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 研报作者:宋韶灵,李超,袁健聪
据财联社消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在中国产汽车中使用后者生产的无钴电池进行谈判。若该事件属实,我们判断有望加速电动车普及,有利于中国锂电行业各环节龙头增强全球竞争力。同时即使特斯拉技术路线变化,也不会破坏钴需求增长的长期趋势,继续看好 2020 年钴价上涨带来配置机会,推荐特斯拉供应链相关投资机遇。
▍事项:据财联社消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在中国产汽车中使用后者生产的无钴电池进行谈判,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如事件属实,我们点评如下:
▍无钴电池用的是什么正极体系?我们预计较大可能是 LFP。
▍为什么容量密度较小的 LFP 正极材料有可能用在乘用车?从电芯层面看,通过高密度 LFP 材料和大电芯(单电芯容量超过 150Ah),可以提升电芯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层面,通过“CTP”(Cell to Pack,CATL)和“刀片电池”(BYD),可提升电池整体的利用效率。
▍为什么更可能采用 LFP 电池?核心还是降成本。电池成本在整车占比高,特斯拉要实现放量,客观存在“降本”的需求,通过制造“物美价廉”的智能电动车,真正推动行业发展,进而带来能源革命。
▍未来趋势怎么看?短期看,LFP 电池及材料需求将出现边际增长,未来也会在成本敏感的终端领域存在一定需求;中长期看,高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高镍(包括无钴三元材料)体系,依旧是发展趋势。
▍当前阶段三元正极材料去钴化能否实现?出于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材料成本考虑,正极材料高镍低钴的发展趋势确定性较高。但钴元素在三元材料体系中具有稳定层状结构和提升循环性能的作用,阶段性仍不可替代,目前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尚未实现无钴正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钴的消费是否会受到影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 5G 趋势下消费电子领域回暖,我们预计 2020 年全球钴消费量将增长 11.1%至 14.8 万吨,到 2025 年全球用钴将达到 20.5 万吨,2020-2025 年 CAGR 为 7.4%,每年钴消费增量均超过 1 万吨。根据特斯拉国产 Model 3 未来稳态销量 30 万辆的判断,预计年钴用量为 2100 吨,若其中 20%的车型采用磷酸铁锂,影响钴消费量约400 吨,不会改变钴消费长期增长的趋势,继续看好 2020 年钴价上涨趋势。
▍风险因素:电池材料技术路线变更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不及预期,相关新闻报道尚未证实的风险。
▍投资策略:媒体报道的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对无钴电池的谈判,实际底层上是特斯拉对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车降本的需求,若事件属实,有望进一步推进电动车普及,加速汽车产业乃至能源行业的变革。若磷酸铁锂低成本路线能够替代钴路线边际提升,将利好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相关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A+H)、鹏辉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德方纳米(LFP 材料的龙头)。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电动车有望加速普及,中国锂电行业各环节龙头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受益全球电动车放量,尤其是特斯拉供应链的相关投资机会更加明确:宁德时代(电池),恩捷股份(隔膜)、璞泰来(负极)、新宙邦、天赐材料(电解液),三花智控(热管理)、银轮股份(热管理),先导智能(设备),杭可科技(设备),赣锋锂业(锂)、寒锐钴业(钴),建议关注科达利(壳体)。

评论·0