这一年推出了这款全新的系列,其Type 830代表3.0L V8引擎,Type 850则采用直列八缸的5.0L引擎,因此这个系列被定名为853。其双色的车身十分优雅,同时也可以选择更加华丽的金属漆,漆面闪亮犹如鱼鳞般的效果,被称为“Fish Sliver”。而这款车型的总产量为681台。



    1939 Horch 855 Spezial Roadster

    Horch 855 Spezial Roadster是品牌历史上最值钱的车型,其优雅与豪华达到了新的极致。它在当时的价值为22000德国马克。其采用了直列八缸四冲程引擎,排量5.0L,最大功率120马力,最高时速140km/h。



    它的车身设计由著名的Glser公司完成,且仅生产的7辆,博物馆的这台车编号为8550007,于1939年交付。而奥迪历史文化部为了修复这台车,也花费了5000多个工时,因此也成为了奥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53 Horch 830 BL

    这是一部最后的霍希,1953年,当时的汽车联盟总裁希望能够打造一部代表品牌最高形象的豪华轿车。然而,并入汽车联盟后,研发基本由DKW完成,然而却采用了1938年的830 BL车型,换装了更加豪华的内饰。



    其侧面设计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轮拱在后门处形成了一个夹角。不过这款车型最终仅生产了一台,被一位美国大兵买走。这台车由于变速箱出现了故障,弃置沙漠40余年,但被一名狂热的老爷车爱好者Al Wilson所发现,以500美金买下。最终他和奥迪总部取得了联系,最终,这台车于2008年被运回德国,准备修复一新。但最终还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博物馆内,斑驳锈迹的车身更能够诠释它历经的沧桑,尽管残破不堪,但也掩盖不了其豪华的气质。



    汽车联盟之——Audi奥迪


    1910 Audi Type A

    1910年,奥古斯特·霍希创办了新的公司Audi,它的第一款车型就是这台Audi Type A,采用了2.6L四缸四冲程引擎,最大功率22马力。



    1910 Audi Type B

    Type B车型于1910年同时亮相,1911年推出,直到1912年正式接任Type A,持续生产至1914年。它的发动机与Type A参数基本一致,采用四速变速器,但动力提高到了28马力,最高车速也达到了75km/h。


    1913 Audi Type C saloon 14/35

    奥迪Type C于1912年推出,采用了3.5L直列四缸引擎,最大功率35马力,最高时速达到了90km/h,这款车型在当时的德国军队与民众中都广受欢迎。展出的这款为Saloon版本硬顶车型,其赛车版本在1912年至1914年之间,在当时世界上公认的最艰难的长距离汽车拉力赛,奥地利阿尔卑斯汽车拉力赛中连连夺冠,这也大大的提升了奥迪的品牌印象,使其性能,操控以及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认可。Type C车型总计生产了1116台。



    1924 Audi Type M Pullman Limousine

    奥迪Type M是一款大型豪华轿车,它的结构出色,包含硬顶与敞篷两种车型,极速可达120km/h,在当时算是极快的车型,并且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只是他22300德国马克的售价实在太贵,但奥迪固执的坚信“做对的事,比价格更重要”。然而其总销量仅为228台,也把奥迪拖累到接近破产。



    这款车型在1923年的柏林车展亮相,1924-1927年期间生产,采用了4.65L的直列四缸引擎,四速变速箱,后轮驱动,最大功率70马力,集成了很多创新性技术,包含了顶置气门、一套8个轴承的曲轴、带有机油冷却的压力润滑系统以及恒温水冷系统。并且它的悬架为叶片弹簧式,采用了四轮的液力刹车,这是当时奥迪的首款采用四轮刹车的系统。



    1932 Audi Type G 8/22 PS

    Type G是奥迪一战前最小的车型,最大功率也仅有22马力。它采用了2.1L的直列四缸四冲程引擎,四速变速箱,后轮驱动,采用钢制传动轴,最高时速为65km/h。其刹车系统直接作用于传动轴,车身采用梯形框架,两个叶片弹簧轴,有两排座椅。Type G一共生产了1122台,是1932年Auto Union中奥迪品牌里销量最好的车型。



    1936 Audi UW 225 Front Wheel Drive

    这款UW系列是奥迪最早的前驱车型,采用2.6L直列六缸引擎,最大功率50马力,四驱变速箱,最高时速105km/h。其底盘采用了叉臂式的前独立悬架,后轮采用了整体桥式,在当时也十分的领先。其拥有4座Sedan版本、双座敞篷以及更加跑车化的Roadster版本,总计生产2586台。



    汽车联盟之——DKW小奇迹


    奥迪的今天,可以说成也DKW,败也DKW

    DKW公司于1919年创建,是蒸汽驱动汽车(Dampf Kraft Wagen)德文的缩写。DKW的摩托车在当时绝对是行业老大。然而,奥迪的zuo死总是始于8缸。1927年,创始人拉斯姆森从底特律的汽车公司获得6缸和8缸发动机设计方案和生产设备,开始装配于当时的新款奥迪车系,终因一战而市场惨败。而DKW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将摩托车的看家本领,两冲程发动机用于汽车。



    DKW的两冲程发动机除了三缸,居然还有两缸的结构。DKW的历史上有一款车型叫3=6,意思是三缸两冲程的动力可以媲美六缸四冲程。在逢三缸必被喷的今天,DKW放之今日我真的要搬出印度塔塔来与之相提并论。然而在欧洲动荡的年代,它明显更符合当时人们的经济条件。就像二战后宝马的Isetta还不如今天的老年代步车,我们也能够理解。



    两冲程发动机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优点,升功率大,因此机体小,更适合小型车。而巨大的震动与噪音,几乎30%的燃料未经燃烧直接排掉,恐怕开着它上街真的要半个北京城冒黑烟。因此战后,DKW只能带着自己的两冲程发动机退出历史舞台。


    1931 DKW Front (F1) Roadster

    DKW F1无论对于奥迪,以及整个汽车发展的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是DKW继摩托车之后的首款四轮汽车。它采用了0.5L的两缸两冲程发动机,也可以看得出更多的是基于摩托车的基础而打造,采用前轮驱动,最高时速为70km/h。它采用了轻量化的木质车身,两座设计,也是当时德国市场上最便宜的车型。



    1935 DKW F5

    DKW F5是一款前轮驱动的紧凑型轿车,在1935年DKW加入汽车联盟时发布,以替代当时的F2以及F4车型。它的车身造型与这两款车型差别并不大,但其车身由原来的木质框架替换为金属框架,并且车身蒙皮采用了玻璃钢材质。


    F5系列有多种车型,分别有四座与两座敞篷跑车。其中四座Saloon车型分为Meisterklasse与Reichsklasse两个系列,有着相同的轴距与轮距,但Meisterklasse车身更长。



    F5系列采用了两冲程发动机,Reichsklasse车型采用了18马力的0.6L动力,Meisterklasse车型采用了20马力的0.7L动力,采用了3速变速箱,最高时速分别为80km/h与85km/h。在1931年那个时代,前驱结构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技术。直到F7车型推出之前,F5一共销售了6万台,登上了当时德国销量的榜首。



    1937 DKW F5 Front Deluxe Cabriolet

    作为F5系列的双座敞篷车型,采用了轻量化车身。这款展出的车型为0.7L,20马力,最高时速85km/h。其中性能最强的Front Luxus Sport的运动车型最高时速可达90km/h。



    1936 DKW Schwebekasse

    DKW Schwebekasse于1934年发布,不同于DKW以往,它是一款偏中大型的车型。它采用了1.05L的V4两冲程发动机,最高时速95km/h。它的流线型车身采用了一整块木头制成,前后轴悬挂较高,但采用了横向的弹簧以阻止转弯时的抛离感。而它的车轴悬挂采用的“浮动式悬挂”则由Auto Union提供。



    1939 DKW F9 Prototyp

    当时Auto Union 开始研发叫做DW900的三缸两冲程发动机,而DKW也在1935年开始研发一款三缸前驱的车型,采用了横置结构,计划于1938年生产时,被定名为DKW F9。当时DKW希望用F9替换之前的车型,并且希望它可以有很高的产量。



    它完全抛弃了木质结构,而采用钢制的流线型车身,0.42的风阻系数在当时也算是非常低的数值。它的排量为0.9L,最大功率28马力,最高时速115km/h。然而,由于二战时的工厂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这款车型也仅生产了15台左右。而工厂的重建历经艰辛,后续的F91、F93、AU1000以及AU1000SP都基于了F9的三缸引擎,也算是为日后做了一个技术的积累。



    1950 DKW F10

    在1949年之前,斯图加特的生产基地展示了一些新一代车身设计的图纸,本是为二战前的车型进行改款,使其变得更加时尚。而当时新的汽车联盟刚刚在英戈尔施塔特建成,因此也认为把这些车型进行投产,可以抓住更多的商机。正是这代F10车型,于1950年1月开始生产,在战后与新产品研发的间隙作为临时过渡的车型。



    其底盘结构与F8相似,但增加了液力制动系统。动力采用了0.7L双缸两冲程,最大功率20马力,采用3速变速器,极速90km/h。当1950年末F89P开始在杜塞尔多夫生产时,F10随即停产,总产量196台。



    1950 DKW Schnelllaster F89L Van

    这款厢式小车是Auto Union战后重生的标志性车型,该车型的研发完全在二战之后,更加符合当时德国人的用车需求,也是Auto Union迁入英戈尔施塔特后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其采用了战前的前驱技术,采用了双缸两冲程,排量0.7L,最大功率20马力,采用3速变速箱,前轮驱动,最高时速78km/h。



    它的结构简单,有着很高的可靠性,且拥有厢式货车、敞开式小卡车以及豪华小巴士这三种车型。而这台展车则是用来运货的厢式车型。1952年,Auto Union对其进行了改款,有更长的轮距以及新的四速变速箱。而1954年推出的F800车型则更换了战后研发的三缸两冲程车型,最大功率32马力。三速与四速车型总计生产了28263台。



    1951 DKW Meisterklasse Typ F89P

    在1930年的后半年,Auto Union开始研究用复合材料制造车身,将苯甲醛树脂与纸进行复合,并且制造出来的样车也进入了路试阶段。为了验证这种材料的可靠性,当时甚至搞了一个恶作剧,加热了15000吨用聚合物合成的报纸。然而当战争结束后,Auto Union开始重新研究复合材料,不过还是采用了玻璃纤维。



    这款F89P便是这种新材料的首款车型。它采用了双缸两冲程0.5L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20马力,采用4速自变箱。它的车重仅有390kg,不过最终仅仅制造了3台。



    1953 DKW Munga F 91 4

    Auto Union在战后也开始了轻型All-terrain全地形车的研发,1953年在德国军队中首次展示。它实验性的采用了铝合金车架以及复合材质的车身,同时拥有差速锁以及四驱系统用于脱困。当时的联邦德国边境卫队以及联邦军队对其进行了极限测试,在1956年秋天定型,最初命名为DKW M-Wagen。



    1956年Auto Union交付了第一台量产车,1957年之前,交付了5000台的订单。最初的车型仅有0.9L,量产版本提升到了40马力。而当时采购方要求增加动力,也就是博物馆内这台拥有44马力的1.0L车型,最高时速98km/h。1965年,Auto Union将这款车型再次升级,采用了六缸两冲程发动机,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当时向德国政府防卫部队进行了展示。但他们其实政府还是更钟情于老款车型,因此仅生产了两台样车便放弃了。



    当然,Auto Union更希望增加其民用版本的销售,1957年生产了6座车型,叫做F91/6,同时拥有后驱版本。1959年,为军队客户提供了8座的F91/8。最终,全系共生产了46750台。


    1953 DKW 3=6 Sonderklasse Type F91

    Limousine Spezial

    这款车是在1953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首次发布,3=6的意义在于它所使用的三缸两冲程发动机可以与六缸四冲程的动力相媲美。这款车型于二战前研发,原本计划在1940年推出,但因为战争的缘故而终止。而13年后,在德国经济低谷的时期,这款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款车型采用了0.9直列三缸两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34马力,最高时速115km/h,总产量为72600台。



    1953 DKW 3=6 Sonderklasse Type F91

    Cabriolet 2-seat

    3=6提供了多种车身结构,包含Saloon轿车版、双座或四座的Coupe版本、Estate旅行版、以及这款展出的Cabriolet双座版。而这款车型是当时1950年人们心目中的Dreamcar,在富人与名人中非常流行,也常出现在德国的电影中。其总产量为432台。



    1954 DKW 3=6 Sonderklasse Type F91

    Rallye Monte Carlo

    3=6车型不仅在当时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大众甲壳虫的有竞争者。同时他驰骋赛场,在1954年获得了欧洲冠军大奖赛,以证实其出色的性能。而展出的这台车作为比赛用车,但仅仅做了外观上的一点小改变。



    1952 IFA F9 Cabriolet

    二战之后,汽车联盟的生产设施被前苏联占领军没收并拆除。汽车联盟由茨维考汽车厂迁移至西德巴伐利亚州的英戈尔施塔特。在当时苏联与东德政府的赞助下,在原宝马爱森纳赫的生产基地下建立了新的汽车厂IFA,老一代中国人俗称“大依发”。这家车厂除了生产宝马车型,将品牌改为EMW,Auto Union战前研发的这款DKW F9系列也直接拿来生产。动力仍是0.9L三缸两冲程,最大功率40马力,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00km/h。



    1956 DKW STM III

    STM III同样是Auto Union对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试验车型之一。然而这台车仅生产了3台,其中STM II在一次碰撞测试中显示出了这种复合材料的耐撞程度比传统车型更加优秀(后来发展出来的碳纤维材质造价极高,可维修性差)。STM III采用了0.5L的双缸两冲程发动机,20匹马力,总重仅390kg,极速100km/h。而这台展出的车型被从一个马厩里找到,被弃置了10年而修复一新。



    1960 DKW Junior

    这款Junior是DKW中三缸两冲程前驱结构的代表车型,排量0.74L,34马力,极速114km/h,共生产了118986台。它的设计是为了满足美国市场,我们可以看到鲨鱼式的前脸与火箭式的车尾,都是因为被当时的美苏的航天争霸使其所带动的文化。而这款车也成为了英戈尔施塔特新工厂所生产的核心车型。



    1963 DKW F102

    DKW的终结者

    F102的造型与后来的奥迪100更加接近,虽然外形在当时相当时尚,但两冲程的发动机实在已经过时,但DKW还在坚持销售,也造成了不少的亏损。1966年,大众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更换了四缸四冲程的发动机,并且彻底放弃了DKW这个品牌,于是便成为了Audi F103。随着Auto Union正式进入了奥迪时代,这款车型被命名为奥迪72,同时还有60,、75、80以及Super 90,直至我们小时候所接触过的奥迪100。



    这台展示车型采用了1.2L三缸两冲程引擎,4速手动并带有同步器,前置前驱。



    汽车联盟——Wanderer漫游者


    Wanderer漫游者名称的使用可追溯到1896年,以制造自行车起家。190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1904年开始实验性的生产汽车,正式量产车则在1913年诞生。从漫游者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性能不俗,可靠性非常高,当然也有着较高的售价。随着1932年漫游者的汽车部门并入了Auto Union,而摩托车业务则卖给了NSU,而NSU这家公司也涉及汽车制造,在二战后也与奥迪完全合并。


    1913 Wanderer 5/15 PS Type W3

    1913年3月,这款Type W3作为漫游者生产的首款汽车,它最初出现在Chemnitz市剧院的展台上,人们管它叫做Puppchen(小洋娃娃)。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座布局并不是采用并列式,而是前后式,所以它的车身看起来显得很“瘦”。它采用了1.2L四缸四冲程引擎,最大功率15马力,最高时速可达70km/h。总共生产了大约3300台。



    1921 Wanderer 5/15 PS Type W8

    这款Type W8为Puppchen的后期版本,在一战期间推出。虽然采用了中置驾驶位,但后排为两个并列的座位,成为了一款三座车型。从最初的前后双座版,Puppchen从1913年持续生产了13年。这台展车采用了1.3L的四缸四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15马力,最高时速75km/h,一共生产了3500台。



    1925 Wanderer W 10/11

    漫游者W10于1925年推出,是一款现代化的中型车,也是旗下首款左舵车型,换挡杆置于中间。并且它采用了多片干式离合器,四轮均有制动力。这些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结构,但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技术。这款车采用了1.94L的四缸四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40马力,最高时速95km/h,一共生产了3180台。而这台展车于1928年出厂后,仅经历了一任车主,并且一直在公路上行驶,直到1996年被奥迪博物馆所收藏。



    1936 Wanderer W40Cabriolet

    漫游者系列之所以能够加入Auto Union,是因为它自带一套“彩礼”,便是1930年费迪南德保时捷所开发的1.7L与2.0L六缸发动机。这台展示的车型便是2.0L直列六缸四冲程,最大功率40马力,最高时速100km/h。这套动力采用了轻量化的铝合金气缸体,而W40则是在之前的W15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新的底盘与独立前悬,在当时的技术已经十分领先。这款车总产量为4075台。



    1938 Wanderer W25K Roadster

    它的设计在当时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街上最亮的仔”,更重要的是相对于W40,其2.0L的排量采用了机械增压,由40马力直接翻倍到了85马力,最高时速达到了145km/h。这款展示的车型为双座Roadster,总产量仅259台。其四座敞篷版本的Cabriolet采用了更多美式设计,其时尚程度成为了当时Auto Union中的标杆产品。



    从1932年到1939年,Auto Union汽车联盟迅速发展,员工从8000人增长至23000多人,汽车年产量从17000辆增长至67000辆。然而二战的爆发使得汽车联盟被迫按照官方的指示用于军事生产,汽车业务处于瘫痪状态。战后,其生产设施被前苏联占领军没收拆除,而原班人马来到了英戈尔施塔特,新汽车联盟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起步了,虽然看到了希望但是依然力量弱小,于是在当时德国首富弗雷德里希(也是奔驰股东)的撮合下,奔驰逐步收购了新汽车联盟,1959年达百分百控股,希望占领廉价车市场。


    而进入60年代,新汽车联盟由于产品老化、两冲程发动机的油耗和故障,销量急转直下,于是奔驰当然想甩掉这个烫手山芋。然而,重组之后新汽车联盟依然是困难重重,但大众的出现不只是挽救了一个汽车企业,更是使其有了开挂般的发展。热衷于各项汽车拉力赛事,更是让奥迪品牌拥有了quattro四驱这项独门技术。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次阅读
    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